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臺面前后傾斜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于醫用手術床的臺面前后傾斜機構,特別涉及一 種可以同時前后傾斜和調節水平高度的臺面前后傾斜機構。
背景技術:
醫學手術床是一種對可調性能要求比較高的精密機構,它不但要求機構在 可以平行于地面的基礎上整體上下升髙或降低,而且要求機構可以向前或者向 后傾斜,以達到手術過程中不同的要求,并且要求性能穩定可靠,這在惜時如 金的手術過程中是極其重要的。
目前國內外的手術床也可以達到這種要求,但是基本上是以電機驅動或者
液壓原理來實現的,基于上述原理的手術床,綜合起來具有以下缺點1、造 價較髙。由于以電機驅動或者液壓原理來實現的手術床,其復雜的構造決定了 高昂的成本,這一點對于中小型的醫院來說,無法負擔,從而無法使更多的患 者受益;2、結構復雜,維修成本較髙,且可靠性能不髙。由于現有技術下手 術臺的復雜構造,任意一處的故障將導致設備整體失靈,維修費用較為昂貴。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手術床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靠 并且造價較低的臺面前后傾斜機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釆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臺面前后傾斜機 構,包括底盤、設置在所述的底盤上至少具有2個鉸接軸孔的鉸接座、主力臂 可伸縮的傾斜支撐桿、中臺、可前后傾斜地設置在所述中臺上的臺面、電動推 桿,所述的主力臂的兩端部分別鉸接在所述的鉸接座與中臺上,所述的傾斜支 撐桿的兩端部也分別鉸接在所述的鉸接座與中臺上,所述的電動推桿的一端部 與所述的主力臂上的支撐桿相鉸接,所述的電動推桿的另 一端部鉸接在所述的 底盤或鉸接座上。
優選地,所述的傾斜支撐桿還進一步包括兩端分別連接固定在第一支頭和 第二支頭上的至少l根可鎖定伸展型氣彈簧,在所述的第二支頭上還設置有拉線和開關,在拉動或松開所述的拉線時可控制所述的開關,從而控制所述的可 鎖定伸展型氣彈簧開啟或關閉,所述的可鎖定伸展型氣彈簧在開啟時若無其它 阻力即伸展,若在一定壓力下即收縮,關閉時鎖定位置。
所述的傾斜支撐桿上設置有第一罩殼和第二罩殼,使得整個傾斜支撐桿美 觀大方。
在優選方案下,所述的支撐桿與所述的主力臂相垂直,由力學原理易知, 當所述的支撐桿與所述的主力臂相垂直時所述的電動推桿所需推力最小,因此 最為省電。
本實用新型的電動推桿的底端鉸接方式可以有多種實施方式,舉例如下
(但不限于舉例)
方案之一所述的電動推桿的底端與所述的鉸接座相鉸接,并與所述的支 撐桿成一鈍角。在此種方案下,整體設備可降至的最低高度較低,但是所述的 電動推桿需要較大的推力方可完成。
方案之二所述的電動推桿的底端與所述的底盤相鉸接,并與所述的支撐 桿成一銳角。在此種方案下,所述的電動推桿需要較小的推力即可完成,但是 由于所述的電動推桿需要占用一定的高度空間,因此整體設備可降至的最低高 度有限。
所述的底盤上設置有復數個滾輪,以達到靈活移動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由于設備的核心部件為一電動 推桿和一氣彈簧,僅僅采用簡易部件的結合,就具有與復雜的電動或者液壓式 手術床相同的性能,因此整體設備結構簡單、性能可靠、易于維修、造價低廉。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的分解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傾斜支撐桿部分的分解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保持水平狀態的原理示意圖; 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前傾狀態的原理示意圖; 附圖5是本實用新型后傾狀態的原理示意其中1、臺面;2、底盤;3、傾斜支撐桿;4、銷軸;5、電動推桿;6、 主力臂;7、中盤;8、鉸接座;9、支撐桿;10、第一支頭;11、第一罩殼; 12、第二罩殼;13、第二支頭;14、開關;15、拉線;16、可鎖定伸展型氣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定義圖面左側 為前,右側為后。
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的臺面前后傾斜機構,包括底盤2、 設置在底盤2上具有3個鉸接軸孔的鉸接座8、 一端穿過鉸接軸鉸接于鉸接座 8上的主力臂6和傾斜支撐桿3、與主力臂6和傾斜支撐桿3的另一端相鉸接 的中臺7、水平設置在中臺7上的臺面1、 一端與主力臂6上的支撐桿9相鉸 接、另一端與鉸接座8相鉸接的電動推桿5。
傾斜支撐桿3和主力臂6在電動推桿5的推動下可同步地繞其底端鉸接軸 在垂直于底盤2的平面內自由轉動,并且在轉動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平行的狀 態;臺面1與中臺7 —起還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繞主力臂6與中臺7的鉸接軸 自由轉動,并且在轉動的過程中傾斜支撐桿3與主力臂6始終保持平行的狀態。
傾斜支撐桿3還進一步包括起裝飾作用的第一罩殼9和第二罩殼10、兩 端分別連接固定在第一支頭10和第二支頭13上的2根可鎖定伸展型氣彈簧 16,在第二支頭13上還設置有拉線15和開關14,在拉動或松開拉線15時可 控制開關14,從而控制可鎖定伸展型氣彈簧16開啟或關閉。
可鎖定伸展型氣彈簧16是一種以氣體和液體為工作介質,可以在行程任 一位置鎖定的彈性元件。拉動拉線15,開關14開啟可鎖定伸展型氣彈簧16 像自由型氣彈簧那樣運行;松開拉線15,開關14關閉可鎖定伸展型氣彈簧16, 使其能夠鎖定在當前的位置,并且自鎖力往往很大,即能夠支撐相對較大的力 量。
