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飼料、制備和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中獸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豬傳染性胃腸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TGE)是指胃黏膜或腸黏膜及黏膜下深層組織重劇炎性疾病的總稱,是由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 virus of swine,TGEV)引起的以嘔吐、嚴重腹脫水為特征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該病發(fā)病急,傳播快,各種年齡的豬均可發(fā)病,5周齡以上的豬很少死亡,母豬 及成年豬癥狀輕,多可自然康復,但2周齡以內豬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死亡率甚至可以達到100 %,此外,懷孕母豬也有感染,是造成仔豬高致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該病爆發(fā)能導致初生仔豬大批死亡,給養(yǎng)豬業(yè)巨大的經濟損失,被國際獸醫(yī)局(OIE)法典列為B類疫病必檢的豬傳染病。豬傳染性胃腸炎按炎癥類型分為黏液性、化膿性、出血性、壞死性、纖維素性等不同類型腸炎;按病因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腸炎;按病程經過,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臨床上以腹瀉、脫水,偶有腹痛,不同程度的酸堿平衡失調為特征。病初多呈急性腸胃卡他的癥狀,以后逐漸或迅速出現(xiàn)以下腸胃炎的典型癥狀。本病于1945年首次發(fā)生于美國,次年由Doyle和Hutchings首次報道該病,之后在英國、日本于1958年也相繼報道發(fā)生了豬傳染性胃腸炎,隨后歐洲許多國家、中南美洲、加拿大、朝鮮、菲律賓和中國也都報道發(fā)生了豬傳染性胃腸炎,我國最早發(fā)現(xiàn)豬傳染性胃腸炎是1956年在廣東省揭陽、惠來和汕頭市的幾個豬倉中。豬傳染性腸胃炎病毒可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入侵機體,經鼻腔進入呼吸道,在鼻粘膜和肺中增殖,然后經血液進入小腸,病毒經口、咽、食管、胃進入消化道,在小腸上皮細胞發(fā)生感染,導致空腸和回腸的絨毛顯著萎縮,感染的上皮細胞受到破壞,破壞了小腸上皮細胞吸收功能,使腸道水解乳糖和吸收其他營養(yǎng)成分的功能下降,腸腔內高滲,導致嚴重腹瀉脫水。目前,豬傳染性腸胃炎的治療還缺乏非常有效的臨床藥物,多采用疫苗免疫接種作為主要的預防措施。在臨床上應用疫苗進行免疫雖然產生過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復發(fā)現(xiàn)象,尤其對于仔豬來說,如果該病發(fā)生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很重大。對于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腸胃炎的西藥以抗生素為主,但這些藥物治療成本高,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使菌株耐藥性越來越強,耐藥譜也越來越廣。另外,長時間使用抗生素會引起機體內菌群失調,微生態(tài)平衡破壞,潛伏在體內的有害菌趁機大量繁殖,從而引起內源性感染,再之,化學藥物和抗生素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還可以通過肉、蛋傳給人類,因而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化學藥品,影響生產出口貿易,停藥期不足,導致產品中藥物殘留超標,影響產品出口貿易,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同時因為食品安全問題而危害人類健康。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有些中草藥不但具有抑殺細菌、病毒的作用,而且能夠調節(jié)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病力。另外,中草藥具有毒副作用小、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等優(yōu)勢。因此,采用中草藥組合物治療豬傳染性腸胃炎成為人們研究的一個新的熱點,但是,目前,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草藥及重要復方制劑存在配方不精、品種單一,治療效果并不甚理想。