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69362閱讀:30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保健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
背景技術
隨著醫學診斷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理基礎的研究不斷深入,治療手段日益豐富和完善,除了手術治療以外,物理療法越來越受到醫生的患者的歡迎。牽引床便眾多物理治療方法中最突出的一種,一直是社會醫學界人士重點研究的對象。市場上各種各樣的牽引床及相關療法更是層出不窮,在消除患者痛苦緩解病情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 現在使用的牽引床在工作時,患者脊柱沒有處于自然生理彎曲狀態,牽引時使患者脊柱部分肌肉處于緊張狀態,不利于病情的緩解,對于某些重癥患者甚至會加重患者的病情,給患者帶來無盡的痛苦和隱患。市場上現有的牽引床,功能比較單一,其設計者在設計開發過程中往往只關注了牽引療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效果,忽略了綜合一機多用、多種療法所帶來的突出效果和設備采購成本的降低。同時由于牽引床安全防護及自動檢測反饋裝置不到位,牽引治療過程中牽引床異常運動和過量運動的情況時常發生,嚴重威脅患者的安全。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治療效果更好且更安全的新型牽引床。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包括作為機架的床體、位于床體后下方的動力部分、位于床體尾端的控制部分和安裝于床體上牽引行走機構;所述動力部分由油箱、油泵、單向閥、溢流閥、節流閥、電磁換向閥、液壓缸組成;所述控制部分由作為上位機的PC機、作為下位機的單片機和操作開關組成;所述牽引行走機構包括固定于床體上的牽引行走架,所述牽引行走架上部兩側的方鋼上各安裝至少四個滾動輪,下部安裝有一個牽引液壓缸,所述液壓缸一端通過拉壓傳感器與床體相聯,另一端與牽引行走架相聯;所述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還包括前托箱、中托箱和后托箱,所述三個托箱分別由升降液壓缸、位移傳感器、托板、海綿墊組成,可以實現上下運動;前托箱和后托箱還包括束帶;其中前托箱安裝在牽引行走架的前端,中托箱安裝在牽引行走架的后端,可以隨牽引行走機構一起左右運動;后托箱固定安裝在床體的尾端,不能左右運動O所述的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還包括由彈壓機構和振顫機構組成的負壓振顫修整器;所述彈壓機構通過立柱固定于床體一側的中部,搖臂穿過立柱,并通過鎖緊裝置固定在立柱上;立柱上安裝升降裝置;所述搖臂前下方安裝有一個平衡安全板,彈性修整板通過兩端的彈力伸縮器安裝在平衡安全板的下方;彈力伸縮器上安裝壓力傳感器;所述彈性修整板下面四角部位各有一個振顫機構。