支撐桿9與主力臂6相垂直,由力學原理易知,當支撐桿9與主力臂6相 垂直時,電動推桿5所需推力最小,因此最為省電。
電動推桿5的底端與鉸接座8相鉸接,并與支撐桿9成一鈍角,整體設備 可降至較低的水平髙度。
底盤2上設置有復數個滾輪,以達到靈活移動的目的。
圖3所示的臺面前后傾斜機構是本實用新型保持水平狀態的原理示意圖, 由臺面l、主力臂6、底盤2和傾斜支撐桿3組成了平行四邊形機構,在電動 推桿5的作用下,主力臂6和傾斜支撐桿3各自繞其底部轉軸旋轉上升至一水平高度,在旋轉過程中,該平行四邊形機構始終保持為一左下角頂點固定,與 水平方向的夾角逐漸增大的平行四邊形結構。根據此原理,該機構實現了臺面 1與底盤2相對平行地上升或下降。
圖4所示的臺面前后傾斜機構是本實用新型前傾狀態的原理示意圖,在臺 面1固定于一水平髙度時,拉動拉線15,開關14開啟,在外界壓力(如患者 自身重力或他人輔助壓力)的作用下,可鎖定伸展型氣彈簧16收縮至所需長 度,松開拉線15,開關14關閉可鎖定伸展型氣彈簧16,使其鎖定在當前的位 置。根據此原理,該機構實現了臺面1的后傾。
圖5所示的臺面前后傾斜機構是本實用新型的后傾狀態的原理示意圖,在 臺面1固定于一水平高度時,拉動拉線15,開關14開啟可鎖定伸展型氣彈簧 16像自由型氣彈簧那樣伸展至所需長度,松開拉線15,開關14關閉可鎖定伸 展型氣彈簧16,使其鎖定在當前的位置。根據此原理,該機構實現了臺面1 的前傾。
另外,當臺面1處于某一傾斜位置,電動推桿5伸縮改變臺面高度時,由 于臺面l、主力臂6、底盤2和傾斜支撐桿3不再構成平行四邊形機構,所以 臺面1的傾斜角度會有所變化,通過選取適合的桿長關系可以將這一變化控制 在一個小的可接受的范圍內( 一般在臺面最高最低時,臺面角度變化可控制在 5度以內)。
通過上述的實施方式,不難看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結構簡單、性能可靠、 易于維修、造價低廉的臺面前后傾斜機構。
以上實施方式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 此項技術的人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 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 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臺面前后傾斜機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盤(2)、設置在所述的底盤(2)上至少具有2個鉸接軸孔的鉸接座(8)、主力臂(6)、可伸縮的傾斜支撐桿(3)、中臺(7)、可前后傾斜地設置在所述中臺(7)上的臺面(1)、電動推桿(5),所述的主力臂(6)的兩端部分別鉸接在所述的鉸接座(8)與中臺(7)上,所述的傾斜支撐桿(3)的兩端部也分別鉸接在所述的鉸接座(8)與中臺(7)上,所述的電動推桿(5)的一端部與所述的主力臂(6)上的支撐桿(9)相鉸接,所述的電動推桿(5)的另一端部鉸接在所述的底盤(2)或鉸接座(8)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臺面前后傾斜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傾斜 支撐桿(3)還包括兩端分別連接固定在第一支頭(10)和第二支頭(13)上 的至少l根可鎖定伸展型氣彈簧(16),所述的第二支頭(13)上還設置有拉 線(15)和開關(14)。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臺面前后傾斜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傾斜支撐桿(3)上設置有第一罩殼(9)和第二罩殼(10)。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臺面前后傾斜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 桿(9)與所述的主力臂(6)相垂直設置。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臺面前后傾斜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動 推桿(5)的底端與所述的鉸接座(8)相鉸接,所述的電動推桿(5)與所述 的支撐桿(9)成一鈍角。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臺面前后傾斜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動 推桿(5)的底端與所述的底盤(2)相鉸接,所述的電動推桿(5)與所述的 支撐桿(9)成一銳角。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臺面前后傾斜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盤 (2)上設置有復數個滾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臺面前后傾斜機構,包括底盤、設置在底盤上至少具有2個鉸接軸孔的鉸接座、主力臂、可伸縮的傾斜支撐桿、中臺、可前后傾斜地設置在中臺上的臺面、電動推桿,主力臂的兩端部分別鉸接在鉸接座與中臺上,傾斜支撐桿的兩端部也分別鉸接在鉸接座與中臺上,電動推桿的一端部與主力臂上的支撐桿相鉸接,電動推桿的另一端部鉸接在底盤或鉸接座上。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一種簡單可靠同時成本較低的臺面前后傾斜機構。
文檔編號A61G13/04GK201431588SQ200820199498
公開日2010年3月31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4日
發明者陳利忠 申請人:陳利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