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紡織面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式面料。
背景技術:
紡織纖維分為天然纖維和人造纖維,我國棉花產量豐富,棉纖維是最常用的天然纖維之一。棉纖維制品具有輕松保暖、柔和貼身,且吸濕性、透氣性俱佳的優點,因此廣泛應用于服裝制作。但是棉布同時還存在易縮、易皺、不挺括、不耐磨等缺陷,面料剛性和彎曲性較差,常在穿著之前需要熨燙,而且容易受損變形,不耐穿。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面料需求呈多樣化,而單純的棉布也不具備抗靜電等有利于身體健康的功能。
針對上述問題,本申請人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不易變形、不易皺,耐磨損,進一步具有優異的吸濕放濕性能和抗靜電之功能的新式面料。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提供一種新式面料,包括內外縫制連接的內層和外層,所述內層以棉纖維為經線和緯線編織而成,該經線和緯線中嵌置有若干根包芯紗,該包芯紗有金屬纖維內芯和包裹于金屬纖維內芯的外部的表層;所述外層由海島纖維和聚酯纖維加捻制成的混合紗編織而成。
進一步地,所述包芯紗的表層由竹炭纖維制成,或者由竹炭纖維和棉纖維合股制成。
進一步地,所述金屬纖維內芯為鍍銀纖維內芯。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新型為一種新式面料,具有內外兩層,內層除了有棉纖維,通過嵌置具有若干根金屬纖維芯的包芯紗,金屬纖維彈性好,有剛性,不僅使得內層彎曲可變,立體感較強,不易縮,不易皺,同時具有抗靜電的效果。本新型還增設外層,外層采用海島纖維和聚酯纖維加捻制成的混合紗編織,兩種纖維結合緊密有致,很好保護了內層,使得面料有優良的耐皺性、彈性和尺寸穩定性,有良好的電絕緣性能,耐日光,耐摩擦,不霉不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之二。
附圖標記說明:
1、內層;
2、外層;
3、包芯紗,31、金屬纖維內芯,32、表層。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參照圖1所示,本新型提供一種新式面料,包括內外縫制連接的內層1和外層2,所述內層1以棉纖維為經線和緯線交織而成,該經線和緯線中嵌置有若干根包芯紗3,具體地,包芯紗3穿過緯線和經緯的經緯組織點而嵌設在內層1里,包芯紗3可以穿過每一個經緯組織點,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為了面料的結構強度,包芯紗3等間隔嵌置,橫縱交叉形成一個網狀,同時也減輕了面料質量。
該包芯紗3有金屬纖維內芯31,和包裹于金屬纖維內芯31的外部的表層32,表層32可保護金屬纖維內芯31,金屬纖維彈性好,有剛性,不僅使得內層彎曲可變,立體感較強,不易縮,不易皺,而且形成的一個金屬網還具有抗靜電的效果。所述金屬纖維內芯31為鍍銀纖維內芯,鍍銀纖維芯具有優良的導電性,除具有較好的防輻射作用外,還能抗靜電;此外,銀是一種天然元素,不僅沒有一般化學性產品之毒副作用,反而對人體有一定的抑菌保養作用,兼具保健功能。
優選地,所述包芯紗3的表層32由竹炭纖維制成,或者由竹炭纖維和棉纖維直接合股制成,即將竹炭纖維絲和棉纖維絲在不考慮混合比的條件下混編成紗線,黏合,棉纖維吸濕性能好,但是放濕性能欠佳,而竹炭纖維的橫截面布滿了大大小小橢圓形的孔隙,可以瞬間吸收并蒸發大量的水分。因此,表層32加入竹炭纖維,使得內層吸濕和放濕性能都很好,可保持干爽舒適的觸感。
優選地,為了增強內層1的耐磨性、耐腐性、耐曬性、抗風性,所述外層2由海島纖維和聚酯纖維加捻制成的混合紗編織而成,即將海島纖維絲和聚酯纖維絲在不考慮混合比的條件下加捻成紗線,海島纖維細膩,聚酯纖維性能豐富,外層2的結構緊密防風,通過兩種纖維,給了內層1良好的保護,使得面料有優良的耐皺性、彈性和尺寸穩定性,有良好的電絕緣性能,耐日光,耐摩擦,不霉不蛀。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