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聚醚三萜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抗腫瘤藥物領域,具體地說是聚醚三萜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技術背景在多種疾病中,惡性腫瘤一直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嚴重疾病之一,在尋找有效的抗腫瘤藥物的過程中,人們越來越多的把目光投向具有特殊生長環境的海洋生物。凹頂藻屬海洋紅藻是生長在低潮線附近的一類海洋藻類植物,其以生產大量的結構特異的鹵代化合物而著名,其中,鹵代聚醚三路是凹頂藻次級代謝的一大類化合物,因其較好的抗腫瘤活性而倍受關注。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天然的海藻聚醚三萜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釆用的技術方案為聚醚三萜類化合物如結構式(I)所示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海洋紅藻俯仰凹頂藻a朋re;iciadec固b朋s)沖洗、陰干、粉碎(60-80目),而后用有機溶液提取2-5次,合并提取液進行濃縮,得到粗提物;2)將步驟l)中的粗提物加入蒸餾水中使其混懸于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2-5次,萃取物濃縮得相應的提取物,備用;3)取步驟2)中的提取物進行硅膠柱層析,用有機溶劑進行洗脫,收集洗脫液.洗脫液經薄層層析檢測;所述機溶劑為100:0-0:100梯度的石油醚-丙酮或石油醚-乙酸乙酯;4)將步驟3)中以1-4:1梯度洗脫下的組分進行硅膠柱層析分離純化得目標化合物I。所述步驟4)硅膠柱層析時用4:l的石油醚-丙酮或2: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進行等度洗脫,根據Rf值來判斷、收集Rf為0.4-0.5(石油醚-乙酸乙酯2:l為展開劑)的組分,即為純化后的目標化合物I。步驟l)中的有機溶液提取液可為氯仿、丙酮、乙酸乙酯、甲醇或乙醇中一種或幾種。聚醚三萜類化合物的應用所述化合物可應用于抗腫瘤。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涉及的海洋紅藻俯仰凹頂藻aa盯e;3ciadecuffl&MSKiitzing)屬于紅藻門、松節藻科、凹頂藻屬海藻,主要分布于中國南海和夏威夷群島等地區,一般生長在潮間帶的巖石上。本發明通過海洋紅藻俯仰凹頂藻經提取、分離獲得的聚醚三萜類天然化合物屬于小分子天然有機化合物,容易制備獲得,經實驗表明其對小鼠白血病腫瘤細胞株P388的半數抑制濃度IC5。為0.6微克/亳升,具有顯著的抗腫瘤活性,可作為抗腫瘤藥物。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實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闡述。實施例1聚醚三萜類化合物的制備方法1)將釆集新鮮的俯仰凹頂藻經海水清洗,除去表面附著的沙礫及雜藻,陰涼處涼干備用。取涼干后的樣品500克,粉碎后用約3升氯仿-甲醇(體積比為l:1)在5(TC下提取三次,每次三小時,剩佘藻渣繼續用95%乙醇5(TC提取三次,每次三小時,合并提取液,在溫度40。C左右減壓濃縮獲得粗提物。2)將粗提物加入蒸餾水中使其混懸于水中,再用乙酸乙酯萃取2次,所得萃取物濃縮得提取物,備用;3)將濃縮后的乙酸乙酯提取物(18.0克)進行硅膠柱(200-300目)層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以100:0、30:1、10:1、5:1、2:1至ij0:100的梯度進行洗脫,分別收集洗脫液,洗脫液用薄層層析(TLC)檢測,根據Rf值來判斷、合并相同或類似部分,薄層層析(TLC)檢測時用茴香醛-硫酸作為顯色劑,展開劑為石油醚-乙酸乙酯體積比為2:1,獲得六個組分(i-vi)。4)將組分V,Rf=0.4-0.9(石油醚-乙酸乙酯2:l為展開劑),即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l梯度洗脫下的組分再進行硅膠柱層析分離,將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1梯度洗脫下的組分進行硅膠柱層析時用石油醚-丙酮4:l梯度的進行洗脫,根據Rf值來判斷、收集Rf為0.4-0.5(石油醚-乙酸乙酯2:l為展開劑)的組分,即為純化后的目標化合物I。得純聚醚三萜類化合物44.0亳克。經波譜分析,其結構鑒定為如(I)所示,命名為聚醚三薛類化合物laurenmariannol。<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4</formula>該化合物具有以下理化和波譜特性無色晶體,熔點159-160。C,比旋光度[a]D1^—15.7(c0.41,CHC13);紅外光譜(KBr)vmax3413,2973,2866,1461,1373,1131,1102,1062cm";核磁共振氫譜和碳譜如表I;EI質譜m/z588(0.3),586(0.3),573(2),571(2),570(1),568(1),555(2),553(2),524(4),245(18),227(84),209(100),143(34),125(35),85(32);高i辨ESI質譜m/z605.3038and607.3049(1:1)[M+H]+(C3oHs479Br07的計算值為605.3053;C3oH54"Br07的計算值為607.3032)。表I聚醚三雜laurenmariannolA的核磁共振氫和碳譜數據<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21a25.4ti.78(m)26.2ti.70(m)21bl.66(m)l.33(m)2278.5d3.l.429)(dd,10.6,79.9d3.24(brd,2373.1s73.0s2423.3ql.16(s)24.9q1.12(s)2523.7qi.39(s)24.2q1.40(s)2620.1ql.19(s)20.5q1.23(s)2721.2ql.17(s)21.8q1.18(s)2821.7qi.08(s)21.7q1.07(s)2924.1qi.16(s)23.7q1.10(s)3026.6qi.22(s)26.2q1.13(s)H0-192.93(brs)cHO-223.30(brs)cHO—233.58(brs)ca在氖代氯仿中測定,b在氖代丙酮中測定,e同欄內數據可交換。