所述牽引行走架的下部一側安裝一套機械式的導向限位裝置;所述導向限位裝置由調節手輪、調節螺桿、調節螺桿支撐座、調節螺母、調節導套、滑動導套、導柱、導柱支撐座、鎖緊螺釘、指示箭頭、標尺組成;調節螺桿、調節螺母通過其兩端的調節螺桿支撐座安裝固定在床體上,調節手輪安裝在調節螺桿的右端并與之固定,調節螺母與調節導套相固聯成一個整體,調節導套安裝在與調節螺桿平行安裝的導柱上,導柱通過其兩端的導柱支撐座固聯的牽引行走架上,滑動導套也安裝在導柱上,并通過鎖緊螺釘固定在導柱上,調節螺母上安裝有指示箭頭,牽引床側面面板上的標尺。所述還包含一個導向裝置,所述導向裝置由導柱、上導座、下導座、導向套組成;導柱安裝在托板的側面,上導座、下導座分別固定于牽引行走架上,導向套安裝在導柱上,并與托板固定聯接。所述導向裝置由安裝在牽引行走架上四周封閉的滑箱和安裝在托板下部四角上兩排共八個導向輪組成。所述升降裝置采用螺紋傳動,螺桿安裝在搖臂的螺紋孔內,電機安裝在搖臂上,電機通過減速器與螺桿相聯。所述升降裝置采用液壓傳動,立柱上座安裝在立柱的上端,并可繞立柱轉動,液壓缸安裝在立柱上座上,其活塞桿與搖臂相聯接。在彈性修整板的下面,四個振顫器之間安裝有熱紅外治療儀。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采用前、中、后三個托箱,使用時,患者水平俯臥于床面上,用束帶將患者的胸部、·腿部緊固在身體相應部位的床面上,嵌位于床面并對應于患者胸部、腹部、腿部的三個托箱從與床面相平的位置同時升起,將患者分段懸空托起。醫生根據影像學所確定患者的腰椎突出物大小與位置,患者的體質、體重等具體情況,在計算機內設定各托箱升起高度、牽引距離各參數,使3個托箱升起的高度擬合人體脊柱正常生理曲度,沿生理曲度方向上的牽引拉伸,避免發生因牽引方向和患者生理彎曲方向不同所造成的患者部分肌肉處于緊張狀態,加重病情的情況。在實現牽引功能的同時,本發明還包含有一套可以模仿按摩推拿手法的負壓振顫修整器,,醫生可根據患者病情,設置彈壓力和振顫力大小,使牽引床一側的負壓振顫修整器代替醫生對病變椎間施加彈壓和振顫力,從而更好地使突出物變位還納,消除神經根粘連水腫,降低醫生的工作強度。同時,本發明采用了 PC機和單片機組成的控制系統,并大量使用傳感器和機械限位裝置,確保在治療過程中,設備不會出現異動現象,保證了患者的安全,降低了醫療事故的發生概率。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牽引床裝置圖。圖2牽引行走機構。圖3導向限位裝置俯視圖。圖4托箱采用導輪導向結構圖。圖5負壓振顫修整器結構圖。圖6負壓振顫修整器采用液壓缸升降結構圖。圖7振顫器安裝在腹帶結構圖。
圖8牽引床液壓系統原理圖。圖9牽引床工作狀態示意圖。圖10控制機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涉及一種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如圖1、圖2、圖8、圖10所示,它包括作為機架的床體1、位于床體I后下方的動力部分7、位于床體I尾端的控制部分8和安裝于床體上牽引行走機構5 ;所述動力部分7由油箱7.16、油泵7.15、單向閥7.13、溢流閥7.14、節流閥 7.2、7.5、7.8、7.11、電磁換向閥 7.3、7.6、7.9、7.12、液壓缸 5.2、2.1,3.1,4.1 組成;所述控制部分8由作為上位機的PC機8.1、作為下位機的單片機8.2和操作開關8.3組成;所述牽引行走機構5包括固定于床體I上的牽引行走架5.1,所述牽引行走架5.1上部兩側的方鋼上各安裝至少四個滾動輪5.3,下部安裝有一個牽引液壓缸5.2,所述液壓缸5.2一端通過拉壓傳感器5.4與床體I相聯,另一端與牽引行走架5.1相聯;所述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還包括前托箱2、中托箱3和后托箱4,分別由升降液壓缸2.1,3.1,4.1、位移傳感器2.2,3.2,4.2、托板2.3,3.3,4.3、海綿墊2.5,3.5,4.5組成,前托箱2和后托箱4還包括束帶2.6,4.6 ;其中前托箱2安裝在牽引行走架5.1的前端,中托箱2安裝在牽引行走架
