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的制造技術領域,涉及到一種輸液器導管的生產裝配定位裝置,特別是一種導管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輸液器是醫療中常用的一種輔助器具,主要用于靜脈輸液,它是經過無菌處理的、建立靜脈與藥液之間通道的重要的一次性醫療耗材;一般由靜脈針、護帽、藥液過濾器、用于控制藥液流速的調節器、滴壺、瓶塞穿刺器、進氣管空氣過濾器連接組成;各部件通過導管連接起來,藥液從導管中流通;調節器能夠針對不同時間,不同人員調節不同的藥液輸入速度,提高效率的同時保障輸液人員的安全和舒適度;在生產組裝輸液器時,需要將調節器外殼移動到裝配工位與輸液器導管進行裝配。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號ZL201320657950.2公開了“一種醫用導管的定位裝置”結構;它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固定夾一和固定夾二對醫用導管的繞圈部分進行定位,再由導向塊托起醫用導管的兩端部,并通過定位板一和定位板二頂壓使醫用導管的兩端部符合設定長度,便于管夾準確的夾持醫用導管,滿足后續自動組裝的需要。其缺點是:1、固定夾一和固定夾二的長度太長,導致定位裝置的體積過大,增加了生產成本;2、在夾取導管時,由于長度太長,夾取的力量不會太平均,導致有些導管被夾扁,有些導管夾得太松;3、固定夾較少,導致導管在裝配時出現偏移現象,影響導管的裝配精度和生產效率。所以,開發一種結構簡單的、使用性能好、定位準確的定位裝置已迫在眉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導管定位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導管定位裝置,包括兩根平行設置的長橫梁,長橫梁為空心鋁制型材,在保證長橫梁強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長橫梁自身重量,使其在移動時更加輕便,減少動力源的負荷,節省能源;長橫梁上固設有兩根相互平行的短橫梁,兩根短橫梁之間的距離根據導管長度確定,短橫梁與長橫梁相互垂直,短橫梁為框架結構,在保證自身強度和高度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短橫梁重量,減少動力源的負荷,節省能源,短橫梁固定設置在長橫梁下方,且固定在長橫梁兩端接近端部的位置,兩根短橫梁上分別固設有上下運行氣缸,兩個上下運行氣缸相互平行,兩個上下運行氣缸倒立安裝,兩個上下運行氣缸的氣缸桿垂直朝下,兩個上下運行氣缸上分別固定連接第一機械抓和第二機械抓,第一機械抓和第二機械抓與上下運行氣缸的氣缸桿連接,使上下運行氣缸能帶動第一機械抓和第二機械抓上下垂直運動,第一機械抓用于抓取導管和調節閥,第二機械抓用于抓取導管。
進一步的,第二機械抓包括第四氣缸,第四氣缸通過上下運行氣缸的氣缸桿固定在上下運行氣缸上,使第四氣缸與上下運行氣缸的氣缸桿同步運動;第四氣缸上固設有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相互平行,第二安裝板固定在第四氣缸的氣缸桿上,第一安裝板直接固定在第四氣缸,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之間能生產相對位移;第一安裝板上設有豎直安裝的固定機械抓安裝板,固定機械抓安裝板上固設有第二固定機械抓;第二安裝板上固設有豎直安裝的運動機械抓安裝板,運動機械抓安裝板上設有第二運動機械抓,第二固定機械抓和第二運動機械抓安裝在固定機械抓安裝板與運動機械抓安裝板之間,固定機械抓安裝板和運動機械抓安裝板既能用于安裝第二固定機械抓和第二運動機械抓,又能保護第二固定機械抓和第二運動機械抓在運動使不被其他部件刮傷,增加其使用壽命和安全性;第四氣缸工作時將帶動第二安裝板左右運動,第二安裝板帶動運動機械抓安裝板左右運動,運動機械抓安裝板將帶動第二運動機械抓左右運動,此時,第二運動機械抓和第二固定機械抓之間產生相對運動,用于夾取或放開導管。
