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多次取樣的多涂層活檢穿刺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療用具技術領域,具體的講是一種可多次取樣的多涂層活檢穿刺針。
背景技術:
活組織穿刺檢查是臨床上診斷疾病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將穿刺獲得的活組織處理后進行病理檢查,對臨床醫務人員科學制定治療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隨著活組織穿刺檢查這一技術的快速應用推廣,臨床上使用的活檢穿刺針經過不斷改良,安全性、高效性日趨完善。然而,現有的活檢穿刺針在臨床應用上仍存在一些不足。筆者通過對目前常用活檢穿刺針的研究,發現臨床上常用活檢穿刺針存在每次切割活體組織后均須拔出活檢針芯方能取下活體組織,不能實現連續切割活體組織的目標,并且穿刺后易導致組織、針道出血以及針道腫瘤種植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為達到最優使用效果,我們對現有活檢穿刺針進行了多項革新,研制出一種可多次取樣的多涂層活檢穿刺針。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一種可多次取樣的多涂層活檢穿刺針,它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取樣效果好,可減少病人的痛苦,提高連續切割活體組織。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可多次取樣的多涂層活檢穿刺針,它包括有活檢穿刺針芯、針筒,在活檢穿刺針芯上設有取樣槽,其特征在于,在針筒端頭內設有組織推送塊,該推送塊正對取樣槽的一側表面設有與針筒長軸垂直的橫紋線,且推送塊的兩邊設計成斜面,與活檢穿刺針芯圓錐斜面夾角相同;該活檢穿刺針芯的針尖部圓錐體與組織推送塊相互配合滑動不會受阻;所述活檢穿刺針芯的取樣槽長度增加為標準長度的2倍,取樣槽表面覆蓋聚四氟乙烯涂層;活檢穿刺針全長彡90mm,針筒內徑彡0.64mm,針筒外徑彡0. 91mm,針尖部圓錐體長5mm,圓錐斜面夾角15 20度,切割面夾角20 25度,針筒及活檢穿刺針芯尖端表面均覆蓋聚四氟乙烯涂層;針筒、針芯全部構件由不銹鋼或純鈦材質制作而成,以適應B超、CT、MR影像學檢查引導的要求;針筒表面設有納米止血藥物和抗腫瘤藥物復合涂層。所述的針筒外表面標注有表示長度的刻度線。所述活檢穿刺針芯的取樣槽長度增加為4. 0 8. Ocm0納米止血藥物與抗腫瘤藥物復合涂層成分為納米級高分子載體,與凝血酶、氟尿嘧啶以一定方式結合而成,直徑范圍100 300nm。針筒藥物涂層采用沉淀浸涂法制備,即是將不銹鋼活檢穿刺針筒置于載體聚合物和藥物的混合溶液中,藥物通過聚合物載體和活檢穿刺針筒間的結合力吸附于針筒表面。
3
本發明的優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連續切割活體組織,切割的活檢組織條完整;操作時間大大縮短,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患者的痛苦。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針筒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的活檢穿刺針芯結構示意圖。圖中1、針筒,2、針柄,3、組織推送塊,4、凝血酶與氟尿嘧啶涂層,5、活檢穿刺針芯, 6、取樣槽,7、取樣槽聚四氟乙烯涂層,8、活檢針芯尖端,9、活檢針芯尖端聚四氟乙烯涂層, 10、針筒尖端聚四氟乙烯涂層,11、組織推送塊橫紋線。