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藥浙貝母的加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藥浙貝母的加工方法,①一般于5月上、中旬,植株基本枯萎時挖收;②將分好的各檔貝母分別放人特制的木桶里,木桶懸掛于三角架上,每次裝20~25克,由兩人各在一邊來回推撞,使桶內貝母相互摩擦,經15~20鐘,表皮大部分脫落,漿液滲出時加入石灰,每50千克鮮貝母約加石灰1.5~2.5千克,繼續推撞15分鐘左右,使貝母全部沾滿石灰為止。一般在上午起挖,下午去皮,摻石灰推撞,然后將貝母放人竹籮內過夜,使石灰滲入貝母內,第二天取出曝曬3~4天,再裝入麻袋,放置1~3天;本發明浙貝母的加工方法具有無毒、無污染,能保持浙貝母的原汁原味,無需消耗大量水去浸泡,浙貝母營養成分可最大程度保持,干燥徹底,保質期長,不易變質,且生產周期短的優點。
【專利說明】—種中藥浙貝母的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的加工方法,尤其是一種中藥浙貝母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中藥材的產品加工也叫產地加工,藥材加工非常重要,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是把收獲來的鮮貨,通過不同方法干燥,加工成商品藥材,并不是只要曬干就可以了。藥材產品加工是藥材生產的最后一關,關系到藥材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如加工得巧,不但能提高藥材的商品等級,還會多出產量,相應地提高經濟效益。否則會把多年付出的辛勤勞動和大量投入,由于這一關沒把好,而損失摻重。所以最后這一關一定要把好,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避免不應有的損失。
[0003]不同藥材的加工方法有很大差別,有的很簡單,只要曬干,陰干或烘干即可,如多數全草類、種子類果實類藥材。有的則很復雜,如多數根和根莖類藥材,有的在干燥前還要洗滌、去皮、整形、蒸煮燙、浸漂、硫磺熏等工序。如附子(祛風濕、治虛脫、腎虛水腫等)毒性較大需用鹵堿浸泡和高溫蒸煮等措施來降低毒性。每道工序都要掌握適度,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甚至影響產品質量。
[0004]藥材在日曬過程中,要注意經常翻動,防雨淋,有的先曬至5~6成干時進行短期集中堆放,把內部水分擴散出來,使藥材回軟,俗稱“發汗”,再曬到干。
[0005]有些含有揮發油的藥材如薄荷、紫蘇等,不宜暴曬,宜陰干,或先曬到7~8成干,再放陰棚內陰干.以減少揮發油損失。
[0006]在進行人工加溫干燥時如炕干或烘干.除注意藥材鋪放厚度.常翻動外,還要嚴格控制火力.一般掌握先大火.后小火,以免炕焦或燒毀藥材,或發生火災,以前在湖北;四川黃連產區.坑黃連時.由于火力沒控制好`,燒毀黃連,發生火災的事時有發生。所以.一定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避免不應有的損失。
[0007]有些新產區加工時不去皮也不加石灰.采用硫磺熏后再曬干,這種方法由于不去皮,漿汁流失少,出干貨比傳統的加石灰法高6% -7%。這種方法比較簡單容易掌握,但對藥效有影響。采用硫磺熏制技術加工的浙貝母,其內外質量均優于采用傳統方法加工的貝母,總生物堿含量的測定對比(以貝母乙素為準)表明,這種產地加工新方法具有明顯優勢,有利用推廣價值,值得進一步研究,硫磺的毒性難以掌握。
[0008]浙貝喜歡溫暖濕潤氣候,生長溫度4~30°C,過低或過高均休眠。土壤要求濕潤沙質壤上(含水量在80%),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比較耐寒,在北京能在地里越冬。黏土、干旱的地方不適合栽培。
[0009]本草正日:大治肺癰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氣,善開郁結,止疼痛,消脹滿,清肝火,明耳目,除時氣煩熱,黃疸淋閉,便血溺血;解熱毒,殺諸蟲及療喉痹,瘰疬,乳癰發背,一切癰瘍腫毒,濕熱惡瘡,痔漏,金瘡出血,火瘡疼痛,較之川貝母,清降之功,不啻數倍。
【發明內容】
[0010]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的中藥浙貝母的加工方法;不但能提高藥材的商品等級,還會多出產量,相應地提高經濟效益。否則會把多年付出的辛勤勞動和大量投入,由于這一關沒把好,而損失摻重。所以最后這一關一定要把好,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避免不應有的損失。
[0011]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在是:
[0012]中藥浙貝母的加工方法,其由如下步驟構成:
