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服裝,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保暖衛衣。
背景技術:
衛衣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服裝,用于御寒保暖。在市場上現有的衛衣,由于自身結構不合理,均存在保暖效果不佳的問題,給穿著時的舒適度帶來很大的影響。為了給衛衣提升保暖功能,通常采用加厚服裝的方法,造成衛衣過于厚重,且透氣性不佳,還難以使得衛衣保暖效果好。在人體感覺溫熱時,衛衣便無法將多余的熱量及時散發出去,造成穿著者燥熱,大大降低了衛衣穿著的舒適度。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合理,可以根據人體需要改善衣服保暖效果,舒適度更高的一種保暖衛衣。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保暖衛衣,包括上衣本體、連接于上衣本體兩側的左衣袖和右衣袖,所述上衣本體包括上衣前側面和上衣后側面,所述上衣后側面上設有至少一個可調節的保暖結構,所述保暖結構包括保暖層,所述保暖層與上衣后側面形成帶有開口的保暖腔,所述保暖腔的開口上設有粘扣,所述保暖腔內設有發熱層,所述發熱層上設有透氣孔且外表面上設有倒鉤層,所述發熱層的一端延伸出保暖腔與上衣后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發熱層的另一端上設有轉軸,所述發熱層可沿轉軸繞設至保暖腔外,所述上衣后側面上設有用于固定轉軸的固定套。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上衣后側面相對保暖層的位置上設有透氣網紗。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保暖結構設有兩個且均設置于上衣后側面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衛衣上設有保暖結構,增加了衛衣的保暖功能,保暖結構內的發熱層,具有發熱的功能,為人體感覺寒冷時提供熱源,保持體溫,增加舒適度,在人體感覺溫熱時,可以調節保暖結構的保暖效果,將熱量散發出去,提升人體在穿衣時的舒適度,使得衛衣的實用性更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2本為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3本為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分解圖。
1、上衣本體; 2、左衣袖;3、右衣袖;10、上衣前側面;11、上衣后側面;12、保暖結構;13、保暖層;14、保暖腔;15、粘扣;16、發熱層;17、透氣孔;18、倒鉤層;19、轉軸;20、固定套;21、透氣網紗。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3對本實用新型一種保暖衛衣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保暖衛衣,包括上衣本體1、連接于上衣本體1兩側的左衣袖2和右衣袖3,所述上衣本體1包括上衣前側面10和上衣后側面11,所述上衣后側面上設有至少一個可調節的保暖結構12,所述保暖結構12包括保暖層13,所述保暖層13與上衣后側面11形成帶有開口的保暖腔14,所述保暖腔14的開口上設有粘扣15,所述保暖腔14內設有發熱層16,所述發熱層16上設有透氣孔17且外表面上設有倒鉤層18,所述發熱層16的一端延伸出保暖腔14與上衣后側面11固定連接,所述發熱層16的另一端上設有轉軸19,所述發熱層16可沿轉軸19繞設至保暖腔14外,所述上衣后側面11上設有用于固定轉軸19的固定套20。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上衣后側面11相對保暖層13的位置上設有透氣網紗21。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保暖結構12設有兩個且均設置于上衣后側面11上。
在上衣后側面11設有保暖結構12,保暖結構12起到保溫的作用。保暖層13與上衣后側面11形成帶有開口的保暖腔14,保暖腔14內設有發熱層16,發熱層16會發熱,起到為感覺寒冷的人體提供熱源的作用。發熱層16的一端延伸出保暖腔14并固定在上衣后側面11上,另一端設有轉軸19并置于保暖腔14內,當人體感覺溫熱,需要散熱時,將發熱層16從保溫腔內拆卸,然后讓發熱層16沿著轉軸19卷起收納,在發熱層16上設有透氣孔17,發熱層16在卷在轉軸19上的過程中,發熱層16內的氣體受到擠壓力便會從透氣孔17排出,使得卷曲后的發熱層16體積小,發熱層16上的倒鉤層18,可以將卷曲的發熱層16收緊的更加牢固,使得發熱層16的體積進一步縮小,將發熱層16卷曲后移出保溫腔,然后將轉軸19的兩端固定于固定套20內,這樣發熱層16便不會再緊貼人體后背,減少熱源,在上衣后側面11上設有透氣網紗21,透氣網紗21能將人體內多余的熱量及時散發出去,使得人體感覺舒適,不再燥熱。人體感覺寒冷時,將發熱層16從轉軸19上拆卸,重新置于保溫腔內,在保溫腔的開口處設有粘扣15,粘扣15與發熱層16上的倒鉤層18配合,可以將保溫腔密封,起到保持溫度的作用,發熱層16上受到的積壓力消失,空氣便會再次進入到發熱層16內,將發熱層16鼓起,保持美觀,也能正常工作,持續供熱源,讓人體感覺舒適。這樣的結構設置,使得衛衣的保溫效果佳,而且可以根據人體感覺的舒適度而調整保溫效果,使得衛衣的實用性更加。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