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傳統中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心悸并非是器質性心臟病,而是一種以心血管癥狀為主的功能性失調的心臟神經官能癥(即心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中醫認為心悸是自覺心跳快而強,并伴有心前區不適感。屬祖國醫學“驚悸”和“怔仲”的范疇。根據心悸病因機理的不同,中醫治療心悸分多種陽虛氣弱而心悸者,治宜溫陽益氣;水飲內停,水氣凌心而心悸者,治宜通陽化飲;痰郁心悸者,治宜滌痰定悸;氣滯血瘀心悸者,,治宜活血理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療效好,見效快,無副作用的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灸甘草10-20份,人參5-15份,桂枝9-15份, 熟地20-40份,阿膠5-15份,麻仁10-20份,白芷10-20份,山藥20-40份,大棗1_5份,川芎10-30份,菟絲子20-40份,山藥20-40份,山萸肉5_15份。其中所述的原料藥物中
灸甘草,甘,平。歸心、脾、肺、胃經。補脾和胃,益氣復脈。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動悸, 脈結代。人參,性平、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經、心經。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 生津止渴,安神益智。桂枝,其性味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功效;
熟地,其性味甘,微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血養陰,填精益髓之功; 阿膠,甘,平。歸肺、肝、腎經。補血,止血,滋陰潤燥。麻仁,甘平無毒。入手陽明足太陽之藥。潤五臟。利大腸風熱結燥及熱淋。白芷,性溫,味辛。祛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用于頭痛、牙痛、鼻淵、腸風痔漏、 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瘙癢。山藥,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不燥不膩。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 聰耳明目、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大棗,甘,溫。歸脾、胃經。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用于脾虛食少。川芎,性味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可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安撫神經,正頭風頭痛,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菟絲子,辛甘;平;入肝經;腎經;脾經。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固胎止泄。山藥,又名薯蕷,性味甘、溫、平、無毒,能補脾氣而益胃陰。山萸肉,性平、味甘、酸,功能養肝腎,斂陰止汗救脫,為滋補腎陰要藥。本發明精選藥物組方,其藥物組分經辯證配伍,在作用上相輔相成,具有協同作用,其藥效優于單味藥物的效果,能夠以達到標本兼的目的。本發明組合物的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藥原料,其配制簡便、藥源廣、成本低。本發明遵循中醫的處方用藥原則,各種組分藥物采用水煎服用。經臨床應用驗證, 其療效顯著可靠,藥性平和,未出現毒副作用,有效率98%,治愈率92%。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
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灸甘草 15g,人參IOg,桂枝12g,熟地30g,阿膠IOg,麻仁15g,白芷15g,山藥30g,大棗3g,川芎20g, 菟絲子30g,山藥30g,山萸肉10g。實施例2
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灸甘草 IOg,人參15g,桂枝9g,熟地40g,阿膠5g,麻仁20g,白芷IOg,山藥40g,大棗lg,川芎30g, 菟絲子20g,山藥40g,山萸肉5g。實施例3
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灸甘草 20g,人參5g,桂枝15g,熟地20g,阿膠15g,麻仁IOg,白芷20g,山藥20g,大棗5g,川芎IOg, 菟絲子40g,山藥20g,山萸肉15g。實施例4
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灸甘草 12g,人參13g,桂枝10g,熟地35g,阿膠6g,麻仁18g,白芷13g,山藥35g,大棗2枚,川芎 25g,菟絲子25g,山藥35g,山萸肉6g。實施例5
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灸甘草 18g,人參Ig,桂枝14g,熟地25g,阿膠13g,麻仁12g,白芷18g,山藥25g,大棗4g,川芎15g, 菟絲子35g,山藥25g,山萸肉13g。本發明實施例中的中藥組合物按常規的水煎法制取藥劑。具體方法如下將組方的中藥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過藥面,浸泡15 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約8厘米,進行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鐘;第二煎煮,水沸后煎煮15 20分鐘。兩次煎煮取汁,合并。—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臨床藥效總結
一般性資料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治療患者34例,男12例,女 22例,年齡26 -78歲。用法用量臨床應用時,組合物中的組分根據患者的體重和年齡酌情增減。一日一齊U,水煎兩遍取汁約300ml,分早、晚兩次服用。服藥期間忌食辛辣、葷腥、油膩之品治療效果該臨床觀察病例中,服藥10-30天,痊愈30例,隨訪未見復發;顯效2 例,有效1例,無效1例。治療期間未發生毒副作用。典型病例 病例1
男,33歲,心悸,突然感覺打冷顫,心慌,心跳加速,心臟隱隱作痛,伴隨胸悶,發作無規
律,頻繁。使用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3天后癥狀減輕,繼續服用10天后癥狀消失。病例2
女,22歲,運動稍微大一些,心跳雜亂,心慌,胸悶。使用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7天后癥狀消失。病例3
女,47歲,氣短,心里著急,發慌,四肢無力,經常發作。使用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30后痊愈。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灸甘草10-20份,人參5-15份,桂枝9-15份,熟地20-40份,阿膠5_15份,麻仁10-20份,白芷 10-20份,山藥20-40份,大棗1-5份,川芎10-30份,菟絲子20-40份,山藥20-40份,山萸肉5-15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傳統中藥領域,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療效好,見效快,無副作用的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灸甘草10-20份,人參5-15份,桂枝9-15份,熟地20-40份,阿膠5-15份,麻仁10-20份,白芷10-20份,山藥20-40份,大棗1-5份,川芎10-30份,菟絲子20-40份,山藥20-40份,山萸肉5-15份。該中藥組合物療效顯著可靠,藥性平和,未出現毒副作用,有效率98%,治愈率92%。
文檔編號A61K36/8945GK102406797SQ201110378900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5日
發明者姜鳳霞 申請人:榮成市交通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