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小型無菌預制培養皿的制備裝置和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微生物檢測用培養皿制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提供一種使用者可以根據具體微生物檢測需要,甚至可以在現場完成的,在無菌環境下進行預制培養皿的制備裝置。 本發明還提供小型無菌預制培養皿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藥品、食品研發、生產與質控的管理日趨完善和規范化。食品和藥品安全涉及的細菌及微生物檢測的發展,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和檢測的要求也趨于國際化。在各種的國家和國際檢測法規中,已經開始加入了使用培養皿進行凈化車間和其空氣中的微生物的檢測的規定,預制培養皿(已經含有培養基的培養皿通常稱為預制培養皿)成為醫學、藥品、食品以及實驗室等相關行業中必須使用的一種重要的產品之一。高品質的培養基及其預置產品成為當今實驗室做各類微生物培養所需的核心產品。預制培養皿對生產和制備環境的檢測,成為這些行業進行產品質量控制的一個重要手段。預制環境直接決定培養基或其預置產品質量的好壞,預制培養皿的質量包括其中培養基的營養成分的均勻性、是否受污染等。
現在,對于大多數實驗室,一般是購買已經配好并經過分裝的培養基,或直接購買已經預置培養基的培養皿進行微生物培養。對于所采用的預制培養皿通常都是由預制培養皿生產企業或是生產中心進行集中生產后,進入射線消毒中心滅菌后,再銷往各個企業和單位使用。就目前預制培養皿的制作技術的情況,主要存在著如下問題第一、預制培養皿的包裝要求較高,且包裝浪費較多;第二、預制培養皿在送往使用單位時,容易倒置和破碎; 第三、預制培養皿的生產有效期有限,往往造成了緊急采購和采購過剩的狀況;第四、預制培養皿中使用的培養基的質量控制和選擇,往往成為微生物檢測的關鍵,但使用單位購買預制培養皿,很難根據使用要求購得理想的預制培養皿;第五、消毒質量的控制和放射線對預制的培養基的影響,對檢測靈敏度的影響不可避免;第六、產品的價格成本較高。
為了適應特殊使用要求,現有技術中也有使用者自行制備預制培養皿的,傳統的制備預制培養皿的方法是人工進行制備,眾所周知,由于人為因素的差異難以估量和控制, 所以產品的一致性通常難以保證。比如培養基的混合效果、培養基制備時的升降溫速度、培養基鋪展時的環境條件等不能做到一致控制,往往會影響培養基及其預置產品的質量。
目前,國內外尚沒有針對實驗室用培養基及其預置產品制備的小型智能化機器。 主要原因是這類智能化小機器雖然結構上較小,但要求智能化程度高,才能實現全自動;而這類機器涉及機械、電子自動化、計算機、生化、材料等多個學科,集成開發有一定的難度。 更重要的是,根據小型化儀器設備的使用者的需求,小型化的培養皿制備裝置為了達到相關的技術要求,在結構上的設計也存在難度,沒有合理的結構設計,可能就無法實現。在該領域,國外廠家為了節約生產成本,提高培養基預置培養皿的生產效率,開發出具有培養基配置較為方便、培養皿預置效率較高的大型機器。如瑞士有一款的培養基制備與分裝產品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款培養基制備與分裝產品。但與小型化的培養皿預制制備需求使用的定位不同。大型預制設備,其培養基加樣單元不能與外部隔絕,也不能在預置前對培養皿進行在線消毒,只能分裝完成后運達消毒中心進行消毒滅菌,也不能在灌裝系統內實現與包裝機構一體化。由此,還是要產生上述的很多問題。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改進現有技術的不足,根據使用目的提供一種可以全過程可控滅菌,在預制前對培養皿進行在線消毒,能在無菌條件下預置培養皿的小型無菌預制培養皿制備裝置。
本發明進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在滅菌的預制培養皿的環境中對于灌注好的預制培養皿進行包裝的小型無菌預制培養皿制備裝置。
本發明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上述制備裝置中的全程滅菌的無菌預制培養皿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小型無菌預制培養皿制備裝置,包括一個機架,在該機架上設置一培養皿放置腔體和一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在所述灌注腔體上設有培養基進口,供培養基輸出管密封地插入,而形成灌注工位;在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中設置有培養皿放置裝置,提供培養皿放置空間;在所述灌注工位和培養皿放置裝置之間設有傳遞通道,在該傳遞通道中設置空培養皿向灌注工位以及灌注培養基后培養皿向培養皿放置裝置移動的傳輸機構;還包括一消毒氣體發生裝置,該發生裝置的排氣口與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或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連通,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相連通。
本發明提供的小型無菌預制培養皿制備方法,是在上述設備中進行在上述裝置中進行無菌預制培養皿的制備方法是將包括皿底和皿蓋的空培養皿放置在所述放置腔體中的所述放置裝置上,通過所述消毒氣體發生裝置向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或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輸送消毒氣體,對所述放置腔體和灌注腔體以及放置在所述放置腔體中的空培養皿進行消毒滅菌,在消毒滅菌之后或同時,啟動所述傳輸機構,同時啟動培養基輸送裝置,使得空的培養皿從所述放置腔體出來,進入灌注腔體,來到灌注工位,灌注培養基,然后離開灌注腔體,回到放置腔體的放置裝置上。
