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醫用多腔高流量導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介入醫療器械,特別是一種醫用導管。
技術背景醫用的多腔導管結構如圖l所示(在此以三腔導管為例),導管的一端為介 入人體端,另一端為引入藥劑端。與介入人體端連接的部分多腔導管外觀為單 一管狀體,而在這一部分多腔導管的單一管狀體內為若干個互不連通的沿軸向 平行的腔管。與引入藥劑端連接的部分多腔導管為若千獨立的單腔導管,這些 單腔導管(又被稱為延長管)分別與單一管狀體部分內的一個腔管連通構成介 入人體端和^ 1入藥劑端之間的密閉通道。在醫療領域,多腔導管有著廣泛的用途,例如病人在需要同時輸入幾種不 同的藥劑,或者在向病人體內輸入藥劑的同時還需要從病人體內抽取諸如血液 等流體樣品時都需要使用多腔導管。多腔導管一方面可以提高醫療效率,使向 人體輸入藥劑的時間盡可能短,另一方面,多腔導管介入人體時只在人體造成 一個創口,避免多個單腔導管介入人體時在人體造成多個創口的情況,減少了 病人的痛苦和受感染的機會。多腔導管在應用時還會有這樣一種情況,在同 一時間段內只需輸入一種藥 劑,這時多腔導管中只有一個腔被利用,這無疑會降低輸入藥劑的效率,增加 病人的痛苦。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醫用多腔導管在輸入單一藥劑時存在的效率低下的問題,本實用 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醫用多腔高流量導管。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思想是在多腔導管的腔管之間建立連通管道,通過這些 連通管道就可以^使多個腔管同時輸入一種藥劑,提高了醫用多腔導管在輸入單 一藥劑時的利用效率。本實用新型的^t支術方案如下醫用多腔高流量導管,包括至少兩個獨立的腔管,腔管一端為介入人體端, 另 一端為引入藥劑端,所述至少兩個腔管靠近介入人體端的部分外包覆有外管, 形成單一管狀體,腔管引入藥劑端及靠近引入藥劑端的部分為獨立單腔導管,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腔管上獨立單腔導管部分設置有連通結構,所述連通結構與所在腔管連通,且至少與一個其他腔管連通。所述連通結構位于所述獨立單腔導管部分的管長段上,包括至少一個將同 一腔管連通的直通通路和與至少一個其他腔管連通的一黃向通路。,斤述直通通路和4黃向通路構成三通和/或四通。在所述直通通路和4黃向通路的交匯處設置有控制流體流向的控制閥。所述連通結構位于所述獨立單腔導管部分的引入藥劑端,所述連通結構包 括至少兩個連接管和與該至少兩個連接管連通的一個進入管,所述連接管與至 少兩個腔管的引入藥劑端連通。技術效果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由于多腔導管的腔管之間建立了通路,可以 使多腔導管在輸入單一藥劑時通過這一通路,多個腔管能夠同時輸入藥劑,即 單一藥劑可以通過多個腔管同時輸入人體內,使多腔導管的使用效率提高,減 少了病人的痛苦。采用設置在獨立單腔導管的引入藥劑端的連通結構,可以將連通結構連接 在現有的醫用多腔導管上。使用者單獨購買連通結構即可,不必棄用已有的醫 用多腔導管,使用成本更低。在連通結構上設置控制閥便于對多個腔管的使用零活設計。例如在輸入兩 種藥劑時,對于三腔導管,兩個腔管連通輸入一種藥劑,另一個腔管輸入另一 種藥劑,對應于輸入的劑量可以靈活調配、組合腔管的使用,最終達成高效利 用多腔導管的目的。這樣就使得本實用新型在應用過程中對于多種情況都可以 靈活調整,應用范圍更加廣泛。
附困說明圖l為現有醫用多腔導管的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連通結構;圖4為圖3所示的連通結構與現有的醫用多腔導管裝配圖。圖中標記列示如下1、介入人體端;2、引入藥劑端;3、連通結構;4、控制閥;5、腔管;6、 進入管;7、連接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醫用多腔高流量導管包括至少兩個獨立的腔管5, 在本實施例中以三腔導管為例,三腔以上的導管可同理類推。從圖2可見,腔 管5的一端為介入人體端1,另一端為引入藥劑端2。三個腔管5靠近介入人體 端1部分外部包覆有外管,這一部分多腔導管的外觀為單一管狀體。腔管5靠 近引入藥劑端2的部分及引入藥劑端2為獨立的單腔導管。腔管5在獨立單腔 導管部分上設置有連通結構3,連通結構3分別采用三通結構和四通結構。連通 結構3 —方面要與其所在腔管5連通,即保證腔管5本身從引入藥劑端2到介 入人體端1之間的通暢;另一方面連通結構3還要通過一個橫向通道與另一腔 管5連通。多個腔管5之間建立了通路,單一藥劑通過連通結構3之間的橫向 通道在連通的多個腔管5內流動,使多腔導管在輸入單一藥劑時多個腔管5能 夠同時得到利用,即單一藥劑可以通過多個腔管同時輸入人體內,使多腔導管 的使用效率提高,減少了病人的痛苦。在每一個連通結構3上設置有控制閥4,在連通結構上3設置控制閥4便于 對多個腔管的使用零活組合。如果圖中三個腔管5自上而下順序編號為a、 b、 c 的話,通過控制閥4的調整可以在同時向人體輸入兩種藥劑時也可以充分利用
