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鞋底制作領域。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劍麻耐用環保鞋底。
背景技術:
劍麻,一種多年生熱帶硬質葉纖維作物,劍麻葉內含豐富的纖維,纖維細胞呈長形結構,細胞腔大而長,壁厚,具有纖維長,色澤潔白,質地堅韌,富有彈性、拉力強、耐海水浸、耐摩擦、耐酸堿、耐腐蝕、不易打滑之特點,其纖維制品具有強度高、吸濕、導熱、透氣佳的特點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由于劍麻纖維不卷曲,表面粗糙,且有橫節和豎紋,纖維剛直,在纖維間抱和力較小,在制成布料的過程中易產生意外牽伸,同時由于纖維的不規則運動,影響布料質量,而且單純的劍麻纖維制成鞋底其存在表面粗糙,穿著不適,鞋底硬度不夠,易擱腳,以及不能長時間耐水耐磨等問題;
如何以劍麻為原料制備穿著舒適,環保,耐用的鞋底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發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劍麻耐用環保鞋底,其以劍麻纖維為原料,并對劍麻纖維經過不同改性處理,第三布料層將劍麻纖維和山羊絨纖維混紡,各取所長,增強鞋底的實用性和耐用性,底層平底和支撐墊的設置,能夠有效改善和增強鞋底耐磨性。
為了實現根據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劍麻耐用環保鞋底,包括:
由下至上依次粘合固定的底層、第一布料層、第一鋁箔層、劍麻葉層、絲瓜絡層、第二鋁箔層、第二布料層、及第三布料層,第一布料層、第二布料層、及第三布料層均由2-4層布料由下至上疊設后縫制制成;
其中,所述第一布料層和所述第二布料層的布料均由經過改性處理的劍麻纖維紡織而成,劍麻纖維的改性處理具體為:向劍麻纖維中加入無水乙醇浸泡5-10min后加入質量分數為2%的naoh水溶液,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后升溫至35-40℃密閉浸泡20-25min,過濾得第一濾液和第一濾渣,第一濾渣用蒸餾水沖洗3-5min,加入含氟防水劑至完全浸沒,浸泡5-10min,過濾并用蒸餾水沖洗5-6min后,置于烘箱中并調節其內溫度為100-105℃,烘干恒重取出,即可,其中,無水乙醇與質量分數為2%的naoh水溶液的體積比為7:3;
所述第三布料層的布料由質量比為2:1的劍麻纖維和山羊絨纖維混紡制成,其中,劍麻纖維經過改性處理,具體為:向劍麻纖維中加入第一濾液至浸沒,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后升溫至35-40℃密閉浸泡20-25min,過濾并用蒸餾水沖洗3-5min,加入無水乙醇至完全浸沒,浸泡6-10min后加入硅烷偶聯劑,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室溫密閉浸泡40-45min,排除處理箱內液體,并用蒸餾水沖洗5-6min后,調節處理箱內溫度為100-105℃,攪拌烘干恒重取出,即可,其中,無水乙醇與硅烷偶聯劑的質量比為50:1。
優選的是,所述底層包括:
平底,其由橡膠材料制成,且粘合在第一布料層的下方,所述平底包括腳掌部、足弓部、及鞋跟部,所述鞋跟部底面一體成型嵌設有不銹鋼材質的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包括頂板、設于所述頂板下方的多個凸塊,其中,所述凸塊底面與所述鞋跟底面位于同一平面,多個凸塊沿所述鞋跟部周向螺旋排列,所述凸塊底面向上凹陷具有螺紋孔;