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的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采用這種中藥組合物對豬傳染性胃腸炎治療具有療效顯著,標本兼治,扶正祛邪,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不易復發(fā),無藥害,無耐藥性,成本低,提高機體免疫力等優(yōu)點。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包括黃連、苦參、木香、秦皮、椿皮、金銀花、白頭翁、茯苓、薏苡仁、五倍子、烏梅、黨參、黃芪、當歸、陳皮和甘草。其中,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黃連50 60重量份、苦參21 24重量份、木香11 13重量份、秦皮18 20重量份、椿皮21 25重量份、金銀花14 16重量份、白頭翁12 14重量份、獲茶10 12重量份、薏該仁12 15重量份、五倍子10 12重量份、烏梅9 10重量份、黨參12 15重量份、黃芪12 15重量份、當歸8 10重量份、陳皮7 8重量份和甘草9 12重量份。其中,所述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中還可以包括延胡索,所述延胡索在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延胡索5 7重量份。其中,所述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中還可以包括山楂和雞內金,所述山楂和雞內金在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山楂4 7重量份、雞內金2 5
重量份。其中,所述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中還可以包括地榆,所述地榆在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地榆2 5重量份。其中,所述中藥組合藥物劑型可以為湯劑、散劑、蜜煉丸劑、水合丸劑、片劑、膠囊、口服液、顆粒劑、膠劑或糖漿劑。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動物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所述中藥組合物是通過如下方法制備而成的第一步,將各組分按所述比例混合并粉碎;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粉碎后的混合物加入水中煎煮,靜置,過濾;第三步,將第二步過濾獲得的物質減壓濃縮、干燥制成干膏,粉碎成50目 100目的粉末,獲得本法明的中藥組合物。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包括第一步,將各組分按所述比例混合并粉碎;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粉碎后的混合物加入水中煎煮,靜置,過濾;
第三步,將第二步過濾獲得的物質減壓濃縮、干燥制成干膏,粉碎成50目 100目的粉末,獲得本法明的中藥組合物。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飼料組合物,其包括作為添加劑的上述的中藥組合物和飼料載體。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的中藥組合物在制備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藥品中的應用。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藥物,采用這種中藥組合物對豬傳染性胃腸炎治療具有療效顯著,標本兼治,扶正祛邪,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不易復發(fā),無藥害,無耐藥性,成本低,提高機體免疫力等優(yōu)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臨床癥狀為仔豬突然發(fā)生嘔吐,接著排水樣黃綠色糞便、混有白色未消化的凝乳塊及氣泡、味腥臭,病豬體溫短期升高,極度口渴,明顯脫水,體重急速下 降,常在發(fā)病后2 7天內死亡。成年豬癥狀輕重不一,一般一至數(shù)天食欲減少或停食,糞便稀薄如水,呈噴射狀、內含氣泡、極為腥臭,個別豬嘔吐。5 8天腹瀉停止而康復,死亡很少。有的母豬可出現(xiàn)泌乳減少或停止,一般經3 7天恢復。豬傳染性胃腸炎的病理變化急性腸炎,從胃到直腸可見程度不一的卡他性炎癥,胃腸充滿凝乳塊,胃粘膜充血;小腸充滿氣體,腸壁彈性下降,管壁變薄,呈透明或半透明狀;腸內容物呈泡沫狀、黃色、透明;小腸絨毛萎縮變短,甚至壞死,與健康豬相比,絨毛縮短的比例為I : 7;腸上皮細胞變細,粘膜固有層內可見漿液性滲出和細胞浸潤,腎由于曲細尿管上皮變性尿管閉塞而發(fā)生濁腫,脂肪變性,并含有白色尿酸鹽,腸系膜淋巴結腫脹,切面多汁而帶紅色,心、肺、腎未見明顯的肉眼病變,電子顯微鏡觀察,可看到小腸上皮細胞的微絨毛、線顆粒、內質網及其他細胞質內成分變性,在細胞質空泡內有病毒粒子存在。根據(jù)中獸醫(yī)的病因學說,本病是由外感濕熱疫毒所致,證屬胃腸濕熱。