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運動服領域,尤指一種一次性吸汗運動背心。
背景技術:
在夏、秋交替或春、夏交替的季節天氣忽冷忽熱,人們在運動后出汗,如果不及時更換被汗浸濕的衣服,很容易引發感冒、支氣管炎等疾病,一旦受熱出汗不及時更換被汗水浸濕的衣服,就比較容易感冒,現技術背心產品吸汗能力不強,容易導致受涼感冒。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吸汗能力強,能保持身體干爽的一次性吸汗運動背心。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一次性吸汗運動背心,包括背心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本體從內側至外側依序設置有無紡布層、高分子吸水樹脂層、絨毛漿層、無塵紙層;所述無紡布層、高分子吸水樹脂層、絨毛漿層、無塵紙層之間通過壓縮貼合固定。
具體地,所述背心本體設有前后分別分開的背心前片、背心后片;其中所述背心前片和背心后片兩側的上下端均設置有相互對應的連接件,所述背心前片通過連接件間對應插接與背心后片固定連接。
具體地,所述連接件為锨扣或紐扣或尼龍搭扣或扎帶或魔術貼。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種一次性吸汗運動背心,包括背心本體,所述背心本體從內側至外側依序設置有無紡布層、高分子吸水樹脂層、絨毛漿層、無塵紙層;所述無紡布層、無塵紙層、絨毛漿層、高分子吸水樹脂層之間通過壓縮貼合固定。本實用新型通過添加常規的無紡布,還添加了高分子吸水樹脂、無塵紙、絨毛漿,其中無塵紙和絨毛漿、高分子吸水樹脂都具有極高的吸水性和良好的保水性能;故添加高分子吸水樹脂、無塵紙和絨毛漿可以大大提高背心的吸汗能力,以及能有效鎖住吸收在內的水份,保持身體的干爽和清潔,有效地預防人體受寒感冒。
附圖說明
圖1 是本實用新型內部結構圖;
圖2 是本實用新型正視圖;
圖3 是本實用新型剖面結構圖;
附圖標號說明:1-連接件; 2-背心后片; 3-背心前片3;4-無紡布層;5-無塵紙層;6-絨毛漿層;7-高分子吸水樹脂層。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一次性吸汗運動背心,包括背心本體,所述背心本體從內側至外側依序設置有無紡布層4、高分子吸水樹脂層7、絨毛漿層6、無塵紙層5;所述無紡布層4、高分子吸水樹脂層7、絨毛漿層6、無塵紙層5之間通過壓縮貼合固定。
相對于現技術,本實用新型一種一次性吸汗運動背心,包括背心本體,所述背心本體從內側至外側依序設置有無紡布層4、高分子吸水樹脂層7、絨毛漿層6、無塵紙層5;所述無紡布層4、高分子吸水樹脂層7、絨毛漿層6、無塵紙層5之間通過壓縮貼合固定。本實用新型通過添加常規的無紡布作為材質,還添加了高分子吸水樹脂、無塵紙、絨毛漿,其中無塵紙和絨毛漿、高分子吸水樹脂都具有極高的吸水性和良好的保水性能;故添加高分子吸水樹脂、無塵紙和絨毛漿可以大大提高背心的吸汗能力,以及能有效鎖住吸收在內的水份,保持身體的干爽和清潔,有效地預防人體受寒感冒。
具體地,所述背心本體設有前后分別分開的背心前片3、背心后片2;其中所述背心前片3和背心后片2兩側的上下端均設置有相互對應的連接件1,所述背心前片3通過連接件1間對應插接與背心后片2固定連接。
具體地,所述連接件1為锨扣或紐扣或尼龍搭扣或扎帶或魔術貼。
本實用新型中位于背心本體兩側的背心前片3和背心后片2相互分開;其中所述背心前片3和背心后片2兩側的上下端均設置有相互對應的連接件1,所述背心前片3通過連接件1間對應插接與背心后片2固定連接。當背心尺寸過大或者過小時,用戶可以調節背心前片3和背心后片2上的連接件1來調整到一個合適的尺寸,同時連接件1為锨扣或紐扣或尼龍搭扣或扎帶或魔術貼,用戶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可以現在不同的連接件1,方便使用。
以下介紹本實用新型中一種一次性吸汗運動背心所采用的五種材質的特性:
1.無紡布(英文名:Non Woven Fabric 或者 Nonwoven cloth)又稱不織布,是由定向的或隨機的纖維而構成,是新一代環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氣、柔韌、質輕、不助燃、容易分解、無毒無刺激性、色彩豐富、價格低廉、可循環再用等特點。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質)粒料為原料,經高溫熔融、噴絲、鋪綱、熱壓卷取連續一步法生產而成。因具有布的外觀和某些性能而稱其為布。
2.無塵紙(Airlaid Paper),也叫干法造紙非織造布,是干法非織造布的一種。無塵紙具有獨特的物理性能,表現為高彈力,柔軟、手感、垂感極佳,具有極高的吸水性和良好的保水性能,被廣泛應用于衛生護理用品,特種醫用用品、工業擦拭用品等領域。
3.絨毛漿,是經過漂白,抽出有機溶劑等操作后的木漿、草漿。是一種用于生產各種衛生用品(如衛生巾、嬰兒尿布、醫院床墊等)用作吸水介質的紙漿。
4.高分子吸水樹脂(簡稱SAP)是一種典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它能吸收其自身重量數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水,并具有很強的保水能力,所以它又被稱為超強吸水劑或高保水劑。
以上實施方式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