5.1的后端,后托箱4安裝在床體I的尾端。使用本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進行物理治療時,患者俯臥于床面上,將患者的胸背部用束帶2.6固定于前托箱2上,腿部用束帶4.6固定于后托箱4上,患者的病變椎間位于中托箱3上。醫生根據影像學所確定患者的腰椎突出物大小與位置,患者的體質、體重等具體情況,通過PC機8.1設定各三個托箱升起高度及相關牽引數據后,啟動設備。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在單片機8.2的控制下,油泵7.15啟動,開始從油箱7.16中向油路泵油。此時電磁換向閥7.6、7.9、7.12通電動作,油液通過單向閥7.13、電磁換向閥7.6、7.9、7.12進入液壓缸2.1,3.1, 4.1,使三個托箱慢慢升起。當與升降油缸2.1,3.1、4.1平行安裝的位移傳感器2.2,3.1、4.2檢測任何托箱上升到醫生通過PC機8.1設定的高度時,單片機8.2控制相應的電磁換向閥斷電,此托箱停止運動。當三個托箱都上升到指定高度時,人體脊柱達到正常生理曲度,椎間盤張開一定的角度,此時電磁換向閥7.3通電,油泵向液壓缸5.2供油,推動活塞桿伸出,液壓缸5.2推動牽引行走架5.1沿床體內槽在滾動輪5.3的支撐和滾動下向前運動,實現對病人脊柱的牽引治療。如圖3所示,為防止牽引行走架5.1在液壓缸5.2的推力下產生向上翻轉,同時也為了防止電器元件失靈造成牽弓I到位后仍不停止而造成醫療事故,以及確保牽弓I機構牽弓I到位后有一套萬無一失的安全機構,在牽引行走架5.1的下部一側安裝一套機械式的導向限位裝置5.5。所述導向限位裝置5.5由調節手輪5.5.1、調節螺桿5.5.2、調節螺桿支撐座5.5.3、調節螺母5.5.4、調節導套5.5.5、滑動導套5.5.6、導柱5.5.7、導柱支撐座5.5.8、鎖緊螺釘5.5.9、指示箭頭5.5.10、標尺組成5.5.11。調節螺桿5.5.2、調節螺母5.5.4通過其兩端的調節螺桿支撐座5.5.3安裝固定在床體I上,調節手輪5.5.1安裝在調節螺桿
5.5.3的一端并與之固定。旋轉調節手輪5.5.1帶動調節螺桿5.5.2轉動,穿過調節螺桿5.5.2的調節螺母5.5.4沿螺桿中心線左右直線運動。調節螺母5.5.4與調節導套5.5.5相固聯或加工成一個整體,調節導套5.5.5安裝在與調節螺桿5.5.2平行安裝的導柱5.5.7上,并隨調節螺母5.5.4的運動而沿導柱5.5.7左右滑動。導柱5.5.7通過其兩端的導柱支撐座5.5.8固聯的牽引行走架5.1上。滑動導套5.5.6也安裝在導柱5.5.7上,可以滑動,但通過滑動導套5.5.6上的鎖緊螺釘5.5.9可以將滑動導套5.5.6固定的導柱5.5.7上。牽引時,將滑動導套5.5.6鎖緊導柱5.5.7上。當牽引行走架5.1沿床體內槽向床前運動,導柱5.5.7、滑動導套5.5.6隨之運動。當滑動導套5.5.6撞上調節導套5.5.5時,牽引行走架5.1的向床前方向的直線運動被機械式限死,從而確保了患者的安全。調整調節導套5.5.5和定位導套5.5.9在導柱5.5.7上的位置,就可以改變牽引的距離。該限位裝置5.5配合牽引運動的電氣控制部分,使限位裝置的限位距離稍大于通過微機進行設定的牽引距離,當萬一電氣控制部分失靈時,限位導向裝置5.5機械限位,確保牽引不超出安全距離。限位距離的顯示由固定的調節螺母5.5.4上的指示箭頭5.5.10與安裝在牽引床側面面板上的標尺5.5.11來標識指示醫生進行牽引距離的調節。治療過程中,醫生可以采取定距離牽引和定力量牽引兩種方式。定力量牽引時由醫生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在控制部分8的微機8.1上設定牽引力的大小。拉壓傳感器5.4安裝在牽引油缸5.2和固定在床體I上的支耳1.1之間。隨著牽引行走架5.1的向前運動,牽引力逐漸增大,拉壓傳感器5.4檢測牽引力量,當牽引力達到醫生的設定值時,微機8.1向控制牽引油缸5.2的電磁換向閥發出斷電指令,牽引運動不再繼續。