本實用新型涉及拐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夾持取物多用拐杖。
背景技術:
拐杖是一種輔助行走的簡單器械,是老人或腿腳有殘疾人士的重要工具之一,可以很好地幫助他們行走不便帶來的問題。可是,這些人不僅行走困難,往往還有一個難題就是因腰腿疾患彎腰不便或不能彎腰,拿取低處物體非常困難,目前常見的拐杖不具備拿取物品的功能,能難滿足使用人群的需求。因此,如何開發一款新型拐杖既滿足輔助行走的功能,又能實現夾取低處物品的功能,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夾持取物多用拐杖,解決現有技術拐杖僅具備輔助行走的功能,不能滿足使用者低處取物需求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一種夾持取物多用拐杖,包括手柄部、桿部和夾持部,所述手柄部連接在所述桿部的頂端,所述夾持部設置在所述桿部的下方,所述手柄部、桿部均為中空結構,所述手柄部內設置有拉鉤,所述桿部內設置有連接組件,所述拉鉤通過所述連接組件與所述夾持部相連接,并通過所述連接組件控制所述夾持部的打開、閉合。
進一步的,所述拉鉤的一端通過旋轉軸連接在所述手柄部上,拉鉤的另一端通過連接軸與所述連接組件相連接。
再進一步的,所述連接組件包括拉繩、彈簧組件和拉桿,所述拉繩的上端繞過導向軸后與所述拉鉤相連,拉繩的下端連接在所述彈簧組件上,所述拉桿的上端連接在所述彈簧組件上,拉桿的下端連接在所述夾持部上。
再進一步的,所述彈簧組件包括固定壓簧板、浮動壓簧板和彈簧,所述固定壓簧板固定連接在所述桿部的中間位置,所述浮動壓簧板設置在所述固定壓簧板的下方,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抵在所述固定壓簧板的下端面和所述浮動壓簧板的上端面上。
再進一步的,所述拉繩的下端穿過所述固定壓簧板的中心孔后固定連接在所述浮動壓簧板上,所述拉桿的上端固定連接在所述浮動壓簧板上。
再進一步的,所述夾持部包括夾持旋轉軸、兩個夾持爪和兩個固定銷,兩個所述夾持爪的頂部分別通過所述固定銷連接在所述拉桿上,且兩個夾持爪的上部重疊后通過所述夾持旋轉軸連接,且所述夾持旋轉軸固定連接在所述桿部的底端;所述拉桿受到向上的拉力帶動所述固定銷向上移動,所述夾持爪以所述夾持旋轉軸為旋轉軸旋轉打開,向上的拉力去除后所述彈簧復位帶動所述固定銷向下移動,所述夾持爪以所述夾持旋轉軸為旋轉軸旋轉閉合。
再進一步的,所述夾持爪的頂端外側設置有卡接臺,所述夾持爪閉合后頂端卡接有防松帽,以防止行走過程中意外張開。
再進一步的,所述防松帽采用塑料或橡膠材料制作,以達到緩沖防滑的作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夾持取物多用拐杖,包括手柄部、桿部和夾持部,手柄部內設置有拉鉤,桿部內設置有連接組件,連接組件包括拉繩、彈簧組件和拉桿,彈簧組件包括固定壓簧板、浮動壓簧板和彈簧,夾持部包括夾持旋轉軸、兩個夾持爪和兩個固定銷;拉鉤與拉繩連接,拉繩繞過導向軸后依次穿過固定壓簧板、彈簧固定連接在浮動壓簧板的上端面,拉桿固定連接在浮動壓簧板的下端面,拉桿的下端與夾持部的夾持旋轉軸連接在一起;正常狀態下,夾持部的夾持爪處于閉合狀態當拐杖使用;當使用者手握手柄部時,拉動拉鉤,通過拉繩帶動浮動壓簧板上移,浮動壓簧板通過拉桿帶動夾持旋轉軸向上移動,此時夾持爪以固定銷為旋轉軸旋轉打開,對準需要拿取的低處物品,松開拉鉤,在彈簧復位力的作用下拉桿帶動夾持旋轉軸向下復位,帶動夾持爪閉合夾緊低處物品,從而實現站立狀態下拿取低處物品的需求;防松帽的設計防止當拐杖使用時,夾持爪意外打開。 本實用新型構思巧妙,結構緊湊合理,經濟實用,既實現了普通拐杖輔助行走的功能,也實現了不用彎腰就能拿取低處物品的需求,充分滿足老人或腿腳有殘疾人士的多方位需求。