病初表熱未解而濕熱已入胃腸,為表熱挾胃腸濕熱證;中后期,濕熱蘊結胃腸,胃失和降,故見嘔吐;濕熱犯脾,則食欲減退;濕熱下注,大腸傳導和小腸泌別清濁失調,水濕不能分利,故瀉如注,尿短少;內熱熾盛,故喜飲。仔豬急性病毒性胃腸炎多見于10日齡以內的仔豬,此類腹瀉不同于細菌感染,又無明顯里急后重、下痢膿血等典型癥狀,病情來勢兇猛,發(fā)病突然,嘔吐,體溫升高,發(fā)熱畏寒,糞黃綠或灰白色,喜臥,不食或少食,抗菌消炎藥治療效果不明顯。中獸醫(yī)學認為,此類腹瀉多由外感穢濁時邪,疫毒之氣入里生濕發(fā)熱而致,故有“濕勝者瀉”之說。邪氣入里,濕熱內勝,脾不運濕,則泄瀉。穢濁之氣擾亂胃氣,胃氣上逆,出現(xiàn)嘔吐。糞呈黃色或灰白色,舌紅、脈數(shù)、苔膩均為濕熱之象。從中獸醫(yī)辨證理論看本病以清熱解毒、澀腸止瀉、醒脾健胃為治療原則。基于此,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基于中獸醫(yī)的“扶正去邪” “扶正固本”基本治療原貝U,通過中草藥調整腸胃道內微生物區(qū)系平衡、提高腸道內消化酶的活性、改善免疫功能,從而對豬傳染性胃腸炎進行治療。依據(jù)上述理論和原則,本發(fā)明提供了這樣一種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包括黃連、苦參、木香、秦皮、椿皮、金銀花、白頭翁、茯苓、薏苡仁、五倍子、烏梅、黨參、黃芪、當歸、陳皮和甘草。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肺、膽、胃、大腸經,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明目的作用,長于瀉心胃之火,兼有止嘔消痞之功,可用于治療心火旺所致之心煩不眠,及溫熱病之壯熱神昏、心煩、口渴;還可用于濕熱所致之痢疾、里急后重;熱毒瘡癰、濕疹、口舌生瘡、暴發(fā)火眼等證,黃連有利膽、擴張小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并能增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腦膜炎球菌、霍亂弧菌、炭疽桿菌、痢疾桿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苦參味苦,性寒,入心、胃、大腸、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殺蟲的作用,主要用于濕熱瀉痢,黃疸,淋證,苦參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乙型鏈球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大腸、膽經,有星期止痛的作用,能升降諸氣,又長于行腸胃之滯,導三焦之壅;凡氣機阻滯之證,如腸胃氣滯,上為嘔吐,中 為脘腹脹滿,下為泄瀉,還可用于腸胃濕熱積滯之痢疾,里急后重等癥狀,對傳染性胃腸炎、傷寒桿菌、枯草桿菌、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木香能理三焦之氣,辛散苦降,芳香燥濕,尤善導腸胃之氣滯,與黃連合用,共奏清熱燥濕、行氣導滯之功,多用于胃腸濕熱積滯之痢疾。秦皮秦皮味苦、澀,性寒,入肝、膽、大腸經,具有燥濕止痢、清肝瀉熱、止咳平喘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療濕熱郁結、胃腸傳導受阻之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濕熱下注之赤白帶下;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目生翳膜以及肺熱咳喘多痰,氣喘等癥狀,秦皮對痢疾桿菌、甲型鏈球菌等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有抑制腸蠕動、環(huán)節(jié)腸痙攣的作用。黃連瀉熱清肝,秦皮煩躁止痢,又瀉肝熱,二藥合用,療肝熱之目赤腫痛及濕熱滯于腸胃之痢疾。椿皮味苦、澀,性寒,入大腸、胃、肝經,具有清熱燥濕,澀腸止帶,止血,殺蟲的作用,用于濕熱瀉痢,久瀉久痢,崩漏,便血,痔瘡下血,帶下,腸風便血等證。金銀花味甘、性寒,入心、肺、胃、大腸經,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兼能涼血止痢。主要用于外感風熱、溫熱病熱毒較盛,或溫病初起熱邪尚在上焦而未下行時;熱毒下痢、大便下血;暑溫證;熱毒積聚之瘡癰初起、掀熱腫痛者等,金銀花有較好的退熱作用,能抗炎,控制炎癥的滲出和炎性增生,能促進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對多種化膿性球菌及腸道致病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包括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結核桿菌等。