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鉤縫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手術器械,特別是涉及一種雙鉤縫合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手術縫線器只有一個縫合針頭,縫線時,需要用一個針頭逐一等距離地對 傷口進行縫合,縫線效率非常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能夠將縫線效率提高一倍的雙鉤縫合器。
解決本發明技術問題的方案是雙鉤縫合器由縫線鉤、側缺、導向輪、手術線、分線 柱、手柄、線輪軸、下線輪、隔離片、上線輪和線盒構成。兩縫線鉤為中空的、彎鉤形的管狀 體,其前端內側均有一側缺,兩縫線鉤與管狀的手柄構成一個在平面上成Y字形的整體,且 兩縫線鉤相互平行。在縫線鉤和手柄交界處的手柄的內部固定有一根圓柱形的、表面光滑 的分線柱。在分線柱兩側的縫線鉤的根部內各有一個導向輪。手柄的尾端與線盒相接且與 線盒相通。線盒內部固定有一線輪軸,線輪軸上套有分別與線輪軸成動配合關系的下線輪 和上線輪以及處于下線輪與上線輪之間的圓盤形的隔離片。隔離片的材料為聚四氟乙烯塑 料。兩根手術線分別纏繞在下線輪和上線輪上,并分別繞經分線柱、兩導向輪最終從兩側缺 伸出。
采用上述方案,能達到以下效果 1.由于本發明具有兩個相互平行的縫線鉤,操作時,兩縫線鉤可以同時工作,每次 操作時,縫線鉤的縫合點與前次縫合點的距離為兩縫線鉤距離的兩倍,這樣就使得縫合時 間縮短了一半,大大提高了縫合效率。 2.由于下線輪和上線輪之間設有材料為聚四氟乙烯的、摩擦系數極小的隔離片, 可確保兩輪可分別獨立旋轉,相互不發生干涉。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面圖。 圖中1.縫線鉤2.側缺3.導向輪4.手術線5.分線柱6.手柄7.線輪軸8.下 線輪9.隔離片10.上線輪ll.線盒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雙鉤縫合器由縫線鉤1、側缺2、導向輪3、手術線4、分線柱5、手柄6、線輪軸7、下 線輪8、隔離片9、上線輪10和線盒11構成。兩縫線鉤1為中空的、彎鉤形的管狀體,其前 端內側均有一側缺2,兩縫線鉤1與管狀的手柄6構成一個在平面上成Y字形的整體,且兩縫線鉤1相互平行。在縫線鉤1和手柄6交界處的手柄6的內部固定有一根圓柱形的、表 面光滑的分線柱5。在分線柱5兩側的縫線鉤1的根部內各有一個導向輪3。手柄6的尾 端與線盒ll相接且與線盒ll相通。線盒ll內部固定有一線輪軸7,線輪軸7上套有分別 與線輪軸7成動配合關系的下線輪8和上線輪10以及處于下線輪8與上線輪10之間的圓 盤形的隔離片9。隔離片9的材料為聚四氟乙烯塑料。兩根手術線4分別纏繞在下線輪8 和上線輪10上,并分別繞經分線柱5、兩導向輪3最終從兩側缺2伸出。
權利要求
一種雙鉤縫合器,由縫線鉤、側缺、導向輪、手術線、分線柱、手柄、線輪軸、下線輪、隔離片、上線輪和線盒構成,其特征是兩縫線鉤為中空的、彎鉤形的管狀體,其前端內側均有一側缺,兩縫線鉤與管狀的手柄構成一個在平面上成Y字形的整體,且兩縫線鉤相互平行,在縫線鉤和手柄交界處的手柄的內部固定有一根圓柱形的、表面光滑的分線柱,在分線柱兩側的縫線鉤的根部內各有一個導向輪,手柄的尾端與線盒相接且與線盒相通,線盒內部固定有一線輪軸,線輪軸上套有分別與線輪軸成動配合關系的下線輪和上線輪以及處于下線輪與上線輪之間的圓盤形的隔離片,隔離片的材料為聚四氟乙烯塑料,兩根手術線分別纏繞在下線輪和上線輪上,并分別繞經分線柱、兩導向輪最終從兩側缺伸出。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手術器械,特別是涉及一種雙鉤縫合器。它由縫線鉤、側缺、導向輪、手術線、分線柱、手柄、線輪軸、下線輪、隔離片、上線輪和線盒構成。兩縫線鉤為中空的、彎鉤形的管狀體,在縫線鉤和手柄交界處的手柄的內部固定有一根圓柱形的、表面光滑的分線柱。線盒內部固定有一線輪軸,線輪軸上套有分別與線輪軸成動配合關系的下線輪和上線輪以及處于下線輪與上線輪之間的圓盤形的隔離片。本發明能使縫合時間縮短一半,大大提高了縫合效率。
文檔編號A61B17/04GK101703410SQ200910060279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6日
發明者王永秀 申請人:成都峻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