進一步的,固定機械抓安裝板上固設有第二固定機械抓,第二固定機械抓共設置兩排,兩排第二固定機械抓的結構、安裝方式都相同,兩排第二固定機械抓之間的距離為5-15cm,使第二固定機械抓在抓取導管時更加穩固,第二固定機械抓為U形,增加第二固定機械抓抓取導管時的受力點,使第二固定機械抓在抓取導管時更加穩固,第二固定機械抓共設置十二個,第二固定機械抓與第二運動機械抓配合,用于抓取和放開導管。
進一步的,運動機械抓安裝板上固設有第二運動機械抓,第二運動機械抓共設置兩排,兩排第二運動機械抓的結構、安裝方式都相同,兩排第二運動機械抓之間的距離為5-15cm,使第二運動機械抓在抓取導管時更加穩固,第二運動機械抓為U形,增加第二運動機械抓抓取導管時的受力點,第二運動機械抓形狀與第二固定機械抓相同,使第二運動機械抓在抓取導管時更加穩固,第二運動機械抓共設置十二個,第二運動機械抓與第二固定機械抓配合,用于抓取和放開導管。
進一步的,第二固定機械抓和第二運動機械抓在同一水平面上,使第二固定機械抓和第二運動機械抓在抓取導管時,使導管能處于水平。
進一步的,第一機械抓包括安裝固定板,安裝固定板通過上下運行氣缸的氣缸桿固定在上下運行氣缸上,使安裝固定板與上下運行氣缸的氣缸桿同步運動;安裝固定板下方固設有第一氣缸和第三氣缸,第一氣缸固定在安裝固定板的一端,安裝固定板的另一端的側面上固設有氣缸安裝板,第三氣缸固定在第一氣缸和氣缸安裝板的之間偏向第一氣缸的位置,因為第三氣缸上的第三氣缸機械抓用于抓取調節閥,使第三氣缸機械抓體積較大,需要較多空間用于其安裝;氣缸安裝板上朝向第三氣缸的方向上固設有第二氣缸,第二氣缸上朝向第三氣缸的方向上固設有第二氣缸機械抓,第二氣缸機械抓包括第一運動機械抓和第一固定機械抓,第一運動機械抓固設在第二氣缸的推桿上,第一固定機械抓直接固定在第二氣缸,當第二氣缸工作時,第一運動機械抓和第一固定機械抓之間產生相對運動,用于夾取或放開導管。
進一步的,第三氣缸上固設有第三氣缸機械抓,第三氣缸機械抓朝向第二氣缸的方向固定在第三氣缸上,第三氣缸機械抓包括運動抓子和固定爪子,運動抓子固定在第三氣缸的推桿上,固定爪子直接固定在第三氣缸上,第三氣缸機械抓抓取原理與第二氣缸機械抓相同,不過因為第三氣缸機械抓用于夾取或放開調節閥,所以運動抓子和固定爪子與第一運動機械抓和第一固定機械抓的結構不同,運動抓子和固定爪子都為L形,運動抓子和固定爪子對稱設置,使運動抓子和固定爪子一起形成“凵”形,“凵”形的大小與調節閥截面大小一致,使運動抓子和固定爪子在抓取調節閥時更加牢固,防止調節閥滑出或跑偏;第三氣缸上還固設有壓管平板,壓管平板直接固定在第三氣缸下方,壓管平板為L形,壓管平板用于保持第一機械抓上的導管的水平高度一致。
進一步的,第一氣缸上固設有機械抓安裝塊,機械抓安裝塊結構與第一安裝板相同,機械抓安裝塊上固設有第一氣缸機械抓,第一氣缸機械抓抓取原理與第一機械抓相同,第一氣缸機械抓用于夾取或放開導管。
進一步的,第一運動機械抓和第一固定機械抓成對設置,第一運動機械抓和第一固定機械抓相互間隔,第一運動機械抓和第一固定機械抓之間的最大間隔距離大于導管外徑,使第一運動機械抓和第一固定機械抓能輕松抓住導管;第一運動機械抓和第一固定機械抓共設置十二對,每一對第一運動機械抓與第一固定機械抓相互配合,彼此獨立,但又聯動工作,在同一時間能同時抓取、放開十二條導管,增加導管定位裝置的工作效率。
進一步的,第三氣缸機械抓包括運動抓子和固定爪子,運動抓子和固定爪子成對設置,運動抓子和固定爪子相互間隔,運動抓子和固定爪子之間的最大間隔距離大于調節閥截面,使運動抓子和固定爪子能輕松抓住調節閥,運動抓子和固定爪子共設置十二對,運動抓子和固定爪子相互配合,彼此獨立,但又聯動工作,在同一時間能同時抓取、放開十二個調節閥,增加工作效率。