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位于所述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的上方。
進一步地,在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中設置的所述放置裝置為一培養皿旋轉托架總成,其包括一托架轉盤,其連接驅動機構,在該托架轉盤上的一個圓周上設置η個通孔,在各個所述通孔上固定有包裝筒,構成所述培養皿放置空間,其上端封閉,下端敞口,保證培養皿魚層穩定和通過;在所述培養基灌注腔體中設置一培養基灌注轉盤總成,其包括由上下兩個轉盤固為一體形成的灌注轉盤和一轉軸,上轉盤和下轉盤上同一直徑的圓周上分別設置至少三個通孔,上下轉盤上的通孔兩兩上下對正,上轉盤上的通孔直徑稍小于培養皿蓋的直徑,下轉盤上通孔的直徑稍小于培養皿底的直徑;所述轉軸的一端連接所述灌注轉盤的回轉中心,其另一端連接驅動機構;所述灌注轉盤的上下轉盤之間與下轉盤上通孔所在的圓周對應處設置有所述灌注工位,密封地伸進灌注腔體的培養基輸出管上的灌注頭置于該灌注工位上;所述旋轉托架和所述灌注轉盤上的所述通孔構成所述傳輸通道的一部分,與溝通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灌注腔體的通路構成所述傳輸通道,與所述傳輸機構配合,以實現設置在所述旋轉托架上的空培養皿向所述灌注工位運動和灌注了培養基的滿培養皿從灌注工位回到所述旋轉托架上進入包裝筒中。
還包含有密封包裝裝置而實現對于所述培養皿放置空間的密封包裝功能,其是在所述包裝筒的下端敞口的下部所述放置腔室中,或者在所述包裝筒的下端敞口連通其下部的所述灌注腔體中,對應位置上設有的筒蓋容置筒,以及該筒蓋容置筒中下面設有的一個具有壓蓋功能的直線運動機構,該機構每次可以將筒蓋容置筒中的一個蓋子壓到上述包裝筒的敞口上而封閉所述包裝筒,從而實現消毒、灌裝、包封一體化。
在上述包括了密封包裝裝置的裝置中進行無菌預制培養皿的制備方法是在上述方法中,在η-l個所述包裝筒中放置若干個空培養皿,通過所述消毒氣體發生裝置向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或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輸送消毒氣體,對所述放置腔體和灌注腔體以及放置在所述放置腔體中的空培養皿進行消毒滅菌,在消毒滅菌之后或同時,啟動所述傳輸機構,同時啟動培養基輸送裝置,使得其中的一個包裝筒中的每一個空培養皿沿所述傳遞通道在所述傳輸機構作用下到所述灌注工位,滿培養皿從灌注工位沿所述傳遞通道在所述傳輸機構作用下回到所述旋轉托架上的空包裝筒中,不斷重復,直到該包裝筒中的全部空培養皿都完成灌注,進入旋轉托架上的空包裝筒,在不斷重復使得旋轉托架上的η-l個包裝筒中的空培養皿都灌注成滿培養皿;在前述操作過程中或之后,啟動所述密封包裝裝置,將每個盛有滿培養皿的包裝筒的敞口上壓蓋密封一個筒蓋。
另外,本制備裝置還可以包括一培養基煮制裝置,其包括一培養基煮制鍋,其上設置培養基輸出管,其插設在所述灌注腔體上的所述培養基進口中,該輸出管上設置灌注頭, 該灌注頭下方構成所述灌注工位,該灌注頭上設有啟閉閥。
在所述培養基煮制裝置中進行培養基的煮制,然后通過該煮制裝置的排出口自動或通過輸送裝置將煮好的培養基直接灌注到前述灌注工位上的空培養皿的皿底中。
本發明在培養皿放置腔體中可以通入消毒氣體,方便地實現培養皿預置前進行在線消毒,而且灌注過程也在無菌的灌注腔體中進行,可以杜絕灌注過程中的污染。
所述消毒氣體發生和傳輸通道結構可以是上方的放置腔體其側壁為夾壁結構或設有管路,在腔體上部的內側壁上,環繞四周設置排氣孔與夾壁空間連通或管道開口,下方灌注腔體的夾壁空間與放置腔體的夾壁空間連通或下方灌注腔體中設置管路與放置腔體中的所述管路連通,以保證消毒氣體能在培養皿放置空間和灌注空間中循環流動。所述放置腔體和灌注腔體之間通過所述傳遞通道連通。
所述灌注腔體的下底面的四周可以設有一低位集液槽,該集液槽的槽壁上設有與外界連通的排液口。
在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所述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之間的間壁上設置供培養皿通過的通孔與所述托架轉盤上的通孔以及灌注轉盤上的所述通孔對應,形成所述溝通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灌注腔體的通路,在所述托架轉盤、灌注轉盤和所述間壁上的所述通孔對應處設置所述傳輸機構。
所述傳輸機構可以是設置在所述傳遞通道上引導培養皿移動而從所述托架轉盤到灌注轉盤、再從灌注轉盤回到托架轉盤的直線運動機構。
