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椎骨后路動態內固定棒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48498閱讀:23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椎骨后路動態內固定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學外科器械,具體涉及一種脊柱內固定器。
背景技術
椎弓根螺釘系統是脊柱外科固定手術中普遍應用的內固定裝置,主要由椎 弓根螺釘和固定棒組成,常用于固定受損傷的腰椎骨,以保證脊柱的穩定和神 經系統的安全。為了保證被固定節段在正常生理活動范圍內的微量活動,避免 出現鄰近節段退變以及器械疲勞斷裂等并發癥,動態內固定成為本領域的研究 熱點。
現有技術中公開了各種動態內固定棒,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為2008年08月14 日公開的公開號為W0 2008/098206 Al的"動態穩定裝置"的發明專利申請, 該申請案公開了一種脊椎動態內固定棒,其中一個實施例如圖1 (見原文件的 Fig.4)所示。由圖1可見,剛性棒232的一端與一套筒234 —端通過螺紋連接 固定為一體,另一剛性棒230的一端從套筒234的另一端伸進套筒234內,剛 性棒230在伸入套筒234部分設有的凸緣,該凸緣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個或更多 的彈性元件240,所述的彈性元件240由剛性棒232的端部和套筒234另一頭的 向內輻射狀延伸的凸起299 (見原文件的Fig.8)夾持在凸緣的兩側,構成剛性 棒230和232的微動結構。當剛性棒230和232分別固定于椎骨的相鄰節段時, 兩剛性棒230和232便可隨椎骨節段作徑向和軸向微動。但是,由該專利文件 的附圖11 13 (見原文件的Fig.ll 、 Fig.l2和Fig.13)顯見,剛性棒232相對 于套筒234是靜止的,只有剛性棒230相對于套筒234能產生微動,因此兩剛 性棒230和232之間的相對微動量,即與剛性棒230和232固定的兩椎骨節段 之間的相對微動量明顯受限。上述申請案的另一實施例如圖2 (見原文件的Fig.28)所示。由圖2可見, 該方案相當于圖1所示方案的一種組合,中間剛性棒832的兩端通過螺紋分別 與套筒834a和834b連接一體,顯見,當剛性棒830a、 830b和832分別與椎骨 的不同節段固定時,中間剛性棒832相對于其兩頭的套筒834a和834b也是靜 止的,因此與中間剛性棒832固定連接的椎骨的節段和與剛性棒830a固定的椎 骨的節段之間的微動量以及與中間剛性棒832固定連接的椎骨的節段和與剛性 棒830b固定的椎骨的節段之間的微動量也同樣明顯受限。

發明內容
鑒于現有技術存在上述不足,本實用新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增大椎骨后 路動態內固定棒中兩剛性棒之間的相對微動量。 本發明上述的技術問題的一種方案為 一種椎骨后路動態內固定棒,該動態內固定棒包括 第一剛性棒和第二剛性棒,兩剛性棒首尾鄰接;
一圓柱形套筒,該套筒內中部設有一徑向隔擋結構,兩個末端分別設有一 螺蓋,螺蓋的中心設有通孔,所述的第一剛性棒和第二剛性棒分別由該通孔伸
進套筒內,并能產生相對的軸向和徑向的微小移動;所述的
套筒內所設徑向隔擋結構兩側的空腔中分別設有兩組碟簧;每一剛性棒伸 進套筒內部分的中部均向外徑向擴張有一凸緣,該凸緣的每一側套設一組碟簧, 兩組碟簧由設在套筒末端的螺蓋與徑向隔擋結構限制在徑向隔擋結構一側的套 筒內,以抵抗第一剛性棒與第二剛性棒之間相對運動。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徑向隔擋結構可以由設在套筒內壁上的環形槽和設該 環形槽內擋圈構成,也可由套筒內壁向中心延伸形成的隔環或隔板,其中以由 套筒內壁向中心延伸形成隔環為佳,這樣可使剛性棒能夠穿出碟簧,確保碟簧不易滑脫;所述的每一組碟簧至少為一只,根據需要也可以是兩只或三只甚至 更多;所述的第一剛性棒和第二剛性棒可以是直棒,也可以是與椎骨相匹配的 弧形棒。
本發明所述的動態固定棒還包括設在所述螺蓋中心的通孔的內壁與所對應 的剛性棒外壁之間的彈性密封結構,該彈性密封結構由設在所述通孔的內壁上 的環形槽和設在該槽內的環形彈性密封圈構成。所述的彈性密封結構既可避免 患者體液滲入所述的套筒內,也能讓第一剛性棒與第二剛性棒之間能夠產生微 小的自由移動。
