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養生椅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14709閱讀:21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養生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醫經絡養生理論,具體說屬中醫健身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中老年人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頸椎病、肩背酸痛、腰腿疼痛、坐骨神經痛和各類各樣的慢性疾病;由于電腦的普及,很多年表人經常感到身體疲勞乏力、煩躁、失眠、心悸等,又查不出什么病的亞健康問題;不少教師和長期伏案工作者及長期ー個姿勢勞作的人,還患上了椎痛和腰背酸痛等。要遠離這些疾病的根本辦法是及早預防,即中醫說的治未病(防病)-養生保健。要預防疾病就要增強體質,提高肌體免役力。吃藥,是藥三分毒,有副作用;鍛煉需 要場地、器械和時間,很多人沒有這個條件。用中醫經絡養生最簡単。中醫經絡防病治病已有幾千年歷史。根據中醫經絡學說,經指經脈是主干,絡為絡脈是旁支,人體經脈有12條正經,加上奇經八脈的瞀脈和任脈兩條重要脈合稱14經脈,361個絡穴。每條經脈和每個穴位周圍還有無數個小脈絡相連,構成ー個全身整體網絡。經絡聯接人體的各個部位,包括臟腑器官,骨骼肌肉,皮膚毛發,是周身氣血運行的通道,人體從外界吸收的養分,就是通過這些經脈和小絡由氣血輸送到全身各組織,再把各組織新陳代謝的廢氣廢物排出體外并將信息傳回經脈和臟腑。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體的血管和神經連通到各組織器官,在全身形成致密的血管網和神經網,皮下組織、肌肉、骨頭表面布滿了微血管和神經。這些血管微血管為人體組織細胞源源不斷地輸送血液,提供營養,運送養氣,物質交換和代謝,調節著人體各器官以及器官間的內環境平衡,保持每個細胞生命活動正常進行。中醫認為,血管變窄變硬就會血流變慢、停滯、堵塞,特別是微血管因細小更易堵塞。如果細胞的供血供氧不足,不能滿足組織氧化代謝的需要,就會引起組織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引發各種疾病。即中醫所說的各種疾病皆由“氣滯血瘀,經絡不通暢”引起,“陰陽失調,百病叢生”。中西醫對疾病產生的認識是一致的。刺激這些經脈穴位不僅有預防治療本經穴位所在部位及鄰近部位組織、器官、臟腑病變的作用,還有預防治療本經脈循行所過的遠離穴位所在部位的組織器官、臟腑的病變;同時,這些穴位還具有雙向良性調節的特殊功能。中醫經絡防病治病就是打通經脈,使氣血循行暢通,即“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經絡防病治病用按摩、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等方法因其簡單、方便、價廉、有效而深受廣大群眾歡迎和喜愛,至今盛行不衰。養生防病不能兩天打魚,三天曬網,要持之以恒;而且養生防病全身各個部位都應照顧到。但是,經常按摩、針灸、推拿、拔罐、刮痧、找大夫或別人幫助很麻煩,自己操作又有一定難度,有些部位還夠不著——如后背等。目前,市面上按摩頸背腰部的椅、墊等器具很多,但都是電動旋轉被動式的,不僅按摩效果不理想、不舒服,而且價格較貴
發明內容
發明人認為,新近的人體“全息反射區”學說是對醫學的一大貢獻,它包含著人體的全部信息,相當于ー個縮小的人體。利用“反射區”可以診斷、預防(養生)、治療全身各處疾病,是可以頭痛醫腳,腿痛治腰的。背部與腹部都各是ー個非常重要的“全息反射區”,它比“耳部”、“手部” “足部”等反射區更直接、更明顯,作用更大、效果更好。翻開中醫“標準經穴部位圖”和現代醫學及解剖學,可以看到,人體的后部從頭頂到整條脊柱及兩旁貫通了“瞀脈”和“膀胱經”,“瞀脈”正好與“脊柱(脊髄)”和象樹干一祥的“中樞神經(包括腦神經和脊神經)”及胸腹部后面的“主動脈” “靜脈”重疊,從頸椎兩旁分出的4條“膀胱經”兩條正好通過脊神經H形兩旁從33對椎骨之間端窩處神經節上發出的31對“支神經”,分別通向五臟六腑、軀干、體臂、各個器官及四肢的肌肉中,管頸部以下的知覺和運動。腦神經主要在人體腦顱底部和后部,由延髄、腦橋、中腦、間腦等發出12對神經(大腦中約有140億個神經細胞分布在大腦皮層和白質中),除迷走神經支配心臟和胃腸的活動外,其余都管頸部以上的知覺和運動。另兩條“膀胱經”分別從肩胛骨邊處向下貫穿背腰部;兩背肩部分別還有三條交會干“瞀脈”的陽經大腸經和小腸經及三焦經通過。在人體背部這些經脈上分布著眾多穴位,管全身從頭到軀干和四肢及五臟六腑各個部位疾病 的穴位都有,非常全面,而且是經過歷代無數人長期實踐證明療效確切保留下來的,如后頭頸部管感冒、失眠、頭痛、落枕、神經衰弱、頸部酸疼的百會穴、四神聰穴、風池穴、天柱穴等;肩上背部管頸椎痛、肩背酸痛、上肢及肩臂關節疼痛、外感、頭痛、咳喘、神經衰弱和氣管炎、肺炎、心臟痛等心、肺、胸方面病痛的大椎穴、大抒、肩中俞、肩井、身柱、神道、天宗、膏育、心俞、肺俞穴等,背部管胸脅脹痛、脊背酸痛、腰背痛及肝膽、脾胃等方面疾病的中樞穴,至陽、肝俞、膽俞、脾俞、胃俞、膈俞、三焦俞穴等;腰骶部管腰背酸痛、腰腿痛、風濕病、腰肌勞損、腰脊疼痛、骶髂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腿腳不便、下肢關節痛、腸炎、腹脹腹痛、泄瀉、腎炎、腎絞痛、小便不利、前列腺炎、便秘、水腫、月經不調、痛經、遺精、陽痿、痔瘡、痢疾、糖尿病等的腰眼穴、命門、氣海俞、腎俞、大腸俞、膀胱俞、腰陽關、腰俞、關元俞、小腸俞、會陽、長強、秩邊穴等。