本發明提供一種特殊的,設計結構合理、緊湊的傳遞通道和傳輸機構如下在上的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在下的無菌灌注腔體之間的間壁上設置兩個所述通孔, 其中第一個所述通孔為空培養皿從放置腔體出去進入灌注腔體的出皿通道,構成出皿工位,所述出皿通道與在上的所述旋轉托架上的該圓周上設置的一個通孔位置上下對正,該出皿通道與在下的所述灌注轉盤上的一個通孔上下對應;第二個所述通孔為灌注后的培養皿返回放置腔體的回皿通道,構成回皿工位;所述回皿通道與在上的所述旋轉托架該圓周上設置的另一個通孔位置上下對正,同時其與在下的灌注轉盤上的另一個通孔上下對正, 所述回皿通道上設有可開合的閥門;所述出皿通道下方該灌注腔體中機架上設置的一個機械手,該機械手具有一上下延設的通道與出皿通道對應,在所述機械手上的該通道上設有動作件,該動作件連接控制機構, 使得該動作件在兩個狀態之間轉換狀態一夾緊,狀態二 松開;所述傳輸機構包括在所述灌注腔體中位于所述機械手上所述通道和灌注轉盤的下方設置豎直直線運動的出皿機構,該出皿機構的動作件與所述機械手上的所述通道和灌注轉盤上的一個通孔上下對應;在所述灌注轉盤下方與所述回皿通道對應處設置豎直直線運動的回皿機構;各個所述機構分別連接各自的驅動機構;在所述放置裝置上的每個所述通孔上設置一個包裝筒,該包裝筒上端封口,下端敞口, 在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在下的無菌灌注腔體之間的間壁上設置有第三個通孔,為培養皿包裝筒筒蓋進入培養皿放置腔的筒蓋通道,構成壓蓋工位,所述筒蓋通道與在上的所述旋轉托架上的該圓周上設置的一個通孔位置上下對正,該通孔與對應出皿通道的通孔和對應回皿通道的都不是一個通孔;在所述灌注腔體內對應所述筒蓋通道設置所述筒蓋容置筒, 在該容置筒中設置一豎直直線運動的壓蓋機構,其上連接驅動機構。
該筒蓋通道和出皿通道是相對于托架轉盤上的η個通孔中的兩個,對應的該兩通孔間隔2 3個通孔。
該出皿通道和回皿通道相對于托架轉盤上的兩個通孔,是相鄰的孔,或者是相間隔的兩個孔,但回皿通道即回皿工位對應的托架轉盤上的孔與筒蓋通道對應的托架轉盤上的孔非同一個通孔。
所述回皿通道上的所述閥板可以是在所述回皿通道上設置兩個向上對開、向下截止的閥板,其與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無菌灌注腔體之間的間壁構成鉸接連接結構,在該兩個對開閥板的邊緣有一定間隙,該間隙與所述回皿機構的推桿托盤相匹配。
所述回皿通道上的所述閥板也可以是在所述回皿通道附近的機架上設置一橫向直線運動機構,其中的運動件上連接一阻擋板,該直線運動機構運動件的兩個停止位置之一為擋住該出皿通道,另一為離開該出皿通道。
在本制備裝置中還包括控制裝置,對于所述傳輸機構中的驅動機構以及所述旋轉托架和灌注轉盤等的驅動機構的啟閉進行控制,還可以在所述傳遞通道上設定位置上設置位置傳感器等控制元件,實現培養皿的傳遞運動。另外,在例如機械手上的控制機構上也設置控制元件。這些控制裝置和控制元件及其聯接結構均為現有成熟技術,此處不再贅述。
在上述具體裝置中進行操作的具體步驟可以為I.在放置腔體中放置空培養皿且對整個裝置進行消毒在托架轉盤上,讓其中一個包裝筒為空筒,另外的η-l個所述包裝筒中放置若干個由在下的較小的皿底和較大的皿蓋扣合在一起的空培養皿,空筒與回皿通道相對應,與出皿通道對應的包裝筒中的空培養皿被其下方的處于鎖閉狀態的所述機械手托住,與筒蓋通道對應的包裝筒中的空培養皿被其下方的所述壓蓋機構擋住,其它的包裝筒中的空培養皿被所述間壁擋住;啟動所述消毒氣體發生裝置,使得消毒氣體通過該發生裝置的排氣口流入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并保證整個灌注過程中放置腔體和灌注腔體的消毒達設定要求;2.變換機械手狀態為松開狀態,放下一個空培養皿到所述出皿機構上啟動出皿機構,運動件下移,該包裝筒中的幾個空培養皿落在所述機械手上的通孔中,再變換所述機械手的狀態為鎖閉狀態夾住下面倒數第二個空培養皿的皿底而托住以上的全部空培養皿,啟動出皿機構繼續向下運動,使得最下面的一個該空培養皿皿蓋落在灌注轉盤的上轉盤上, 皿底落到下轉盤的對應通孔上,皿蓋留在上轉盤上;3.啟動灌注轉盤驅動機構,使得帶有培養皿的通孔來到灌注工位即停止;4.開啟所述啟閉閥,向皿底中灌注培養基為設定量,關閉啟閉閥;5.再啟動灌注轉盤驅動機構,使得灌注有培養基的培養皿所在的通孔來到所述回皿通道下方即停止;6.啟動所述回皿機構的驅動機構,向上推動所述皿底離開下轉盤與上轉盤上的皿蓋扣合,再推動扣合在一起的培養皿離開上轉盤,回皿機構繼續向上運動,裝有培養基的預制培養皿頂開回皿通道上的閥板,進入與之對應的空包裝筒中,當回皿機構再繼續向上運動高過掀起的閥板的高度時,閥板落下,回皿機構停止向上運動,繼而向下運動,運動件推板從兩閥板間隙退出包裝筒和回皿通道返回起始位置,滿培養皿則被閥板截留在該包裝筒內;7.重復步驟2至步驟6,使得與出皿通道對應的包裝筒中所有的空培養皿全部灌注培養基成為滿培養皿且進入所述空包裝筒;8.重復步驟2,啟動托架轉盤的驅動機構使得又一個具有空培養皿的包裝筒隨托架轉盤來到所述出皿通道,且空出來的包裝筒來到回皿通道上即停止;重復步驟2至步驟6 ;直到托架轉盤上所有包裝筒中的空培養皿都灌注了培養基。
在上述8個步驟進行過程中,當一個其中培養皿都灌注了培養基的包裝筒來到所述筒蓋通道時,即可進行下面的步驟9 9.當所述托架轉盤上與所述筒蓋通道對應的包裝筒中的所有培養皿都灌注,啟動所述壓蓋機構的驅動電機,將一個筒蓋壓在所述包裝筒下端的筒口,封閉包裝筒;該步驟重復實施,直到托架轉盤上所有盛裝了滿培養皿的包裝筒都壓上筒蓋為止;10.打開放置腔體,從托架轉盤上取出密封的包裝筒。
上述即為一個工作周期。
本發明提供的小型無菌預制培養皿制備裝置和無菌預制培養皿的制備方法可以全過程可控滅菌,在預制前對培養皿進行在線消毒,并能在無菌條件下預制培養皿,還可以在無菌的狀態下對于裝完培養基的培養皿進行實時包裝。使用本發明提供的消毒、灌注、包裝的一體化裝置和制備方法,可以進行小規模的預制培養皿的制作,這樣就可以使得使用者能夠根據需要制作符合需求的預制培養皿。