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保溫負壓治療及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學治療方法,尤其涉及一種負壓罐的保溫負壓治療方法,其中負壓罐的內部設有一個加熱單元以為其內部提供一個持續的供熱,從而延長對相應穴位的熱刺激和促進負壓罐的拔罐部位的血液流通。
背景技術:
拔火罐是一種古老的醫療方法,其用于促進病人的某些部位的血液流通。拔火罐技術很簡單,其通過在火罐內制造一個抽吸并將該火罐按在病人的皮膚上以加速病人的血液流動從而促使病人康復。傳統的方法是在將火罐置于病人的皮膚上之前對火罐內的空氣進行預熱。隨著火罐內的空氣壓力的快速降低,火罐內部產生了一個對火罐密封部位周邊的病人皮膚進行抽吸的真空負壓作用(尤其是火罐部位的軟組織)從而在病人的身體上制 造了一個局部抽吸。艾灸是另一種古老的醫療方法,其通過將燒好的艾條放置在某位置區域,尤其在穴位部位以在此部位施加一個熱力從而誘導產生一個持續的局部血管舒張反應。盡管拔火罐和艾灸普遍用于醫學領域已有數百年,但它們均有不少缺點。正如上述所提到的那樣,在將火罐置于病人的皮膚上之前,必須對火罐內的空氣進行預熱。火罐內的空氣將會快速減少從而產生一個抽吸作用。因此,傳統的火罐技術僅能產生一個對病人的局部抽吸作用但沒有熱力治療。另一方面,皮膚損傷,如病人在接受艾灸治療后,可能發生病人的皮膚燒傷。尤其是,拔火罐和艾灸無法同時使用,因為這不太可能實現并且將燒過的艾灸放入拔火罐中是非常危險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優勢在于其提供一種保溫負壓治療以促使實現拔火罐和艾灸可同時進行的治療。本發明的另一優勢在于其可提供一種保溫負壓治療,尤其是負壓罐(例如傳統拔火罐)治療,其中負壓罐的內部創設有一個加熱單元以為其內部提供一個持續的供熱,從而延長對相應穴位的熱刺激和促進負壓罐的拔罐部位的血液流通。本發明的另一優勢在于其提供一種保溫負壓治療方法,其中該加熱單元可在不直接灼燒病人皮膚的情況下被快速加熱升溫以儲存熱力和持續釋放熱力。本發明的另一優勢在于其提供一種保溫負壓治療,其中邊緣定位組件具有一個適于密封在病人的不規則皮膚表面的彈性開口,如適于密封在關節區域,尤其是肘、腕、膝、腳踝傳統的負壓罐無法密封于此的關節區域。本發明的另一優勢在于其提供一種保溫負壓治療,其中在熱療和負壓罐治療期間,該加熱單元還可以發射遠紅外線。本發明的另一優勢在于其提供一種保溫負壓治療,其中本發明裝置可選擇在不需要改變負壓罐的原始結構的情況下與任何現有習知的負壓罐(例如抽氣罐,拔火罐)合并使用。本發明的另一優勢在于其提供一種保溫負壓治療,其中本發明加熱單元可通過邊緣定位組件和長度可調套件被安全和正確地保持在負壓罐內。本發明的另一優勢在于其提供一種保溫負壓治療,其中該加熱單元可通過負壓罐內的單元保持裝置被安全和正確地被保持處于負壓罐內。另外,單元保持裝置具有一組緊緊抵壓在負壓罐的內表面的通氣肋狀體以確保其內部的抽吸效果。本發明的另一優勢在于其提供一種保溫負壓治療,其中在此熱療期間,可通過來自于加熱單元的熱力將藥物或者草藥透過病人的皮膚而對此病人用藥。本發明的另一優勢在于其提供一種保溫負壓治療,其中該加熱單元的溫度可被選擇性調節以防止該病人的皮膚表面被灼傷。
本發明的另一優勢在于其提供一種保溫負壓治療,其中本發明不需要采用任何昂貴的和復雜的結構即可實現上述目的。因此,本發明成功提供一種經濟有效的解決方案以可在進行負壓治療的同時還可提供一種熱療。本發明的其它優勢和特點通過下述的詳細說明得以充分體現并可通過所附權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組合的裝置得以實現。依本發明,本發明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和優勢通過一種用于保溫負壓治療的熱療罐裝置得以實現,該保溫負壓治療使用一種負壓罐放置在病人的皮膚,其中該熱療罐裝置包括一負壓罐及一個設置在該負壓罐內部的加熱單元。該加熱單元包括一個由高熱傳導性材料制成的熱芯和一個由低熱傳導性材料制成的熱保持套件,其中熱芯被熱保持套件所包圍,該熱芯以此方式設置以在其快速儲存熱能后,該熱保持套件適于保持該熱芯中的熱能以使該熱芯可在負壓罐熱療期間在負壓罐中持續釋放熱力。相應于本發明的其他方面,本發明還包括一種使用一個負壓罐的熱療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a)以一個預先設定的溫度對加熱單元進行預熱;(b)將該加熱單元設置在負壓罐內的適當位置,從而使該加熱單元的頭部被設置朝向負壓罐的開口;(C)將一個邊緣定位組件耦接在該負壓罐的邊緣處以保持該加熱單元處于該負壓罐內;和(d)在負壓罐內創造一個抽吸效果以用于負壓熱療,其中該加熱單元被設置以適于在熱療期間向負壓罐內持續放熱。通過對隨后的描述和附圖的理解,本發明進一步的目的和優勢將得以充分體現。本發明的這些和其它目的、特點和優勢,通過下述的詳細說明,附圖和權利要求得以充分體現。