定距離牽引時也是由醫生在微機8.1上設定牽引距離,然后醫生按下牽引鍵,微機8.1向控制牽引油缸5.2的電磁換向閥發出牽引指令,牽引液壓缸5.2動作,安裝在與牽引油缸5.2平行的位置的位移傳感器5.6檢測牽引的距離,當牽引油缸5.2的運動距離達到設定的牽引距離時,微機8.1向控制牽引油缸5.2的電磁換向閥發出斷電指令,牽引運動停止。牽引保持的時間也由醫生設定,達到牽引保持時間時,微機8.1使控制牽引油缸5.2的電磁換向閥通電,牽引油缸
5.2后退。為使前托箱2中的托板2.3上升時運動平穩,在前托箱2中設置了導向裝置2.4。導向裝置2.4有兩種形式:
如圖2所示,第一種是托板2.3的側面安裝導柱2.4.1,上導座2.4.2、下導座2.4.3固定于牽引行走架5.1上。導向套2.4.4安裝在導柱2.4.1上,并與托板2.3聯接并固定。升降液壓缸2.1帶動托板2.3升降時,導向套2.4.4沿導柱2.4.1上下滑動。如圖4所示,第二種是在牽引行走架5.1下面安裝四周封閉的滑箱2.4.5,托板2.3下部四角安裝上下兩排8個導向輪2.4.6,導向輪沿滑箱四角滾動,從而使升降液壓缸
2.1推動托板2.3上下運動時能夠水平運動、升降平穩。如圖1、圖5、圖6所示,所述的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還包括由彈壓機構6.1和振顫機構6.2組成的負壓振顫修整器6 ;所述彈壓機構6.1通過立柱6.1.1固定于床體I一側的中部,搖臂6.1.4穿過立柱6.1.1,并通過鎖緊裝置6.1.5固定在立柱6.1.1上;立柱6.1.1上安裝升降裝置6.1.3 ;所述搖臂6.1.4前下方安裝有一個平衡安全板6.1.6,彈性修整板6.1.9通過兩端的彈力伸縮器6.1.7安裝在平衡安全板6.1.的下方;彈力伸縮器
6.1.7上安裝壓力傳感器6.1.8 ;所述彈性修整板6.1.9下面四角部位各有一個振顫機構
6.2。整形治療時,醫生將負壓振顫器6旋轉至俯臥在牽引床上的患者的腰部的上方,使彈性修整板6.1.9的中心對準患者腰椎病變處后將鎖緊裝置6.1.5鎖緊,使搖臂6.1.4不能圍繞立柱6.1.1轉動。醫生根據病人的體重、病情等具體情況,通過微機8.1設定彈壓機構6.1向下彈壓時的壓力值和彈壓次數,然后啟動彈壓機構6.1。彈壓機構6.1向下運動時彈性修整板6.1.9接觸到患者的腰部,施以一定的下壓作用力并繼續下壓,由于患者腰部的反作用力,彈性修整板的中部產生向上的彈性變形,對患者的腰部病變處產生彈性壓縮作用。壓力傳感器6.1.8檢測彈性修整板6.1.9下壓時的壓力,實時反饋至控制部分。當彈壓機構6.1向下運動到設定壓力值時,微機8.1向電機6.1.3.2或液壓缸6.1.3.4發出指令,彈壓機構6.1上升。彈壓修整板6.1.9隨著壓力的減小,作用在患者腰部的彈性變形逐漸恢復。位移傳感器6.1.2平行安裝在立柱6.1.1的一側,檢測彈壓機構6.1的上下運動情況。當位移傳感器6.1.2檢測到彈壓機構6.1上升到上限時,向微機8.1發出指令通知電機6.1.3.2正轉或液壓缸6.1.3.4的電磁換向閥換向,使彈壓機構再次向下運動。重復彈壓動作直到設定次數。升降裝置6.1.3可采用二種方式:
如圖5所示,第一種方式升降裝置6.1.3為螺紋傳動,螺桿6.1.3.1安裝在搖臂6.1.4的螺紋孔內,電機6.1.3.2也安裝有搖臂6.1.4上,電機6.1.3.2轉動通過減速器6.1.3.3帶動螺桿6.1.3.1轉動,通達螺紋傳動帶動搖臂6.1.4沿立柱6.1.1上下移動。如圖6所示,第二種方式升降裝置6.1.3為立柱上座6.1.3.5安裝在立柱6.1.1的上端,并可繞立柱6.1.1轉動。液壓缸6.1.3.4安裝在立柱上座6.1.3.5上,液壓缸