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I為本發明提供的小型無菌預制培養皿制備裝置的一種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構成放置腔體的罩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灌注轉盤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構成灌注腔體的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包裝筒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包裝筒上設置的壓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安裝有壓蓋的包裝筒的下端面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的小型無菌預制培養皿制備裝置,包括一個機架,在該機架上設置一培養皿放置腔體和一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在所述灌注腔體上設有培養基進口,供培養基輸出管密封地插入,而形成灌注工位;在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中設置有培養皿放置裝置;在所述灌注工位和培養皿放置裝置之間設有傳遞通道,在該傳遞通道中設置空培養皿向灌注工位以及灌注培養基后培養皿向培養皿放置裝置移動的傳輸機構;還包括一消毒氣體發生裝置,該發生裝置的排氣口與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或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連通,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相連通。
本發明提供的小型無菌預制培養皿制備方法,在上述設備中可以這樣進行將包括皿底和皿蓋的空培養皿放置在所述放置腔體中的所述放置裝置上,通過所述消毒氣體發生裝置向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或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輸送消毒氣體,對所述放置腔體和灌注腔體以及放置在所述放置腔體中的空培養皿進行消毒滅菌,在消毒滅菌之后或同時,啟動所述傳輸機構,同時啟動培養基輸送裝置,使得空的培養皿從所述放置腔體出來,進入灌注腔體,來到灌注工位,灌注培養基,然后離開灌注腔體,回到放置腔體的放置裝置上。
本發明提供的制備裝置,其中的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位于所述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的上方。這樣可以使得整個傳遞通道變得較短,結構緊湊,并使得傳輸機構也可以更加簡單。裝置結構比起排成一條直線的設備更加合理。
在上述制備裝置的基礎上,在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中設置的所述放置裝置可以為一培養皿旋轉托架總成,其包括一托架轉盤,其連接驅動機構,在該托架轉盤上的一個圓周上設置η個通孔,在各個所述通孔上固定有包裝筒其上端封閉,下端敞口,保證培養皿壘層穩定和通過,所述旋轉托架上的所述通孔構成所述傳輸通道的一部分,與所述傳輸機構配合,以實現設置在所述旋轉托架上的空培養皿向所述灌注工位運動和灌注了培養基的滿培養皿從灌注工位回到所述旋轉托架上進入包裝筒中;還包含有密封包裝裝置而實現密封包裝功能,其是在所述包裝筒的下端敞口的下部所述放置腔室中,或者在所述包裝筒的下端敞口連通其下部的所述灌注腔體中,對應位置上有的筒蓋容置筒,以及該筒蓋容置筒中下面設有的一個具有壓蓋功能的直線運動機構,該機構每次可以將筒蓋容置筒中的一個蓋子壓到上述包裝筒的敞口上而封閉所述包裝筒,從而實現消毒、灌裝、包封一體化。
在上述包括了密封包裝裝置的裝置中進行無菌預制培養皿的制備方法是在上述方法中,在η-l個所述包裝筒中放置若干個空培養皿,通過所述消毒氣體發生裝置向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或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輸送消毒氣體,對所述放置腔體和灌注腔體以及放置在所述放置腔體中的空培養皿進行消毒滅菌,在消毒滅菌之后或同時,啟動所述傳輸機構,同時啟動培養基輸送裝置,使得其中的一個包裝筒中的每一個空培養皿沿所述傳遞通道在所述傳輸機構作用下到所述灌注工位,滿培養皿從灌注工位沿所述傳遞通道在所述傳輸機構作用下回到所述旋轉托架上的空包裝筒中,不斷重復,直到該包裝筒中的全部空培養皿都完成灌注,進入旋轉托架上的空包裝筒,在不斷重復使得旋轉托架上的η-l個包裝筒中的空培養皿都灌注成滿培養皿;在前述操作過程中或之后,啟動所述密封包裝裝置,將每個盛有滿培養皿的包裝筒的敞口上壓蓋密封一個筒蓋,通過所述密封包裝裝置將盛滿灌注后的培養皿的所述包裝筒的下端敞口封閉。
另外,本制備裝置還可以包括一培養基煮制裝置,其包括一培養基煮制鍋,其上設置培養基輸出管,其插設在所述灌注腔體上的所述培養基進口中,該輸出管上設置灌注頭, 該灌注頭下方構成所述灌注工位,該灌注頭上設有啟閉閥。
在所述培養基煮制裝置中進行培養基的煮制,然后通過該煮制裝置的排出口自動或通過輸送裝置將煮好的培養基直接灌注到前述灌注工位上的空培養皿的皿底中。
具體的,如圖I所示,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6位于所述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3的上方。
在下方的灌注腔體3的側壁上設有夾壁,在夾壁中設置消毒氣體發生裝置2。上方的放置腔體6如圖2所示,其側壁亦為夾壁結構,在腔體上部的內側壁上,環繞四周設置排氣孔601與夾壁空間602連通。下方灌注腔體3的夾壁空間與放置腔體6的夾壁空間602 連通。消毒氣體發生裝置2發生的消毒氣體從灌注腔體3的夾壁進入放置腔體6夾壁空間 602,再從排氣孔601排到放置腔體中,繼而,從放置腔體和灌注腔體之間設置的傳遞通道排到灌注腔體中。