圖1為用于依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保溫負壓治療的裝置的分解圖。圖2為用于依本發明上述較佳實施例的保溫負壓治療的裝置的剖視圖。圖3所示的是用于依本發明上述較佳實施例的保溫負壓治療的裝置的等同替代。圖4所示的是該加熱單元通過依本發明上述較佳實施例的供熱器而被預熱。
圖5為用于依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保溫負壓治療的裝置的剖視圖。圖6所示的是用于依本發明上述較佳實施例的保溫負壓治療的裝置的邊緣定位組件的等同替代。
具體實施例方式依附圖之圖1和圖2所示,依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用于保溫負壓治療的熱療罐裝置得以闡明,其中該保溫負壓治療是一種使用至少一負壓罐10在病人的皮膚上進行熱療的熱療方法。相應地,該負壓罐10,如一個現有的杯子,具有一個邊緣11,該邊緣11形成了一個開口 12,其中一個氣閥13被設置在該負壓罐10的頂端位置從而通過一個如手動吸泵或電動吸泵等的抽吸裝置14而產生一個抽吸效果。 依次較佳實施例,該熱療罐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加熱單元20,該加熱單元20被設置在負壓罐10內,其中該加熱單元20包括一個由高熱傳導材料制成的熱芯21和一個由低熱傳導材料制成的熱保持套件22。該加熱單元20是一個非電池供電和非導電的單元。因此,位于負壓罐10內的加熱單元20沒有任何電源導線連接或充電導線與之連接,由此使得該加熱單元20使用起來很安全。該加熱單元20被預熱以儲存熱能。該熱芯21被該熱保持套件22所包圍,該熱芯21以此方式設置以在其快速儲存熱能后,熱保持套件22適于保持該熱芯21中的熱能以使該熱芯21可在熱療期間在該負壓罐10中持續放熱。該熱芯21優選由銅制成,該熱保持套件22優選由陶瓷制成。可選地,該熱芯21由黃銅和鋁制成,其中該熱芯21的頭部由黃銅制成以用于熱傳導,該熱芯21的主體部分由鋁制成以降低該熱芯21的總重。可選地,該熱保持套件22適于在熱量自熱芯21散發出來的同時放射遠紅外線。如圖2所示,當該加熱單元20被設置在該負壓罐10內時,該加熱單元20的頭部被設置在朝向負壓罐10的開口 12的位置,該加熱單元20的尾部被設置在朝向負壓罐10的內部頂端的位置。該加熱單元20的頭部優選為球形以增大其表面積以向病人的皮膚放熱。優選地,該熱芯21具有一個圓柱形外形,該圓柱形外形形成了一個圓柱形主體、一個球形頭部和一個加長的尾部。另外,該熱芯21具有一個形成在該頭部以用于增加接觸區域的平的接觸面。為了增強用于病人的熱療,該熱芯21的頭部被該熱保持套件22裸露出來,其中該熱芯21的頭部形成在加熱單元20的頭部。因此,來自于該熱芯21的頭部的熱量可有效向病人的皮膚釋放。另外,該熱芯21的尾部的內側從該熱保持套件22中裸露出來,以形成一個加熱單元20的充熱部位,以用于為熱芯21提供一個外源的熱能供應。換句話說,該熱保持套件22包裹在熱芯21的外部,尤其是其圓柱形的主體,而該熱芯21的頭部以一種未被包裹的方式裸露在外。特別是該熱芯21的尾部具有一個適用于在該處進行預熱的開口端以用于對該熱芯21進行加熱。值得注意的是,該熱芯21的加熱是在一個預先設定的溫度下的加熱,由此使得即使是該熱芯21的頭部接觸到病人的皮膚,該接觸部位皮膚也不會被該熱芯21燒傷,從而阻止該加熱單元20所導致的皮膚損傷的發生。如圖4所示,為了對加熱單元20進行預熱,該熱療罐裝置包括一個供熱器30以為該熱芯21提供一個外源的熱能供應。該供熱器30包括一個或多個可拆卸地與多個加熱單元20相耦接的熱發生器31以同時對多個加熱單元20預熱。如圖4所示,每個熱發生器31的形狀為細長形且其在豎直方向上延伸,其中當供熱器30的通電開關被打開時,每個熱發生器31將會沿其自身產生熱量。