6.1.3.4的活塞桿與搖臂6.1.4相聯接。液壓缸6.1.3.4動作時,其活塞桿帶動搖臂6.1.4沿著立柱6.1.1上下移動。如圖7所示,振顫器6.2也可以安裝在患者腰部的腹帶6.3上,腹帶6.3纏繞在患者的腰部并扎緊,固定在腹帶6.3上的四個振顫器6.2在患者的病變腰部產生強力振動。如圖5、圖6所示,整形治療時,醫生將負壓振顫器6旋轉至俯臥在牽引床上的患者的腰部的上方,使彈性修整板6.1.9的中心對準患者腰椎病變處后將鎖緊裝置6.1.5鎖緊,使搖臂6.1.4不能圍繞立柱6.1.1轉動。醫生根據病人的體重、病情等具體情況,通過微機8.1設定彈壓機構6.1向下彈壓時的壓力值和彈壓次數,然后啟動彈壓機構6.1。彈壓機構6.1向下運動時彈性修整板6.1.9接觸到患者的腰部,施以一定的下壓作用力并繼續下壓,由于患者腰部的反作用力,彈性修整板的中部產生向上的彈性變形,對患者的腰部病變處產生彈性壓縮作用。壓力傳感器6.1.8檢測彈性修整板6.1.9下壓時的壓力,實時反饋至控制部分。當彈壓機構6.1向下運動到設定壓力值時,微機8.1向電機6.1.3.2或液壓缸6.1.3.4發出指令,彈壓機構6.1上升。彈壓修整板6.1.9隨著壓力的減小,作用在患者腰部的彈性變形逐漸恢復。位移傳感器6.1.2平行安裝在立柱6.1.1的一側,檢測彈壓機構6.1的上下運動情況。當位移傳感器6.1.2檢測到彈壓機構6.1上升到上限時,向微機8.1發出指令通知電機6.1.3.2正轉或液壓缸6.1.3.4的電磁換向閥換向,使彈壓機構再次向下運動。重復彈壓動作直到設定次數。如圖8所示,液壓油由齒輪泵7.15供出,經單向閥7.13、溢流閥7.14后到達各電磁換向閥7.3、7.6、7.9、7.12。當電磁換向閥7.12右端帶電時,由于活塞桿前端是和床體相固聯,所以液壓缸5.2向右移動,帶動牽引行走架右移實現牽引運動。在液壓缸5.2進油管上并聯節流閥7.2,實現液壓缸5.2向右運動時的旁路節流調速,利用節流閥7.2把齒輪泵
7.15打出的油排出回油箱7. 16 —部分。隨著牽引的繼續,牽引力不斷增大,液壓缸5.2由于節流調速的緣故,牽引速度會隨之下降,確保了牽引的安全。此時,溢流閥7.14的壓力調整值比定拉力牽引時的最大拉力所需的壓力高,平時不打開,只起安全作用。當電磁換向閥7.12左端帶電時,液壓缸5.2,向左運動,帶動牽引行走架回到初始位置。當電磁換向閥7.6右端帶電時,液壓油進入液壓缸7.4的下端,液壓缸7.4的活塞桿上升,推動前托箱上升。在液壓缸7.4下端進油管上安裝節流閥7.5,實現進油節流調速,可以調整液壓缸 .4的上升速度。當電磁換向閥7.6左端帶電時,液壓油進入液壓缸7.4的上端,液壓缸7.4的活塞桿下降,帶動前托箱下降。液壓缸3.1帶動中托箱上下運動,液壓缸4.1帶動后托箱上下運動,它們的液壓控制原理與控制前托箱的液壓缸2.1相同。如圖9所示,本發明控制部分8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前托箱2升降、中托箱3升降、后托箱4升降、牽引行走部分5的平移、負壓振顫修整部分6的升降五個運動并加以控制。五個運動要求能夠自動程序控制、能夠獨立運動并能根據治療的需要而進行參數化設置以適應不同患者的具體治療方案。為了使醫生能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設定不同的牽引治療方案,控制部分8設計了一種自動運行工作方式,在這一工作方式中,醫生通過PC機8.1上的人機界面進行牽引治療時拉力、位移、次數等各項參數的設置。另外,為了提高操作的靈活性,在控制部分8中也設計了控制各個運動的電氣按鈕,以實現手動操作。各個運動的距離、力量控制精度由各部分位移傳感器、拉壓傳感器實時檢測并形成閉環控制。各部分的運動速度由在液壓系統中安裝在各部分液壓回路中的節流閥進行控制。如圖10所示,控制部分8的硬件設計采用二級控制,采用單片機8.2作為下位機,是控制部分8的核心,進行實時控制。PC機8.1為上位機,完成參數輸入、指令發出、數據庫建立、設備狀態的監控等。上位PC機8.1與下位單片機8.2之間進行串行通信,完成信息的雙向傳送。由于上位機和下位機要建立通信,應進行通信接口電路和通信軟件的設計。使用MSCOMM控件,此控件提供很多方便操作的屬性和方法,利用它們可以很方便地實現串行通信的目的。