此外,在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每椎旁開約O. 5寸共17對華佗夾背奇穴也管鄰近部位及臟腑疾患。“瞀脈”是諸陽經穴交會之脈,是“陽脈之海”,瞀領全身陽氣,膀胱經是重要陽經,號稱人體太陽,“陽氣乃生命之本”,“正氣足,邪不入”。再看人體前面,腹部是許多重要經脈循行和會聚之所,是人體氣血循環、陰陽生降之通道;胸腹部正中線上有與全身所有陰經相連的“任脈”,凡精血和津液均為任脈所司,故有‘陰脈之海’之稱。在胸腹部還有腎經、脾經、胃經、肝經、膽經通過,分布著很多防治五臟六腑疾病的重要穴位,如膻中穴、上脘、中脘、神闕、氣海、關元、天樞、建里、章門等穴位。現代醫學已證實,分布在內臟器官上的植物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具有相互協調,自動雙向調控使其平衡的功能,如交感神經使心臟跳動加快,副交感神經使心跳變慢,“肩井穴”及“瞀脈”和“任脈”上的穴位能降低血壓,也可以升高血壓,使其平衡,便秘時刺激“天樞”穴可以通便,腹瀉時還是刺激“天樞”這同一穴位又能止瀉。淋巴系統是人體的免役系統,象血管和神經ー樣遍布全身,在腹部和脾臟分布較多。刺激腹部能使神經細胞及血管和淋巴細胞活躍,行氣活血,散瘀消積,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胃腸等臟器的內分泌,改善大小腸蠕動功能,加強食物消化吸收排泄,消除廢物積蓄和便秘,促進脂肪消耗,加速機體代身,調節臟腑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自愈自我修復能力,恢復陰陽平衡,從而提聞健康水平。
從以上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養生保健抓住背部或腹部這些經脈穴位及神經系統,血管系統和淋巴系統就能起到牽ー發動全身的效果,如果把背部和腹部的刺激結合起來,使其相輔相成,就會有一加一大于ニ的疊加效應。本發明就是源于這個思路,采取點(經脈穴位)、面(縱橫交錯遍布的神經、血管、淋巴系統和經穴網絡)結合而設計的養生椅。其主要目的是為長時間坐著工作、學習、使用電腦或電視及長期ー個姿勢勞作,平時又沒有時間出門鍛煉身體的人們提供一種簡單、方便、實用、有效、不痛不苦不累,還沒有副作用,不用別人幫助自己在家有空隨時都可以輕松舒服的健身保健器械;其次是為常感到身體疲勞乏力、煩躁、失眠、心悸等亞健康人群,以及長期失眠、頸椎痛、肩臂痛、肩周炎、腰背酸痛、腰骶疼痛、關節痛、坐骨神經痛、易感冒、便秘及腸胃功能不好等慢性病患者提供ー種健身康復器械。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椅腿與椅背(包括一根以上立柱(板)和橫柱(板)及框架;高于肩部可枕頭頸的高背和低于肩部沒有靠頭頸部的低背椅;直背的和橫曲背及豎曲背[包括象人體脊柱呈“S”形的及墊腰彎曲凸起]的和各種結構形式的)和扶手 固定不動,椅坐做成可以轉動或上下升降動或既可轉動又可升降動;或椅坐可以前升后降后升前降,搖動或前升后降,后升前降,左升右降右升左降動或前后左右既可上下交叉升降動又可轉動;或椅坐可以四周任何方向上下交叉動或既交叉動又轉動;或椅坐只平面上向上升降動(不向平面下動);或椅坐可以前后滑動或輪(球)動。ニ是椅腿和椅坐固定不動,椅背和扶手可以繞椅背中心立軸左右小幅轉動或繞椅坐左右轉動,或椅坐扶手固定在椅腿上不動,椅背可以上下升降動或橫向左右小動,或椅背可以左右搖動;或椅背既可左右轉動又可上下升降動,或椅坐扶手不動與椅背可繞椅坐后邊的軸前后轉動。三是椅腿和扶手不動,椅坐和椅背都可前后上下一起搖動或輪動(滾動)或軌道滑動,或椅腿不動椅背椅坐和扶手連于一體可以前后搖動,或椅坐和椅背可単獨動。(注現有技術轉椅有兩種結構一種是只有椅坐,沒有靠背,椅坐可以在椅架上轉動,有的還可以升降;另一種是椅坐和椅背扶手相連一起在椅架上轉動,有的還可以升降,這種結構便于坐在椅子蹬地背靠在椅背上移動。現有技術搖椅古就有之,樣式很多,有腿的和沒腿的都有,但都是ー個整體,靠“弓”形背觸地ー塊動,坐著很舒服,但搖動時易變方向,ニ是地面還要硬才搖得動。)椅上還可以裝按摩器。人坐在椅坐上,手扶扶手或腳蹬地(或椅的支撐)用力或手腳并用カ就可以讓椅坐或椅背椅坐或椅背動起來,使椅坐椅背與人體頭頸肩背各部和腰部及臂部之間形成相對運動,利用椅背上的立柱橫柱立板橫板框架等就可進行蹭、擠、壓、刮、揉、擦等動作按摩養生;同時由于其運動方式(如手握扶手不動,手和手臂也不動,但椅坐左右反復轉動,就使腰和腹部來回扭動,并使胸部肩部背部頸部和胯部及腿部也受反復的扭動;再如椅坐以其中心前后或左右搖動吋,向后搖動椅坐就會前高后低,使腿部抬高臂后降低,由于椅背不動迫使上身向前彎,就腰部受到前彎拉伸,同時讓腹部內彎擠壓,反之又會讓腹部拉伸腰部,受到向外彎曲和椅背擠壓,同時使頸肩背臂跨部腿部都在運動)使頸肩腰脊椎和腹(包括五臟六腑)部前后左右反復搖擺伸彎扭曲,不斷受到擠壓、轉動、振動刺激,從而實現養生健身的目的。