進一步的,第一氣缸機械抓、第二氣缸機械抓和第三氣缸機械抓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一氣缸機械抓、第二氣缸機械抓和第三氣缸機械抓與第二固定機械抓、第二運動機械抓也處于同一水平面上,使第一機械抓和第二機械抓在抓取導管時,使導管處于水平狀態,增加導管的定位精度,減少誤操作。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效果:
(1)第一機械抓和第二機械抓的長度都較小,使定位裝置能保持較小的體積,減小生產成本;
(2)在第一機械抓和第二機械抓抓取導管時,由于長度較短,抓取力量能較平均得分攤到每根導桿上,避免導致有些導管被夾扁,有些導管夾得太松現象的產生;
(3)設置了不同功能的機械抓,在抓取和放開導管的過程中,能始終保持導管直線狀態和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為后續安裝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工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右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立體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機械抓的一種主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機械抓的一種體圖之一。
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機械抓的一種體圖之二。
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一機械抓的一種主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一機械抓的一種體圖之一。
圖9是本實用新型第一機械抓的一種體圖之二。
圖中:1、長橫梁;2、短橫梁;3、上下運行氣缸;4、第一機械抓;5、第二機械抓;6、導管;7、調節閥;8、安裝固定板;9、氣缸安裝板;10、第一氣缸;11、第二氣缸;12、第三氣缸;13、第一運動機械抓;14、第一固定機械抓;15、第二氣缸機械抓;16、第三氣缸機械抓;161、運動抓子;162、固定爪子;19、機械抓安裝塊;20、第一氣缸機械抓;21、壓管平板;22、第四氣缸;23、第一安裝板;231、第二安裝板;24、固定機械抓安裝板;25、第二固定機械抓;26、運動機械抓安裝板;27、第二運動機械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右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立體圖,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醫用配件的導管6定位裝置,作為安全靜脈針中醫用配件的輸送裝置,該導管6定位裝置包括包括兩根平行設置的長橫梁1;長橫梁1上固設有兩根相互平行的短橫梁2,短橫梁2固定設置在長橫梁1下方,且固定在長橫梁1兩端接近端部的位置,兩根短橫梁2上分別固設有上下運行氣缸3,兩個上下運行氣缸3相互平行,兩個上下運行氣缸3倒立安裝,兩個上下運行氣缸3的氣缸桿垂直朝下,兩個上下運行氣缸3上分別固定連接第一機械抓4和第二機械抓5,第一機械抓4和第二機械抓5與上下運行氣缸3的氣缸桿連接,使上下運行氣缸3能帶動第一機械抓4和第二機械抓5上下垂直運動,第一機械抓4用于抓取導管6和調節閥7,第二機械抓5用于抓取導管6。