相應地,熱芯21的尾部,如加熱單元20的充熱部形成有一個加長的管狀結構,由此熱發生器31的自由端適于可移動地插入到熱芯21的尾部并插入到其主體部分。因此,該熱芯21將與熱發生器31可傳熱地相連接以對熱芯21進行預熱。因此,當加熱單元20被預熱后,加熱單元20適于設于負壓罐10之內。可以理解的是該供熱器30帶有一個溫度控制器以選擇性控制熱發生器31的溫度從而對加熱單元20進行預熱。供熱器30進一步包括一個可操作地與熱發生器31相連的熱調節器32以選擇性·地調節熱發生器31的溫度。相應地,熱調節器32通過一個熱控制電路可操作地與熱發生器31相連。相應地,該熱控制電路也是一個最高溫度控制線路以控制該熱發生器31的最高溫度,從而防止熱發生器31溫度過高。優選地,每個熱發生器31的溫度范圍為20°C 80°C。值得注意的是,該熱控制電路31與一個保險絲集成使用,該保險絲用于熱發生器31的電流過載保護。該供熱器30進一步包括一個溫度顯示器33和一個可操作地與熱發生器31相連的操作指示器34。相應地,該溫度顯示器33包括一個溫度計和一個用于顯示熱發生器31的溫度的顯示屏。該操作指示器34是一個指示燈,該操作指示器34以此方式設置從而使得當熱發生器31處于開機狀態時,該指示燈將會發光以標示該熱發生器31處于開機狀態。當熱發生器31的溫度到了通過熱調節器32預設的溫度時,該指示燈將會自動關閉以標示該熱發生器31處于待機狀態。如圖1和圖2所示,該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個邊緣定位組件40以可拆卸地與負壓罐10的邊緣11相耦接,從而將加熱單元20保持在其所在位置。該邊緣定位組件40由密封材料制成并有一個適于與負壓罐10的邊緣11相密封耦接的環形,其中邊緣定位組件40的內徑小于負壓罐10的邊緣11的內徑。相應地,邊緣定位組件40的內徑可被設置為小于加熱單元20的內徑以保持加熱單元20處于負壓罐10之內。換句話說,當邊緣定位組件40與負壓罐10的邊緣11相耦接時,位于負壓罐10內的加熱單元20被就坐在邊緣定位組件40的內徑。值得注意的是,邊緣定位組件40形成了一個負壓罐10的邊緣11的取代物以用于施加在病人的皮膚上。依此較佳實施例,該邊緣定位組件40由軟橡膠制成,其外徑與負壓罐10的邊緣11的直徑相對應,其中邊緣定位組件40與負壓罐10的邊緣11的外側以一種氣密封的方式相耦接以保持邊緣定位組件40圍繞在該負壓罐10的開口 12。優選地,該邊緣定位組件40不完全地與負壓罐10的邊緣11相耦接,其中邊緣定位組件40的上部與負壓罐10的邊緣11的內側相耦接,而該邊緣定位組件40的下部延伸出負壓罐10的邊緣11。如傳統的拔火罐治療那樣,負壓罐10的邊緣11將會在病人的皮膚上留下一個熱療印記。另外,一些病人將會對負壓罐10的堅硬的邊緣11感到不適。因此,在使用邊緣定位組件40進行熱療操作期間,邊緣定位組件40的下部將與病人的皮膚相接觸以減小負壓罐10的邊緣11所引起的不適感。由于該邊緣定位組件40由軟且具有密封性的材料制成,該邊緣定位組件40適于密封在病人的皮膚上以提高負壓罐10內的抽吸效果。通過選擇具有不同尺寸內徑的邊緣定位組件40,負壓罐10可具有更大的尺寸以可選擇性地施加在病人各種部位的皮膚。值得注意的是,邊緣定位組件40的內徑可被選擇用于調整被施加在病人皮膚上的該邊緣定位組件40尺寸。當選擇使用一個較大內徑尺寸的邊緣定位組件40時,該邊緣定位組件40可被施加在病人的較大面積的皮膚表面,比如病人的背部。當選擇使用一個較小內徑尺寸的邊緣定位組件40時,該邊緣定位組件40可被施加在病人的較小面積的皮膚表面,比如病人的肘部、腕部、膝蓋和腳踝。應當理解的是,加熱單元20所處的位置可通過邊緣定位組件40的內徑尺寸而被選擇性調整。當選擇使用一個較大內徑尺寸的邊緣定位組件40時,加熱單元20在負壓罐10中的位置將會下降以致該加熱單元20將會更加接近病人的皮膚。當選擇使用一個較小內徑尺寸的邊緣定位組件40時,加熱單元20在負壓罐10中的位置將會上升以致該加熱單元20的頭部將會遠離病人的皮膚以防病人的皮膚在熱療期間與加熱單元20發生直接接觸。
