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胃腸病的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種醫用組合物,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治療胃腸功能紊亂、腹瀉、脫水等癥狀的胃腸藥。
背景技術:
胃腸疾病是生活中常見的疾病,治療胃腸病的藥也應是常備藥,但是現有市場上治療胃腸病的藥普遍存在著療效較低,價格較高缺點,并且很多治療胃腸病的藥也不適合小兒及胃寒或胃腸熱患者服用。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上述治療胃腸病的藥的不足之處,而且提供一種價格低,適合大多數人服用,特別是適合小兒及胃寒或胃腸熱患者服用的治療胃腸病的藥。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可經如下方案實現一種治療胃病的藥,其組成要點在于包含有木姜子、水莧菜和海螺蛸。
木姜子,又名山胡椒、臘梅柴、滑葉樹或山姜子,普遍分布于浙江、江蘇、江西等十幾個省份。原料來源廣量多,本藥采用其果實。《貴州民間藥物》記載該藥“性溫,味辛”。可用于健脾,燥顯調氣,消食。治胃寒腹痛,泄瀉飽脹等。但“腸胃有熱者忌用。”(《重慶草藥》)。而水莧菜,又名水泉,水瓜子菜,紅眼貓等,本草藥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區,全年可采摘。水莧菜酚類、氨基酸、黃酮戒,《南寧市藥物志》記載其“淡,涼,無毒。”常用于清熱,利尿,消腫,解毒,可治熱疾。本發明將木姜子的“熱”與水莧菜的“涼”中和,符合中醫學配伍理論,主要用于治病。
1、小兒因風寒食積引起的嘔吐脹瀉、纏綿難愈,便末有粘液,腹痛,嚴重者大便如雞蛋清,有脫水現象。
2、胃腸消化不良者有迅速消化作用,對于無法消化的積痰等穢物并有迅速味之功率,能治療腸功能紊亂之頑癥,并有消炎、止痢、利尿等功能,對頑癥毒痢(便帶血絲)赤白痢(便末有油狀,魚凍白)也有明顯療效,同時此藥蕩積去穢、祛酸、解酒,消油膩效果極好。
本發明還在于木姜子的含量(重量比)為30%-60%;水莧菜的含量(重量比)為15%-35%;海螺蛸(重量比)為20%-35%。
本發明可以將木姜子、水莧菜和海螺蛸分別搗爛后,按上述比例混合;也可以將木姜子、水莧菜、海螺蛸按常規方法分別提取有效成份后,以上述比例混合。
本發明還可以這樣實現配方中還含有神曲粉。
進一步講本發明的要點還在于,這種治療胃腸病的藥可以制成膠囊,沖劑,也可以是口服液。經臨床實驗表明,本發明所采用的藥物擁有如下優點本藥物采集方便,成本低,從而價格不高,其涼熱中和理論使得其適合于小兒及胃寒或胃腸熱患者服用,同時本藥還有解酒之功效,其采用復方的形式比單味藥的療效更為突出。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結合實施比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將木姜子、水莧菜和海螺蛸分別搗爛后,以重量比5∶3∶2的比例與適量神曲粉調配,制成沖劑,即得本治療胃腸病的藥。
服用劑量小孩子周內每次0.1g(壹包),加葡萄糖溫水化開后服用,每三次;初生兒減半服用;3周歲-10周歲每次0.1-0.2g,對小兒疳積,厭食黃瘦者連續服用一療程(10天),療效明顯。
成人每次0.3g(3包),每日三次,溫水送服。
病例1山東省昌邑市某藥劑師一小女(5個月),三月初三吃番茄汁自此膨脹難消,服用他藥無明顯效果,改服本藥后,過1小時許便解,身爽病愈。
病例2山東省昌邑市飲馬鎮大嶺村某一小孩(2周歲)因疳積引起厭食。面黃肌瘦,經多家醫院治療無效,后經連續服用本藥1周,小孩食欲大增,10天后面部轉紅潤。
病例3山東省昌邑市飲馬鎮東北村一婦女在去年端午節因食物中毒,吐泄不止,經服用本藥后,吐泄止。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胃腸病的藥,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木姜子、水莧菜和海螺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胃腸病的藥,其特征在于,木姜子的含量(重量比)為30%-6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胃腸病的藥,其特征在于,水莧菜的含量(重量比)為15%-35%。
4.根據權利1要求所述的一種治療胃病的藥,其特征在于,海螺蛸的(重量比)為20%-3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胃腸病的藥,其特征在于,這種治療胃腸病的藥可以制成膠囊、沖劑,也可以是口服液。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種醫用組合物,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治療胃腸功能紊亂、腹瀉、脫水等癥狀的胃腸藥。本發明木姜子的含量為30%-60%;水莧菜的含量為15%-35%;海螺蛸為20%-35%;將木姜子、水莧菜和海螺蛸分別搗爛后,按上述比例混合;本藥物采集方便,成本低,從而價格不高,其涼熱中和理論使得其適合于小兒及胃寒或胃腸熱患者服用,同時本藥還有解酒之功效,其采用復方的形式比單味藥的療效更為突出。
文檔編號A61K9/14GK1965910SQ20051004511
公開日2007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15日
發明者張磊 申請人: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