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圖1、圖2、圖3所示一種可多次取樣的多涂層活檢穿刺針,它包括有活檢穿刺針芯5、針筒1,在活檢穿刺針芯1上設有取樣槽6,在針筒1端頭內設有組織推送塊3,該推送塊3正對取樣槽6的一側表面設有與針筒長軸垂直的橫紋線11,且推送塊3的兩邊設計成斜面,與活檢穿刺針芯圓錐斜面夾角相同;該活檢穿刺針芯5的針尖部圓錐體與組織推送塊3相互配合滑動不會受阻;所述活檢穿刺針芯5的取樣槽長度增加為標準長度的2倍,取樣槽表面覆蓋聚四氟乙烯涂層7;活檢穿刺針全長彡90mm,針筒內徑彡0.64mm,針筒外徑彡0. 91mm,針尖部圓錐體長5mm,圓錐斜面夾角15 20度,切割面夾角20 25度,針筒1及活檢穿刺針芯尖端表面均覆蓋聚四氟乙烯涂層9;針筒1表面設有納米止血藥物和抗腫瘤藥物復合涂層。所述的針筒1外表面標注有表示長度的刻度線。所述活檢穿刺針芯5的取樣槽長度增加為4. 0 8. Ocm0納米止血藥物與抗腫瘤藥物復合涂層成分為納米級高分子載體,與凝血酶、氟尿嘧啶以一定方式結合而成,直徑范圍100 300nm。針筒藥物涂層采用沉淀浸涂法制備,即是將不銹鋼活檢穿刺針筒置于載體聚合物和藥物的混合溶液中,藥物通過聚合物載體和活檢穿刺針筒間的結合力吸附于針筒表面。本發明由針筒1、針柄2和活檢穿刺針芯5組成,其中,活檢穿刺針芯5的取樣槽6 長度增加為標準長度的2倍(4. 0 8. Ocm),便于存儲切割下來的活體組織;針筒1和活檢針芯尖端8表面覆蓋有聚四氟乙烯涂層7,可有效降低進活檢穿刺針進入人體組織的摩擦阻力;針筒1內表面與活檢穿刺針芯5的取樣槽7相對的位置上,設計有組織推送塊3。聚四氟乙烯具有以下優點1、不粘性幾乎所有物質都不與聚四氟乙烯涂膜粘合,很薄的聚四氟乙烯涂層也顯示出很好的不粘附性能。活檢穿刺針芯的取樣槽表面涂以聚四氟乙烯后,切割的活體組織不易粘附在取樣槽上。2、滑動性聚四氟乙烯涂層有較低的摩擦系數,負載滑動時摩擦系數產生變化,但數值僅在0. 05 0. 15之間。活檢針芯取樣槽表面涂以聚四氟乙烯后,取樣槽中的活體組織易于被組織推送塊推離原位。由于取樣槽6表面覆蓋聚四氟乙烯涂層7,可大幅度地減小切割的活體組織與取樣槽6表面的摩擦力,使操作者在完成一次活體組織切割后,無需拔出針芯,僅需將活檢穿刺針芯5緩慢推出針筒1,組織推送塊3即可將取樣槽6內已切割的活體組織推送并存儲于取樣槽6隱藏在針筒1內的部分中,組織推送塊3上的橫紋線11能夠增加組織推送塊3表面的摩擦阻力,有利于將取樣槽6內的活體標本快速推離取樣槽6 ;活檢穿刺針芯5及針筒 1尖端表面設計有聚四氟乙烯涂層7,可有效降低穿刺組織的阻力;針筒1的表面設計有凝血酶和氟尿嘧啶復合涂層4,能夠在保證穿刺活檢質量的前提下,達到穿刺針道快速止血與預防腫瘤種植轉移的目的。本發明按照上述技術方案實施,該活檢穿刺針全長> 90mm,根據需要可增加長度; 針筒內徑彡0. 3mm,針尖部圓錐體長5. Omm,圓錐斜面夾角15 20度,切割面夾角20 25 度,活檢穿刺針全部構件由不銹鋼或純鈦材質制作而成,以適應B超、CT、MR等影像學檢查引導的要求,滿足臨床工作中醫務人員的實際需求。進行活組織穿刺時,往往需要獲取多條組織以利病理檢查。實際使用中,醫務人員精確定位、對穿刺器賦能(壓縮穿刺器彈簧)后,先將活檢穿刺針刺入人體皮膚(活檢穿刺針芯5及針筒1前段表面設計有聚四氟乙烯涂層7,可有效降低穿刺組織的阻力),借助B 超、CT、MR等影像學設備的引導,操作者使活檢穿刺針到達待活檢組織內設定的深度后,將活檢穿刺針芯5的取樣槽6推入待活檢組織中,按動開關切割獲取活體組織后,無需按照目前操作流程,將針芯連同切割獲取的活體組織一并從針筒1中抽出,然后將獲取的組織條剝除后,將活檢針芯5插入針筒1進行再次取樣,僅需將活檢穿刺針芯5緩慢推出,組織推送塊3即可將取樣槽6內已切割取得的活體組織推送并存儲在取樣槽6隱藏在針筒1內的部分,從而達到不拔出活檢穿刺針芯5即可多次、反復切割和獲取活體組織的目的;穿刺活檢操作完畢,由于針筒1的表面設計有凝血酶和氟尿嘧啶復合涂層4,因此,無需等待穿刺針道內血栓形成即可快速拔除穿刺針,有效降低穿刺組織、針道出血以及腫瘤針道種植轉移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幾率。