多個支撐墊,其頂端向上凸出具有一與所述螺紋孔相適配的螺紋柱,以將多個支撐墊一一對應與凸塊螺設,形成鞋跟。
優選的是,所述鞋底的側面周向與所述平底間一體成型密封覆設有橡膠層。
優選的是,所述劍麻葉層為2-3層劍麻葉片依次疊設后縫合而成,所述絲瓜絡層為質量比為1:1:1的絲瓜絡、艾蒿粉、及活性炭粉組成,其中,所述劍麻葉層和所述絲瓜絡層的制備方法具體為:
s1、將艾蒿葉置于砂鍋中,并加入艾蒿葉重量10-12倍的水進行煎煮10-15min,過濾得第二濾液及第二濾渣,將第二濾渣晾干研磨成粉狀物,得艾蒿粉;
s2、將劍麻葉清洗除塵后晾干,裁剪得劍麻葉片,將絲瓜曬干去子得干絲瓜,將劍麻葉片及干絲瓜均放入第二濾液中浸泡2-3min,取出晾干后,2-3片浸泡晾干后的劍麻葉片依次疊設縫合得劍麻葉層,浸泡晾干后的干絲瓜外周用紗布密封后塞入艾蒿粉及活性炭粉搖晃使其填充均勻后壓制呈片狀,裁剪得絲瓜絡層。
優選的是,所述硅烷偶聯劑為kh-550。
優選的是,所述第一布料層和所述第二布料層的劍麻纖維改性后,及所述第三布料層的劍麻纖維經過改性后均還依次經過甲醇抽提12h,蒸餾水抽提12h的處理。
優選的是,第一鋁箔層和第二鋁箔層均為單層鋁箔片制成,所述鋁箔片的厚度為0.01-0.02mm,其上密布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徑小于0.03mm,所述通孔的數量達8000-9000個/m2。
本發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硅烷偶聯劑是分子中同時存在兩種性質不同、作用不同的官能基的一大類有機硅小分子化合物,kh-550的分子式為h2n(ch2)3si(oc2h5)3,其分子中的-si(oc2h5)3基團遇水水解形成硅羥基,能與劍麻纖維表面上的羥基發生縮聚反應,從而對劍麻纖維進行表面改性,有效去除劍麻纖維表面雜質,以使劍麻纖維表面光滑,改性后劍麻纖維束間的結合更緊密,進一步確保了劍麻纖維的質地堅韌,富有彈性、拉力強的特性,作為第三布料層原料,有效改善劍麻纖維制品粗糙穿著不適的問題,且將其和山羊絨纖維混紡制成第三布料層的布料,很好的保留了山羊絨蓬松、豐滿的風格,進一步改善劍麻纖維制品粗糙穿著不適的問題,且山羊絨纖維為短纖維,將其與劍麻纖維混紡,有效改善劍麻纖維不卷曲,抱和力小的問題,明顯改善布料抗變形能力。
第三,含氟防水劑由氟碳鏈和親溶劑基團兩個部分組成,使用含氟防水劑處理劍麻纖維表面,在劍麻纖維表面覆蓋了一層低表面能原子團組成新的表面層,以使水不能潤濕,然后將其作為第一布料層和第二布料層原料,能夠在第一鋁箔層和第二鋁箔層,進一步保護劍麻葉層、絲瓜絡層不受水體損害,同時也保護自身布料不受水體損害。
第四,由于不同人走路習慣不同,會導致鞋跟的不同地方的磨擦受力不同,以使鞋跟底面的磨損程度不同,而導致整個鞋底乃至鞋都需要廢棄,本申請的鞋跟由多個支撐墊組成,使用一段時間后可自行更換支撐墊位置,仍不影響鞋底的使用而增強鞋底的耐用性,通過橡膠覆設對整個鞋底的周向進行一個防水保護,避免水體對鞋底的損害,增強鞋底的實用性,單層鋁箔片制成的第一鋁箔層和第二鋁箔層屬于透氣防水材料,即實現了鞋底通氣的功能,又有效避免水體對劍麻葉層、絲瓜絡層的損害,提高鞋底的實用性。
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所述鞋底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實施例1>
