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人造樹,特別涉及一種人造景觀樹。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產品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人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考慮精神文化的提高,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自己周邊的生活環境,“美化”、“亮化”、“環保”、“安全”等名稱被提到了大眾的嘴邊。目前,許多城市開始認識到采用仿真樹進行美化的優點,其不但徹底地改變了地域和氣候對于樹種的限制,而且便于管理,無需澆水施肥與額外護理。
現檢索到一篇公開號為CN102239776A的中國專利文件,其名稱為組合式綠化器材,該專利文件的方案為包括樹干,所述的樹干上連接有多根樹枝,樹干與樹枝一般通過焊接固定。
可以看到,當需將人造樹搬移到另一處景觀點時,人造樹的體積較大,需將樹枝與樹干進行分離;樹枝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樹桿,難以進行對樹枝與樹干的拆分,增加了人造樹二次搬運時的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人造景觀樹,達到樹枝與樹干的固定、拆卸便捷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人造景觀樹,包括樹干與樹枝,包括固定于樹干的套筒、固
定于樹枝并插于套筒的套桿,還包括穿插于套筒的滑桿、沿套筒軸向移動以實現側向推動滑桿抵觸于套桿的推動件、固定推動件于套筒的鎖固件;當推動件被鎖固件固定時,滑桿插入套筒內并夾持于套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推動件沿套筒的軸線移動,對滑桿產生一個側向的推力,該推力推動滑桿朝套桿移動,并抵觸套桿將套桿固定,實現樹枝與樹干的固定;滑桿沿推力方向的兩端分別被套桿與推動件抵觸,實現滑桿的固定;推動件被鎖固件固定在套筒上,鎖固件可以為卡扣、螺母等連接件。
該設計的優點在于,樹枝與樹干的連接通過滑移的滑桿抵觸固定,當推動件解鎖后,滑桿自由移動并脫離套桿,實現樹干與樹枝的分離。
較佳的,所述滑桿的一端開設有斜面,推動件為套設于套筒的環狀筒,環狀筒開設有貼合于斜面的傾斜面,傾斜面沿軸向擠壓斜面實現滑桿徑向插入套筒。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傾斜面擠壓斜面,對斜面產生一個徑向的壓力,該壓力推動滑桿朝套筒內部移動,實現滑桿與套桿的抵觸固定;在擠壓過程中傾斜面與斜面相互貼合,當套筒取出后,滑桿可取出,使得套桿自由脫離套筒。
較佳的,所述滑桿的一端開設有斜孔,推動件為套設于套筒的環狀筒,環狀筒固定有插入斜孔的斜導柱,斜導柱沿軸向于斜孔內滑移實現滑桿徑向插入套筒。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斜導柱插入斜孔,對推動件與滑桿的連接起到定位作用;斜導柱軸向移動過程中對擠壓斜孔,對斜孔的孔壁產生一個徑向的壓力,使滑桿朝套筒內部插入。
較佳的,所述滑桿的數量為四個且沿套筒的圓周方向均勻布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相鄰滑桿在圓周方向以90度夾角為間距,對套桿進行抵觸鎖固;可以看到兩個滑桿在一條直徑上,對套桿產生夾持作用力,使得套桿被穩定的固定在套筒上。
較佳的,所述鎖固件為螺紋連接于套筒的螺母,所述螺母的端部開設有圓環槽,所述圓環槽的槽口設有圓環擋板,推動件的一端固定有滑塊,滑塊卡于圓環擋板并于圓環槽內圓周滑移。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滑塊在圓環槽內圓周滑移,故螺母轉動時,滑塊在套筒的圓周位置上保持相對靜止;而螺母轉動時,發生軸向移動,此時,圓環擋板對滑塊的隔擋,等同于對滑塊的拉動作用力,將推動件進行軸向的拉動。
當推動件推動滑桿抵觸在套桿時,滑桿無法進一步向套桿移動,使得螺母也無法進一步旋轉,即實現推動件的固定。