如果在上述養生椅椅背、椅背框架、頭頸部椅靠、椅坐、椅坐框架、扶手、扶手靠臂、腹部、擱腿架及腳蹬板等相應重要經脈穴位上和血管神經和淋巴等起重要作用的對應位置上,再増加按摩器,其按摩刺激作用更大,養生保健效果更好。按摩器包括各種形狀柱形(如圓柱、棱柱、立柱、橫柱、滾柱、滾筒、長柱和短柱等)、雙向滾輪(包括各種齒形、鼓形、啞鈴形等)和雙向滾球(穿輪或球的軸可以是硬的或軟的)、任意方向滾動球和滾輪(如市面上轉椅及輪椅、各式推車的萬向輪結構)、各種形狀凸起(包括圓頭凸起、環狀凸起、弧形凸起、條狀凸起、片狀凸起等)、有摩擦力的各種形狀凸塊墊、有摩擦力的各種形狀孔洞墊、有摩擦力的齒條墊、按摩頭部的硬彈性顆粒和小球及彈性軟頭梳齒、弾性摩擦力墊中有硬球、刮板、弧形板等。在柱形、筒形、輪形和球形等按摩器表面還可有圓頭凸起或按摩釘、按摩齒、按摩凸凹槽或花紋凸起等凸凹不平能起按摩作用的結構。這些按摩器可是光滑的或轉動的(皮膚與按摩器之間可作相對運動按摩或原地按摩),也可是有摩擦力(或按摩器固定不動,按摩器只能在皮膚接觸點就地或很少移動按摩);這些按摩器接觸面可是有彈性無摩擦力的,也可是有彈性有摩擦力的,也可是有彈性摩擦力的。這些按摩器可與椅背椅坐和其他部件及按摩墊做為一體;也可把按摩器裝配在椅背椅坐和按摩墊框架上;還可把按摩椅背椅坐和墊按標準做成模塊,使其在幾種結構不同 的養生椅上都能互換裝配(在可換椅子椅背椅坐支撐架和椅背椅坐的同一位置做相同配合的軌道和插入固定或卡緊固定裝置)。還可按人體后面形狀(脊柱形狀)分段(如頭頸部、頭頸戶背部、腰部、腰背部、臀部、腰臀部等)直接做成上有枕頭以下的有按摩器的按摩墊等。這些按摩墊可裝或墊在不同結構養生椅上使用(如有弾性有摩擦力椅背的養生椅上需要腰部作重點按摩時,可墊上有擠壓推拉功能的腰部按摩器或舒服的滾壓腰部按摩器)。在墊(包括硬墊、軟墊和彈性有摩擦カ墊上或框架上或網墊)上固定或系上或包裹上框架和網上還可穿上相互間有一定距離可動的按摩球或固定塊板圓頭按摩器,如把軟墊或網墊裝在養生躺椅上,會自動調節按摩器使其都壓在身上,按摩更全面,更舒服;也可裝在養生椅腹部按摩帶上或墊壓椅背和椅坐上;還可單獨使用(把該軟墊或網墊放在腹部和胸部上,雙手按在上面就可順時針反時針旋轉按摩腹部和胸部自我養生)。在帶(包括寬帶和窄帶)上系上或包上或穿上能動的ー個以上按摩滾球或用粗糙織物做帶、或帶上有顆粒做成的按摩帶等。使用時如需按摩某個部位,可把按摩帶系緊,或粘緊或纏緊在養生椅椅背或椅坐或其他部位上,或把帶上按摩球對準要按摩的穴位或痛點(阿是穴),然后纏緊繞上帯并粘牢,把所貼按摩球靠緊在養生椅背上或椅坐上或其他物體上,使身體動就能按摩養生、保健。養生椅背上可全安裝上按摩器,也可按“標準經穴部位圖”在人體背部的瞀脈、膀胱經、大腸經、小腸經和三焦經的經脈穴位在椅背上相對應位置安裝ー些重要穴位按摩器,還可在整個人體背面弾性按摩墊中再包裹背部經脈穴位按摩球;在養生椅按摩帶與其配裝的按摩硬墊上可按“標準經穴部位圖”人體腹部標注的任脈、腎經、肝經、脾經、胃經和膽經重要穴位對應位置安裝按摩器(軟墊上可按標注尺寸固定按摩器),或把整體按摩和經脈穴位按摩加在一起都做在椅背椅坐及腹部或按摩墊上,讓全身及五臟六腑各部器官都得到按摩刺激,養生保健更全,作用更大,效果更好。為了方便工作,學習和平時坐椅的需要,可在養生椅上再加坐墊靠墊固定牢就可像普通坐椅ー樣使用了。由于本發明是用于保健防病養生的,不像治病必須專業醫生要找準穴位,并根據病情用不同手法進行不同程度的深刺激強刺激療法,沒有醫藥知識的人或參照“標準經絡穴位圖”都能使用,也不像其他鍛煉方法要學要煉。采用了本發明,一看就會,簡單方便,在家里休息時或與人聊天或看電視聽廣播時,在単位工作之余休息吋,自己每天隨時都可保健養生,不受時間限制,不苦不累不痛,快樂輕松舒服,每天都會看到椅子,看到用到就會想起養生,很好堅持。而且不耗能源,節電環保,省時省錢,只要長期堅持就可收到好的效果。發明人年已七十,和很多老年人一祥以前患有多種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血粘稠度大(50多歲時,単位幾次檢查身體,每次抽血都抽不動,費很大勁抽出來很多泡沫和深濃黑色血液),從小就腸胃不好,經常胃痛拉肚子,還有易感冒、便秘、經常腰酸背痛等,上歲數以后手腳也越來越不靈活,特別是氣候變化和季節轉換時更加明顯。我從67年全國掀起針灸熱時就開始對中醫感興趣,以前用了很多方法鍛煉,有些疾患有些作用,有些收效甚微,由于工作關系,有些很難堅持。自兩年多前探索試出本發明方法,一個月不到感到腸胃舒服了,不斷改進三個月后,ー些慢性病大有好轉,到了前年秋天冬天季節變換和氣候變化時,以前好多疾患消失了,去年這個秋冬季,以前的疾患全都沒有了。更神奇的是,幾十年的右肩高,左肩低,檢查出脊椎有點彎(但不嚴重),氣候變化時,會感到左側骶骨處隱隱作痛,左腿上 高點臺階使不上勁上不去,上下公共汽車要手使頸往上拉,現在,上高臺階和公共汽車不用手拉,腳一蹬就上去了。這個冬天完全變了個人,以前快走幾步就胸悶氣短難受出現頭暈現象沒有了,筋骨變軟了,扭腰轉身靈活了,每天感覺一身輕松,精氣神十足,三年多來,我沒去過一次醫院和藥店,沒吃過一片藥,沒花一分錢醫藥費。春節時見到一年沒有見面的老同事,都說,你吃了什么了,神氣比以前還好,越活越年青了。我一不吃任何藥品和保健品,ニ也沒有改變飲食習慣,最近兩年為了研究本發明和寫專利,很少出門去活動和鍛煉,所不同的是我每天早晚堅持各半小時以上本發明的“養生”試驗和實踐,毎次都對皮膚、肌肉、血管、神經、淋巴等組織細胞進行大面積按摩刺激,對全身重要經絡穴位和反射區及背腰腹部進行重點按摩刺,尤其是隱隱作痛的“阿是穴”(包括擠壓滾按揉推拉搓刮等手法)。主要是激活了人體內在因素,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暢通氣血,軟堅散結,滑利關節,使“先天之本”的腎和“后天之本”的“脾”每天受到按摩刺激得以康健,使五臟六腑功能得到修復,從而達到増加內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恢復陰陽平衡,增強機體免疫カ和調節臟腑功能,營養吸收好了,自然體質增強,百病自消。


