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產后血虛發熱型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的藥物屬于純中藥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治療產后血虛發熱型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產后發熱中醫分為感染邪毒型、外感風寒型、外感風熱型、血瘀發熱型、血虛發熱型產后發熱。現代醫學對產后發熱不分這么多型治療之,而是以抗菌消炎,輸液治療為主, 因此,有的產后發熱能治好,有的治不好,甚至于越治越很,這就是西醫治標不治本的原因所在。而中醫治療產后發熱是要分型治療之,根據病因,病情用藥,因而多能治好,這正是中醫治本之長處。中醫理論認為,產后血虛發熱型,多因分娩時失血耗氣,正氣虧損,或產時不潔感染邪毒;或產婦元氣虛弱,衛外不固,感受風寒、風熱之邪;或產后惡露不下,瘀血停滯,瘀久化熱;或產后血虛,營陰不足,虛熱內生等引起。對于產后血虛發熱,營陰不足,虛熱內生的‘產后血虛發熱型’,證見產后失血過多,低熱不退、夜熱早涼,耳鳴,心悸,失眠,自汗,不惡寒,盜汗,手腳心熱,面潮紅,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舌淡紅,脈虛大。目前,西醫治療 ‘產后血虛發熱型’沒有好的辦法,,只是抗菌消炎,輸液、補血來治療之,治療效果不理想, 治愈慢,治愈率低。中醫則用‘八珍湯’《正體類要》治療‘產后血虛發熱型’,治療效果不理想,治愈慢,治愈率低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服用方便,療效顯著,治療費用低, 藥源廣,價廉的一種治療產后血虛發熱型的中藥組合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服用方便,療效顯著,治療費用低,藥源廣,價廉的一種治療產后血虛發熱型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治療產后血虛發熱型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的,黃芪24、千斤拔18、五爪龍18、山藥12、 生地黃12、熟地黃10、阿膠10、枸杞子15、龍眼肉12、大棗15、麥門冬12、三七10、丹參10、 生山楂15、木香6、炙甘草12。將黃芪24、千斤拔18、五爪龍18、山藥12、生地黃12、熟地黃 10、枸杞子15、龍眼肉12、大棗15、麥門冬12、丹參10、生山楂15、木香6、炙甘草12共放到砂鍋內然后倒自來水管的水過藥高3厘米浸泡20分鐘把水倒掉,而后再向砂鍋內倒自來水管的水過藥高5厘米并把砂鍋蓋好用武火熬開,然后改用文火熬25分鐘把藥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鍋內倒自來水管的水過藥高3厘米用武火熬開,然后改用文火熬25分鐘把藥液與第一次的藥液倒在一塊即得藥液,把三七10、阿膠10共粉碎過300目篩的藥粉和藥液一塊晚飯后溫服下,一日一劑。治療療程3天為I個療程,輕者1-2個療程可治愈,重者2-3個療程可治愈。治療效果有效率100%,治愈率100%,治愈后不易復發。本發明的藥物適用于‘產后血虛型發熱’。主治婦女‘產后血虛發熱型’。癥見產后失血過多,低熱不退、夜熱早涼,耳鳴,心悸,失眠,自汗,不惡寒,盜汗,手腳心熱,面潮紅,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舌淡紅,脈虛大。本發明的藥物具有補益氣血,滋陰清熱的功效。本發明藥物機理如下黃芪味甘,性微溫。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固表止汗,益氣升陽,利水退腫, 托瘡排膿的功效。參考,(中醫方藥學,廣東中醫學院編,廣東人民衛生出版社,1973年6月第I版第I次印刷。見597-598頁)五爪龍味甘,性微溫。氣香。具有補脾益氣,祛痰平喘,健脾化濕的功效。(同上, 見 605-606 頁)千斤拔味甘,淡。性平。具有補脾益氣,補肝腎,強筋骨,舒筋活絡的功效。(同上,見607-608頁)山藥味甘,性平。質潤多液。入脾、肺、腎經。具有補益脾胃,益肺滋腎的功效。 (同上,見599-600頁)生地黃味甘、微苦,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同上,見151頁)熟地黃味甘,性微溫。入肝、腎、心經。具有補血,滋陰的功效。(同上,見609頁)阿膠味甘,性平。質潤。入肝、腎、肺經。具有養血止血,滋陰潤肺的功效。(同上,見610頁)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同上,見 613-614 頁)龍眼肉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的功效。(同上,見616 頁)大棗味甘,性平。質潤多液。入脾、胃經。具有補脾益胃,調和藥性的功效。(同上,見601-602頁)麥門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肺、胃經。具有養陰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同上,見633頁)三七味甘、微苦,性微溫。入肝、胃經。具有祛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同上, 見527頁)丹參味苦,性微寒。入心、心包經。具有活血祛瘀,清熱除煩的功效。(同上,見 544 頁)生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導滯,化瘀散結的功效。(同上,見461頁)木香味辛,微苦,性溫。氣芳香。入脾、胃、大腸、膽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同上,見479-480頁)炙甘草味甘,性微溫。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潤肺止咳,調和藥性的功效。(同上,見602-603頁)按方中用黃芪、千斤拔、五爪龍、熟地黃、阿膠、龍眼肉、大棗補中益氣,滋陰養血為主,以治產后低熱不退、夜熱早涼,耳鳴,心悸,失眠,自汗,盜汗,手腳心熱,面潮紅,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舌淡紅;用生地黃、山藥、枸杞子、麥門冬滋陰清熱生津,以治低熱不退、盜汗,手腳心熱,面潮紅;為防滋補造成血瘀,用三七、丹參活血祛瘀;用生山楂、木香消食化
4積,吸取后天之精華,以生精血,長肌肉,精血充足,則產后低熱不退、夜熱早涼,耳鳴,心悸, 失眠,自汗,不惡寒,盜汗,手腳心熱,面潮紅,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舌淡紅,脈虛大諸癥自消,用炙甘草以增強黃芪、千斤拔、五爪龍、熟地黃、阿膠、龍眼肉、大棗補中益氣,滋陰養血的功效,且調和諸藥。諸藥相合,相得益彰,共湊補益氣血,滋陰清熱的功效。中醫理論認為,產后血虛發熱型,因于產后血虛,失血過多,營陰不足,虛熱內生, 故出現產后低熱不退、夜熱早涼,耳鳴,心悸,失眠,自汗,不惡寒,盜汗,手腳心熱,面潮紅, 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舌淡紅,脈虛大。治宜補益氣血,滋陰清熱方能迅速治愈產后血虛發熱型病也。實施方案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取黃芪24、千斤拔18、五爪龍18、山藥12、生地黃12、熟地黃10、阿膠10、 枸杞子15、龍眼肉12、大棗15、麥門冬12、三七10、丹參10、生山楂15、木香6、炙甘草12。 將黃芪24、千斤拔18、五爪龍18、山藥12、生地黃12、熟地黃10、枸杞子15、龍眼肉12、大棗15、麥門冬12、丹參10、生山楂15、木香6、炙甘草12共放到砂鍋內然后倒自來水管的水過藥高3厘米浸泡20分鐘把水倒掉,而后再向砂鍋內倒自來水管的水過藥高5厘米并把砂鍋蓋好用武火熬開,然后改用文火熬25分鐘把藥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鍋內倒自來水管的水過藥高3厘米用武火熬開,然后改用文火熬25分鐘把藥液與第一次的藥液倒在一塊即得藥液,把三七10、阿膠10共粉碎過300目篩的藥粉和藥液一塊晚飯后溫服下,一日一劑。治療療程3天為I個療程,輕者1-2個療程可治愈,重者2-3個療程可治愈。治療效果有效率100%,治愈率100%,治愈后不易復發。