較佳的,套桿的外壁開設有圓周圍繞的鎖槽,所述滑桿插入鎖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鎖槽的延伸軌跡為圓周,故套桿繞自身軸線旋轉時,鎖槽的槽口一直對應滑桿,滑桿精準的插入鎖槽;鎖槽的槽壁對滑桿的進行隔擋,滑桿對鎖槽進行軸向限位,減少套筒與套桿在軸向方向的偏動。
較佳的,所述套筒內固定有限制套桿插入深度的支撐板,套桿的端部抵觸于支撐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套桿插入套筒的支撐板處,無法進一步插入,實現將套桿的軸向定位,使滑桿與鎖槽在軸向的精準定位,便于滑桿插入鎖槽。
較佳的,套筒開設插孔,插孔的兩端均固定有擋塊,所述滑桿設有抵擋于兩擋塊之間實現限制滑桿滑移間距的抵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抵塊被兩個擋塊隔擋,避免滑桿掉離插孔。
較佳的,所述抵塊與擋塊之間設有復位用的彈性件,彈性件推動滑桿使其具有從套筒內部向外部滑移的運動趨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彈性件對抵塊與擋塊施加彈力,而擋塊相對靜止,故彈力驅動抵塊向套筒外側移動,及推動滑桿朝套筒外側移動。該設計的優點在于,推動件分離滑桿后,滑桿在彈力作用下分離套桿,在拆卸時,實現樹干與樹枝快速分離。
較佳的,彈性件為套設于滑桿的彈簧,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抵觸于抵塊與擋塊;當推動件分離滑桿時,在彈簧的彈力作用下,滑桿鄰近套筒圓心的一端回縮至插孔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滑桿在彈簧作用力下,完全回縮至滑孔內,使得滑桿難以與套桿發生觸碰,套桿能夠順暢的脫離出套筒。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基于本設計中樹干與樹枝之間新的連接技術,對景觀樹的生產與設計提供有創新性的指導,使得樹干與樹枝在連接更加的快捷、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1中套筒、套桿、螺母與環狀筒之間的裝配圖;
圖3是實施例1中套桿與套筒的連接關系示意,以剖視顯示內部結構;
圖4是圖3中的A部放大圖;
圖5是環狀筒與螺母之間連接關系示意圖,以剖視顯示各自內部結構;
圖6是實施例1中套筒與套桿固定后的正剖視圖;
圖7是實施例2中套筒與套桿固定后的內部連接關系示意圖,以剖視顯示內部結構;
圖8是實施例2中斜導柱與斜孔之間連接關系示意圖。
圖中:11、樹干;12、樹枝;21、套筒;211、上筒;212、下筒;22、套桿;23、滑桿;24、環狀筒;25、螺母;31、斜面;32、三角槽;321、傾斜面;41、斜孔;42、斜導柱;51、圓環槽;52、圓環擋板;53、滑塊;6、鎖槽;7、支撐板;81、插孔;82、擋塊;83、抵塊;84、彈簧;85、限位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1:一種人造景觀樹,如圖1所示,包括人造的樹干11,樹干11金屬板材作為支架,在金屬板材上鋪設金屬網并用鐵絲纏繞固定,在鐵絲網的表面通過水泥與纖維網對鐵絲網進行覆蓋與粘合,達到形成樹干11表面的效果。樹干11的分支斷開,用于對人造的樹枝12的連接。
如圖2所示,樹干11的端部焊接有圓筒狀的套筒21,套筒21包括同軸固定的上筒211與下筒212。上筒211的直徑的小于下筒212的直徑,上筒211與下筒212的連接處形成臺階面。上筒211的外壁設有螺紋,螺母25螺紋連接在該外螺紋。上筒211中心開設有有軸向的圓形孔,圓柱形的套桿22插入上筒211圓形孔中,環狀筒24沿著上筒211的軸線向上筒211移動將套桿22固定在上筒211內,由于套桿22的一端焊接有樹枝12,實現了樹枝12與樹干11的固定。
如圖3所示,套筒21內部一體成形有圓盤狀支撐板7,支撐板7將套筒21內部的圓形孔進行分隔;由于支撐板7的表面平整,套桿22插入套筒21內部后,可以較為平穩的固定在支撐板7;支撐板7對套桿22進行支撐,使得套桿22難以進一步的深入插入套筒21內。
上筒211的圓周方向插有四個滑桿23,滑桿23為圓柱狀,且滑桿23按上筒211的圓周方向均勻分布。