如圖2所示,長橫梁1為空心鋁制型材,在保證長橫梁1強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長橫梁1自身重量,使其在移動時更加輕便,減少動力源的負荷,節省能源。
如圖3所示,兩根短橫梁2之間的距離根據導管6長度確定,短橫梁2與長橫梁1相互垂直,短橫梁2為框架結構,在保證自身強度和高度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短橫梁2重量,減少動力源的負荷,節省能源。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機械抓5的一種主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機械抓5的一種體圖之一,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機械抓5的一種體圖之二,如圖4、圖5和圖6所示,第二機械抓5包括第四氣缸22,第四氣缸22通過上下運行氣缸3的氣缸桿固定在上下運行氣缸3上,使第四氣缸22與上下運行氣缸3的氣缸桿同步運動;第四氣缸22上固設有第一安裝板23和第二安裝板231,第一安裝板23和第二安裝板231相互平行,第二安裝板231固定在第四氣缸22的氣缸桿上,第一安裝板23直接固定在第四氣缸22,第一安裝板23和第二安裝板231之間能生產相對位移;第一安裝板23上設有豎直安裝的固定機械抓安裝板24,固定機械抓安裝板24上固設有第二固定機械抓25;第二安裝板231上固設有豎直安裝的運動機械抓安裝板26,運動機械抓安裝板26上設有第二運動機械抓27,第二固定機械抓25和第二運動機械抓27安裝在固定機械抓安裝板24與運動機械抓安裝板26之間,固定機械抓安裝板24和運動機械抓安裝板26既能用于安裝第二固定機械抓25和第二運動機械抓27,又能保護第二固定機械抓25和第二運動機械抓27在運動使不被其他部件刮傷,增加其使用壽命和安全性;第四氣缸22工作時將帶動第二安裝板231左右運動,第二安裝板231帶動運動機械抓安裝板26左右運動,運動機械抓安裝板26將帶動第二運動機械抓27左右運動,此時,第二運動機械抓27和第二固定機械抓25之間產生相對運動,用于夾取或放開導管6。
如圖4所示,固定機械抓安裝板24上固設有第二固定機械抓25,第二固定機械抓25共設置兩排,兩排第二固定機械抓25的結構、安裝方式都相同,兩排第二固定機械抓25之間的距離為5-15cm,使第二固定機械抓25在抓取導管6時更加穩固,第二固定機械抓25為U形,增加第二固定機械抓25抓取導管6時的受力點,使第二固定機械抓25在抓取導管6時更加穩固,第二固定機械抓25共設置十二個,第二固定機械抓25與第二運動機械抓27配合,用于抓取和放開導管6。
如圖5、圖6所示,運動機械抓安裝板26上固設有第二運動機械抓27,第二運動機械抓27共設置兩排,兩排第二運動機械抓27的結構、安裝方式都相同,兩排第二運動機械抓27之間的距離為5-15cm,使第二運動機械抓27在抓取導管6時更加穩固,第二運動機械抓27為U形,增加第二運動機械抓27抓取導管6時的受力點,第二運動機械抓27形狀與第二固定機械抓25相同,使第二運動機械抓27在抓取導管6時更加穩固,第二運動機械抓27共設置十二個,第二運動機械抓27與第二固定機械抓25配合,用于抓取和放開導管6。
如圖6所示,第二固定機械抓25和第二運動機械抓27在同一水平面上,使第二固定機械抓25和第二運動機械抓27在抓取導管6時,使導管6能處于水平。
