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止咳化痰膏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外用藥,具體的是涉及一種治療齒科化痰膏藥。
背景技術:
咳嗽是人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人們為了有效的預防和治療,選擇各種藥物或配方。目前為止,止咳藥按照服用方式分為口服液、片劑、及膠囊,比較適合成年人食用,但是對于兒童或口服有困難的患者卻難以適用。發明內容本發明是為了彌補上述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使用方便、無副作用,適用于任何年齡段人群適用的治療止咳化痰膏藥。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止咳化痰膏藥,采用中藥外治理念,其配方為(按重量配比)白芥子20g、細辛20g、甘逐12g、延胡12g、生姜45g。所述的一種治療止咳化痰膏藥制備及使用方法為取白芥子20g、細辛20g、甘逐 12g、延胡12g,分別裝入器皿中研成細末,放入風干處保持;使用時,取生姜45g、搗汁,調上藥末一份為糊,分攤于6塊小張油紙,貼兩側俞、心俞與膈俞穴,用膠布固定,4一6小時后取下,每10天一次。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采用中藥外治的理念,利用白芥子作為主要成分, 具有較強的止咳化痰之功效,使用方便,無需口服,完全適合所有年齡人群使用;除此之外, 本發明還具有調整血壓、促進食欲、寧心安神的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種治療止咳化痰膏藥,采用中藥外治理念,其配方為(按重量配比)白芥子20g、 細辛20g、甘逐12g、延胡12g、生姜45g。所述的一種治療止咳化痰膏藥制備及使用方法為取白芥子20g、細辛20g、甘逐 12g、延胡12g,分別裝入器皿中研成細末,放入風干處保持;使用時,取生姜45g、搗汁,調上藥末一份為糊,分攤于6塊小張油紙,貼兩側俞、心俞與膈俞穴,用膠布固定,4一6小時后取下,每10天一次。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止咳化痰膏藥,采用中藥外治理念,其特征在于其配方為(按重量配比)白芥子20g、細辛20g、甘逐12g、延胡12g、生姜45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止咳化痰膏藥,其特征在于制備及使用方法為取白芥子20g、細辛20g、甘逐12g、延胡12g,分別裝入器皿中研成細末,放入風干處保持;使用時,取生姜45g、搗汁,調上藥末一份為糊,分攤于6塊小張油紙,貼兩側俞、心俞與膈俞穴, 用膠布固定,4一6小時后取下,每10天一次。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外用藥,具體的是涉及一種治療齒科化痰膏藥。采用中藥外治理念,其配方為(按重量配比)白芥子20g、細辛20g、甘逐12g、延胡12g、生姜45g。利用白芥子作為主要成分,具有較強的止咳化痰之功效,使用方便,無需口服,完全適合所有年齡人群使用;除此之外,本發明還具有調整血壓、促進食欲、寧心安神的作用。
文檔編號A61P11/14GK102397519SQ201110367428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8日
發明者李靜宇, 王宇菲 申請人:大連得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