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夾持取物多用拐杖結構示意圖(局部剖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防松帽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手柄部;2、桿部;3、夾持部;31、夾持旋轉軸;32、夾持爪;33、固定銷;4、防松帽;5、拉鉤;51、旋轉軸;52、連接軸;6、拉繩;61、導向軸;7、固定壓簧板;8、浮動壓簧板;9、彈簧;10、拉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一種夾持取物多用拐杖,包括手柄部1、桿部2和夾持部3,所述手柄部1連接在所述桿部2的頂端,所述夾持部3設置在所述桿部2的下方,所述手柄部1、桿部2均為中空結構,所述手柄部1內設置有拉鉤5,所述桿部2內設置有連接組件,所述拉鉤5通過所述連接組件與所述夾持部3相連接,并通過所述連接組件控制所述夾持部3的打開、閉合。
所述拉鉤5的一端通過旋轉軸51連接在所述手柄部1上,拉鉤5的另一端通過連接軸52與所述連接組件相連接。
所述連接組件包括拉繩6、彈簧組件和拉桿10,所述拉繩6的上端繞過導向軸61后與所述拉鉤5相連,拉繩6的下端連接在所述彈簧組件上,所述拉桿10的上端連接在所述彈簧組件上,拉桿10的下端連接在所述夾持部3上。具體來說,所述拉繩6采用柔性材料,所述柔性材料優選尼龍繩、鋼絲繩等;所述拉桿10采用硬質材料,如金屬桿或硬質塑料桿,且其下端具體設置為“丫”字型結構。
所述彈簧組件包括固定壓簧板7、浮動壓簧板8和彈簧9,所述固定壓簧板7固定連接在所述桿部2的中間位置,所述浮動壓簧板8設置在所述固定壓簧板7的下方,所述彈簧9的兩端分別抵在所述固定壓簧板7的下端面和所述浮動壓簧板8的上端面上。
所述拉繩6的下端穿過所述固定壓簧板7的中心孔后固定連接在所述浮動壓簧板8上,所述拉桿10的上端固定連接在所述浮動壓簧板8上。
所述夾持部3包括夾持旋轉軸31、兩個夾持爪32和兩個固定銷33,兩個所述夾持爪32的頂部分別通過所述固定銷33連接在所述拉桿10上,且兩個夾持爪32的上部重疊后通過所述夾持旋轉軸31連接,且所述夾持旋轉軸31固定連接在所述桿部2的底端;所述拉桿10受到向上的拉力帶動所述固定銷33向上移動,所述夾持爪32以所述夾持旋轉軸31為旋轉軸旋轉打開,向上的拉力去除后所述彈簧9復位帶動所述固定銷33向下移動,所述夾持爪32以所述夾持旋轉軸31為旋轉軸旋轉閉合。
所述夾持爪32的頂端外側設置有卡接臺,所述夾持爪32閉合后頂端卡接有防松帽4,以防止行走過程中意外張開。所述防松帽4采用塑料或橡膠材料制作,可直接套裝在所述夾持爪32的頂端,以達到緩沖防滑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動作過程如下:
首先,拉鉤5與拉繩6連接,拉繩6繞過導向軸61后依次穿過固定壓簧板7、彈簧9固定連接在浮動壓簧板8的上端面,拉桿10固定連接在浮動壓簧板8的下端面,拉桿10的下端通過固定銷33與夾持部3的夾持爪32的頂端連接在一起;正常狀態下,夾持部的夾持爪32處于閉合狀態可當拐杖使用;當使用者手握手柄部1時,拉動拉鉤5,通過拉繩6帶動浮動壓簧板8上移,此時彈簧9處于壓縮狀態,浮動壓簧板8通過拉桿帶動固定銷33向上移動,此時夾持爪32以夾持旋轉軸31為旋轉軸旋轉打開,對準需要拿取的低處物品后,松開拉鉤,在彈簧復位力的作用下拉桿10帶動固定銷33向下復位,遂帶動夾持爪32以夾持旋轉軸31為旋轉軸旋轉閉合夾緊低處物品,從而實現站立狀態下拿取低處物品的需求。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