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一機械抓4的一種主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一機械抓4的一種體圖之一,圖9是本實用新型第一機械抓4的一種體圖之二,如圖7、圖8和圖9所示,第一機械抓4包括安裝固定板8,安裝固定板8通過上下運行氣缸3的氣缸桿固定在上下運行氣缸3上,使安裝固定板8與上下運行氣缸3的氣缸桿同步運動;安裝固定板8下方第一氣缸10和第三氣缸12,第一氣缸10固定在安裝固定板8的一端,安裝固定板8的另一端的側面上固設有氣缸安裝板9,第三氣缸12固定在第一氣缸10和氣缸安裝板9的之間偏向第一氣缸10的位置,因為第三氣缸12上的第三氣缸機械抓16用于抓取調節閥7,使第三氣缸機械抓16體積較大,需要較多空間用于其安裝;氣缸安裝板9上朝向第三氣缸12的方向上固設有第二氣缸11,第二氣缸11上朝向第三氣缸12的方向上固設有第二氣缸機械抓15,第二氣缸機械抓15包括第一運動機械抓13和第一固定機械抓14,第一運動機械抓13固設在第二氣缸11的推桿上,第一固定機械抓14直接固定在第二氣缸11,當第二氣缸11工作時,第一運動機械抓13和第一固定機械抓14之間產生相對運動,用于夾取或放開導管6。
如圖7所示,第三氣缸12上固設有第三氣缸機械抓16,第三氣缸機械抓16朝向第二氣缸11的方向固定在第三氣缸12上,第三氣缸機械抓16包括運動抓子161和固定爪子162,運動抓子161固定在第三氣缸12的推桿上,固定爪子162直接固定在第三氣缸12上,第三氣缸機械抓16抓取原理與第二氣缸機械抓15相同,不過因為第三氣缸機械抓16用于夾取或放開調節閥7,所以運動抓子161和固定爪子162與第一運動機械抓13和第一固定機械抓14的結構不同,運動抓子161和固定爪子162都為L形,運動抓子161和固定爪子162對稱設置,使運動抓子161和固定爪子162一起形成“凵”形,“凵”形的大小與調節閥7截面大小一致,使運動抓子161和固定爪子162在抓取調節閥7時更加牢固,防止調節閥7滑出或跑偏;第三氣缸12上還固設有壓管平板21,壓管平板21直接固定在第三氣缸12下方,壓管平板21為L形,壓管平板21用于保持第一機械抓4上的導管6的水平高度一致。
如圖7、圖9所示,第一氣缸10上固設有機械抓安裝塊19,機械抓安裝塊19結構與第一安裝板23相同,機械抓安裝塊19上固設有第一氣缸機械抓20,第一氣缸機械抓20抓取原理與第一機械抓4相同,第一氣缸機械抓20用于夾取或放開導管6。
如圖7、圖8和圖9所示,第一運動機械抓13和第一固定機械抓14成對設置,第一運動機械抓13和第一固定機械抓14相互間隔,第一運動機械抓13和第一固定機械抓14之間的最大間隔距離大于導管6外徑,使第一運動機械抓13和第一固定機械抓14能輕松抓住導管6;第一運動機械抓13和第一固定機械抓14共設置十二對,每一對第一運動機械抓13與第一固定機械抓14相互配合,彼此獨立,但又聯動工作,在同一時間能同時抓取、放開十二條導管6,增加導管6定位裝置的工作效率。
如圖9所示,第三氣缸機械抓16包括運動抓子161和固定爪子162,運動抓子161和固定爪子162成對設置,運動抓子161和固定爪子162相互間隔,運動抓子161和固定爪子162之間的最大間隔距離大于調節閥7截面,使運動抓子161和固定爪子162能輕松抓住調節閥7,運動抓子161和固定爪子162共設置十二對,運動抓子161和固定爪子162相互配合,彼此獨立,但又聯動工作,在同一時間能同時抓取、放開十二個調節閥7,增加工作效率。
如圖1、圖7所示,第一氣缸機械抓20、第二氣缸機械抓15和第三氣缸機械抓16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一氣缸機械抓20、第二氣缸機械抓15和第三氣缸機械抓16與第二固定機械抓25、第二運動機械抓27也處于同一水平面上,使第一機械抓4和第二機械抓5在抓取導管6時,使導管6處于水平狀態,增加導管6的定位精度,減少誤操作。
最后,應當指出,以上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較有代表性的例子。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應認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