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服裝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藏袍。
背景技術:
1、藏袍是藏族同胞的傳統服飾,具有悠久的歷史、鮮明的特點與深厚的文化內涵。藏袍具有腰襟肥大、袖子寬長、下擺寬大的特點,勞作時可以脫掉單袖或雙袖并盤扎于腰間,能夠滿足活動幅度較大的勞作和騎馬等活動,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同時兼具美觀度和飄逸感。并且藏袍穿帶時需要遵守傳統的規范和習俗,穿帶樣式需滿足傳統標準,要保持前襟平整,背后褶皺數量統一且有序。
2、經發明人研究發現,由于藏袍寬腰、肥大且穿帶樣式需滿足傳統標準的特點,傳統藏袍穿帶時需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且往往需要旁人幫忙進行穿帶,使藏袍穿帶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種藏袍,在不改變藏袍的傳統穿帶標準下,起到便于穿帶的效果。
2、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這樣實現:
3、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藏袍,包括:
4、腰襟,所述腰襟上連接設置有雙袖;且所述腰襟包括位于所述雙袖之間的平直部、位于所述平直部兩側的褶皺部、位于所述褶皺部遠離所述平直部一側的貼合部;
5、內腰帶,與所述平直部、所述褶皺部、所述貼合部均連接,以使所述內腰帶繞設至人體腰部時將所述腰襟纏繞至人體腰部;
6、其中,所述褶皺部的內側面上沿水平方向間隔設置多個第一固定件,所述內腰帶上間隔設置有用于與第一固定件連接的第二固定件,且相鄰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間的距離小于相鄰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距離,以使所述內腰帶纏繞拉緊時在所述褶皺部形成褶裥;
7、所述褶皺部的外側面上且位于兩個所述第一固定件之間設置有第六固定件,所述第六固定件用于與所述褶皺部的外側面連接,從而在所述褶皺部上的所述第六固定件處形成折痕。
8、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與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紐扣或魔術貼。
9、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平直部的內側面設置有用于與所述內腰帶連接的第三固定件。
10、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貼合部上均設置有用于與所述內腰帶連接的第四固定件。
11、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其中一側所述貼合部的內側面設置有第五固定件,所述第五固定件用于與另一側貼合部的外側面連接。
12、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六固定件設置有四個,以用于在兩側所述褶皺部上分別形成兩個褶裥。
13、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平直部的外側面中部設置有所述第七固定件,所述第七固定件以用于與所述褶皺部的外側面連接,以使所述褶皺部的褶裥位于所述平直部外側。
14、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六固定件設置有三個,以用于在兩側所述褶皺部上共形成三個褶裥。
15、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貼合部的外側面上設置有第八固定件,所述第八固定件用于與所述褶皺部的外側面連接,以使所述褶皺部的褶裥位于所述平直部與所述貼合部之間。
16、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藏袍的有益效果包括:
17、通過將腰襟設置為平直部、褶皺部與貼合部,并在腰襟內側連接設置內腰帶,從而當穿帶藏袍時,將內腰帶拉緊纏繞至腰間,從而使得平直部位于人體背部中央,平直部兩側的褶皺部形成褶裥,以折疊多余的腰襟布料,兩側貼合部繞設并貼合在人體兩側與身前,實現藏袍的規整穿帶。同時,在兩個第一固定件之間設置第六固定件,使第六固定件與褶皺部的外側面連接,從而使得褶皺部的褶皺數量規范,且多個褶皺排列有序,使得藏袍穿帶時滿足傳統標準。穿帶藏袍時只需纏繞拉緊內腰帶即可實現腰襟的穿帶,達到藏袍便于穿帶、穿帶便捷的效果。
1.一種藏袍,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藏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與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紐扣或魔術貼。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藏袍,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部的內側面設置有用于與所述內腰帶連接的第三固定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藏袍,其特征在于,所述貼合部上均設置有用于與所述內腰帶連接的第四固定件。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藏袍,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側所述貼合部的內側面設置有第五固定件,所述第五固定件用于與另一側貼合部的外側面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藏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固定件設置有四個,以用于在兩側所述褶皺部上分別形成兩個褶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藏袍,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部的外側面中部設置有第七固定件,所述第七固定件以用于與所述褶皺部的外側面連接,以使所述褶皺部的褶裥位于所述平直部外側。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藏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固定件設置有三個,以用于在兩側所述褶皺部上共形成三個褶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藏袍,其特征在于,所述貼合部的外側面上設置有第八固定件,所述第八固定件用于與所述褶皺部的外側面連接,以使所述褶皺部的褶裥位于所述平直部與所述貼合部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