如圖4所示,所述灌注腔體3的下底面的四周設有一低位集液槽301,該集液槽的槽壁上設有與外界連通的排液口,通過密封蓋封閉。在操作過程和對腔體進行清潔中產生的液體污物可以在該集液槽匯集并排出。
如圖I示出了一種特殊的培養皿傳遞通道和傳輸機構在所述培養基灌注腔體3中設置一培養基灌注轉盤總成13,其包括由上下兩個轉盤固為一體形成的灌注轉盤131和一轉軸,灌注轉盤131如圖3所示,上轉盤131a和下轉盤131b 上同一直徑的圓周上分別設置四個通孔,上下轉盤上的通孔兩兩上下對正,上轉盤上的通孔1311直徑小于下轉盤上通孔1312的直徑;通孔1311的直徑小于培養皿的皿蓋直徑,大于皿底直徑,作為皿蓋托孔,通孔1312的直徑小于皿蓋和皿底的直徑,作為皿底托孔。所述轉軸的一端連接所述灌注轉盤的回轉中心,其另一端連接電機132。
在機架上還設置一培養基煮制總成11,其包括一煮鍋,在該煮鍋中設置永磁攪拌器,在煮鍋下面設置磁力攪拌驅動總成12,其包括攪拌電機,電機軸上設置與煮鍋內的永磁攪拌器耦合的攪拌驅動器。在煮鍋的下部側壁上設有培養基排出口,其上連接培養基灌注總成10,該灌注總成10上設有灌注頭9密封地伸進到灌注腔體中,置于培養基灌注轉盤總成13的上下轉盤之間,與上下轉盤上的通孔所在的圓周位置對應構成灌注工位。
在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中設置一培養皿旋轉托架總成7,其包括一托架轉盤,在該托架轉盤上的一個圓周上設置η個通孔,在每個所述通孔上設置一個包裝筒71,該包裝筒 71上端封口,下端敞口。該旋轉托架連接一豎直設置的轉軸的一端,該轉軸的另一端連接驅動電機16。
所述的傳遞通道為在上的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6和在下的無菌灌注腔體3之間的間壁上設置兩個通孔,其中第一個通孔為空培養皿從放置腔出去進入灌注腔的出皿通道,構成出皿工位,所述出皿通道與在上的所述旋轉托架上的該圓周上設置的一個通孔位置上下對正;第二個通孔為灌注后的培養皿返回放置腔體的回皿通道,構成回皿工位;所述回皿通道與在上的所述旋轉托架上該圓周上設置的另一個通孔位置上下對正,同時其與在下的灌注轉盤上的一個通孔上下對正,所述回皿通道上設有可開合的閥門;該出皿通道和回皿通道相對于托架轉盤上的兩個通孔,是相鄰的孔,或者是相間隔的兩個孔。
在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在下的無菌灌注腔體之間的間壁上設置有第三個通孔, 為培養皿包裝筒筒蓋進入培養皿放置腔的筒蓋通道,構成壓蓋工位,所述筒蓋通道與在上的所述旋轉托架上的該圓周上設置的一個通孔位置上下對正,該通孔與對應出皿通道的通孔不是一個通孔;該筒蓋通道和出皿通道相對于托架轉盤7上的η個通孔中的兩個,對應的該兩通孔間隔2 3個通孔。
回皿通道即回皿工位對應的托架轉盤上的孔與筒蓋通道對應的托架轉盤上的孔也不是同一個通孔。
在所述灌注腔體內對應所述筒蓋通道設置一筒蓋容置筒72,在該容置筒72中設置一豎直直線運動的壓蓋機構,其上連接驅動機構,構成即筒蓋壓緊總成I。
所述出皿通道下方該灌注腔體中機架上設置的一個機械手8,該機械手具有一上下延設的通道,在該通道上設有動作件,該動作件連接控制機構,使得該動作件在兩個狀態之間轉換狀態一松開該通道,狀態二 夾緊即鎖閉該通道。該動作件例如是一個鉸接在機械手的手臂上的鉸接件,在鉸接軸的一側的鉸接件與手臂之間設置復位彈簧。在鉸接軸的另一側的鉸接件與手臂之間設置電磁離合裝置,例如斷電狀態下鉸接件的位置為夾緊鎖緊通道的狀態,阻止包裝筒內的培養皿下落,通電狀態下鉸接件的位置為松開狀態,使得包裝筒中的培養皿可以下落。
所述傳輸機構包括在所述灌注腔體3中位于所述機械手8上所述通道的下方設置豎直直線運動的出皿機構14,該出皿機構的動作件與所述機械手8上的所述通道和灌注轉盤上的一個通孔上下對應;在所述灌注轉盤下方與所述回皿通道對應處設置豎直直線運動的回皿機構15。回皿通道分別與灌注轉盤131上另一個孔以及旋轉托盤上的另一個孔上下對應。
各個所述機構分別連接各自的驅動機構即電機。
出皿通道的下方也可以不與灌注轉盤上的一個通孔上下對應,而是與一個橫向傳動機構對應,使得從機械手上落下的空培養皿落在橫向傳動機構的動作件處。
所述的橫向傳動機構也可以稱作皿轉移機構,其可以為一橫向直線運動機構,其連接相應的驅動機構即電機。通過該橫向直線運動機構的運動件在其連接的電機驅動下往復移動,將從機械手松開落下在出皿機構運動件上或一臺面上的一個空培養皿推到灌注轉盤的上轉盤上的一個通孔131a上。
不管是從出皿機構直接落到灌注轉盤上,還是通過橫向傳動機構的動作件推到灌注轉盤上的空培養皿,在灌注轉盤131的上轉盤131a上,其中的皿蓋被上轉盤131a上的孔 1311截住,而皿底則落到下轉盤131b上被其上的孔1312截住。由此,使得皿蓋和皿底翻開。灌注轉盤再轉動,使得帶有空培養皿的通孔到達灌注工位,即可向皿底中灌注在培養基煮制鍋中煮好的培養基。
所述回皿通道上的所述閥板可以是在所述回皿通道上設置兩個向上對開、向下截止的閥板,其與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無菌灌注腔體之間的間壁構成鉸接連接結構,在該兩個對開閥板的在該兩個對開閥板的邊緣有一定間隙,該間隙與所述回皿機構的推桿托盤相匹配。
所述回皿通道上的所述閥板也可以是在所述回皿通道附近的機架上設置一橫向直線運動機構,其中的運動件上連接一阻擋板,該直線運動機構運動件的兩個停止位置之一為擋住該出皿通道,另一為離開該出皿通道。
在上述制備裝置上,灌注轉盤、旋轉托架的驅動電機,各個直線運動機構中的驅動機構,例如電機,或液壓或氣壓驅動裝置上都可以設置控制裝置,還可以在例如灌注工位上,或者例如出皿通道、回皿通道等處設置位置傳感器,這些元件連接在一個控制回路中, 并可以連接在中央處理器上,實現程序控制,這些都是現有技術,不再贅述。通過上述裝置進行預制培養皿制備的具體過程是I.在放置腔體中放置空培養皿且對整個裝置進行消毒在托架轉盤上,讓其中一個包裝筒為空筒,另外的η-l個所述包裝筒中放置若干個由在下的較小的皿底和較大的皿蓋扣合在一起的空培養皿,空筒與回皿通道相對應,與出皿通道對應的包裝筒中的空培養皿被其下方的出皿機構托住,與筒蓋到對應的包裝筒中的空培養皿被其下方的壓蓋機構上的筒蓋托住,其它的包裝筒中的空培養皿被所述間壁擋住。