一種劍麻耐用環保鞋底,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粘合固定的底層1、第一布料層2、第一鋁箔層3、劍麻葉層4、絲瓜絡層5、第二鋁箔層6、第二布料層7、及第三布料層8,第一布料層2、第二布料層7、及第三布料層8均由2-4層布料由下至上疊設后縫制制成,第一布料層2、第二布料層7、及第三布料層8的縫制控制任意兩針之間的距離為0.5-1cm之間;
其中,所述第一布料層2和所述第二布料層7的布料均由經過改性處理的劍麻纖維紡織而成,劍麻纖維的改性處理具體為:向劍麻纖維中加入無水乙醇浸泡5min后加入質量分數為2%的naoh水溶液,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后升溫至35℃密閉浸泡20min,過濾得第一濾液和第一濾渣,第一濾渣用蒸餾水沖洗3min,加入含氟防水劑至完全浸沒,浸泡5min,過濾并用蒸餾水沖洗5min后,置于烘箱中并調節其內溫度為100℃,烘干恒重取出,即可,其中,無水乙醇與質量分數為2%的naoh水溶液的體積比為7:3;
所述第三布料層8的布料由質量比為2:1的劍麻纖維和山羊絨纖維混紡制成,其中,劍麻纖維經過改性處理,具體為:向劍麻纖維中加入第一濾液至浸沒,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后升溫至35℃密閉浸泡20min,過濾并用蒸餾水沖洗3min,加入無水乙醇至完全浸沒,浸泡6min后加入硅烷偶聯劑,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室溫密閉浸泡40min,排除處理箱內液體,并用蒸餾水沖洗5min后,調節處理箱內溫度為100℃,攪拌烘干恒重取出,即可,其中,無水乙醇與硅烷偶聯劑的質量比為50:1。
所述底層1包括:
平底10,其由橡膠材料制成,且粘合在第一布料層2的下方,所述平底10包括腳掌部、足弓部、及鞋跟部,腳掌部、足弓部、及鞋跟部的劃分根據人腳與鞋底接觸進行實際劃分,所述鞋跟部底面一體成型嵌設有不銹鋼材質的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包括頂板、設于所述頂板下方的多個凸塊,其中,所述凸塊底面與所述鞋跟底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頂板位于鞋跟部內,多個凸塊沿所述鞋跟部周向螺旋排列,所述凸塊底面向上凹陷具有螺紋孔;
多個支撐墊11,其頂端向上凸出具有一與所述螺紋孔相適配的螺紋柱,以將多個支撐墊11一一對應與凸塊螺旋設置,形成鞋跟,使用過程中,由于不同人走路習慣不同,會導致鞋跟的不同地方的磨擦受力不同,以使鞋跟底面的磨損程度不同,而導致整個鞋底乃至鞋都需要廢棄,本申請的鞋跟由多個支撐墊11組成,使用一段時間后可自行更換支撐墊11位置,仍不影響鞋底的使用而增強鞋底的耐用性;
所述鞋底的側面周向與所述平底10間一體成型密封覆設有橡膠層,對整個鞋底的周向進行一個防水保護,避免水體對鞋底的損害,增強鞋底的實用性;
所述劍麻葉層4為2層劍麻葉片依次疊設后縫合而成,所述絲瓜絡層5為質量比為1:1:1的絲瓜絡、艾蒿粉、及活性炭粉組成,其中,所述劍麻葉層4和所述絲瓜絡層5的制備方法具體為:
s1、將艾蒿葉置于砂鍋中,并加入艾蒿葉重量10倍的水進行煎煮10min,過濾得第二濾液及第二濾渣,將第二濾渣晾干研磨成粉狀物,得艾蒿粉;
s2、將劍麻葉清洗除塵后晾干,裁剪得劍麻葉片,裁剪的劍麻葉片的大小正好與鞋底的大小相適配,如果劍麻葉的寬度或者長度不夠,可有兩片或多片劍麻葉對接形成劍麻葉片,將絲瓜曬干去子得干絲瓜,所述絲瓜為老了的絲瓜,將劍麻葉片及干絲瓜均放入第二濾液中浸泡2min,取出晾干后,2片浸泡晾干后的劍麻葉片依次疊設縫合得劍麻葉層4,浸泡晾干后的干絲瓜外周用紗布密封后,從其端部塞入艾蒿粉及活性炭粉后,密封端部搖晃使艾蒿粉及活性炭粉在干絲瓜內填充均勻后壓制呈片狀,裁剪得絲瓜絡層5,裁剪的絲瓜絡層5的大小正好與鞋底的大小相適配;