特別是,該邊緣定位組件40具有一個形成在該邊緣定位組件40的下部的彈性開口 41以與病人的皮膚相接觸。相應地,該彈性開口 41為錐形,由此該彈性開口 41的外徑向其中心處方向逐漸變小。因此,在熱療期間,彈性開口 41可緊緊密封在病人的相對較小的表面。值得注意的是,傳統的負壓罐僅能密封在病人的大而規則的皮膚表面,如病人的后背的皮膚表面。本發明的彈性開口 41可使負壓罐密封在病人的不規則皮膚的表面,如適于密封在關節區域,尤其是肘、腕、膝、腳踝傳統的負壓罐無法密封于此的關節區域。本發明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個長度可調套件50以用于調整該加熱單元20所處在該負壓罐10之內的位置。相應地,該加熱單元20被設置在該負壓罐10內時,加熱單元20可能不可避免地在負壓罐10內來回移動,從而使得加熱單元20的熱量不能被確保向下朝向病人的皮膚方向釋放。長度可調套件50被設在負壓罐10之內以確保加熱單元20處于負壓罐10內的正確位置。如圖2所示,該長度可調套件50具有一個之字形環繞墻51,該環繞墻51抵壓在該加熱單元20,其中當該加熱單元20被設置在該負壓罐10內時,長度可調套件50被設置用以頂在負壓罐10的內部頂端以將加熱單元20推向負壓罐10的開口 12。優選地,長度可調套件50由彈性材料制成從而使得環繞墻51可被伸展或被壓縮以選擇性地調整其長度。依本較佳實施例,長度可調套件50具有一個管狀結構,該管狀結構形成一個處于環繞墻51之內的管狀腔體52,其中加熱單元20被容納在長度可調套件50的腔體52中并處于該腔體52的底部位置。優選地,該加熱單元20的頭部從該長度可調套件50的底端突出。長度可調套件50的頂端被設置抵壓在負壓罐10的內部頂端,由此使得環繞墻51將被壓縮以使位于其頂端和底端之間的長度可調套件50的長度被調節至長度可調套件50的自調整長度。值得注意的是,通過長度可調套件50,加熱單元20被定位在適當位置,在此位置加熱單元20的頭部將總是朝下指向負壓罐10的開口 12。當負壓罐10內的加熱單元20持續釋放熱量時,治療組件也可被設置在負壓罐10之內以在該熱療期間可有效地將治療組件通過病人的皮膚而施用于病人。值得注意的是,如圖2所示,加熱單元20被設在長度可調套件50和邊緣定位組件10之間,由此使得當通過長度可調套件50將加熱單元20推向負壓罐10的開口 12時,加熱單元20的頭部被定位和坐落在邊緣定位組件40以防止加熱單元20被推出負壓罐10。本發明熱療罐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個治療架60以可代替地將治療包61保持在原位從而將其內部的治療組件施用于病人。該治療架60環繞設置在負壓罐10的邊緣11,其中當治療包61被該治療架60所保持在原位時,位于治療包61內的治療組件可通過該熱療被有效地施予病人。相應地,治療包61包含有用作治療組件的藥物或草藥,從而使得當熱量被施加在該治療包61時,該位于治療包61中的治療組件可被有效地施用于病人。如圖2所示,治療架60為環形,該治療架60環繞加熱單元20并與其頭部相耦接以使治療包61與加熱單元20的頭部發生接觸,從而使得治療包61中的治療組件通過來自于加熱單元的熱量而穿過病人的皮膚而得到施用。特別是,治療架60被設置密封在負壓罐10的內表面以保持治療包61處于其相應位置,其中治療包61被保持處于加熱單元20的頭部和病人的皮膚之間,由此使得從加熱單元20釋放出來的熱量將穿過治療包61而被施加在病人的皮膚上,從而確保治療組件可被有效地施用于病人。值得注意的是,當治療包61通過治療架60而被保持在負壓罐10之內時,治療包61突出位于熱芯21的頭部位置以與病人的皮膚發生接觸。治療組件可依病人的需要而選擇被打包裝入治療包61。另外,含酒精類制品,如酒精,被施加在處于負壓罐10中的治療包61,其通過該負壓罐10而被施加在病人的皮膚上。相應地,酒精常作為消毒劑并具有揮發性,由此使得當酒精被施加在病人的皮膚上時,病人皮膚上的毛孔將被擴張開來。優選地,在治療包61與病人的皮膚接觸之前,可將酒精噴灑在該治療包61上。因此,治療組件可通過病人的皮膚被有效地施用于病人。另外,當酒精被施用在該治療包61上后,病人皮膚對熱芯21的溫度將在不降低熱療效果的情況下感覺被升高。依本較佳實施例,該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個透氣裝置,以確保在熱療期間,在圍繞加熱單元20頭部的位置處產生一個抽吸效果。特別是該透氣裝置將被設置在一個或多個不同的組件上以確保負壓罐10內的透氣性。該治療架60具有一組肋狀透氣組件62,其作為透氣裝置相隔開地形成在治療架60的外表面以抵壓在負壓罐10的內表面,從而確保負壓罐10內,尤其是圍繞加熱單元20的頭部位置的抽吸效果。