白頭翁味苦、性寒,入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作用,主要用于胃腸有濕熱積滯之發(fā)熱腹痛、下痢膿血,里急后重等證;對大腸血熱之熱痢下血效果更好,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黃金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膀胱、心經,有滲濕利水、健脾寧心的作用,主要用于水濕停滯之水腫,小便不利;濕熱蘊結之熱淋,脾虛濕困之食少便溏、痰飲停滯、癲癇等證,茯苓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肺、脾、大腸經,有健脾止瀉,利水除痹,排瘡膿的作用,主要用于濕困肺胃之泄瀉;濕邪侵潰肌膚之全身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阻于氣血之痹通以及毒熱蘊結于肺腸之肺癰、腸癰等證。五倍子味酸、潘,性寒,入肺、大腸、腎經,有收斂澀腸、斂肺降火、解毒斂瘡的作用,主要用于久瀉不止,脫肛不收;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遺精遺尿等癥狀,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烏梅味苦、酸、澀,性溫,入肝、肺、脾、大腸經,具有斂肺,澀腸,止血,生津的作用,用于治療久痢不止,濕熱瀉痢,便血、尿血、雪崩等證,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等多種病菌具有抑制作用。黨參味甘,性平,入肺、脾經,有補氣益脾,養(yǎng)血生津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肺氣虛或氣血兩虛之倦怠乏力、氣短,咳嗽自汗等癥狀,黨參長于補脾養(yǎng)胃,調理中焦,兼有養(yǎng)血的作用,其性平,健脾運而不燥;滋味陰而不濕,能夠改善機體的免疫狀態(tài),提高抗病能力,促進消化吸收,提高新陳代謝,促進腸道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黃芪味甘,性溫,入脾、肺經,有補益脾土,升舉陽氣、固表止汗,托瘡生肌等作用,主要用于脾肺氣虛所致之乏力食少便溏,心悸氣短,中氣下陷之臟器下垂,氣不攝血之崩漏便血,久瀉脫肛;表虛不固之自汗盜汗,氣血不足等證。黃芪使心臟收縮能力增強,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能擴張冠狀動脈、腎血管及拳參末梢血管、使皮膚血液循環(huán)旺盛;能提高機體的非特異免疫力,有保肝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對葡萄球菌、血溶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等有抑制作用。黃芪可顯著影響脾淋巴細胞信息傳導,實現(xiàn)免疫調節(jié)作用。當歸味甘、辛,性溫,入肝、心、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主要用于心血不足之頭暈目眩,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及其他血虛證;血海空虛,沖任虛寒或淤血阻滯之月經不調,經痛,產或腹痛,及其他血瘀作痛及陰虛血少腸燥之便秘等癥狀,其能改善子宮的血液循環(huán)、減輕盆腔充血,緩解痛經,此外,當歸能夠增強機體的免疫力。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胃氣滯,濕濁中阻所致之脘腹脹滿,惡心嘔吐,食少納呆,胃寒氣逆或胃有虛熱之嘔逆少食等癥狀。甘草味甘,性平,入十二經,有清熱解毒,調和藥性,祛痰止咳的作用,并能健脾和中,緩急止痛,主要用于脾胃虛弱之腹脹納呆,乏力;能緩解腹中拘攣性疼痛,緩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和毒性,減輕藥物對機體的毒副作用或對胃腸道的刺激,通過加入甘草能起到補氣中和,調和各組分的作用。 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對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應用機理為由于本病是由外感濕熱疫毒所致,證屬胃腸濕熱,因此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首先考慮是采用具有清熱燥濕、解毒作用的黃連、苦參、秦皮、椿皮、金銀花、白頭翁,并輔之以木香,發(fā)揮抗病毒、抗菌、促進白細胞吞噬以及解毒作用;通過加入黃芪、黨參和甘草益氣補脾,以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抵御病毒之邪氣;通過加入當歸活血補血,增強機體的免疫力,通過加入茯苓和薏苡仁能起到滲濕健脾的作用,通過加入五倍子和烏梅從而起到澀腸止瀉的作用,通過加入陳皮和木香,行氣化滯而醒脾,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清補兼施、諸藥相合,升降并用,相得益彰,扶正祛邪,共奏益氣健脾、清熱化濕、止瀉和中之功。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僅由上述組分構成。