啟動所述消毒氣體發生裝置,使得消毒氣體通過該發生裝置的排氣口流入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并保證整個灌注過程中放置腔體和灌注腔體的消毒達設定要求。
也可以將消毒氣體發生轉軸設置在上面的放置腔體中。也可以在灌注腔體中的夾壁上設置通孔,使得消毒氣體從夾壁流進灌注腔體,再流向上面的放置腔體中。
2.放下一個空培養皿啟動出皿機構,運動件下移,該包裝筒中的幾個空培養皿落在所述機械手上的通孔中,機械手夾住最下面一個培養皿的皿底而托住全部空皿,啟動出皿機構向上運動,當出皿機構的動作件托住全部空皿時停止,啟動機械手松開,啟動出皿機構向下運動,全部空皿隨出皿機構下移,當下移一個皿高度時啟動機械手又夾緊,夾住從下向上數第二個空培養皿的皿底。
3.空培養皿轉移此時出皿機構繼續向下運動,隨之下移的空培養皿就只有一個了,啟動轉移機構,使得該空培養皿運動且落在所述灌注轉盤上的一個通孔上,皿底落到下轉盤的對應通孔上,皿蓋落到上轉盤上。
可以在所述出皿通道和灌注轉盤之間設置平臺,所述橫向運動機構在該平臺上推動空培養皿移動到灌注轉盤上的通孔上。
4.啟動灌注轉盤驅動機構,使得帶有培養皿的通孔來到灌注工位即停止;5.開啟所述啟閉閥,向皿底中灌注培養基為設定量,關閉啟閉閥;6.再啟動灌注轉盤驅動機構,使得灌注有培養基的培養皿所在的通孔來到所述回皿通道下方即停止;7.啟動所述回皿機構的驅動機構,向上推動所述皿底離開下轉盤與上轉盤上的皿蓋扣合,再推動扣合在一起的培養皿離開上轉盤,回皿機構繼續向上運動,裝有培養基的預制培養皿頂開回皿通道上的閥板,進入與之對應的空包裝筒中,當回皿機構再繼續向上運動高過掀起的閥板的高度時,閥板落下,回皿機構停止向上運動,繼而向下運動,運動件從閥板上的凹槽構成的孔推出包裝筒和回皿通道返回起始位置,培養皿則被閥板截留在該包裝筒內。
8.重復步驟2至步驟7,使得與出皿通道對應的包裝筒中所有的空培養皿全部灌注培養基且進入所述空包裝筒。
如果包裝筒中放置了 m個空培養皿,則在步驟8中要重復步驟2至步驟m次,使得該包裝筒中所有的空培養皿都灌注了培養基,并且都送入空的包裝筒中。
9.重復步驟2,啟動托架轉盤的驅動機構使得又一個具有空培養皿的包裝筒隨托架轉盤來到所述出皿通道,且空出來的包裝筒來到回皿通道上即停止;重復步驟2至步驟 7 ;直到托架轉盤上所有包裝筒中的空培養皿都灌注了培養基。
該步驟完成后,η-l個包裝筒中的空培養皿全部都灌注了培養基。
在上述9個步驟進行過程中,當一個其中培養皿都灌注了培養基的包裝筒來到所述筒蓋通道時,即可進行下面的步驟10 10.當所述托架轉盤上與所述筒蓋通道對應的包裝筒中的所有培養皿都灌注,啟動所述壓蓋機構的驅動電機,將一個筒蓋壓在所述包裝筒下端的筒口,封閉包裝筒;該步驟重復實施,直到托架轉盤上所有包裝筒都壓上筒蓋為止。
11.打開放置腔體,從托架轉盤上取出密封的包裝筒。
如圖5、6和圖7所示為包裝筒71,其包括一個筒體,見圖5,其上下兩端外壁上分別設置一個環槽711,在該環槽中可設置彈性件,在該筒體的兩端可卡設如圖6和圖7所示的凹形筒蓋712,在朝外的端面設有內凹部713,該凹部可以是與壓蓋機構上的運動件相匹配而至于該運動件上。包裝筒71在至于托架轉盤上時,其上端壓設上一個壓蓋,下端敞口。 當包裝筒中盛滿了滿培養皿后,利用壓蓋機構在下端敞口上也壓上一個壓蓋,即可將包裝筒密封起來。設置在筒體端口上的凹槽中的彈性件可以保證壓蓋與筒體密封緊密。而筒體上下兩端結構相同,使得制作方便,操作簡單、便捷。
權利要求
1.ー種小型無菌預制培養皿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ー個機架,在該機架上設置一培養皿放置腔體和一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在所述灌注腔體上設有培養基進ロ,供培養基輸出管密封地插入,而形成灌注エ位; 在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中設置有培養皿放置裝置,提供培養皿放置空間; 在所述灌注エ位和培養皿放置裝置之間設有傳遞通道,在該傳遞通道中設置空培養皿向灌注エ位以及灌注培養基后培養皿向培養皿放置裝置移動的傳輸機構; 還包括消毒氣體發生裝置,該發生裝置的排氣ロ與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或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連通,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小型無菌預制培養皿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位于所述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的上方;或者, 還包括一培養基煮制裝置,其包括一培養基煮制鍋,其上設置培養基輸出管,其插設在所述灌注腔體上的所述培養基進口中,該輸出管上設置灌注頭,該灌注頭下方構成所述灌注エ位,該灌注頭上設有啟閉閥;或者, 還包含有密封包裝裝置而實現對于所述培養皿放置空間的密封包裝;或者, 所述消毒氣體發生和傳輸通道結構是上方的放置腔體其側壁為夾壁結構或設有管路,在腔體上部的內側壁上,環繞四周設置排氣孔與夾壁空間連通或管道開ロ,下方灌注腔體的夾壁空間與放置腔體的夾壁空間連通或下方灌注腔體中設置管路與放置腔體中的所述管路連通,以保證消毒氣體能在培養皿放置空間和灌注空間中循環流動;或者, 所述放置腔體和灌注腔體之間通過所述傳遞通道連通;或者, 所述灌注腔體的下底面的四周設有ー低位集液槽,該集液槽的槽壁上設有與外界連通的排液ロ。