實施例2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1)將釆集新鮮的俯仰凹頂藻經粉碎后用乙酸乙酯-甲醇(體積比為5:1)在50。C下提取三次,每次三小時,剩余藻渣繼續用95%乙醇5(TC提取三次,每次三小時,合并提取液,在溫度4(TC左右減壓濃縮獲得粗提物。2)將粗提物加入蒸餾水中使其混懸于水中,再用乙酸乙酯萃取5次,所得萃取物濃縮得提取物,備用;3)將濃縮后的乙酸乙酯提取物(18.0克)進行硅膠柱(200-300目)層析,用石油醚-丙酮以100:0、30:1、10:1、5:1、2:1到0:100的梯度進行洗脫,分別收集洗脫液,洗脫液用薄層層析(TLC)檢測,根據Rf值來判斷、合并相同或類似部分。4)將組分VRf=0.4-0.9,即以石油醚-丙酮2:1梯度洗脫下的組分再進行硅膠柱層析分離,將洗脫組分進行硅膠柱層析時用石油醚-乙酸乙酯2:l梯度的進行等度洗脫,即為純化后的目標化合物I。實施例3與實施例l不同之處在于:粉碎后的新鮮的俯仰凹頂藻釆用體積比為1:1:1或2:1:2丙酮,氯仿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液進行提取。實施例4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粉碎后的新鮮的俯仰凹頂藻釆用丙酮、氯仿或乙酸乙酯的混合液進行提取。實施例5抗腫瘤活性實驗P388腫瘤細胞,即小鼠白血病腫瘤細胞株,可用來評價化合物抗腫瘤活性的強弱,操作簡便,重現性好。實驗方法四氮唑鹽MTT是一種能接受f的黃色染料。在活細胞線粒體呼吸鏈中,琥珀酸脫氫酶和細胞色素C可使MTT的四氮唑環開裂,生成藍紫色的formazan結晶,而死細胞中不含這種脫氫酶。Formazan結晶的生成量與活細胞數成正比,該結晶的DMSO溶液在570納米處有最大吸收峰,所以,可通過檢測formazan結晶的量來評價藥物對細胞增殖的影響。取對數生長期的腫瘤細胞,將細胞密度調至2><105個細胞/亳升,按每孔200微升接種于96孔細胞培養板中,于37。C通入5%二氧化碳的培養箱中培養4小時。樣品分別設定5個濃度梯度10—8,10-7,10-6,10—5和10—4mo1/L,每個濃度設三個平行樣,每孔加樣品液或空白液各2微升,培養48小時,然后每孔加濃度為5亳克/亳升的MTT液IO微升,繼續培養4小時,除去上清液。每孔加入DMSO各100微升,在微量震蕩器上震蕩IO分鐘,至結晶完全溶解后,酶標儀測定每孔570納米處的吸光值(OD值)。取三孔平均OD值按IR%=(OD空白對照-OD樣品)/OD空白對照xl00。/o式計算樣品對細胞增殖的抑制率(IR%),并計算半數抑制濃度IC5。值。實驗結果,丄述獲得的聚醚三萜類化合物對小鼠白血病腫瘤細胞P388的半數抑制濃度IC5Q為0.6微克/亳升(參見表2)。表2化合物(I)對P388腫瘤細胞生長的抑制率<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權利要求1.一種聚醚三萜類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如結構式(I)所示2.—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三萜類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將海洋紅藻俯仰凹頂藻(Laurenciaciecufflb朋s)沖洗、陰干、粉碎(60-80目),而后用有機溶液提取2-5次,合并提取液進行濃縮,得到粗提物;2)將步驟l)中的粗提物加入蒸餾水中使其混懸于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2-5次,萃取物濃縮得相應的提取物,備用;3)取步驟2)中的提取物進行硅膠柱層析,用有機溶劑進行洗脫,收集洗脫液,洗脫液經薄層層析檢測;所述機溶劑為100:0-0:100梯度的石油醚-丙酮或石油醚-乙酸乙酯;4)將步驟3)中以l-4:l梯度洗脫下的組分進行硅膠柱層析分離純化得目標化合物I。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聚醚三路類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硅膠柱層析時用4:l梯度的石油醚-丙酮或2:1梯度的石油醚-乙酸乙酯進行等度洗脫,即為純化后的目標化合物I。4.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l)中的有機溶液提取液可為氯仿、丙酮、乙酸乙酯、甲醇或乙醇中一種或幾種。5.—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三萜類化合物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可應用于抗腫瘤。全文摘要本發明涉及抗腫瘤藥物領域,具體地說是聚醚三萜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具體結構式如(I)所示,其制備方法為將海洋紅藻俯仰凹頂藻沖洗、陰干、粉碎,而后用有機溶液提取2-5次,合并提取液進行濃縮,得到粗提物;并將其加入蒸餾水中使其混懸于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2-5次,萃取物濃縮得相應的提取物,提取物進行硅膠柱層析,用有機溶劑進行洗脫,收集洗脫液,洗脫液經薄層層析檢測;以1-4∶1梯度洗脫下的組分進行硅膠柱層析分離純化得目標化合物I。本發明通過海洋紅藻俯仰凹頂藻經提取、分離獲得的聚醚三萜類天然化合物屬于小分子天然有機化合物,容易制備獲得,經實驗表明此化合物具有顯著的抗腫瘤活性,可作為抗腫瘤藥物。文檔編號A61K31/35GK101230068SQ20081001409公開日2008年7月30日申請日期2008年1月25日優先權日2008年1月25日發明者季乃云,李曉明,王斌貴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