上位機建立人機界面,為此選用VC作為開發語言。人機界面的設計應充分發揮VC善于建立可視化操作平臺的優點,按照界面簡單、實用、便于操作、安全的原則進行。人機界面完成治療參數的輸入傳送、自動運行方案的設定、實時位置的顯示、操作命令的發出。
權利要求
1.一種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包括作為機架的床體(I)、位于床體(I)后下方的動力部分(7)、位于床體(I)尾端的控制部分(8)和安裝于床體上牽引行走機構(5); 所述動力部分(7)由油箱(7.16)、油泵(7.15)、單向閥(7.13)、溢流閥(7.14)、節流閥(7.2,7.5,7.8,7.11)、電磁換向閥(7.3,7.6,7.9,7.12)、液壓缸(5.2,2.1,3.1,4.1)組成; 所述控制部分(8)由作為上位機的PC機(8.1)、作為下位機的單片機(8.2)和操作開關(8.3)組成; 所述牽引行走機構(5)包括固定于床體(I)上的牽引行走架(5.1),所述牽引行走架(5.1)上部兩側的方鋼上各安裝至少四個滾動輪(5.3),下部安裝有一個牽引液壓缸(5.2),所述液壓缸(5.2)—端通過拉壓傳感器(5.4)與床體(I)相聯,另一端與牽引行走架(5.1)相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升降液壓牽引床還包括前托箱(2)、中托箱(3)和后托箱(4),分別由升降液壓缸(2.1,3.1,4.1)、位移傳感器(2.2,3.2,4.2)、托板(2.3,3.3,4.3)、海綿墊(2.5,3.5、4.5)組成,前托箱(2)和后托箱(4),包括束帶(2.6,4.6);其中前托箱(2)安裝在牽引行走架(5.1)的前端,中托箱(2)安裝在牽引行走架(5.1)的后端,后托箱(4)安裝在床體(I)的尾端。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由彈壓機構(6.1)和振顫機構(6.2)組成的負壓振顫修整器(6);所述彈壓機構(6.1)通過立柱(6.1.1)固定于床體(I)一側的中部, 搖臂(6.1.4)穿過立柱(6.1.1),并通過鎖緊裝置(6.1.5)固定在立柱(6.1.1)上;立柱(6.1.1)上安裝升降裝置(6.1.3);所述搖臂(6.1.4)前下方安裝有一個平衡安全板(6.1.6),彈性修整板(6.1.9)通過兩端的彈力伸縮器(6.1.7)安裝在平衡安全板(6.1.6)的下方;彈力伸縮器(6.1.7)上安裝壓力傳感器(6.1.8)。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行走架(5.1)的下部一側安裝一套機械式的導向限位裝置(5.5);所述導向限位裝置(5.5)由調節手輪(5.5.1)、調節螺桿(5.5.2)、調節螺桿支撐座(5.5.3)、調節螺母(5.5.4)、調節導套(5.5.5)、滑動導套(5.5.6)、導柱(5.5.7)、導柱支撐座(5.5.8)、鎖緊螺釘(5.5.9)、指示箭頭(5.5.10)、標尺(5.5.11)組成;調節螺桿(5.5.2)、調節螺母(5.5.4)通過其兩端的調節螺桿支撐座(5.5.3)安裝固定在床體(I)上,調節手輪(5.5.1)安裝在調節螺桿(5.5.3)的右端并與之固定;調節螺母(5.5.4)與調節導套(5.5.5)相固聯成一個整體,調節導套(5.5.5)安裝在與調節螺桿(5.5.2)平行安裝的導柱(5.5.7)上,導柱(5.5.7)通過其兩端的導柱支撐座(5.5.8)固聯的牽引行走架(5.1)上,滑動導套(5.5.6)也安裝在導柱(5.5.7)上,并通過鎖緊螺釘(5.5.9)固定在導柱(5.5.7)上,調節螺母(5.5.4)上安裝有指示箭頭(5.5.10),牽引床側面面板上的標尺(5.5.11)。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其特征在于:托箱(2)還包含一個導向裝置(2.4)。