所有的腔管5。 a、 b、 c三個腔管中a和b連通共同輸入一種藥劑,c輸入另一 種藥劑;或者b和c連通共同輸入一種藥劑,a輸入另一種藥劑。這樣只需兩個 引入藥劑端2分別引入兩種藥劑即可,不必三個引入藥劑端2同時接入兩種藥 劑,減少了掛接藥劑容器時的復雜程度。當然,為了節約成本,a、 b、 c三個腔 管中的一個上的連通結構3可以不用設置控制閥4,僅通過調整其他兩個連通結 構3上的控制閥4可以同樣起到疏導三個腔管內流體的效果。如果為了進一步節約成本,連通結構3上可以不^:置控制閥4,控制腔管5 內流體流向可以通過如下方式實現在腔管5及連通結構之間的軟管上臨時施 加止流夾阻斷腔管內流體向某個方向流動,從而控制流體的流向。實施例2圖3和圖4揭示了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本實施例同樣以三腔導管 為例,三腔以上的導管可同理類推。這是一個進一步節約成本的實施例,其主 要思路是無需對現有的醫用多腔導管(
圖1所示)進行改變,當需要向人體輸 入一種藥劑時,將圖3所示的連通結構與現有的醫用多腔導管連接成如圖4所 示的狀態,則可以實現醫用多腔導管在輸入單一藥劑時多個腔管能夠同時得到 利用的目的。由于不需要設置多個連通結構3及控制閥4,所以本實施例具有更 低的成本。當然,本實施例也不具備實施例1的可多樣組合的靈活性和更廣泛 的適用情況。在本實施例中,圖3所示的連通結構包括三個連接管7和一個進入管6,連 接管7和進入管6通過一個四通連通。如圖4所示,圖3所示的連通結構與現 有的醫用多腔導管裝配在一起,其中連接管7與現有醫用多腔導管的引入藥劑 端2連通。在需要輸入單一藥劑時,將多腔導管的腔管5的藥劑引入端2與連 接管7連接,從而連通連接管7與腔管5。此時,單一藥劑從進入管6引入,通 過四通進入到連接管7,進而進入腔管5。當然,在本實施例中連通結構3上也可以在四通上設置控制閥4進行流體 流向的控制;同樣也可以不設置控制閥4,而流體流向的控制通過在腔管5外施 加止流夾來實現流體流向控制,成本可以進一步降低。在醫用多腔導管具備三個以上的腔管5的情況下,圖2所示的連通結構3
可以和圖3所示的連通結構組合4吏用。應當指出,以上所述具體實施方式
可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全面地理解 本實用新型,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實用新型。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 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醫用多腔高流量導管,包括至少兩個獨立的腔管,腔管一端為介入人體端,另一端為引入藥劑端,所述至少兩個腔管靠近介入人體端的部分外包覆有外管,形成單一管狀體,腔管引入藥劑端及靠近引入藥劑端的部分為獨立單腔導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腔管上獨立單腔導管部分設置有連通結構,所述連通結構與所在腔管連通,且至少與一個其他腔管連通。
2、 才艮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醫用多腔高流量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通結構位于所述獨立單腔導管部分的管長^:上,包括至少一個將同一腔管連通的 直通通路和與至少一個其他腔管連通的橫向通路。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醫用多腔高流量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 通路和4黃向通路構成三通和/或四通。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醫用多腔高流量導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直 通通路和橫向通路的交匯處設置有控制流體流向的控制閥。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醫用多腔高流量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通 結構位于所述獨立單腔導管部分的引入藥劑端,所述連通結構包括至少兩個連 接管和與該至少兩個連接管連通的一個進入管,所述連接管與至少兩個腔管的 引入藥劑端連通。
專利摘要針對現有醫用多腔導管在輸入單一藥劑時存在的效率低下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醫用多腔高流量導管。本實用新型包括至少兩個獨立的腔管,腔管一端為介入人體端,另一端為引入藥劑端,所述至少兩個腔管靠近介入人體端的部分外包覆有外管,形成單一管狀體,腔管引入藥劑端及靠近引入藥劑端的部分為獨立單腔導管,在所述腔管上獨立單腔導管部分設置有連通結構,所述連通結構與所在腔管連通,且至少與一個其他腔管連通。由于在多腔導管的腔管之間建立連通管道,通過這些連通管道就可以使多個腔管同時輸入一種藥劑,提高了醫用多腔導管在輸入單一藥劑時的利用效率。
文檔編號A61M25/00GK201052325SQ20072014968
公開日2008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18日
發明者郭利斌 申請人:郭利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