圖I是方向節式可轉動和前后左右上下動養生椅。圖2是球支撐式可轉動和前后左右上下動養生椅。圖3是弾性體式可轉動和前后左右上下動養生椅。圖4是彈簧式可轉動和上下動養生椅。圖5是杠桿省力式前后上下動養生椅。圖6是椅坐能上下動椅背可前后動養生椅。圖7是蹺蹺板式養生椅。圖8是搖椅式養生椅。圖中I、椅背;2、按摩器;3、扶手;4、按摩帶;5、椅坐;6、彈簧;7、十字萬向節;8、彈簧支撐;、9、椅坐支撐架;10、萬向節轉動套筒;11、固定螺母和鎖緊螺母;12、椅腿;13、椅腳防滑墊或套;14、手握提升柄;15、手握提升柄翻轉軸;16、椅坐球坐;17、球卡板;18、椅坐支撐球;19、轉動套筒;20、椅坐腳蹬;21、頂(卡)椅坐不上下動裝置;22、翻折椅腳;23、坐椅移動輪;24、頭頸部移動按摩器;25、頭頸部移動按摩器軌道;26、按摩器移動及固定裝置;27、弾性體;28、椅坐轉動輪或球;29、椅坐轉動輪或球軌道;30、椅腳限位卡;31、腳蹬及擱腿架轉軸;32、調角度固定裝置;33、腳蹬及擱腿架;34、擱腿腳蹬板;35、折疊架;36、椅坐轉動套筒;37、椅坐升降彈簧;38、椅坐穩定罩;39、軸承;40、翻折腳蹬;41、椅坐支撐軸;42、椅坐固定裝置;43、椅坐轉軸;44、肩部按摩器;45、椅坐椅背連接軸;46、椅背固定裝置;47、椅背搖動連桿軸;48、椅背搖動伸縮手柄;49、伸縮手柄套筒;50、搖動連桿鉸接;51、搖動手柄支撐軸;52、連桿;53、擱腿架及腳蹬套;54、移動輪升降手柄及固定裝置;55、移動輪四連桿升降架;56、撐桿;57、圓弧撐托;58、四連桿支撐架鉸接;59、四連桿支撐架;60、橫向支撐架軸。
具體實施方式

選好優質環保優質材料,根據美觀、實用的需要,養生椅可做成各種結構形狀,簡易的和普通的及豪華的,以適應各類人群的需要。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ー步描述實施例I圖I、圖2、圖3、圖4示出了采用本發明的椅坐可轉動和上下動養生椅示意圖。椅背I固定,椅背I上裝有按摩器2,扶手3固定在椅背I上或固定在坐椅支撐架9上,按摩帶4的ー頭固定在椅背I上,也可固定在扶手3與坐椅支撐架9的連接桿上,椅腿12下端有椅腳防滑墊或套13,椅坐5做成活動的。圖I是在椅坐5坐板下中心或稍靠后固定萬向節義的一端,萬向節義另一端用萬向節轉動套筒10裝在坐椅支撐架9上,用固定螺母和鎖緊螺母11固定,可以轉動,兩對萬向節義之間裝“十”字軸活動連接起來,組成十字萬向節7。為防止椅坐5上下動時硬碰坐椅支撐架9在椅下面還裝有減震彈簧6的一端,另一端固定在坐椅支承架9上,轉盤或軸承上方的萬向節義軸上支出的彈簧支撐8上,彈簧6同時還起到椅坐向上的助力作用。圖2與圖I不同的是椅坐能動的另一種結構,彈簧支撐8固定在轉動套筒19上,轉動套筒19外再套可以向上滑動并可鎖定,四周有頂桿頂住椅坐5使其不能上下搖動的滑動頂卡椅坐上下搖裝置21,并將轉動套筒19套裝坐椅支撐架9的中間立軸上(軸上有套坐,還可裝軸承)可以轉動,用固定螺母和鎖緊螺母11定位,把椅坐支撐球18裝在中間立軸上固定,椅坐下有與支撐球18配合的椅坐球坐16,用圓孔小于球直徑的球卡板17卡住球放入椅坐球坐16內并固定其上,椅坐5在支撐球18上可以轉動并可以任意方向上下搖動,椅坐5和彈簧支撐8之間有彈簧6支起。椅背I肩上方還可裝手握提升柄14,固定在手握提升柄翻轉軸15上,平時提升柄14放于椅背I后,使用時再翻轉到前面。椅坐上還可裝椅坐腳蹬22,還可以有坐椅移動輪22和變為不移動的翻折椅腳23。圖3是椅坐5下是弾性體27,弾性體27材料可以是鋼制碟形彈簧或橡膠彈簧、塑膠充氣彈簧或填充氣囊彈簧,或空氣彈簧,或橡膠、塑膠有孔彈簧或聚脂類(如聚氨脂)、EVA橡塑發泡弾性體等,弾性體27可做圓柱形或多邊形等,弾性體27硬底下可裝椅坐轉動輪或球28 (也可用轉盤代替球或輪),坐椅支撐架9上配有椅坐轉動輪或球軌道29,還可軸及固定螺母和鎖緊螺母11定位。為適合不同高矮人群的使用,椅背I肩上方做成兩根圓柱(或其它形式)作頭頸部移動按摩器軌道25,其上裝有頭頸部移動按摩器24,用與軌道25相配的滑動套管和卡緊的按摩器移動及固定裝置26調節按摩器24的高低位置。把翻折椅腳22向內翻折卡在限位卡30上,坐椅移動輪23就觸地支撐起坐椅把不動變為可移動坐椅。圖4是椅坐5下固定椅坐轉動套筒36,在其上套椅坐升降彈簧37上端固定在椅坐5下,固定在椅腿12的椅坐支撐軸41下部有軸承座,椅坐支承軸41裝上軸承39,把軸承39的內圈卡緊在軸承座上,再把椅坐轉動套筒36套裝在椅坐支承軸41上,椅坐升降彈簧37下端固定在軸承39外圈卡板上,由于套筒36和支承軸41之間有段伸縮距離,這樣椅坐5就可以在受壓下向下移動使支承軸41圓頭頂住椅坐5圓窩內可以轉動,松開壓カ在彈簧カ作用下椅坐5又可向上移動回位;平時當普通坐椅工作和學習時,在椅坐5下固定有椅坐穩定罩38,其下部圓筒敞ロ罩過軸承39外圈圓卡板(但間隙要小起到運動的導向作用增加椅坐5的穩定性),在穩定罩38下部設按壓伸縮的頂(卡)椅坐不上下動裝置21,按 下伸出的裝置21可卡在軸承39外圈卡板上,使椅坐5不能上下動,只能一起轉動,再按一下把卡縮回去恢復椅坐5上下動功能;為防止不留神一下坐上椅坐突然下降受到驚嚇,平時要按下卡緊椅坐5不讓上下動,也當普通辦公學習椅使用,養生健身時再按下卡(開關)使用;椅坐移動罩38下端還可裝翻折腳蹬板40,可隨椅坐5 —起轉動和上下動;還可在椅坐支承軸41下部裝套筒與固定在椅腿12上的椅背I相連,設個轉換裝置,把椅背I固定不動。