所述硅烷偶聯劑為kh-550;
所述第一布料層2和所述第二布料層7的劍麻纖維改性后,及所述第三布料層8的劍麻纖維經過改性后均還依次經過甲醇抽提12h,蒸餾水抽提12h的處理,經過抽提處理能夠有效的去除粘附在劍麻纖維表面的物質,提高劍麻纖維性能;
第一鋁箔層3和第二鋁箔層6均為單層鋁箔片制成,所述鋁箔片的厚度為0.01-0.02mm之間,其上密布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徑小于0.03mm,所述通孔的數量達8000-9000個/m2之間,單層鋁箔片制成的第一鋁箔層3和第二鋁箔層6屬于透氣防水材料,即實現了鞋底通氣的功能,又有效避免水體對劍麻葉層4、絲瓜絡層5的損害,提高鞋底的實用性。
<實施例2>
一種劍麻耐用環保鞋底,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粘合固定的底層1、第一布料層2、第一鋁箔層3、劍麻葉層4、絲瓜絡層5、第二鋁箔層6、第二布料層7、及第三布料層8,第一布料層2、第二布料層7、及第三布料層8均由2-4層布料由下至上疊設后縫制制成,第一布料層2、第二布料層7、及第三布料層8的縫制控制任意兩針之間的距離為0.5-1cm之間;
其中,所述第一布料層2和所述第二布料層7的布料均由經過改性處理的劍麻纖維紡織而成,劍麻纖維的改性處理具體為:向劍麻纖維中加入無水乙醇浸泡10min后加入質量分數為2%的naoh水溶液,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后升溫至40℃密閉浸泡25min,過濾得第一濾液和第一濾渣,第一濾渣用蒸餾水沖洗5min,加入含氟防水劑至完全浸沒,浸泡10min,過濾并用蒸餾水沖洗6min后,置于烘箱中并調節其內溫度為105℃,烘干恒重取出,即可,其中,無水乙醇與質量分數為2%的naoh水溶液的體積比為7:3;
所述第三布料層8的布料由質量比為2:1的劍麻纖維和山羊絨纖維混紡制成,其中,劍麻纖維經過改性處理,具體為:向劍麻纖維中加入第一濾液至浸沒,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后升溫至40℃密閉浸泡25min,過濾并用蒸餾水沖洗5min,加入無水乙醇至完全浸沒,浸泡10min后加入硅烷偶聯劑,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室溫密閉浸泡45min,排除處理箱內液體,并用蒸餾水沖洗6min后,調節處理箱內溫度為105℃,攪拌烘干恒重取出,即可,其中,無水乙醇與硅烷偶聯劑的質量比為50:1。
所述底層1包括:
平底10,其由橡膠材料制成,且粘合在第一布料層2的下方,所述平底10包括腳掌部、足弓部、及鞋跟部,腳掌部、足弓部、及鞋跟部的劃分根據人腳與鞋底接觸進行實際劃分,所述鞋跟部底面一體成型嵌設有不銹鋼材質的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包括頂板、設于所述頂板下方的多個凸塊,其中,所述凸塊底面與所述鞋跟底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頂板位于鞋跟部內,多個凸塊沿所述鞋跟部周向螺旋排列,所述凸塊底面向上凹陷具有螺紋孔;
多個支撐墊11,其頂端向上凸出具有一與所述螺紋孔相適配的螺紋柱,以將多個支撐墊11一一對應與凸塊螺設,形成鞋跟,使用過程中,由于不同人走路習慣不同,會導致鞋跟的不同地方的磨擦受力不同,以使鞋跟底面的磨損程度不同,而導致整個鞋底乃至鞋都需要廢棄,本申請的鞋跟由多個支撐墊11組成,使用一段時間后可自行更換支撐墊11位置,仍不影響鞋底的使用而增強鞋底的耐用性;