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裝置(2.4)由導柱(2.4.1)、上導座(2.4.2)、下導座(2.4.3)、導向套(2.4.4)組成;導柱(2.4.1)安裝在托板(2.3)的側面,上導座(2.4.2)、下導座(2.4.3)分別固定于牽引行走架(5.1)上,導向套(2.4.4)安裝在導柱(2.4.1)上,并與托板(2.3)固定聯接。
6.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裝置(2.4)由安裝在牽引行走架(5.1)上四周封閉的滑箱(2.4.5)和安裝在托板(2.3)下部四角上兩排共八個導向輪(2.4.6)組成。
7.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裝置(6.1.3)采用螺紋傳動,螺桿(6.1.3.1)安裝在搖臂(6.1.4)的螺紋孔內,電機(6.1.3.2)安裝在搖臂(6.1.4)上,電機(6.1.3.2)通過減速器(6.1.3.3)與螺桿(6.1.3.1)相聯。
8.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修整板(6.1.9)下面四角部位各有一個振顫機構(6.2)。
9.按權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其特征在于:在彈性修整板(6.1.9)的下面、四個振顫器(6.2)之間安裝有熱紅外治療儀(6.1.10)。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全自動可升降液壓牽引床,包括作為床體、動力部分、控制部分、牽引行走機構,還包括前托箱、中托箱和后托箱,三個托箱分別由升降液壓缸、位移傳感器、托板、海綿墊組成,前托箱和后托箱還包括束帶;其中前托箱安裝在牽引行走架的前端,中托箱安裝在牽引行走架的后端,后托箱安裝在床體的尾端。牽引治療時,3個托箱升起的高度擬合人體脊柱正常生理曲度,沿生理曲度方向上的牽引拉伸,避免發生因牽引方向和患者生理彎曲方向不同所造成的患者部分肌肉處于緊張狀態,加重病情的情況,有效提高了治療效果。
文檔編號A61F5/042GK103083128SQ20111034277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3日
發明者杜新宇, 王志勇, 屈保中, 閆謙鵬, 馬昂, 任立民, 王平, 何一文, 毛翠麗, 徐艷群 申請人:南陽理工學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莲花县| 隆德县| 民权县| 旺苍县| 泰宁县| 萨嘎县| 怀集县| 磴口县| 蒲江县| 平泉县| 山东省| 剑河县| 沿河| 菏泽市| 玛沁县| 乌兰浩特市| 柳林县| 德州市| 达州市| 尉犁县| 克什克腾旗| 普陀区| 罗源县| 邵东县| 南岸区| 马龙县| 金昌市| 城固县| 合作市| 阜城县| 綦江县| 紫金县| 什邡市| 即墨市| 呼玛县| 芜湖县| 高邮市| 舟山市| 江城| 乌拉特后旗| 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