所述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shù)比可優(yōu)選為黃連45 60重量份、苦參18 24重量份、木香9 13重量份、秦皮16 20重量份、椿皮17 25重量份、金銀花12 16重量份、白頭翁10 14重量份、茯苓8 12重量份、薏該仁9 15重量份、五倍子7 12重量份、烏梅8 10重量份、黨參10 15重量份、黃芪9 15重量份、當歸6 10重量份、陳皮6 8重量份和甘草7 12重量份。所述用于治療動物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中,各種組份的重量份數(shù)比也可進一步優(yōu)選為黃連50 60重量份、苦參21 24重量份、木香11 13重量份、秦皮18 20重量份、椿皮21 25重量份、金銀花14 16重量份、白頭翁12 14重量份、茯苓10 12重量份、薏該仁12 15重量份、五倍子10 12重量份、烏梅9 10重量份、黨參12 15重量份、黃芪12 15重量份、當歸8 10重量份、陳皮7 8重量份和甘草9 12重量份。如果出現(xiàn)患病豬出現(xiàn)腹痛的情況,所述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中還可以包括延胡索。延胡索又名玄胡索、元胡索、元胡,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散瘀,行氣止痛的作用,用于氣滯血瘀引起的各種痛證,尤為心腹疼痛所常用,如肝郁化熱,肝胃不和之胃脘腹脹,具有鎮(zhèn)痛的作用。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僅由上述組分構成。
所述延胡索在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延胡索3 7重量份,進一步優(yōu)選為5 7重量份。為促進患病豬消除飲食積滯,促進消化吸收,所述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中還可以包括山楂和雞內金。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肝經,用于消食健胃,行氣散瘀,主要用來治療食積不化,泄瀉,痢疾,山楂為治療消化不良之常用品,山楂能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促進消化;對痢疾桿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雞內金味甘,性寒,入脾、胃、小腸、膀胱經,有健脾消食、澀精止溺的作用,主要用于食積停滯之脘腹脹滿,暖氣腹瀉,小兒疳疾等癥狀,雞內金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蠕動、加速胃排空等作用。通過加入上山楂和雞內金這兩種輔助成分,可以消除飲食積滯,促進消化,增加腸胃蠕動,以防脘腹脹滿,食少,痢疾,具有理氣,和胃,健脾的作用,使豬食欲大增,提高抗病能力和免疫功能,降低疾病的發(fā)生率,起到保健作用,從而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僅由上述組分構成。所述山楂和雞內金在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山楂4 7重量份、雞內金2 5重量份。如果患病豬出現(xiàn)糞便帶血,所述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中還可以包括地榆。地榆味苦、酸、澀,性微寒,入大腸、肝、胃經,有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的作用,用于血熱所致各種出血證,尤適用于下焦熱盛,迫血妄行之便血、血痢、血崩等下部出血證,地榆有較好的止血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僅由上述組分構成。所述地榆在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地榆2 5重量份。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包括第一步,將各組分按所述比例混合并粉碎;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粉碎后的混合物加入水中煎煮,靜置,過濾;