因此,肋狀透氣組件62將防止治療架60的外表面與負壓罐10的內表面發生可能會影響抽吸效果的直接的和密封性的接觸。可以理解的是治療架60也可被保持和坐落在邊緣定位組件40。、當使用者,如一個理療師或操作者,要使用本發明熱療罐裝置時,可通過供熱器30分別將加熱單元20的充熱部放置在熱發生器31從而使加熱單元20被加熱。該加熱單元20可被設置在該負壓罐10內的適當位置,從而使得加熱單元20的頭部被設置在朝向負壓罐10的開口 12的位置,該加熱單元20的尾部被設置在朝向負壓罐10的內部頂端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長度可調套件50可被預先設置在加熱單元20由此使得當加熱單元20被設置在負壓罐10內時,加熱單元20已經放入長度可調套件50,長度可調套件50的頂端抵壓在負壓罐10的內部頂端。應當理解的是,當加熱單元20被預熱后,加熱單元20可被放入長度可調套50。然后,在將治療架60與加熱單元20相耦接在一起之前,治療包61被放置在治療架60以確保加熱單元20的頭部與治療包61發生接觸。該邊緣定位組件40可被耦接在負壓罐10的邊緣11以確保加熱單元20可被正確地保持在負壓罐10內。值得注意的是,除非病人要求使用治療組件治療,否則治療架60被可操作地放置在負壓罐10之內。一旦該裝置被正確安裝,該負壓罐10即可被放置在病人的皮膚上。一旦對抽吸裝置14的操作得以完成,則負壓罐10之內即會產生一個抽吸效果以用于熱療。如圖3所示的是該較佳實施例的等同替代,其中該邊緣定位組件40A可拆卸地與負壓罐10的邊緣11相耦接以保持加熱單元IlA所處的位置。該邊緣定位組件40A由密封材料制成并有一個適于與負壓罐10的邊緣11相密封耦接的環形,其中邊緣定位組件40A的內徑小于負壓罐10的邊緣11的內徑。如圖3所示,該邊緣定位組件40A由軟橡膠制成,其外徑與負壓罐10的邊緣11的直徑相對應,其中邊緣定位組件40A與負壓罐10的邊緣11的外側以一種氣密封的方式相耦接以保持邊緣定位組件40A圍繞在該負壓罐10的開口 12。因此,在使用邊緣定位組件40A進行熱療操作期間,邊緣定位組件40A將與病人的皮膚相接觸以減小負壓罐10的邊緣11引起的不適感。由于該邊緣定位組件40A由軟的和具有密封性的材料制成,該邊緣定位組件40A適于密封在病人的皮膚上以提高負壓罐10內的抽吸效果。另外,長度可調套件50A具有一個之字形環繞墻51A,該環繞墻51A抵壓在該加熱
單元20,其中該長度可調套件50A具有一個管狀結構,由此使得環繞墻51A的底端抵壓在加熱單元20的尾部,而該環繞墻51A的頂端抵壓在該負壓罐10的內部頂端。換句話說,長度可調套件50A被定位在加熱單元20和負壓罐10的內部頂端之間以用于調整該加熱單元20所處在負壓罐10內的位置。如圖3所示,該治療架60A的形狀為杯形,其耦接在加熱單元20并圍繞該加熱單元20的主體,其中該治療架60A具有一個底部開口以保持治療包61處于其相應位置。因此,當該治療架60A被耦接在加熱單元20時,該治療架60A適于使該治療包61A與加熱單元20的頭部發生接觸,從而使得治療包61中的治療組件通過來自于加熱單元20的穿過病人的皮膚的熱量而被施用。如圖3所示,該熱療罐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個單元保持裝置70A,其作為上述實施例中的治療架60的具體化,其中該單元保持裝置70A形成了一個定位裝置以保持該加熱單元20處于其相應位置。換句話說,在此實施例中,治療包61被治療架60A所定位。因此,單元保持裝置70A的形狀為環形,其耦接在加熱單元20并圍繞該加熱單元20的頭部以使治療包61與加熱單元20的頭部相接觸,從而保持加熱單元20處于其相應位置。特別是,單元保持裝置70A被設置密封在負壓罐10的內表面以保持該加熱單元20處于其相應位置,其中單元保持裝置70A具有一組肋狀透氣組件72A,其作為透氣裝置相間隔地形成在該單元保持裝置70A的外表面以抵壓在負壓罐10的內表面,以用于確保負壓罐10內的抽吸效果。因此,肋狀透氣組件72A將防止單元保持裝置70A的外表面與負壓罐10的內表面發生可能會影響抽吸效果的直接的和密封性的接觸。如圖3所示,該熱療罐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個熱分散組件80A,其圍繞安裝在加熱單元20以用于將加熱單元20的頭部的熱均勻散開。該熱分散組件80A的形狀為環形并由隔熱材料制成,其中當熱被加熱單元20釋放時,熱分散組件80A將確保熱的散開方向朝向加熱單兀20的頭部。如上述所提到的那樣,熱芯21將會在預定的溫度條件下預熱,從而使得病人的皮膚不會被與其直接接觸的熱芯21的頭部燒傷或損傷。因此,如圖5所示,使用者可直接將加熱單元20設置在負壓罐10之內且還可以將邊緣定位組件40與負壓罐10的邊緣11相耦接,以在沒有任何長度可調套件50或治療架60存在的情況下,保持加熱單元20處于負壓罐10之內。優選地,通過單元保持裝置70A,加熱單元20被保持在負壓罐10之內。
