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痛風性急性關節炎的中藥湯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藥物的配方領域,具體說是一種用于治療痛風性急性關節炎的復方中藥湯劑。
背景技術:
痛風性急性關節炎是痛風的首發癥狀,常午夜起病,突發下肢遠端單一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患者有發熱,血白細胞增高,血沉增快,伴高尿酸血癥等癥狀。是由于尿酸鹽結晶沉積引起的炎癥反應。尿酸鹽結晶可趨化白細胞,故在關節滑囊內尿酸鹽沉積的部位,白細胞顯著增加。白細胞吞噬尿酸鹽后,迅速釋放白三烯B4和糖蛋白等化學趨化因子,可能為痛風炎癥反應的重要介質;而單核細胞受尿酸鹽刺激后釋放白介素I也可能引起痛風炎癥并使之加劇。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終產物,主要由細胞代謝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類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經酶的作用分解而來,高尿酸血癥者僅一部分發展為臨床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其轉變的確切機制未明。治療上主要是應用秋水仙堿、非甾體抗炎藥和應用糖皮質激素抗炎,但治標不治本,且藥物的副作用大,給病人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及精神、經濟上的負擔。為此,我們運用中醫理論,采集21味中草藥煎湯,為痛風性急性關節炎的治療創造了一種新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成本低、療效高、無毒副作用,具有抗炎、止痛,補益氣血,除濕通絡功能的治療痛風性急性關節炎的中藥湯劑。一種治療痛風性急性關節炎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的組分組成羌活7-7. 5 %、獨活4-5%、防風3-4%、炒蒼術4_5 %、川芎4-4. 5 %、桑枝13-14%、細辛1-2 %、茯苓7-8 %、木瓜4-5 %、大棗泥5_6 %、當歸5_6 %、桂枝2_3 %、生甘草1_2%、威靈仙3-3. 5%、蓁艽3-3. 5%、漢防己3_4%、薏苡仁13_15%、延胡索3_4%、制乳香2. 5-3%、制沒藥2. 5-3%、肉桂1-1. 5%。藥理分析憲活,味辛、苦、溫,歸膀胱、肝、腎經,祛風除濕。用于肢節疼痛,并具有明顯的鎮痛及抗炎作用。獨活,味辛、苦、微溫,入腎、膀胱經。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用于風寒濕痹,腰膝重痛,可鎮痛、鎮靜、抗炎。防風,味辛、甘、微溫,歸膀胱、肝、肺、脾經,辛溫解表,除濕止痛。用于寒濕性關節痛,可溫經活血通絡。炒蒼術,味辛、苦、溫,歸脾、胃、肝經。燥濕健脾,祛風除濕。用于中焦食滯所致食欲不振,關節疼痛,肢體困重。川芎,味辛、溫,歸肝、膽、心包經。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瘀血阻滯所致各種痛證,關節冷痛。桑枝,味微苦、平,入肝經。祛風除濕,通絡消腫。用于關節不利,水腫。細辛,味辛、溫,入心、肺、腎經。散寒解表、祛風止痛。用于四肢關節疼痛,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茯苓,味甘、淡、平,歸心、脾、腎經。利水滲濕,補中健脾。治水腫脹滿,小便不利。木瓜,味酸、溫,歸肝、脾經。祛風除濕,舒筋活絡,化濕和胃。用于肢節疼痛,惡心嘔吐。大棗泥,味甘、溫,歸脾、胃經。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用于脾胃虛弱,心神不安,制約峻猛和毒藥藥性。當歸,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活血止痛,用于瘀血腫痛,寒滯經絡之痹痛。具有抗炎、鎮痛的作用。桂枝,味辛、甘、溫,入心、肺、膀胱經。溫經通絡,助陽化氣。有鎮痛、鎮靜作用。生甘草,味甘、平,入心、肺、脾、胃經。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有糖皮質激素樣作用,可抗炎、解痙。在復方中用甘草,以減輕或緩和藥物的偏性和毒性。威靈仙,味辛、咸、溫,歸膀胱經。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于關節疼痛,屈伸不利。蓁艽,味辛、苦、微寒。歸胃、肝、膽經。祛風除濕、清利濕熱。用于關節疼痛,經脈攣急,有間接刺激皮質激素增加的作用。漢防己,味辛、苦、寒,入肺、脾、膀胱經。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清熱利濕。用于關節腫痛。薏苡仁,味甘、淡、涼,入脾、胃、大腸、肺經。健脾滲濕,清熱排膿,除痹止痛。用于濕滯經絡,關節疼痛。延胡索,味辛、苦、溫,歸肝、脾經。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用于氣滯血瘀,肝郁氣滯,諸種痛證。