[0013]①一般于5月上、中旬,植株基本枯萎時挖收。起挖時要小心,不把鱗莖挖傷,挖出立即洗凈。把較大的鱗莖掰下鱗片,挖出心芽,工成元寶貝,挖下的心芽加工成貝蕊;較小的鱗莖不去心芽,加工珠貝; [0014]②將分好的各檔貝母分別放人特制的木桶里,木桶形態似船,長I米,寬0.5米,高約0.3米,木桶懸掛于三角架上,每次裝20~25克,由兩人各在一邊來回推撞,使桶內貝母相互摩擦,經15~20鐘,表皮大部分脫落,漿液滲出時加入石灰,每50千克鮮貝母約加石灰1.5~2.5千克,繼續推撞15分鐘左右,使貝母全部沾滿石灰為止。一般在上午起挖,下午去皮,摻石灰推撞,然后將貝母放人竹蘿內過夜,使石灰滲入貝母內,第二天取出曝曬3~4天,再裝入麻袋,放置I~3天,讓內部水分滲到表面,稱“發汗”,再曬I~2天就可曬干。如遇陰天,應把貝母攤放在通風處陰干或用炭火烘干,但火力不宜過猛,要經常翻動;
[0015]在曬的過程中,每天都要用孔徑5毫米的篩子,將石灰、碎鱗片等雜物篩出,干燥的標準是將貝母折斷時松脆,斷面白粉狀.顏色一致,如斷面還有玉色的說明未干,還需再曬;經這樣加工的商品質量好,符合標準;一般3~3.2干可加工成干貨I千克.若方法不當,則需4千克才能加工成I千克,667平方米產干貨200~300千克。
[001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17]該發明是一種可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的中藥浙貝母的加工方法;不但能提高藥材的商品等級,還會多出產量,相應地提高經濟效益。否則會把多年付出的辛勤勞動和大量投入,由于這一關沒把好,而損失摻重。所以最后這一關一定要把好,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避免不應有的損失。本發明浙貝母的加工方法具有無毒、無污染,能保持浙貝母的原汁原味,無需消耗大量水去浸泡,浙貝母營養成分可最大程度保持,干燥徹底,保質期長,不易變質,且生產周期短的優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實施例:
[0019]中藥浙貝母的加工方法,由如下步驟構成:
[0020]①一般于5月上、中旬,植株基本枯萎時挖收。起挖時要小心,不把鱗莖挖傷,挖出立即洗凈。把較大的鱗莖掰下鱗片,挖出心芽,工成元寶貝,挖下的心芽加工成貝蕊;較小的鱗莖不去心芽,加工珠貝;
[0021]②將分好的各檔貝母分別放人特制的木桶里,木桶形態似船,長I米,寬0.5米,高約0.3米,木桶懸掛于三角架上,每次裝20~25克,由兩人各在一邊來回推撞,使桶內貝母相互摩擦,經15~20鐘,表皮大部分脫落,漿液滲出時加入石灰,每50千克鮮貝母約加石灰1.5~2.5千克,繼續推撞15分鐘左右,使貝母全部沾滿石灰為止。一般在上午起挖,下午去皮,摻石灰推撞,然后將貝母放人竹蘿內過夜,使石灰滲入貝母內,第二天取出曝曬3~4天,再裝入麻袋,放置I~3天,讓內部水分滲到表面,稱“發汗”,再曬I~2天就可曬干。如遇陰天,應把貝母攤放在通風處陰干或用炭火烘干,但火力不宜過猛,要經常翻動;[0022]在曬的過程中,每天都要用孔徑5毫米的篩子,將石灰、碎鱗片等雜物篩出,干燥的標準是將貝母折斷時松脆,斷面白粉狀.顏色一致,如斷面還有玉色的說明未干,還需再曬;經這樣加工的商品質量好,符合標準;一般3~3.2干可加工成干貨I千克.若方法不當,則需4千克才能加工成I千克,667平方米產干貨200~300千克。
【權利要求】
1.一種中藥浙貝母的加工方法,其特征由如下步驟構成: ①一般于5月上、中旬,植株基本枯萎時挖收;起挖時要小心,不把鱗莖挖傷,挖出立即洗凈;把較大的鱗莖掰下鱗片,挖出心芽,工成元寶貝,挖下的心芽加工成貝蕊;較小的鱗莖不去心芽,加工珠貝; ②將分好的各檔貝母分別放人特制的木桶里,木桶形態似船,長I米,寬0.5米,高約0.3米,木桶懸掛于三角架上,每次裝20~25克,由兩人各在一邊來回推撞,使桶內貝母相互摩擦,經15~20鐘,表皮大部分脫落,漿液滲出時加入石灰,每5 0千克鮮貝母約加石灰1.5~2.5千克,繼續推撞15分鐘左右,使貝母全部沾滿石灰為止;一般在上午起挖,下午去皮,摻石灰推撞,然后將貝母放人竹蘿內過夜,使石灰滲入貝母內,第二天取出曝曬3~4天,再裝入麻袋,放置I~3天,讓內部水分滲到表面,稱“發汗”,再曬I~2天就可曬干;如遇陰天,應把貝母攤放在通風處陰干或用炭火烘干,但火力不宜過猛,要經常翻動; 在曬的過程中,每天都要用孔徑5毫米的篩子,將石灰、碎鱗片等雜物篩出,干燥的標準是將貝母折斷時松脆,斷面白粉狀.顏色一致,如斷面還有玉色的說明未干,還需再曬;經這樣加工的商品質量好,符合標準;一般3~3.2干可加工成干貨I千克;若方法不當,則需4千克才能加工成I千克,667平方米產干貨200~300千克。
【文檔編號】A61P15/14GK103566153SQ201210262119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6日
【發明者】岑星華 申請人:岑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