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小型無菌預制培養皿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中設置的所述放置裝置為ー培養皿旋轉托架總成,其包括ー托架轉盤,其連接驅動機構,在該托架轉盤上的一個圓周上設置η個通孔,在各個所述通孔上固定有包裝筒,構成所述培養皿放置空間,其上端封閉,下端敞ロ,保證培養皿壘層穩定和通過; 在所述培養基灌注腔體中設置ー培養基灌注轉盤總成,其包括由上下兩個轉盤固為一體形成的灌注轉盤和ー轉軸,上轉盤和下轉盤上同一直徑的圓周上分別設置至少三個通孔,上下轉盤上的通孔兩兩上下對正,上轉盤上的通孔直徑稍小于培養皿蓋的直徑,下轉盤上通孔的直徑稍小于培養皿底的直徑;所述轉軸的一端連接所述灌注轉盤的回轉中心,其另一端連接驅動機構;所述灌注轉盤的上下轉盤之間與下轉盤上通孔所在的圓周對應處設置有所述灌注エ位,密封地伸進灌注腔體的培養基輸出管上的灌注頭置于該灌注エ位上;所述旋轉托架和所述灌注轉盤上的所述通孔構成所述傳輸通道的一部分,與溝通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灌注腔體的通路構成所述傳輸通道,與所述傳輸機構配合,以使得設置在所述旋轉托架上的空培養皿向所述灌注エ位運動和灌注了培養基的滿培養皿從灌注エ位回到所述旋轉托架上進入包裝筒中。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無菌預制培養皿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包裝裝置是在所述包裝筒的下端敞ロ的下部所述放置腔室中,或者在所述包裝筒的下端敞ロ連通其下部的所述灌注腔體中,對應位置上設有的筒蓋容置筒,以及該筒蓋容置筒中下面設有的一個具有壓蓋功能的直線運動機構;或者, 所述傳輸機構是設置在所述傳遞通道上引導培養皿移動而從所述托架轉盤到灌注轉盤、再從灌注轉盤回到托架轉盤的直線運動機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小型無菌預制培養皿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所述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之間的間壁上設置供培養皿通過的通孔與所述托架轉盤上的通孔以及灌注轉盤上的所述通孔對應,形成所述溝通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灌注腔體的通路,在所述托架轉盤、灌注轉盤和所述間壁上的所述通孔對應處設置所述傳輸機構。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小型無菌預制培養皿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的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在下的無菌灌注腔體之間的間壁上設置兩個所述通孔,其中第一個所述通孔為空培養皿從放置腔體出去進入灌注腔體的出皿通道,構成出皿工位,所述出皿通道與在上的所述旋轉托架上的該圓周上設置的一個通孔位置上下對正,該出皿通道與在下的所述灌注轉盤上的一個通孔上下對應;第二個所述通孔為灌注后的培養皿返回放置腔體的回皿通道,構成回皿工位;所述回皿通道與在上的所述旋轉托架該圓周上設置的另一個通孔位置上下對正,同時其與在下的灌注轉盤上的另一個通孔上下對正,所述回皿通道上設有可開合的閥門; 所述出皿通道下方該灌注腔體中機架上設置的一個機械手,該機械手具有一上下延設的通道與出皿通道對應,在所述機械手上的該通道上設有動作件,該動作件連接控制機構,使得該動作件在兩個狀態之間轉換狀態一夾緊,狀態二 松開; 所述傳輸機構包括在所述灌注腔體中位于所述機械手上所述通道和灌注轉盤的下方設置豎直直線運動的出皿機構,該出皿機構的動作件與所述機械手上的所述通道和灌注轉盤上的一個通孔上下對應;在所述灌注轉盤下方與所述回皿通道對應處設置豎直直線運動的回皿機構; 各個所述機構分別連接各自的驅動機構; 在所述放置裝置上的每個所述通孔上設置一個包裝筒,該包裝筒上端封口,下端敞口,在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在下的無菌灌注腔體之間的間壁上設置有第三個通孔,為培養皿包裝筒筒蓋進入培養皿放置腔的筒蓋通道,構成壓蓋工位,所述筒蓋通道與在上的所述旋轉托架上的該圓周上設置的一個通孔位置上下對正,該通孔與對應出皿通道的通孔和對應回皿通道的都不是一個通孔;在所述灌注腔體內對應所述筒蓋通道設置所述筒蓋容置筒,在該容置筒中設置一豎直直線運動的壓蓋機構,其上連接驅動機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無菌預制培養皿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 該筒蓋通道和出皿通道相對于托架轉盤上的n個通孔中的兩個,對應的該兩通孔間隔2^3個通孔;但回皿通道即回皿工位對應的托架轉盤上的孔與筒蓋通道對應的托架轉盤上的孔非同一個通孔; 該出皿通道和回皿通道相對于托架轉盤上的兩個通孔,是相鄰的孔,或者是相間隔的兩個孔;或者, 所述回皿通道上的所述閥板是在所述回皿通道上設置兩個向上對開、向下截止的閥板,其與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無菌灌注腔體之間的間壁構成鉸接連接結構,在該兩個對開閥板的交接的邊緣設置凹槽,兩個凹槽構成一穿孔,該穿孔與所述回皿機構的推桿相匹配;或者,兩個對開閥板的交接的邊緣留有間隙,該間隙與所述回皿機構的推桿相匹配;或者, 所述回皿通道上的所述閥板是在所述回皿通道附近的機架上設置ー對相對運動的橫向直線運動機構,其中的運動件上連接ー阻擋板,該對直線運動機構運動件的兩個停止位置之一為擋住該出皿通道,另ー為離開該出皿通道。