轉換為椅背I可隨椅坐5像市面上現有轉椅ー樣轉動,坐椅移動輪23可以翻轉。為了上班族午間休息好和養生健身時使背腰部按摩及腰腹扭動更給力,還設置了腳蹬及擱腿架(板)33,前端裝有擱腿腳蹬板34 ( 一面是翻轉腳蹬,另一面休息擱腿),為了放置方便,設了折疊架35,腳蹬及擱腿架(板)33安裝在椅背I背兩邊支撐的腳蹬及擱腿架軸31上,還可由調角度固定裝置32調節腳蹬及擱腿架(板)33的高度。平時腳蹬及擱腿架(板)33轉在椅背I后面,養生健身或休息時翻轉前面并固定就可使用,極其方便。這種轉動養生椅還可把椅背架向下做長伸向椅坐下做成可轉換的,養生時轉換到與椅腿或椅架固定裝置上使其固定不動;辦公學習時將其轉換到椅坐或椅坐轉動機構固定裝置上,象現有技術轉椅一祥能隨椅坐一起轉動。以上養生椅制造時,椅坐5四周的上下活動距離一般控制在3-10厘米,最多不要超過15厘米,老年人和體弱的人初期使用時由于肢體僵硬,手腳不靈活,活動范圍小,要選用椅坐上下距離小的,等手腳靈活了再根據情況選用大些的,一般可根據本人情況(瘦人小,胖人大)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健身椅。工作學習時間長點(40-60分鐘),或思考問題,或感到疲倦吋,或稍有空閑,就可手握扶手,腳踩地或腳踏板,來回轉動幾下椅坐5或上下蹭幾下頭頸背,或讓背順時針反時針在椅背上轉幾圈,就會使腰部、腹部、脊椎、胯部、大小腿和腳部、頭頸肩部的關節和肌肉反復拉伸扭動,受到震動和刺激,同時使全身神經、血管和淋巴系統也受到刺激,激活組織細胞。時間不用多,毎次三五分鐘,每天多來幾次,不用一個月,你精神面貌就會大不一祥。如果有時間,還可系上按摩帶4或按摩墊,前臂靠在扶手3上,雙手按住腹部或手握扶手,還可腳踩折疊腳踏板40輔助用力,就可使肩背部和頸部關節和肌肉受到較強刺激,由于椅坐5前后左右上下動,同時可使腰部腹部脊椎腿腳部及胯部等受到拉伸彎擠壓較強刺激。休息或看電視時,坐在椅坐5上背靠椅背1,全身放松,不用大力就慢慢悠閑晃動,ニ、三個小時都可以,既舒服又養生保健。如果老人有腿腳行動不便,慢性腰腿酸疼,坐骨神經痛等長期慢性腰腿患者,可選用圖I、圖2作的椅背向后傾,椅坐向下活動大的養生椅。使用時雙手扶好扶手,靠里坐讓椅坐后邊降到最低,此時整個重心就會壓向椅坐及椅背下部,使臀部從下到上直到腰部都緊壓在椅背按摩球上,把頭頸肩背都靠在椅背上,左右或上下或旋轉來回慢慢小幅晃動椅坐,會感到很舒服,每天堅持早晩一次,毎次10-30分鐘左右(以舒服為宜),不用ー個月就會見效。半年就會收到奇效。圖5是杠桿省力式前后上下動養生椅。椅坐5下邊用ー根橫向椅坐轉軸43支撐于椅坐支承架9上,椅坐5還有彈簧6支撐和減震,在椅坐5前下方還裝有腳蹬及擱腿架軸31和調角度固定裝置32,轉軸31上裝有腳蹬及擱腿架33和翻折腳蹬45.平時坐時為防翻動設了轉動卡緊椅坐固定裝置42和翻折椅腳22增加養生健身時穩定性;椅背上還可換成 頭頸部移動按摩器軌道25,上裝頭頸部移動按摩器24,用按摩器移動及固定裝置26支撐固定;軌道25上還有手握提升柄翻轉軸15,其上有手握提升柄14。還可裝壓肩彈性肩部按摩器44。使用時,先把腳蹬及擱腿架33從椅坐5下轉出調到合適位置固定(最簡單的固定可采用按鈕式或栓式),打開翻折腳蹬40,向前轉手握提升柄14和肩部按摩器44并鎖緊固定,人靠后坐,背靠椅背I,肩壓肩部按摩器44,手握扶手3,或提升柄14,腳蹬在翻折腳蹬40上,前臂和腿稍用力和松開就可使身子在椅背I和頭頸部按摩器24上反復上下按摩了。同時使腰和腹部前后不斷反復曲伸受到擠壓拉伸刺激,使肩背和頭頸部也受到反復伸彎運動和按摩刺激,還可活動按摩身子其它部位。午間休息時,再升高腳蹬及擱腿架(板)33,卡緊椅坐固定裝置42,把腿放在擱腿架(板)33上,把腿抬高,就可舒服休息。據科學測試,把腿抬到高于胸部能使血液回流加快,對心臟大有好處。老年人用椅,制造時還可把椅坐轉軸43固定位置前移,椅背I向后傾斜些或做成可調角度椅背,椅坐5后下椅坐支承架9上設與椅坐5平的橫支承架,使椅坐5后部不能向下動,只能向上升(升距一般控制在3-5厘米為好),這樣只要不使用腳蹬,坐在椅子上就象坐普通坐椅ー樣,椅坐5不會前后翻動。要養生健身時,把腳蹬及擱腿架(板)33轉到合適位置固定,雙腳放在上面向下踩,同時手和前臂壓在扶手3上向上撐,放松,反復動作就行了。以上養生椅還可在椅坐5下一點,椅背I與椅腿12交合處用橫軸連接,并從椅背向下伸兩段有孔的桿,椅坐支承架9改向上弧形架,架上對應位置也有配合孔,用螺柱調角度的固定裝置,可調節椅背I的傾斜度,或把兩后腿做成可調展開的使椅背后仰或躺下,增加身子對按摩器的壓力,以增強按摩刺激效果,同時讓休息更舒服。還可把椅背做成可拆卸更換不同按摩方式的;還可在坐椅后邊椅腿中間安裝立軸,椅背上相應部位配合軸套,椅背和扶手就可以轉動(椅背和扶手也可繞椅坐轉動);椅背肩以上的頭頸部按摩器可做成頭后部頸后部形狀使同時按摩面積更大,還可做成可伸縮的以調高度或可裝卸的以適合不同需要;還可在腹部加滾壓揉摩等按摩器2。這些養生椅結構上沒有限制,可大可小,可簡單可復雜,可普通可豪華,但要適當沉一點,椅腿向四方伸展得寬一點,以增加穩定性,使用時也不能像鍛煉肌肉那樣猛用大力;還可在椅子組合件外層覆以(包裝)其它材料或裝飾。