圖6進一步闡明了邊緣定位組件40B的另一個等同實施,其中邊緣定位組件40B為加熱單元20提供了多種功能。如圖6所示,邊緣定位組件40B具有一個圓錐形保持主體42B,其由諸如橡膠等軟材料制成,并形成了一個上端開口和一個下端開口,該下端開口的直徑小于上端開口的直徑。彈性開口 41B形成在保持主體42B的下端開口處。該錐形保持主體42B被設置以與負壓罐10相耦接并密封在處于其相應位置的負壓罐10,從而使得保持主體42B的上端開口被定位在負壓罐10之內以密封在負壓罐10的內表面,而保持主體42B的下端開口突出負壓罐10的邊緣11。該加熱單元20被設置在保持主體42B并被保持主體42B所定位以保持加熱單元20處于負壓罐10之內。特別是,邊緣定位組件40B進一步包括一組肋狀透氣組件43B,其作為透氣裝置相間隔地形成在邊緣定位組件40B的內壁以抵壓在加熱單元20,從而確保負壓罐20內的抽吸效果。該通氣道43B整體地從保持主體42B的上端開口向其下端開口延伸。因此,肋狀透氣組件43B將防止加熱單元20的外表面與保持主體42B的內壁發生可能會影響抽吸效果的直接的和密封性的接觸。 另外,保持主體42B進一步形成為治療架以將治療包61定位在其相應位置。換句話說,如圖6所示,當加熱單元20被設在保持主體42B之內時,治療包61被定位在保持主體43B之內和加熱單元20的頭部。如上述所提到的那樣,當一個較大尺寸的負壓罐10被使用時,其內將會產生一個相對更加強大的抽吸效果。然而,較大的負壓罐10可使負壓罐被施加在病人的不規則皮膚的表面,如適于密封在關節區域,尤其是肘、腕、膝和踝。因此,一個尺寸較小的負壓罐10必須被使用。另一方面,較小的負壓罐10將會提供相對較小的抽吸效果。由于保持主體42B的彈性開口 41B小于負壓罐10的邊緣,該彈性開口 41B可使負壓罐10密封在病人的不規則皮膚的表面,如適于密封在關節區域,尤其是肘、腕、膝、踝傳統的火罐無法密封于此的關節區域。然而,也可以是一個較大的的負壓罐10與保持主體42B聯合使用。因此,該更大的負壓罐10將會提供一個更強的抽吸效果而保持主體42B將會施加在病人的不規則皮膚的表面。依本較佳實施例,加熱單元20所起的功能如同一個放置其位置區域的燒好的艾條,尤其在穴位部位,作為艾灸技術以在此部位施加一個熱力從而誘導產生一個持續的局部血管舒張反應。然而,使用加熱單元20,病人的皮膚上不會產生灼燒的痕跡。本領域技術人員會明白附圖中所示的和以上所描述的本發明實施例僅是對本發明的示例而不是限制。由此可以看到本發明目的可被充分有效完成。用于解釋本發明功能和結構原理的所述實施例已被充分說明和描述,且本發明不受基于這些實施例原理基礎上的改變的限制。因此,本發明包括涵蓋在附屬權利要求書要求范圍和精神之內的所有修改。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在病人的皮膚上使用負壓罐進行治療的保溫負壓治療的熱療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負壓罐,及 至少一加熱單元,其被設置位于所述負壓罐之內,所述加熱單元包括一個由高熱傳導性材料制成的熱芯和一個由低熱傳導性材料制成的熱保持套件,其中所述熱芯被所述熱保持套件所包圍,所述熱芯以此方式設置以在所述熱芯快速儲存熱能后,所述熱保持套件適于保持所述熱芯中的熱能以使所述熱芯可在熱療期間在所述負壓罐中持續放熱。
