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增強不同材料層之間粘結力的復合結構層,尤其涉及一種有效改善柔軟聚氨酯發泡材料與橡膠大底的粘合力的新型鞋底復合結構層。
背景技術:
近段時間,隨著鞋材淡季的持續延長,價格戰在本土鞋材行業里越打越響。而價格戰的打響,也進一步催化了整個鞋材行業競爭的白熱化。如此背景下,為應對價格戰,不少鞋材企業開始從內部“減壓”,對內進行自我規范。與此同時,對外則是向中高端品類轉型,以求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聚氨酯彈性體在鞋材領域已經普遍應用,由于其具有緩沖性能好、質輕、耐磨、防滑等優點,現已成為制鞋工業中一種重要的配套材料,高爾夫球鞋、棒球鞋、足球鞋、滑雪鞋、旅游鞋、安全鞋等許多鞋的鞋底、鞋跟、鞋頭、鞋墊等重要配件都是用聚氯酯彈性體制成的,不僅美觀大方,而且舒適耐用,還能提高運動成績。近年來開發出許多易加工新品種,如適于雙色成型、能增加透明性和高流動、高回收的可提高加工生產效率型的聚氨酯彈性體,擴大了制鞋領域。而我國目前已成為全球制鞋基地,不僅對聚氨酯彈性體的需求大幅增加,而且對其技術的改進極為期望。在國家大力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對新型的環保、低毒、無害、低成本、高性能聚氨酯彈性體材料的需求越來越高。現有技術中,為實現復合聚氨酯中底與橡膠大底的粘合,往往采用后續貼合的方法來實現,即先單獨制備聚氨酯中底片材和橡膠大底后經表面打磨處理后使用膠粘劑將其粘合壓制成型。但這種方式存在的問題為:若與橡膠大底貼合的聚氨酯材料自身較軟,其自身強度不夠時,但其層間的粘結力學比較差,難以滿足高端戶外休閑鞋材的物性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制作方便、美觀耐用、穿著舒適的新型鞋底復合結構層。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新型鞋底復合結構層,包括聚氨酯中底結構層、橡膠大底結構層和帆布層,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中底結構層和橡膠大底結構層通過帆布層粘結為一體。
所述聚氨酯中底結構層的底面鞋跟部橫向設置有若干個彈性柱體,所述聚氨酯中底結構層的頂面位于前腳掌橫弓處設有一個凹槽,所述凹槽內橫向嵌入有彈性柱體。
所述彈性柱體由高反彈、高吸震的聚氨酯泡棉或熱塑性彈性體材料制成。
所述彈性柱體為圓形、橢圓形或矩形的柱狀結構。
所述聚氨酯中底結構層采用聚醚型聚氨酯發泡材料,且在聚醚型聚氨酯發泡材料內一體成型有活性炭顆粒。
所述聚氨酯中底結構層為采用若干個不同顏色、不同密度的單色材料層粘結為一體的復合結構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鞋底復合結構層,通過在聚氨酯鞋中底生產過程中在其底部增加一層致密的中底布層實現一次成型的方法將中底布自行粘結在聚氨酯底部,借此以大幅度提高聚氨酯發泡材料的自身力學性能以及與橡膠大底的粘結力,以實現改善的層間粘結性,滿足客戶高端戶外用鞋的物性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聚氨酯中底結構層,2-帆布層,3-橡膠大底結構層,4-彈性柱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鞋底復合結構層,包括聚氨酯中底結構層(1)、橡膠大底結構層(3)和帆布層(2),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中底結構層(1)和橡膠大底結構層(3)通過帆布層(2)粘結為一體;所述聚氨酯中底結構層(1)的底面鞋跟部橫向設置有若干個彈性柱體(4),所述聚氨酯中底結構層(1)的頂面位于前腳掌橫弓處設有一個凹槽,所述凹槽內橫向嵌入有彈性柱體(4);所述彈性主體由高反彈、高吸震的聚氨酯泡棉或熱塑性彈性體材料制成;所述彈性柱體(4)為圓形、橢圓形或矩形的柱狀結構;所述聚氨酯中底結構層(1)采用聚醚型聚氨酯發泡材料,且在聚醚型聚氨酯發泡材料內一體成型有活性炭顆粒,從而具有保健除臭功能;所述聚氨酯中底結構層(1)為采用若干個不同顏色、不同密度的單色材料層粘結為一體的復合結構層。
本實用新型制備改善粘結力聚氨酯鞋中底的工藝為:先將中底布層裁剪出鞋中底的外形并進行打釘鉆孔的方式將其固定在模具的上蓋蓋中,將聚氨酯物料灌注入模腔后蓋上上蓋,經50度烘道烘烤熟化8min后熟化取樣,并經24小時后熟化后進行修邊工序,最終送至鞋材與打磨好的橡膠大底進行粘結,以形成成品。
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實施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