如果把椅子各零件和功能件及不同結構件做成模塊化標準化,將簡化生產,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實施例2圖6是椅坐后部可以上下搖動椅背跟隨動并能單獨前后搖動養生椅示意圖,椅背I和椅坐5用椅坐椅背連接軸45連接在一起,椅背I可以前后轉動變換椅背I與椅坐5之間的夾角,椅坐5前下方椅坐支承架9上安裝有椅坐轉軸43,讓椅坐5可繞軸43轉動使椅坐5后部上下升降,故椅背I也跟隨升降并可以単獨前后轉動,椅坐5兩邊還向后延伸兩根桿用安裝在椅坐支承架9上的椅坐固定裝置42固定椅坐5不動;在椅坐椅背連接軸45下邊也有椅背I兩邊向下延伸的兩根桿用椅背固定裝置46固定椅背1,并可調整椅背I前后角度固定,還兼有把椅坐5后部和椅背I升高固定(椅背I延伸桿從上到下有很多孔或齒,椅坐支承架9橫架上橫向也有很多相同或卡緊裝置,用螺柱穿或卡緊就可調整固定)的作用;椅坐5前兩邊各有I根伸縮手柄套筒49安裝在椅坐下邊的椅坐支承架9上的椅背搖動手柄支承軸51上(杠桿支點),可以前后轉動,伸縮手柄套筒49上還裝有搖動連桿鉸接50 (杠桿力點),通過連桿52與椅背I下延伸桿用椅背搖動連桿47連接,伸縮手柄套筒49 內裝椅背搖動伸縮手柄48。該椅的椅背I和椅坐5上可裝橫向滾柱或滾筒或滾球或滾輪等按摩器2活動能大些;還可在椅背瞀脈和膀胱經等線上的滾柱或滾筒上再裝啞鈴形滾輪;也可在肩部、臀部肌肉活動量大且能承受很大壓カ和摩擦カ經穴部位再加有弾性摩擦力按摩器。平時工作學習時,椅坐固定裝置42和椅背固定裝置46是把椅坐5和椅背I固定不動的,椅坐5和椅背I上再套上或卡上(硬邊),或系上彈性墊或軟墊,就可像普通坐椅ー樣使用;當要午休時,從椅坐5下拉出腳蹬及擱腿架33,用調角度固定裝置32調到合適位置固定,打開椅背固定裝置46,把椅背I放平或調到一定傾斜度,就可躺下休息。睡醒后若需振奮精神,拿下坐墊靠墊,手握扶手3或伸縮手柄套筒49,手臂做拉伸動作,整個身子就可在椅背I椅坐5和擱腿架33上來回上下仰面滾動、側身滾動,使頭頸肩背腰臀腿(擱腿架上裝上按摩器)腳都得到按摩刺激。還可起身坐起把椅背I也扶起來,打開翻折腳蹬40,抽出椅背搖動伸縮手柄48,坐著腰背肩頭頸都緊靠椅背1,腳蹬住腳蹬,雙手握住伸縮手柄48來回拉推,同時雙腳和腰配合用力,使腰部和腹部反復彎伸擠壓,就會使五臟六腑受到刺激,同時使頭頸肩背腰臀也受到刺激按摩,還使手、臂、腿、腳、關節和肌肉得到運動和刺激。若要活動量更大刺激更強,還可打開椅坐固定裝置42,讓椅坐5能繞椅坐轉軸43轉動,使椅背I和椅坐5上下升降幅度和伸彎腹部腰部的幅度更大,背部和手及臀用カ也増大,使全身各部受到的刺激增強,使各部肌肉也得到鍛煉。制造時也可不要椅坐延伸桿,把椅坐5下邊的椅坐支承架9做成平的,還可在椅背I后與椅坐支承架9之間加“<”形彈簧助力,彈簧上端固定在椅背I上,彈簧下端固定在椅坐支承架9上的可調節彈簧固定高低位置的升降架上,用以調節彈簧的弾力大小和放平椅背I。休閑或看電視時,用彈簧把椅背I支撐到半躺位置,用腳蹬在翻折腳蹬40上(腳蹬及擱腿架33的擱腿架也可做成可伸縮調整長度并固定的),或把沒加彈簧的椅背I椅坐5用椅背固定裝置47調到半躺位置固定。整個身子就可在椅背I椅坐5上進行按摩了,悠閑自得,慢慢悠悠晃動,既娛樂了精神,又養生保健。也可把椅腿12的后腿用槽鋼做成可向后轉動展開的腿,在腿腳的上部做根可向內翻折并卡入槽內的展開腿,在展腿腳的上部槽內還有向外轉動支撐椅背I的撐架,把椅背I放平支撐椅背I肩部,可當床用,還可不要椅背搖動伸縮手柄48、伸縮手柄套筒49、搖動連桿鉸接50、搖動手柄支承軸51、連桿52及調角度固定裝置32,只需把腳蹬擱腿架(板)33放平或腳蹬前端向上翹高,后端安裝在既可向前彎又可伸直并固定的裝置上,把裝置固定在椅背I向下延伸桿上。養生時,蹬動腳蹬40,腳蹬及擱腳架(板)33前部向下動,后部推著椅背I延伸桿和椅背I繞椅坐椅背連接軸45轉動,椅背I就會向前轉按摩背部,腳不用力,背向后靠,椅背I向后轉動,輕微按摩背部,如此反復就可養生保健;把椅背I放平,當床躺下,手拉推扶手3 (扶手做平些低些),也能使身體上下移動,讓背部得到按摩,墊上睡墊就可當床睡覺。實施例3圖7是蹺蹺板式養生椅,把椅背I和椅坐5做為一體,呈“弓”字形,上有按摩器2,椅坐支承架9中間位置上安裝橫向椅坐轉軸43,其軸上裝整體椅坐5椅背1,能像蹺蹺板一樣前后上下搖動。前面椅坐5下還裝有擱腿架及腳蹬套53,內裝伸縮有固定裝置腳蹬及擱腿架33,能隨椅坐5椅背I 一起搖動。彈簧6上端固定在椅背I后背上,下端固定在椅坐支承架9上。平時椅背I立起用椅坐固定裝置42固定在扶手3上(最簡單是在椅背兩邊各 裝個伸縮卡,伸出就卡在扶手上不能動)。活動養生時,抽出腳蹬及擱腿架33,打開翻折腳蹬40,打開椅坐固定裝置42,坐在椅坐5上,把腿放在腳蹬及擱腿架33上,頭背腰靠上椅背I移動坐位找到平衡點,手握扶手3或腳蹬腳蹬40或手握提升柄14,稍用力都能使人體重心改變,讓椅背I和椅坐5前后上下搖動,由于有彈簧6的作用可減緩搖擺速度,速度可由用力大小調節,可快可慢。因該椅較大較重,移動不方便,還可設置坐椅移動輪23,裝在與椅坐支承架9構成平行四邊形的移動輪四連桿升降架55上,四個坐椅移動輪23由轉軸固定在椅坐支承架9上的移動輪升降手柄54操控一起升降和固定。向后搖時為增加穩定性,可加翻折椅腳22和椅腳防滑墊或套13。該椅還可在橫向椅坐轉軸43上加根豎向轉軸就可左右搖動;用球或萬向十字軸代替橫軸豎軸,躺著也能前后搖動,左右搖動和上下搖擺旋動(不作轉動);還可把椅背I和椅坐5做成像床ー樣的平板,從椅坐轉軸43處再分成兩段,用軸43連接成一體,設角度變換及固定裝置,既可當床用又可躺著前后左右搖動按摩刺激;還可把椅做成整體平的或微彎的從頭到腳搖椅。