本發明所述的動態固定棒,根據需要可制成一種椎骨后路多節段動態內固 定棒,該多節段動態內固定棒由多于三根上述動態固定棒依次首尾串聯組成, 其中,相互串聯連接的前一動態固定棒的第二剛性棒與后一動態固定棒的第一 剛性棒為一整體。
本發明所述的固定棒,將現有技術中與套筒固定連接(螺紋連接)第二剛 性棒改進成彈性連接結構,從而使第一剛性棒與第二剛性棒之間所產生相對的 軸向和徑向的微小移動增大至每一剛性棒獨立微小位移之和,且只增加了可接 受的體積和重量,從而既可增大患者椎骨節段之間的活動范圍,也可減輕患者 的人體負擔,為進一步提高動態穩定效果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障。


圖1為現有動態內固定棒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動態內固定棒的另一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和圖4為本發明所述動態內固定棒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圖3為軸側圖,圖4為圖3中套筒部位的剖視放大圖。
圖5為本發明所述動態內固定棒的另一具體實施例的套筒部位的剖視放大圖。
圖6為本發明所述動態內固定棒的微動狀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所述椎骨后路多節段動態內固定棒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 示意圖(軸側圖)。
圖8為兩節段固定的使用狀態圖。
圖9為兩節段動態固定系統的分解圖。
圖IO為一種三節段固定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來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3和圖4為本發明所述動態內固定棒的一個基本結構形式,它由第一剛 性棒l、第二剛性棒2、套筒3、兩只螺蓋4和八只碟簧5組成,其中,套筒3 呈圓柱筒狀,筒內中部設有一徑向隔擋結構6,兩端分別螺紋連接有一只螺蓋4; 所述的徑向隔擋結構6為環狀,由套筒3的內壁向中心延伸形成;所述的螺蓋4 的中心設有通孔7;所述的八只碟簧5分為四組,每組兩只,套筒3內所設徑向 隔擋結構6的每一側的空腔中分別放置兩組;所述的第一剛性棒1和第二剛性 棒2均為圓柱形,分別由所述的通孔7伸進套筒3內,第一剛性棒1及第二剛 性棒2在伸進套筒3內部分的中部均向外徑向擴張有一凸緣8,該凸緣8的每一 側套設一組碟簧5,兩組碟簧5分別由設在套筒3末端的螺蓋4與徑向隔擋結構 6限制在徑向隔擋結構6 —側的套筒3內,以抵抗第一剛性棒1與第二剛性棒2 之間相對運動。
參見圖5,本例較圖3和圖4所示實施例的改進之處有兩點,其一是,將所 述的徑向隔擋結構6用一內擋圈代替,相應地在套筒3的內壁上加工一與所述 內擋圈相匹配的環形槽,此舉可直接可采用管材加工套筒3,以達到節約材料的目的;其二是,所述螺蓋4中心的通孔7的內壁與所對應的剛性棒外壁之間設 有彈性密封結構,該結構是在螺蓋4上所設通孔7的內壁設一環形槽,槽內設 一采用醫用橡膠制成的彈性密封圈9形成。
如圖6中雙點劃線顯示,當第一剛性棒1和第二剛性棒2受外力作用時, 二者可分別克服套裝在各自凸緣8兩側的碟簧5的彈力而產生位移,該位移可 以是兩剛性棒各自獨立的拉伸、壓縮(相當于軸向)和任意方向的偏轉(相當 于徑向)位移。由圖6可見,第一剛性棒1和第二剛性棒2之間的相對位移是 每一剛性棒的獨立位移之和。
參見圖7,本實施例是一種三節段動態內固定棒,它由兩根圖3所示的動態 內固定棒首尾串聯起來組成,其中,相互串聯連接的前一動態固定棒10a的第 二剛性棒2a與后一動態固定棒10b的第一剛性棒lb為一整體,即其中的一根 剛性棒相當于另一根剛性棒的延伸部分。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所述動態內固定棒的使用方法。
圖8所述的實施例為兩個節段動態固定的應用例。參見圖8,在椎骨13后 路的兩側分別置一椎骨后路兩節段動態內固定系統,每一椎骨后路兩節段動態 內固定系統由一根圖3所示的動態內固定棒10和兩根椎弓根螺釘11組成,具 體裝配及操作過程如下所述將兩椎弓根螺釘11的釘身11-1由上節段和下節 段的椎弓根12處擰入椎骨13后,本發明所述的動態內固定棒10的第一剛性棒 l和第二剛性棒2分別置入兩椎弓根螺釘11的釘身11-l尾部的"U"型槽內, 再依次將定位塊11-2置入所述的"U"型槽、將固定套11-3套在釘身11-1的 尾部,然后擰入內六角螺柱11-4將動態內固定棒10固定在兩椎弓根螺釘11尾 部的"U"型槽內(具體裝配順序見圖9)。