所述鞋底的側面周向與所述平底10間一體成型密封覆設有橡膠層,對整個鞋底的周向進行一個防水保護,避免水體對鞋底的損害,增強鞋底的實用性;
所述劍麻葉層4為3層劍麻葉片依次疊設后縫合而成,所述絲瓜絡層5為質量比為1:1:1的絲瓜絡、艾蒿粉、及活性炭粉組成,其中,所述劍麻葉層4和所述絲瓜絡層5的制備方法具體為:
s1、將艾蒿葉置于砂鍋中,并加入艾蒿葉重量12倍的水進行煎煮15min,過濾得第二濾液及第二濾渣,將第二濾渣晾干研磨成粉狀物,得艾蒿粉;
s2、將劍麻葉清洗除塵后晾干,裁剪得劍麻葉片,裁剪的劍麻葉片的大小正好與鞋底的大小相適配,如果劍麻葉的寬度或者長度不夠,可有兩片或多片劍麻葉對接形成劍麻葉片,將絲瓜曬干去子得干絲瓜,所述絲瓜為老了的絲瓜,將劍麻葉片及干絲瓜均放入第二濾液中浸泡3min,取出晾干后,3片浸泡晾干后的劍麻葉片依次疊設縫合得劍麻葉層4,浸泡晾干后的干絲瓜外周用紗布密封后,從其端部塞入艾蒿粉及活性炭粉后,密封端部搖晃使艾蒿粉及活性炭粉在干絲瓜內填充均勻后壓制呈片狀,裁剪得絲瓜絡層5,裁剪的絲瓜絡層5的大小正好與鞋底的大小相適配;
所述硅烷偶聯劑為kh-550;
所述第一布料層2和所述第二布料層7的劍麻纖維改性后,及所述第三布料層8的劍麻纖維經過改性后均還依次經過甲醇抽提12h,蒸餾水抽提12h的處理,經過抽提處理能夠有效的去除粘附在劍麻纖維表面的物質,提高劍麻纖維性能;
第一鋁箔層3和第二鋁箔層6均為單層鋁箔片制成,所述鋁箔片的厚度為0.01-0.02mm之間,其上密布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徑小于0.03mm,所述通孔的數量達8000-9000個/m2之間,單層鋁箔片制成的第一鋁箔層3和第二鋁箔層6屬于透氣防水材料,即實現了鞋底通氣的功能,又有效避免水體對劍麻葉層4、絲瓜絡層5的損害,提高鞋底的實用性。
<實施例3>
一種劍麻耐用環保鞋底,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粘合固定的底層1、第一布料層2、第一鋁箔層3、劍麻葉層4、絲瓜絡層5、第二鋁箔層6、第二布料層7、及第三布料層8,第一布料層2、第二布料層7、及第三布料層8均由2-4層布料由下至上疊設后縫制制成,第一布料層2、第二布料層7、及第三布料層8的縫制控制任意兩針之間的距離為0.5-1cm之間;
其中,所述第一布料層2和所述第二布料層7的布料均由經過改性處理的劍麻纖維紡織而成,劍麻纖維的改性處理具體為:向劍麻纖維中加入無水乙醇浸泡8min后加入質量分數為2%的naoh水溶液,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后升溫至37℃密閉浸泡23min,過濾得第一濾液和第一濾渣,第一濾渣用蒸餾水沖洗4min,加入含氟防水劑至完全浸沒,浸泡8min,過濾并用蒸餾水沖洗5min后,置于烘箱中并調節其內溫度為102℃,烘干恒重取出,即可,其中,無水乙醇與質量分數為2%的naoh水溶液的體積比為7:3;
所述第三布料層8的布料由質量比為2:1的劍麻纖維和山羊絨纖維混紡制成,其中,劍麻纖維經過改性處理,具體為:向劍麻纖維中加入第一濾液至浸沒,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后升溫至37℃密閉浸泡22min,過濾并用蒸餾水沖洗4min,加入無水乙醇至完全浸沒,浸泡8min后加入硅烷偶聯劑,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室溫密閉浸泡42min,排除處理箱內液體,并用蒸餾水沖洗5min后,調節處理箱內溫度為102℃,攪拌烘干恒重取出,即可,其中,無水乙醇與硅烷偶聯劑的質量比為50:1。