椅腿要適當把距離加長。養生時用力不可太大,速度要緩慢。實施例4圖8是搖椅式養生椅,椅背I和椅坐5做成一整體,其上有按摩器2,像躺椅形狀,椅坐5放于圓弧撐托57上連為一體,其上端向上彎變撐桿56撐于椅背I上部固定,這樣既能保持坐姿工作學習也舒服,又可平穩像輪子樣在軌道上滾動,把椅坐支承架9前后左右兩架做成平的配合滾動軌道;把椅坐椅背圓弧撐托57放入椅坐支承架9的高邊軌道內(可圓柱圓弧配合,也可平板深槽配合。深邊軌槽可在上也可在下);椅坐5下還裝有擱腿架及腳蹬套53,內裝可伸縮調長度并有固定裝置的腳蹬及擱腿架33。平時工作學習或當坐椅使用時,把椅背I立起來,用裝于圓弧撐托57上的椅坐固定裝置42卡緊不動。使用吋,打開固定裝置42,抽出腳蹬及擱腿架33 (也可不要腳蹬)。把腳蹬安裝在椅坐支承架9的前邊上,可以向椅前轉伸出并固定和向后轉到椅坐5下面藏起來。使用時,抽出腳蹬及擱腿架33,打開(轉出)翻折腳蹬40和椅坐固定裝置42,坐在椅上,腰背頭肩貼在椅背I的按摩器2上,用腳蹬ー下或用手推一下,椅背I和椅坐5就會在軌道中來回滾動,非常好玩。因軌道和“滾輪”接觸都是硬且光滑表面,不僅用カー次比現有搖椅來回滾動次數多,而且不變向,有利看電視,如果把手臂平放在扶手3上,隨椅前后搖晃,頸肩臂部關節會得到很大活動量和刺激。制造時還可調整軌道或圓弧撐架57的傾斜度或弧度來改變人的躺仰度。這種養生椅還可不分椅坐椅背,從頭到腳做成整體的床形狀(不是坐椅是躺椅)。還可不要前后兩邊椅坐支承架9,把圓弧撐托57前后對稱4點用四連桿支承架橫軸58與四連桿支承架59連接,下邊四連桿支承架中點裝在橫向支承軸60上固定在椅坐支承架9上,這樣搖晃距離更大,而且有高有低,又有趣,又好玩,又保養了身體。椅腳上有防滑墊或套13。圖7、圖8這類養生椅按摩器最好裝滾柱、滾筒、滾球、弾性摩擦カ墊、按摩軟墊或按摩網墊等。制造時還可椅腿不動,椅背、椅坐和扶手能一塊動。利用人躺椅上自身的重量和搖擺時的慣性與椅上按摩器之間形成的位移,使人體與椅上接觸面受到按摩刺激,躺在椅上ー邊悠悠晃動按摩養生,一邊看電視聽廣播或與人聊天,十分舒服愜意,既保養了身體,又享受了快樂。如果按摩一段時間后想換ー種按摩器,不用拆裝,換ー種按摩墊(如滾筒養生椅上鋪上弾性摩擦力墊上并有經絡穴位按摩球的按摩墊)就可,人躺在上面就可繼續養生娛樂了,十分簡單方便。如腰有不舒服就換腰部按摩墊;如頸部不舒服就換頭頸肩部按摩墊;如肩背不舒服或要預防感冒,換上頭頸背部穴位按摩墊,把養生椅背坐搖向后低前高固定,人躺在椅上就肩背低,臀腿高,用腳蹬或手拉扶手或椅邊或肩上部的手握提升柄 或手腳并用,都能使身體上下運動。達到重點按摩肩背部穴位的目的,按摩到有點發熱效果最好;如坐骨神經或腿長期有點疼,可用腰臀墊,把椅調到稍前低后高或平躺,照上述方法即可,但要堅持。養生椅也可做相連兩段平直的有高出的枕頭,坐時把上段彎折,養生或休息時放平,還可當床(折疊床)睡覺。還可養生椅從頭到腳是平直的象床一祥或象彎月亮形。其他養生椅也可用這種方法進行養生。一般按摩器滾球、滾輪和柱的直徑在4-6厘米就可以了,穿在軸上的球和輪可大些;滾球滾輪的結構可采用轉椅或小推車的萬向輪結構。彈性摩擦力枕頭裝的球或條或弧形凸起或梳齒等可細些小些;以上養生椅構件可用一種材質或幾種材質制造,同一構件上還可覆以其他材料,加以裝飾。穿得厚時或體胖的使用者,可選用按摩器較大,按摩較深,每個按摩器之間距離大些的按摩墊或椅,這才能刺激到深處,才有效果。行動不便、肢體無カ老人以及殘疾人可使用本發明裝上電機使椅背和椅坐動或搖動。
權利要求
1.ー種養生椅,包括椅腿、椅坐及椅背,其特征在于,椅腿及椅背固定不動,人坐在椅坐上,椅坐可以轉動或上下升降動,或既可轉動又可上下升降動,或椅坐可以前升后降后升前降搖動或前升后降后升前降左升右降右升左降搖動,或前后左右既可交叉升降動又可轉動,或可四周任何方向上下交叉動或既可四周任何方向上下交叉動又可轉動,或椅坐繞坐下橫軸只在平面以上上升下降搖動,或椅坐可以前后滑動或輪(球)動;或椅腿椅坐固定不動,人坐在椅坐上,扶手和椅背可以繞椅背中心立柱左右轉動或繞椅坐左右轉動,或扶手椅背可以上下升降動或橫向左右小動,或椅背可以繞椅坐下軸左右擺動,或椅背既可左右擺動又可上下升降動,或椅腿椅坐固定不動椅背可以以椅坐后邊上的軸或椅架上的軸前后搖動;或椅腿固定不動,人坐在椅子上,椅坐和椅背一體可以前后一起輪動(滾動)或軌道滑動或前后上下或前后左右上下在球上擺動或繞軸搖動,或在四連桿架上繞軸前后上下搖擺動;或椅架固定不動,椅坐椅背連成一體的“弓背”形軌道裝在椅架配合軌道上,人躺在椅子上可以像搖椅ー樣前后上下搖動(包括有腳蹬擱腿架的和沒有腳蹬擱腿架從頭到腳像床一樣各式各樣,但兩邊有扶手或固定扶手);或椅腿不動,椅坐和椅背用軸相連,通過杠桿用手或腳操控可以單獨上下或前后轉動或一起搖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養生椅,其特征在于,椅坐前后左右上下升降動的萬向節(包括柔性和剛性)結構或彈簧(包括螺旋“<”、“匚”、“Z”形彈簧、板簧、蝶形彈簧、空氣彈簧、橡膠彈簧、氣囊彈簧、發泡彈簧各種彈簧)伸縮結構或轉動的軸和套筒結構或軸和軸承結構,或四周上下升降和轉動的球和球碗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養生椅,其特征在干,椅背可是“I ”字形或“門”形或“T”形或“十”字形或框架形;椅背正面形狀可是平板形或人體后背形體;或椅背可是肩以下矮背或從坐到肩以上高背(包括頭頸);或頭頸部按摩器上和養生椅背后上有配合軌道和固定裝置,養生椅可以裝配或互換頭頸部按摩器。