第三步,將第二步過濾獲得的物質減壓濃縮、干燥制成干膏,粉碎成50目 100目的粉末,獲得本法明的中藥組合物。所述第二步中,加入的水的質量為第一步粉碎后的混合物的3 4倍,煎煮時間為2小時 4小時,煎煮次數(shù)優(yōu)選為2 4次,靜置時間優(yōu)選為24小時 36小時。所述中藥組合藥物劑型可以為湯劑、散劑、蜜煉丸劑、水合丸劑、片劑、膠囊、口服液、顆粒劑、膠劑或糖漿劑, 均是采用常規(guī)的方法制備而成。所述中藥組合物的給藥方式為口服或注射。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中藥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包括將所述中藥組合物放入水中溶解、攪拌獲得口服液,隨后灌服給患有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豬,連續(xù)灌服3天 5天。所述口服液的生藥濃度優(yōu)選為2g/ml_3. 5g/ml。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中藥組合物的另一種使用方法,其包括將所述中藥組合物與飼料載體相混合攪拌,隨后將該攪拌的混合物喂食患病豬,連續(xù)喂食2周 3周。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飼料組合物,該組合物中包含上述的中藥組合物添加劑和飼料載體。所述飼料載體優(yōu)選為玉米、小麥、大麥、豆柏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飼料載體和所述中藥組合物添加劑的重量份數(shù)比可以為100重量份0. 5 I. 5重量份,進一步優(yōu)選為100重量份1 I. 5重量份。所述飼料組合物中還可以包括半纖維素酶、麥芽糊精、氨基酸、碳酸氫鈉、碳酸鈣、五水硫酸銅、一水硫酸亞鐵、蒙脫石、沸石粉以及維生素作為除中藥組合物以外的添加劑。相對于100重量份的飼料載體,所述飼料組合物中各其他的添加劑組分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所述半纖維素酶優(yōu)選為I 3重量份、麥芽糊精優(yōu)選為3 5重量份、氨基酸優(yōu)選為3 5重量份、碳酸氫鈉優(yōu)選為I 3重量份、碳酸鈣優(yōu)選為3 5重量份、五水硫酸銅優(yōu)選為2 4重量份、一水硫酸亞鐵優(yōu)選為2 4重量份、維生素優(yōu)選為3 6重量份、蒙脫石優(yōu)選為I 3重量份、沸石粉優(yōu)選為I 3重量份。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飼料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包括第一步,制備好作為添加劑的所述中藥組合物;第二步,按所述比例將飼料載體和和所制備的中藥組合物添加劑粉碎、加入水攪拌混合,攪拌溫度維持在30 40°C,攪拌時間為40 60分鐘,其中,相對于100重量份的飼料載體,所加入的水的量優(yōu)選為35 50重量份;第三步,將第二步中獲得的物質放入蒸汽調制器中進行預糊化,在該步驟中,蒸汽調制器中的溫度優(yōu)選為75°C 80°C,此時,飼料的淀粉糊化度為60 70% ;第四步,將第三步預糊化的物質在擠壓機內進行蒸汽煮熟并擠壓,在該步驟中,所述擠壓機可以是單螺桿擠壓機或雙螺桿擠壓機,擠壓機內的溫度優(yōu)選為105 115°C,壓力調節(jié)為0. 7MPa I. 6MPa,此時,飼料的淀粉糊化度為95 98% ;第五步,將第四步中獲得的物質干燥獲得所述飼料組合物。所述飼料組合物的制備方法中,第二步中還可以先將所述酶組合物和所述飼料載體按所述比例充分混合,加入水,在優(yōu)選30 40°C的溫度下攪拌,經過優(yōu)選30 50分鐘后,加入所述中藥組合物添加劑,保持在30 40°C的溫度下繼續(xù)攪拌20 40分鐘,隨后按所述比例進一步加入半纖維素酶、麥芽糊精、氨基酸、碳酸氫鈉、碳酸鈣、五水硫酸銅、一水硫酸亞鐵、蒙脫石、沸石粉以及維生素等其他添加劑并進一步攪拌10 20分鐘。以下采用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發(fā)明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效果的實現(xiàn)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jù)以實施。實施例I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對小鼠的急性毒性試驗I.試驗動物SPF級健康KM小鼠,40只,雌雄各半,體重20 25g ;購自湖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實驗動物中心2.試驗藥物將50g黃連、21g苦參、Ilg木香、18g秦皮、21g椿皮、14g金銀花、12g白頭翁、IOg 茯苓、12g薏苡仁、IOg五倍子、9g烏梅、12g黨參、12g黃芪、Sg當歸、7g陳皮、9g甘草、5g延胡索、4g山楂、2g雞內金和2g地榆混合并粉碎;將粉碎后的混合物加入800g水中煎煮3次,每次3小時,靜置36小時,過濾;將過濾獲得的物質減壓濃縮、干燥制成干膏,粉碎成50目的粉末,獲得本法明的中藥組合物。3.檢測試劑血清AST、ALT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翔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檢測設備Micix)-200半自動生化檢測儀,分析天平,解剖器械,注射器,試管等。5.試驗方法經3天的適應性飼養(yǎng)后,隨機均分為4組(雌雄各半),每組各10只;對照組、3個不同劑量組(分別為40g/kg體重,20g/kg體重,10g/kg體重)。