制乳香,味辛、苦、溫。歸心、肝、脾經。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用于血瘀氣滯,諸種疼痛,瘡瘍癰疽。制沒藥,味苦、平,歸心、肝、脾經。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用于瘀血阻滯,瘡瘍癰疽。肉桂,味辛、甘、大熱,歸脾、腎、心、肝經。散寒止痛,溫經通脈。有鎮痛、鎮靜、解熱作用。21味中藥巧妙組方,藥物之間達到相須、相使、相畏的作用,使藥物療效增強,提高主藥功效,并使其毒副作用減輕或消失。以達到補益氣血,除濕通絡,止痛的作用,治療痛風性 急性關節炎之特效。劑型及用法取上述方藥300g,在室溫下將21種中草藥加水至900_1000ml,浸泡4小時,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100-120分鐘,去渣得濾液200ml左右,藥渣再加水300-400ml,煎煮30-40分鐘,去渣得濾液IOOml左右,兩遍共煎熬藥湯300ml。每日一劑分兩次口服,每次空腹服150ml,每天一次,七天一療程,服用至臨床癥狀消失,再鞏固療效服用一療程,一般用三個療程。臨床療效總結(一 ) 一般資料共收治病人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最大78歲,最小22歲,平均年齡42歲;病程最長者15天,最短者2天,平均13天。(二)診斷標準(I)急性關節炎發作一次以上,在I天內即達到發作高峰;(2)急性關節炎局限于個別關節。整個關節呈暗紅色。第一拇指關節腫痛;(3)單側跗骨關節炎急性發作;(4)有痛風石;(5)高尿酸血癥;(6)非對稱性關節腫痛;(7)發作可自行停止。凡具備上述條件3條以上,并可排除繼發性痛風者。(三)療效評定標準治愈自覺癥狀消失,關節紅腫消退。好轉自覺癥狀消失,關節紅腫減輕。未愈服藥后病情無變化。(四)治療效果服藥7天為一療程,輕者一療程痊愈,重者2-3療程好轉或痊愈。總有效率95%,治愈率80%,好轉率15%,無效5%。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I :一種治療痛風性急性關節炎的中藥湯劑,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的組分組成羌活7. 2、獨活4. 6、防風3. 4、炒蒼術4. 4、川芎4. 4、桑枝13. 8、細辛1. 2、茯苓7. 3、木瓜4. 6、大棗泥5. 8、當歸5. I、桂枝2. 5、生甘草I. 2、威靈仙3. 4、蓁艽3. 3、漢防己3. 6、薏苡仁14. 6、延胡索3. 2、制乳香2. 6、制沒藥2. 6、肉桂I. 2。實施例2 :—種治療痛風性急性關節炎的中藥湯劑,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的組分組成羌活7. 4、獨活4. 2、防風3. 6、炒蒼術4. 8、川芎4. 3、桑枝13. 4、細辛
1.5、茯苓7. 8、木瓜4. 3、大棗泥5. I、當歸5. 6、桂枝2. 8、生甘草I. 6、威靈仙3. 3、蓁艽3. 4、漢防己3. 2、薏苡仁13. 2、延胡索3. 6、制乳香2. 8、制沒藥2. 7、肉桂I. 4。該種治療痛風性急性關節炎的中藥湯劑因病人而異,只調整羌活、獨活、防風、炒蒼術、川芎、桑枝、細辛、茯苓、木瓜、大棗泥、當歸、桂枝、生甘草、威靈仙、蓁艽、漢防己、薏苡仁、延胡索、制乳香、制沒藥、肉桂的加入量,其他操作方法與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基本相同,其含量如下表所示,重量單位為克。藥湯實施例(重量% )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痛風性急性關節炎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的組分組成羌活7-7. 5 %、獨活4-5 %、防風3-4 %、炒蒼術4_5 %、川芎4-4. 5 %、桑枝13-14%、細辛1-2%、茯苓7-8%、木瓜4-5%、大棗泥5_6%、當歸5_6%、桂枝2_3%、生甘草1_2%、威靈仙3-3. 5%、蓁艽3-3. 5%、漢防己3_4%、薏苡仁13_15%、延胡索3_4%、制乳香2. 5-3%、制沒藥2. 5-3%、肉桂1-1. 5%。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藥物的配方領域,一種用于治療痛風性急性關節炎的復方中藥湯劑,它是由羌活、獨活、防風、炒蒼術、川芎、桑枝、細辛、茯苓、木瓜、大棗泥、當歸、桂枝、生甘草、威靈仙、蓁艽、漢防己、薏苡仁、延胡索、制乳香、制沒藥、肉桂組成。本發明成本低、療效高、無毒副作用,具有抗炎、止痛,補益氣血,除濕通絡功能。總有效率95%,治愈率80%,好轉率15%,無效5%。
文檔編號A61P19/06GK102614422SQ20121010897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6日
發明者宮兆妮 申請人:宮兆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