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養生椅,其特征在于,還可在椅背或椅坐或椅架上固定扶手,扶手可隨椅背或椅坐或椅架一起動或不動。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養生椅,其特征在于,在椅框或椅背或椅背椅坐或椅背椅坐扶手或椅背椅坐扶手及腳蹬上有ー個以上按摩器或經脈穴位對應位置上有ー個以上穴位按摩器;按摩器如立柱或立滾柱或立滾筒,或橫柱或橫滾柱或橫滾筒,或滾球或活動球或滾輪或圓頭凸起,或刮板或弧板,或有彈性有摩擦力的凸塊或彈性摩擦カ椅背或椅坐或彈簧摩擦力椅背椅有坐孔洞或弾性摩擦力橫齒條形椅背或椅坐或椅背椅坐,或弾性摩擦力其中或墊上再加按摩球或圓頭凸起。
6.ー種按摩墊,包括框架或墊(包括硬和軟及彈簧性摩擦力)或網或帶,其特征在干,在框上固定有一根以上有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立滾柱或立滾筒或橫滾柱或橫滾筒或橫刮板或橫弧板按摩器;或框或框架上用軸或索穿有如權利要求5所述ー個以上滾球或滾輪按摩器;在框架上或墊上或網上或帶上固定有或包裹有或系有如權利要求5所述ー個以上滾球或活動球或圓頭凸起按摩器;或墊上有如權利要求5所述各種形狀弾性摩擦カ凸塊、或弾性摩擦カ墊上有各種形狀孔洞或凸凹不平按摩器、或弾性摩擦力墊上有齒條形按摩器或弾性摩擦力墊上有各種條紋凸起按摩器、或弾性摩擦力墊枕頭上還有梳齒或凸小球(也可包裹在里面)或凸顆粒或橫條凸起按摩器;以上按摩墊上還可按人體后部形體做成形體按摩墊或把對應背部經脈穴位或對應腹部經脈穴位置上按摩器做大些高些;以上按摩墊還可按各型養生椅做成不同形狀大小標準(包括頭頸部)的椅背和椅坐及椅背椅坐按摩模塊和按摩墊以及從頭到腳的按摩墊,以上按摩墊還可分段制造,做成頭頸肩部或頭頸上背部或頭頸肩背部按摩墊或腰部或臀部或腰臀部按摩墊,或按摩腹部有配合椅上的固定設置或手按按摩球墊;這些按摩墊按摩模塊可安裝在或襯墊在或配合有如權利要求I或2或3或4撰述養生椅使用。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養生椅和權利要求6所述按摩墊,其特征在干,按摩器上再復以摩擦力材料或彈性摩擦力材料或摩擦力或彈性摩擦力圓頭凸起或顆粒或摩擦力或彈性摩擦力各種花紋或各形溝槽或各形凸起;或弾性摩擦カ墊上固定有或系有或包有或墊內夾有活動球或圓頭凸起或彈性摩擦力墊上覆有摩擦力顆粒。
8.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養生椅,其特征在于,椅背后面肩部以上固定有可向椅前轉動的手握提升柄,或有肩部按摩器,或椅架上還可固定椅背傾斜度調控裝置,椅背上有配合結構;或椅背轉至與椅坐和擱腿板(架)齊平可當床用。
9.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養生椅,其特征在于,還可在椅坐或椅架腿上固定腳蹬或腳蹬及擱腿架(板),或腳蹬及擱腿架(板)還可調高低角度或轉到椅下收藏;或腳蹬及擱腿架(板)還可調到高于椅坐固定;或腳蹬及擱腿架(板)固定在椅背后部,可從椅后向椅前翻轉、調角度并固定;或腳蹬從椅坐下與椅背下部相連,通過椅背上橫軸支點可使椅背前后搖動;或腳蹬可翻折或翻轉,或腳蹬在椅坐左右兩邊固定在椅架上。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養生椅,其特征在于,椅背伸向椅坐的下部有轉換機構,可與椅腿或椅架固定椅背不動,也可與椅坐或椅坐轉動機構固定隨椅坐一起轉動。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養生椅是根據中醫經絡學理論經長期研究和實踐設計的。椅坐能前后左右上下活動及轉動,椅背可前后轉動,椅背椅坐也能一塊前后動,椅背椅坐上有按摩器。利用人體與椅背椅坐之間的相對運動和腰腹反復曲伸和扭轉,形成按摩刺激。根據中醫經絡學,背部有“陽脈之海”督脈和人體太陽的膀胱經,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腹部有“陰脈之海”任脈和腎經、肝經、脾經、胃經、膽經,是人體最重要的兩個“全息反射區”,是中樞神經和大血管集中的地方,有管五臟六腑及全身器官的經脈穴位,按摩刺激背部腹部就可疏通經絡,暢通氣血,軟堅散結,滑利關節,養生防病。不苦不累,好堅持,花錢少效果好;在簡單方便舒服快樂中輕松享受健康生活。
文檔編號A61H39/04GK102688134SQ20121018783
公開日2012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6日
發明者黃昌友 申請人:黃昌友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溪县| 大余县| 大化| 威远县| 武定县| 东阳市| 呼玛县| 夏津县| 黄浦区| 屏南县| 大港区| 富锦市| 宝鸡市| 河津市| 克东县| 洞头县| 合肥市| 南郑县| 怀安县| 安庆市| 靖宇县| 谢通门县| 进贤县| 福贡县| 乌海市| 封开县| 罗定市| 敦化市| 衡阳市| 张家口市| 乐安县| 广宁县| 嘉鱼县| 日照市| 祁阳县| 加查县| 富源县| 周至县| 丹巴县| 伊金霍洛旗| 都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