2.根據權利要求1中的熱療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芯的尾部的內側自所述熱保持套件中裸露出來,以形成一個所述加熱單元的充熱部位,以用于對所述熱芯提供一個外源的熱能供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療罐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邊緣定位組件以用于可拆卸地與所述負壓罐的邊緣相耦接,其中所述邊緣定位組件由氣密性材料制成且其具有一個適于與所述負壓罐的所述邊緣氣密性地相耦接的環形,其中所述邊緣定位組件的內徑小于所述負壓罐的所述邊緣的直徑。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療罐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邊緣定位組件以用于可拆卸地與所述負壓罐的邊緣相耦接,其中所述邊緣定位組件由氣密性材料制成且其具有一個適于與所述負壓罐的所述邊緣氣密性地相耦接的環形,其中所述邊緣定位組件的內徑小于所述負壓罐的所述邊緣的直徑。
5.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熱療罐裝置,其中所述熱芯的頭部自所述熱保持套件中裸露出來。
6.根據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熱療罐裝置,其中所述熱芯的頭部自所述熱保持套件中裸露出來。
7.根據權利要求4中所述的熱療罐裝置,其中所述熱芯的頭部自所述熱保持套件中裸露出來。
8.根據權利要求1中的熱療罐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長度可調套件以用于調整所述加熱單元在所述負壓罐中的位置,其中所述長度可調套件具有一個抵壓在所述加熱單元的之字形環繞墻,其中當所述加熱單元被設置在所述負壓罐之內時,所述長度可調套件被設置抵壓在所述負壓罐的內部頂端以將所述加熱單元推向所述負壓罐的開口。
9.根據權利要求7中的熱療罐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長度可調套件以用于調整所述加熱單元在所述負壓罐中的位置,其中所述長度可調套件具有一個抵壓在所述加熱單元的之字形環繞墻,其中當所述加熱單元被設置在所述負壓罐之內時,所述長度可調套件被設置抵壓在所述負壓罐的內部頂端以將所述加熱單元推向所述負壓罐的開口。
10.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熱療罐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個治療架以可代替地對治療包進行定位以將位于所述治療包內的治療組件施用于病人,其中所述治療架與所述加熱單元相I禹接以使所述治療包與所述加熱單元發生接觸從而使位于所述治療包內的所述治療組件通過來自于所述加熱單元的熱穿過病人的皮膚而得以施用。
11.根據權利要求9中所述的熱療罐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個治療架以可代替地對治療包進行定位以將位于所述治療包內的治療組件施用于病人,其中所述治療架與所述加熱單元相I禹接以使所述治療包與所述加熱單元發生接觸從而使位于所述治療包內的所述治療組件通過來自于所述加熱單元的熱穿過病人的皮膚而得以施用。
12.根據權利要求10中所述的熱療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療架進一步包括一組互相間隔地形成在所述治療架的肋狀透氣組件以確保圍繞產生在所述加熱單元的頭部的抽吸效果。
13.根據權利要求11中所述的熱療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療架進一步包括一組互相間隔地形成在所述治療架的肋狀透氣組件以確保圍繞產生在所述加熱單元的頭部的抽吸效果。
14.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熱療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芯由銅、黃銅和鋁中的一種材料制成,其中所述熱保持套件由陶瓷制成。
15.根據權利要求13中所述的熱療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芯由銅、黃銅和鋁中的一種材料制成,其中所述熱保持套件由陶瓷制成。
16.根據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熱療罐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個供熱器以用于為所述熱芯提供所述的外源熱能,其中所述供熱器包括一個與所述加熱單元的所述充熱部可拆卸地相耦接的熱發生器以對所述熱芯進行預熱,由此使得所述加熱單元被預熱后,所述加熱單適于設置在所述負壓罐中。