如圖4所示,上筒211內開設有徑向的插孔81,插孔81為圓形的貫通形孔且數量為四個,滑桿23插入插孔81,滑桿23可以在插孔81內自由滑移;套桿22的外壁開設有圓周方向的鎖槽6,鎖槽6的截面為矩形狀,當套桿22插入套筒21并軸向固定后,套桿22指向鎖槽6,滑桿23朝上筒211內部滑移,使得滑桿23插入鎖槽6,鎖槽6的兩個上下布置的槽壁被滑桿23隔擋,使得套桿22的豎直方向的移動受到約束,使得套桿22難以軸向移動。而四個滑桿23,兩兩一對形成對稱布置,兩個對稱的滑桿23對套桿22起到夾持作用,使得套桿22難以發生旋轉,對套桿22起到圓周自由的約束。
插孔81的兩端均焊接有圓環形的擋塊82,使得插孔81的圓周方向均被隔擋;滑桿23以間隙配合的方式插入擋塊82形成的內圈,滑桿23可以自由的旋轉與軸向滑移;滑桿23的外壁焊接有徑向設置的抵塊83,抵塊83為矩形塊,抵塊83置于兩個擋塊82之間,故抵塊83被擋塊82隔擋,使滑桿23難以脫離插孔81。滑桿23套設有彈簧84,彈簧84的一端抵觸在鄰近套桿22的擋塊82,另一端抵觸在抵塊83上,彈簧84處于壓縮狀態;在彈簧84的彈力作用下,滑桿23鄰近鎖槽6的一端置于插孔81內,而滑桿23的另一端開設有斜面31,斜面31置于插孔81的外部,而且斜面31由下端到上端逐漸向上筒211的軸線傾斜。可以看到,有外力貼合斜面31給予斜面31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外力時,滑桿23沿著插孔81徑向向內滑移,在滑移過程中克服彈簧84的彈力,使得彈簧84進一步被壓縮,并使得滑桿23抵觸在鎖槽6內。
插孔81的上壁開設有插孔81軸向的限位槽85,抵塊83的上端部插入限位槽85并間隙配合,限位槽85作用在于限制滑桿23的圓周轉動,使得斜面31始終處于斜向上位置。
如圖5所示,該外力來自于傾斜面321。環狀筒24為圓環狀,其上端設有向內彎折有圓環形的翻邊;環狀筒24的內壁開設有四個三角槽 32,三角槽 32使指槽的底面與側壁連成傾斜面321,傾斜面321與另一個槽壁使得三角槽 32的眾向剖面為直角三角形。傾斜面321均勻的布置在環狀筒24的圓周方向上。環狀筒24的下端焊接有圓環形的滑塊53,滑塊53圍繞環狀筒24布置,且滑塊53的截面為T形,T形的短邊朝下。
環狀筒24的下方為螺母25,該螺母25為圓筒狀且設有內螺紋。螺母25的外壁固定有豎直的凸條,凸條有30根且均勻布置在圓周方向,凸條起到防滑的作用,便于人員旋擰螺母25。
螺母25的上端在圓周方向開設有圓環槽51,滑塊53可插入圓環槽51內,使得滑塊53與圓環槽51能夠自由的相對旋轉。圓環槽51的槽口兩邊均焊接有圓環擋板52,圓環擋板52對滑塊53的短邊進行隔擋,達到對環狀筒24與螺母25的軸向固定。螺母25的外徑與環狀筒24的外徑相同,螺母25的外壁與環狀筒24的外壁平緩過度。
工作原理,如圖6所示,首先,將螺母25套在套筒21外側,人工擠壓滑桿23,使得滑桿23朝套筒21內插入,而滑桿23完全插入套筒21內部,使得螺母25與環狀筒24一同向下滑移,當斜面31所在的腔進入到滑桿23位置,滑桿23在彈簧84的彈力作用回退到斜面31處,環狀筒24的傾斜面32131貼合在滑桿23的斜面31上,斜面31結構如圖4所指,滑桿23退出套筒21的圓形孔;
然后,將套桿22插入套筒21內并抵觸在支撐板7,螺母25實現螺紋連接,然后開始向下旋擰螺母25,螺母25軸向向下移動并帶動環狀筒24一同移動,環狀筒24的傾斜面321豎直向下擠壓斜面31,對斜面31產生一個徑向向內的力,該力推動滑桿23插入并抵觸鎖槽6,實現套桿22與環狀筒24的固定,而環狀筒24與螺母25固定,螺母25與套筒21固定,實現可套桿22與套筒21的固定。
套桿22與套筒21的拆卸過程:逆向旋轉螺母25,使得螺母25向上移動,使得環狀筒24上移,環狀筒24的傾斜面321與滑桿23的斜面31分離,滑桿23在彈簧84的彈力作用下,彈簧84安裝結構如圖4所示,滑桿23脫離鎖槽6;滑桿23進一步退出套筒21的圓形孔后,套桿22在軸向自由移動,即可將套桿22從套筒21內拔出,實現套桿22與套筒21的分離。
實施例2:一種人造景觀樹,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推動件與滑桿23的結構,如圖7與圖8所示,環狀筒24的內壁固定斜導柱42,斜導柱42彎折有橫向的連接桿,連接桿焊接在環狀筒24,而斜導柱42由下端至上端向環狀筒24的軸向方向傾斜,而滑桿23上開設有斜孔41;斜導柱42的下端部置于斜孔41的上端口,斜導柱42豎直下移,即可實現斜導柱42插入斜孔41,斜導柱42進一步下移,即可推動滑桿23向套桿22移動實現套桿22與套筒21的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