6.測定指標及方法(I)臨床癥狀觀察每日觀察試驗鼠的精神狀態(tài)、飲食情況,每日記錄發(fā)病死亡情況。(2)病理學觀察對于死亡鼠進行剖檢觀察內臟變化。(3)生長指標觀察對試驗鼠進行定期稱重;試驗結束,撲殺鼠稱量體重、臟器重臟器指數(shù)測定剖檢大鼠,取心臟、脾臟、肝臟、腎臟、睪丸、卵巢,稱重,按照下式計算臟器指數(shù)臟器指數(shù)=臟器重/體重X100。(4)肝臟功能變化觀察試驗結束后,撲殺鼠,采取血液分離血清,測定AST、ALT。7.數(shù)據(jù)處理以上數(shù)據(jù)采用SPSS11. 0進行分析統(tǒng)計。臨床癥狀觀察對照組和試驗組鼠,精神狀態(tài)和飲食欲、對外界反應能力未見明顯的異常。各組鼠發(fā)病和死亡情況如下表I。表I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黃連、苦參、木香、秦皮、椿皮、金銀花、白頭翁、茯苓、薏苡仁、五倍子、烏梅、黨參、黃芪、當歸、陳皮和甘草。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各組分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黃連50 60重量份、苦參21 24重量份、木香11 13重量份、秦皮18 20重量份、椿皮21 25重量份、金銀花14 16重量份、白頭翁12 14重量份、獲茶10 .12重量份、薏該仁12 15重量份、五倍子10 12重量份、烏梅9 10重量份、黨參12 .15重量份、黃芪12 15重量份、當歸8 10重量份、陳皮7 8重量份和甘草9 12重量份。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中還可以包括延胡索,所述延胡索在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延胡索5 7重量份。
4.如權利要求I至3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中還可以包括山楂和雞內金,所述山楂和雞內金在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山楂4 7重量份、雞內金2 5重量份。
5.如權利要求I至4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中還可以包括地榆,所述地榆在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地榆.2 5重量份。
6.如權利要求I至5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藥物劑型可以為湯劑、散劑、蜜煉丸劑、水合丸劑、片劑、膠囊、ロ服液、顆粒劑、膠劑或糖漿劑。
7.一種用于治療動物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是通過如下方法制備而成的 第一歩,將各組分按所述比例混合并粉碎; 第二歩,將第一步獲得的粉碎后的混合物加入水中煎煮,靜置,過濾; 第三步,將第二步過濾獲得的物質減壓濃縮、干燥制成干膏,粉碎成50目 100目的粉末,獲得本法明的中藥組合物。
8.權利要求I至6任一項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歩,將各組分按所述比例混合并粉碎; 第二歩,將第一步獲得的粉碎后的混合物加入水中煎煮,靜置,過濾; 第三步,將第二步過濾獲得的物質減壓濃縮、干燥制成干膏,粉碎成50目 100目的粉末,獲得本法明的中藥組合物。
9.ー種飼料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作為添加劑的權利要求I至7任一項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和飼料載體。
10.所述權利要求I至7任一項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在制備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藥品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包括黃連、苦參、木香、秦皮、椿皮、金銀花、白頭翁、茯苓、薏苡仁、五倍子、烏梅、黨參、黃芪、當歸、陳皮和甘草。采用這種中藥組合物對患有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豬的治療具有療效顯著,標本兼治,扶正祛邪,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不易復發(fā),無藥害,無耐藥性,成本低,提高機體免疫力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A61P31/14GK102698123SQ20121000768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月5日
發(fā)明者劉霞 申請人: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