所述底層1包括:
平底10,其由橡膠材料制成,且粘合在第一布料層2的下方,所述平底10包括腳掌部、足弓部、及鞋跟部,腳掌部、足弓部、及鞋跟部的劃分根據人腳與鞋底接觸進行實際劃分,所述鞋跟部底面一體成型嵌設有不銹鋼材質的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包括頂板、設于所述頂板下方的多個凸塊,其中,所述凸塊底面與所述鞋跟底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頂板位于鞋跟部內,多個凸塊沿所述鞋跟部周向螺旋排列,所述凸塊底面向上凹陷具有螺紋孔;
多個支撐墊11,其頂端向上凸出具有一與所述螺紋孔相適配的螺紋柱,以將多個支撐墊11一一對應與凸塊螺設,形成鞋跟,使用過程中,由于不同人走路習慣不同,會導致鞋跟的不同地方的磨擦受力不同,以使鞋跟底面的磨損程度不同,而導致整個鞋底乃至鞋都需要廢棄,本申請的鞋跟由多個支撐墊11組成,使用一段時間后可自行更換支撐墊11位置,仍不影響鞋底的使用而增強鞋底的耐用性;
所述鞋底的側面周向與所述平底10間一體成型密封覆設有橡膠層,對整個鞋底的周向進行一個防水保護,避免水體對鞋底的損害,增強鞋底的實用性;
所述劍麻葉層4為2層劍麻葉片依次疊設后縫合而成,所述絲瓜絡層5為質量比為1:1:1的絲瓜絡、艾蒿粉、及活性炭粉組成,其中,所述劍麻葉層4和所述絲瓜絡層5的制備方法具體為:
s1、將艾蒿葉置于砂鍋中,并加入艾蒿葉重量10-12倍的水進行煎煮10-15min,過濾得第二濾液及第二濾渣,將第二濾渣晾干研磨成粉狀物,得艾蒿粉;
s2、將劍麻葉清洗除塵后晾干,裁剪得劍麻葉片,裁剪的劍麻葉片的大小正好與鞋底的大小相適配,如果劍麻葉的寬度或者長度不夠,可有兩片或多片劍麻葉對接形成劍麻葉片,將絲瓜曬干去子得干絲瓜,所述絲瓜為老了的絲瓜,將劍麻葉片及干絲瓜均放入第二濾液中浸泡2min,取出晾干后,2片浸泡晾干后的劍麻葉片依次疊設縫合得劍麻葉層4,浸泡晾干后的干絲瓜外周用紗布密封后,從其端部塞入艾蒿粉及活性炭粉后,密封端部搖晃使艾蒿粉及活性炭粉在干絲瓜內填充均勻后壓制呈片狀,裁剪得絲瓜絡層5,裁剪的絲瓜絡層5的大小正好與鞋底的大小相適配;
所述硅烷偶聯劑為kh-550;
所述第一布料層2和所述第二布料層7的劍麻纖維改性后,及所述第三布料層8的劍麻纖維經過改性后均還依次經過甲醇抽提12h,蒸餾水抽提12h的處理,經過抽提處理能夠有效的去除粘附在劍麻纖維表面的物質,提高劍麻纖維性能;
第一鋁箔層3和第二鋁箔層6均為單層鋁箔片制成,所述鋁箔片的厚度為0.01-0.02mm之間,其上密布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徑小于0.03mm,所述通孔的數量達8000-9000個/m2之間,單層鋁箔片制成的第一鋁箔層3和第二鋁箔層6屬于透氣防水材料,即實現了鞋底通氣的功能,又有效避免水體對劍麻葉層4、絲瓜絡層5的損害,提高鞋底的實用性。
結果分析:
1:取實施例1、實施例2、及實施例3制得的鞋底分別進行防水實驗。
具體為:
實驗1:將實施例1、實施例2、及實施例3制得的鞋底水平置于水體中,并使水面距離鞋底頂面的距離為2-3mm的范圍內,放置2d,縱向切割鞋底,觀察發現實施例1、實施例2、及實施例3制得的鞋底均未否有水體進入第二布料和絲瓜絡層;
實驗2:將實施例1、實施例2、及實施例3制得的鞋底水平設置,并在其上滴加水使第三布料層浸濕,放置2d,且一直保持第三布料層處于濕潤狀態,縱向切割鞋底,觀察發現實施例1、實施例2、及實施例3制得的鞋底均未否有水體進入第二布料和絲瓜絡層。
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