權利要求
1.一種可多次取樣的多涂層活檢穿刺針,它包括有活檢穿刺針芯、針筒,在活檢穿刺針芯上設有取樣槽,其特征在于,在針筒端頭內設有組織推送塊,該推送塊正對取樣槽的一側表面設有與針筒長軸垂直的橫紋線,且推送塊的兩邊設計成斜面,與活檢穿刺針芯圓錐斜面夾角相同;該活檢穿刺針芯的針尖部圓錐體與組織推送塊相互配合滑動不會受阻;所述活檢穿刺針芯的取樣槽長度增加為標準長度的2倍,取樣槽表面覆蓋聚四氟乙烯涂層;活檢穿刺針全長彡90mm,針筒內徑彡0. 64mm,針筒外徑彡0. 91mm,針尖部圓錐體長 5mm,圓錐斜面夾角15 20度,切割面夾角20 25度,針筒及活檢穿刺針芯尖端表面均覆蓋聚四氟乙烯涂層;針筒、針芯全部構件由不銹鋼或純鈦材質制作而成,以適應B超、CT、MR影像學檢查引導的要求;針筒表面設有納米止血藥物和抗腫瘤藥物復合涂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多次取樣的多涂層活檢穿刺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針筒外表面標注有表示長度的刻度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多次取樣的多涂層活檢穿刺針,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檢穿刺針芯的取樣槽長度增加至4. 0 8. Ocm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多次取樣的多涂層活檢穿刺針,其特征在于,納米止血藥物與抗腫瘤藥物復合涂層成分為納米級高分子載體,與凝血酶、氟尿嘧啶以一定方式結合而成,直徑范圍100 300n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多次取樣的多涂層活檢穿刺針,其特征在于,針筒藥物涂層采用沉淀浸涂法制備,即是將不銹鋼活檢穿刺針筒置于載體聚合物和藥物的混合溶液中,藥物通過聚合物載體和活檢穿刺針筒間的結合力吸附于針筒表面。
全文摘要
一種可多次取樣的多涂層活檢穿刺針,它包括有活檢穿刺針芯、針筒,在活檢穿刺針芯上設有取樣槽,在針筒端頭內設有組織推送塊,該推送塊正對取樣槽的一側表面設有與針筒長軸垂直的橫紋線,且推送塊的兩邊設計成斜面,與活檢穿刺針芯圓錐斜面夾角相同;所述活檢穿刺針芯的取樣槽長度增加為標準長度的2倍,取樣槽表面覆蓋聚四氟乙烯涂層;活檢穿刺針全長≥90mm,針筒內徑≥0.64mm,針筒外徑≥0.91mm,針尖部圓錐體長5mm,圓錐斜面夾角15~20度,切割面夾角20~25度,針筒及活檢穿刺針芯尖端表面均覆蓋聚四氟乙烯涂層;本發明的優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連續切割活體組織,切割的活檢組織條完整;操作時間大大縮短,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患者的痛苦。
文檔編號A61B10/02GK102512211SQ201110432040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1日
發明者侯羿, 周丁華, 李峰生, 李海英, 武澗松, 王爭明, 閆濤 申請人:閆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