參見圖8,當患者的腰部活動時,椎骨13的上下兩節段必然產生相對運動,該運動通過兩椎弓根螺釘11傳遞到對應的第一剛性棒1和第二剛性棒2上,從 而使徑向隔擋結構6兩側的碟簧5產生彈性變形(見圖4),該彈性變形力通過 相反的路徑反作用于椎骨13的上下兩節段上,因此適當地選擇所述碟簧5的彈 性系數,可達到在穩定脊柱的同時保留可控制的脊柱運動。
圖IO所示的實施例為三節段動態固定的應用例。參見圖IO,在椎骨13后 路的兩側分別置一椎骨后路三節段動態內固定系統,每一椎骨后路三節段動態 內固定系統由一根圖7所示的三節段動態內固定棒14和三根椎弓根螺釘11組 成。參見圖IO,連成一整體的前一動態固定棒10a的第二剛性棒2a和后一動態 固定棒10b第一剛性棒lb由一根椎弓根螺釘11固定在椎骨13的中間節段的椎 弓根12處,前一動態固定棒10a的第一剛性棒la和后一動態固定棒10b的第二 剛性棒2b分別固定在椎骨13的上下節段的椎弓根12處,前一動態固定棒10a 的套筒3a和后一動態固定棒10b的套筒3b分別位于椎骨13的上節段與中間節
段之間和下節段與中間節段之間。本實施例所述椎骨后路三節段動態內固定系 統的具體體裝配順序可參照上述椎骨后路兩節段動態內固定系統實施。
權利要求
1、一種椎骨后路動態內固定棒,該動態內固定棒包括第一剛性棒(1)和第二剛性棒(2),兩剛性棒首尾鄰接;一圓柱形套筒(3),該套筒(3)內中部設有一徑向隔擋結構(6),兩個末端分別設有一螺蓋(4),螺蓋(4)的中心設有通孔(7),所述的第一剛性棒(1)和第二剛性棒(2)分別由該通孔(7)伸進套筒(3)內,并能產生相對的軸向和徑向的微小移動;所述的套筒(3)內所設徑向隔擋結構(6)兩側的空腔中分別設有兩組碟簧(5),每一剛性棒伸進套筒(3)內部分的中部均向外徑向擴張有一凸緣(8),該凸緣(8)的每一側套設一組碟簧(5),兩組碟簧(5)由設在套筒(3)末端的螺蓋(4)與徑向隔擋結構(6)限制在徑向隔擋結構(6)一側的套筒(6)內,以抵抗第一剛性棒(1)與第二剛性棒(2)之間相對運動。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椎骨后路動態內固定棒,其特征是,所述的 徑向隔擋結構(6)為由套筒(3)內壁向中心延伸形成的隔環。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椎骨后路動態內固定棒,其特征是,還包括 設在所述螺蓋(4)中心的通孔(7)的內壁與所對應的剛性棒外壁之間的彈性 密封結構,該彈性密封結構由設在所述通孔(7)的內壁上的環形槽和設在該槽 內的環形彈性密封圈(9)構成。
4、 一種椎骨后路多節段動態內固定棒,該多節段動態內固定棒多于三根權 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動態固定棒依次首尾串聯組成;其中,相互串聯連接的 前一動態固定棒(10a)的第二剛性棒(2a)與后一動態固定棒U0b)的第一剛性 棒(lb)為一整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椎骨后路動態內固定棒,該動態內固定棒包括第一剛性棒(1)和第二剛性棒(2),兩剛性棒首尾鄰接;一圓柱形套筒(3),該套筒(3)內中部設有一徑向隔擋結構(6),兩個末端分別設有一螺蓋(4),螺蓋(4)的中心設有通孔(7),所述的第一剛性棒(1)和第二剛性棒(2)分別由該通孔(7)伸進套筒(3)內;所述的套筒(3)內所設徑向隔擋結構(6)兩側的空腔中分別設有兩組碟簧(5);每一剛性棒伸進套筒(3)內部分的中部均向外徑向擴張有一凸緣(8),該凸緣(8)的每一側套設一組碟簧(5),兩組碟簧(5)由設在套筒(3)末端的螺蓋(4)與徑向隔擋結構(6)限制在徑向隔擋結構(6)一側的套筒(6)內,以抵抗兩剛性棒之間相對運動。
文檔編號A61B17/70GK101579252SQ200910040559
公開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25日
發明者唐恒濤, 金大地 申請人:南方醫科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江市| 平遥县| 伊吾县| 六安市| 德州市| 准格尔旗| 涿州市| 阿坝县| 宁城县| 宣汉县| 外汇| 大城县| 衡阳市| 韩城市| 隆尧县| 都昌县| 湖北省| 丹江口市| 手游| 三江| 玛多县| 黑龙江省| 丰顺县| 大足县| 四会市| 鹰潭市| 阳曲县| 青神县| 黎平县| 科尔| 横山县| 景洪市| 黄石市| 新乐市| 措勤县| 陆河县| 石景山区| 深州市| 垫江县| 青田县| 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