主治婦女產后血虛發熱型。癥見產后失血過多,低熱不退、夜熱早涼,耳鳴,心 t季,失眠,自汗,不惡寒,盜汗,手腳心熱,面潮紅,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舌淡紅,脈虛大。本發明的藥物具有補益氣血,滋陰清熱的功效。為表明本發明藥物的療效,將治療的80例產后血虛發熱型的患者平均分給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分給40例,對照組分給40例,立檔留查和追蹤調查加以統計對比,對照組用中藥‘八珍湯’《正體類要》治療,一日一劑;試驗組用本發明藥物治療,一日一劑,皆以癥狀產后失血過多,低熱不退、夜熱早涼,耳鳴,心悸,失眠,自汗,不惡寒,盜汗,手腳心熱, 面潮紅,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舌淡紅,脈虛大減輕為有效;皆以癥狀產后失血過多,低熱不退、夜熱早涼,耳鳴,心悸,失眠,自汗,不惡寒,盜汗,手腳心熱,面潮紅,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舌淡紅,脈虛大全部消失為痊愈。統計結果如下表I、對照組療效情況表2、試驗組療效情況療效有效見效時間痊愈治愈時間4040 100%I天40 100%3-9天經過對照組和試驗組治療對比,本發明藥物治療產后血虛發熱型的效果優于‘八珍湯’《正體類要》治療產后血虛發熱型的效果,值得推廣開發。病例患者馬某某,女,28歲,陽谷縣聞樓鎮趙堂村人,于2009年6月2日上午來診,主訴2009年4月中旬生一女孩,因孩子出生時我流血多一點,當時沒有在意,沒滿月, 就出現低熱不退、夜里發熱早晨涼搜搜的,耳鳴,心慌,氣短,失眠,白天出汗,夜里盜汗,手心和腳心都熱,頭暈目眩,經聊城市人民醫院診斷為‘產后血虛發熱’,經用中西藥就是不好,故來診。癥見面潮紅,面色蒼白,舌淡紅,脈虛大,和本人敘述的其它癥狀相參,臨床診斷為‘產后血虛發熱型’,咐其停服一切藥物,改服本發明藥物,按發明藥物服用方法服3劑后,患者又來敘述服用3劑藥物后,白天夜里都不出汗了,也睡著了,手心和腳心都不熱了,也不耳鳴、心慌、氣短、頭暈了,問是否還用服藥,癥見面色已不潮紅、蒼白了,脈已平和,諸癥全部消失,為鞏固療效,咐其再服本發明藥物3劑,隨訪至今未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產后血虛發熱型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的,黃芪24、千斤拔18、五爪龍18、山藥12、生地黃12、熟地黃10、阿膠10、枸杞子15、龍眼肉12、大棗15、麥門冬12、三七10、丹參10、生山楂15、木香6、炙甘草12 ;將黃芪24、千斤拔18、五爪龍18、山藥12、生地黃12、熟地黃10、枸杞子15、龍眼肉12、大棗15、 麥門冬12、丹參10、生山楂15、木香6、炙甘草12共放到砂鍋內然后倒自來水管的水過藥高 3厘米浸泡20分鐘把水倒掉,而后再向砂鍋內倒自來水管的水過藥高5厘米并把砂鍋蓋好用武火熬開,然后改用文火熬25分鐘把藥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鍋內倒自來水管的水過藥高 3厘米用武火熬開,然后改用文火熬25分鐘把藥液與第一次的藥液倒在一塊即得藥液,把三七10、阿膠10共粉碎過300目篩的藥粉和藥液一塊晚飯后溫服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產后血虛發熱型的中藥組合物,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的,黃芪24、千斤拔18、五爪龍18、山藥12、生地黃12、熟地黃10、阿膠10、枸杞子15、龍眼肉12、大棗15、麥門冬12、三七10、丹參10、生山楂15、木香6、炙甘草12。本發明的優點是服用方便,療效顯著,治療費用低,藥源廣,價廉,治愈后不易復發,治療產后血虛型發熱有效率100%,治愈率100%。
文檔編號A61P29/00GK102579799SQ20121006511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6日
發明者蔣月芳 申請人:蔣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