17.根據權利要求15中所述的熱療罐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個供熱器以用于為所述熱芯提供所述的外源熱能,其中所述供熱器包括一個與所述加熱單元的所述充熱部可拆卸地相耦接的熱發生器以對所述熱芯進行預熱,由此使得所述加熱單元被預熱后, 所述加熱單元適于設置在所述負壓罐中。
18.一種使用負壓罐的熱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將一加熱單元設置在一負壓罐中的適當位置,從而使得所述加熱單元的頭部被定位在朝向所述負壓罐的開口的位置,其中所述加熱單元的生熱為非電池生熱;和在所述負壓罐內創造一個抽吸效果以用于熱療,其中所述加熱單元被設置以適于在熱療期間向負壓罐內持續放熱。
19.根據權利要求18中所述的熱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單元包括一個由高熱傳導性材料制成的熱芯和一個由低熱傳導性材料制成的熱保持套件,其中所述熱芯被所述熱保持套件所包圍,所述熱芯以此方式設置以在所述熱芯快速儲存熱能后,所述熱保持套件適于保持所述熱芯中的熱能以使所述熱芯可在熱療期間在所述負壓罐中持續放熱。
20.根據權利要求19中所述的熱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之前,其進一步包括一個將一個邊緣定位組件與所述負壓罐的邊緣相耦接以將所述加熱單元定位在所述負壓罐中的步驟,其中所述邊緣定位組件的內徑小于所述加熱單元的直徑以將所述加熱單元定位在所述負壓罐之內。
21.根據權利要求20中所述的熱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之前,其進一步包括一個將一個長度可調套件設置在所述負壓罐內以用于調整所述加熱單元在所述負壓罐中的位置,其中所述長度可調套件被設置抵壓在所述負壓罐的內部頂端,以在所述加熱單元被設置在所述負壓罐之內時,所述長度可調套件將所述加熱單元推向所述負壓罐的開口。
22.根據權利要求20中所述的熱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之前,其進一步包括一個將一個治療架設置在所述加熱單元以可代替地對治療包位于所述治療架的位置進行定位,其中所述治療包被定位與所述加熱單元相接觸從而使位于所述治療包內的所述治療組件通過來自于所述加熱單元的熱穿過病人的皮膚而得以施用。
23.根據權利要求18中所述的熱療方法,在步驟(a)之前,其進一步包括一個在將所述加熱單元設置在所述負壓罐之內之前,在預設溫度下對所述加熱單元進行加熱的步驟。
24.根據權利要求22中所述的熱療方法,在步驟(a)之前,其進一步包括一個在將所述加熱單元設置在所述負壓罐之內之前,在預設溫度下對所述加熱單元進行加熱的步驟。
25.根據權利要求18中所述的熱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芯由銅、黃銅和鋁中的一種材料制成,其中所述熱保持套件由陶瓷制成。
26.根據權利要求24中所述的熱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芯由銅、黃銅和鋁中的一種材料制成,其中所述熱保持套件由陶瓷制成。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保溫負壓治療的裝置,其中在所述保溫負壓治療中,會使用到將熱療罐置于病人的皮膚上進行治療,該裝置包括一個設置在熱療罐中的加熱單元。該加熱單元包括一個由高熱傳導性材料制成的熱芯和一個由低熱傳導性材料制成的熱力保持套件,其中熱芯被熱力保持套件所包圍,該熱芯以此方式設置以在其快速儲存熱能后,該熱力保護套件適于保持該熱芯中的熱能以使該熱芯可在負壓罐熱療期間在負壓罐中持續釋放熱力。
文檔編號A61H39/06GK102989046SQ20111035524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5日
發明者劉俸玉, 田森杰 申請人:劉俸玉, 田森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