8.—種在如權項I所述的裝置中進行無菌預制培養皿的制備方法是 將包括皿底和皿蓋的空培養皿放置在所述放置腔體中的所述放置裝置上,通過所述消毒氣體發生裝置向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或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輸送消毒氣體,對所述放置腔體和灌注腔體以及放置在所述放置腔體中的空培養皿進行消毒滅菌,在消毒滅菌之后或同時,啟動所述傳輸機構,同時啟動培養基輸送裝置,使得空的培養皿從所述放置腔體出來,進入灌注腔體,來到灌注エ位,灌注培養基,然后離開灌注腔體,回到放置腔體的放置裝置上。
9.ー種在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中進行無菌預制培養皿的制備方法是在η-l個所述包裝筒中放置若干個空培養皿,通過所述消毒氣體發生裝置向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或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輸送消毒氣體,對所述放置腔體和灌注腔體以及放置在所述放置腔體中的空培養皿進行消毒滅菌,在消毒滅菌之后或同時,啟動所述 傳輸機構,同時啟動培養基輸送裝置,使得其中的ー個包裝筒中的每ー個空培養皿沿所述傳遞通道在所述傳輸機構作用下到所述灌注エ位,滿培養皿從灌注エ位沿所述傳遞通道在所述傳輸機構作用下回到所述旋轉托架上的空包裝筒中,不斷重復,直到該包裝筒中的全部空培養皿都 完成灌注,進入旋轉托架上的空包裝筒,在不斷重復使得旋轉托架上的η-l個包裝筒中的空培養皿都灌注成滿培養皿;在前述操作過程中或之后,啟動所述密封包裝裝置,將每個盛有滿培養皿的包裝筒的敞口上壓蓋密封ー個筒蓋。
10.ー種在如權項6或7所述的設備中進行無菌預制培養皿的制備方法是 步驟I.在放置腔體中放置空培養皿且對整個裝置進行消毒在托架轉盤上,讓其中ー個包裝筒為空筒,另外的η-l個所述包裝筒中放置若干個由在下的較小的皿底和較大的皿蓋扣合在一起的空培養皿,空筒與回皿通道相對應,與出皿通道對應的包裝筒中的空培養皿被其下方的處于鎖閉狀態的所述機械手托住,與筒蓋通道對應的包裝筒中的空培養皿被其下方的所述壓蓋機構擋住,其它的包裝筒中的空培養皿被所述間壁擋住; 啟動所述消毒氣體發生裝置,使得消毒氣體通過該發生裝置的排氣ロ流入所述培養皿放置腔體和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并保證整個灌注過程中放置腔體和灌注腔體的消毒達設定要求; 步驟2.變換機械手狀態為松開狀態,放下一個空培養皿到所述出皿機構上啟動出皿機構,運動件下移,該包裝筒中的幾個空培養皿落在所述機械手上的通孔中,再變換所述機械手的狀態為鎖閉狀態夾住下面倒數第二個空培養皿的皿底而托住以上的全部空培養皿,啟動出皿機構繼續向下運動,使得最下面的一個該空培養皿皿蓋落在灌注轉盤的上轉盤上,皿底落到下轉盤的對應通孔上,皿蓋留在上轉盤上; 步驟3.啟動灌注轉盤驅動機構,使得帶有培養皿的通孔來到灌注エ位即停止; 步驟4.開啟所述啟閉閥,向皿底中灌注培養基為設定量,關閉啟閉閥; 步驟5.再啟動灌注轉盤驅動機構,使得灌注有培養基的培養皿所在的通孔來到所述回皿通道下方即停止; 步驟6.啟動所述回皿機構的驅動機構,向上推動所述皿底離開下轉盤與上轉盤上的皿蓋扣合,再推動扣合在一起的培養皿離開上轉盤,回皿機構繼續向上運動,裝有培養基的預制培養皿頂開回皿通道上的閥板,進入與之對應的空包裝筒中,當回皿機構再繼續向上運動高過掀起的閥板的高度時,閥板落下,回皿機構停止向上運動,繼而向下運動,運動件推板從兩閥板間隙退出包裝筒和回皿通道返回起始位置,滿培養皿則被閥板截留在該包裝筒內; 步驟7.重復步驟2至步驟6,使得與出皿通道對應的包裝筒中所有的空培養皿全部灌注培養基成為滿培養皿且進入所述空包裝筒; 步驟8.重復步驟2,啟動托架轉盤的驅動機構使得又一個具有空培養皿的包裝筒隨托架轉盤來到所述出皿通道,且空出來的包裝筒來到回皿通道上即停止;重復步驟2至步驟·6 ;直到托架轉盤上所有包裝筒中的空培養皿都灌注了培養基; 當在間壁上設置了筒蓋通道,在筒蓋通道下方設置了壓蓋機構時,在上述8個步驟進行過程中,當一個其中培養皿都灌注了培養基的包裝筒來到所述筒蓋通道時,即可進行下面的步驟9 : 步驟9.當所述托架轉盤上與所述筒蓋通道對應的包裝筒中的所有培養皿都灌注,啟動所述壓蓋機構的驅動電機,將一個筒蓋壓在所述包裝筒下端的筒口,封閉包裝筒;該步驟重復實施,直到托架轉盤上所有盛裝了滿培養皿的包裝筒都壓上筒蓋為止; 步驟10.打開放置腔體,從托架轉盤上取出密封的包裝筒; 上述即為一個工作周期。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小型無菌預制培養皿制備裝置,包括機架,在其上設一培養皿放置腔體和一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在灌注腔體上設培養基進口,供培養基輸出管密封地插入,而形成灌注工位,在培養皿放置腔體中設培養皿放置裝置;在灌注工位和培養皿放置裝置間設傳遞通道,在傳遞通道中設空培養皿向灌注工位以及灌注培養基后培養皿向培養皿放置裝置移動的傳輸機構;該裝置包括一消毒氣體發生裝置,其排氣口與培養皿放置腔體和/或培養皿無菌灌注腔體連通。本發明還提供利用該裝置預制培養皿的方法。本發明提供的裝置和方法可全過程可控滅菌,在預制前對培養皿進行在線消毒,能在無菌條件下預置培養皿,并能在灌裝過程中對預制好的培養皿進行實時包裝。
文檔編號A61L2/02GK102978103SQ20121005743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6日
發明者牛剛, 王華山 申請人:牛剛, 王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