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外用毒瘡膏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外用毒瘡膏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毒瘡是身體上帶有毒性的瘡疤腫爛化膿,又稱潰瘍病。西醫(yī)通常用各種外敷藥治療毒瘡,但多數(shù)藥物對身體有很大的刺激,而且效果不太可靠,或者注射或口服大劑量抗生素,但這會造成多臟腑功能損害,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調,毒瘡難以收口 ;中醫(yī)療效慢,臨床不易推廣。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外用毒瘡膏,該外用藥物具有排毒消炎、活血通絡、消腫排膿、去腐生肌之功效,且使用方便,見效快,收口快,療程短,療效顯著,無毒副作用,治愈后復發(fā)率低且不留疤痕。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外用毒瘡膏的制備方法。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外用毒瘡膏,該外用毒瘡膏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惠莢葉3-6份
浦公英2. 5-5份
黃豆20-60份
食用熟石嘗 O. 6-2份。進一步,該外用毒瘡膏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皂莢葉4-5份蒲公英3-4份黃 35-55 份。進一步,該外用毒瘡膏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皂莢葉4. 5份蒲公英3. 5份黃豆50份。進一步,原料還包含1-3份的藏紅花。本發(fā)明提供的上述外用毒瘡膏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按所述重量比稱取各原料,將除食用熟石膏以外的原料洗凈,備好;(2)將包含皂莢葉、蒲公英在內的中藥原料放入3-5倍量的水中,熬制5-10分鐘,濾渣,得到中藥藥汁;
(3)將黃豆與2-3倍量的水混合,常溫下浸泡6-8小時,磨漿,過濾,在100°C熬漿3-5分鐘,得到熟漿;(4)將食用熟石膏用水稀釋后攪拌均勻,加入到步驟(3)的熟漿中,加蓋脹漿8-10分鐘,待熟漿變成豆腐腦狀物即可,放置40分鐘-I. 5小時后,得到豆腐腦浙出水,常溫下自然發(fā)酵1-3小時后,備用;(5)在攪拌操作下,將步驟(4)中放涼的豆腐腦浙出水用小火熬5-8小時,然后加入步驟(2)的中藥藥汁,繼續(xù)攪拌下熬制1-2小時,放涼,得成藥。進一步,步驟(4)中,豆腐腦狀物的放置時間為I小時。進一步,步驟(5)中,向成藥中加入占成藥重量1-5%的冰片。本發(fā)明從眾多的中藥原料中精心篩選了包括皂莢葉和蒲公英在內的中藥原料,以適當?shù)谋壤旌虾蠼?jīng)煎煮得到中藥藥汁,使中藥藥汁與豆腐腦浙出水混合并熬制呈膏狀,從而得到本發(fā)明的外用毒瘡膏。本發(fā)明中,皂莢葉為豆科植物皂莢的葉片,主治祛風解毒、風熱瘡癬等。蒲公英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等功效。藏紅花具有疏經(jīng)活絡、通經(jīng)化淤、散淤開結、消腫止痛、涼血解毒等功效,此外,藏紅花提取物具有明顯的抑癌抗癌能力。本發(fā)明提供的外用毒瘡膏具有活血通絡、排毒消炎、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去腐生肌、斂瘡等功效的外用毒瘡膏,該外用毒瘡膏呈膏狀、略稀、酸性、微香。該外用毒瘡膏最突出的優(yōu)點是見效快,收口快,療程短,療效顯著,治愈后復發(fā)率低且不留疤痕,且使用方便,無毒副作用;其中的原料無貴重之物,來源充足,配伍性好;另外制備工藝易于掌握,易于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本發(fā)明中,皂莢葉和蒲公英可以使用蒸制后干燥過的藥材,也可以用新鮮的藥材。優(yōu)選情況下,使用新鮮的皂莢葉、蒲公英時,使用時,搗碎取汁即可。本發(fā)明中,皂莢葉也可以用皂角刺替代,但用量需增加3-5倍。以下以具體的實施例和應用例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原料均可自市場購得。下述實施例中,I重量份表示1kg。實施例I該實施例采用的原料與配比見表I。表I
權利要求
1.一種外用毒瘡膏,其特征在于,該外用毒瘡膏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鬼莢葉3-6份蒲公英2. 5-5份黃豆20-60份食用熟石膏 O. 6-2份。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外用毒瘡膏,其特征在于,該外用毒瘡膏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皂莢葉 4-5份 蒲公英 3-4份 黃 3 5-5 5 份。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外用毒瘡膏,其特征在于,該外用毒瘡膏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皂莢葉 4. 5份 蒲公英 3. 5份 黃豆 5 O份。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外用毒瘡膏,其特征在于,原料還包含1-3份的藏紅花。
5.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種外用毒瘡膏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所述重量比稱取各原料,將除食用熟石膏以外的原料洗凈,備好; (2)將包含皂莢葉、蒲公英在內的中藥原料放入3-5倍量的水中,熬制5-10分鐘,濾渣,得到中藥藥汁; (3)將黃豆與2-3倍量的水混合,常溫下浸泡6-8小時,磨漿,過濾,在100°C熬漿3_5分鐘,得到熟漿; (4)將食用熟石膏用水稀釋后攪拌均勻,加入到步驟(3)的熟漿中,加蓋脹漿8-10分鐘,待熟漿變成豆腐腦狀物即可,放置40分鐘-I. 5小時后,得到豆腐腦浙出水,常溫下自然發(fā)酵1-3小時后,備用; (5)在攪拌操作下,將步驟(4)中放涼的豆腐腦浙出水用小火熬5-8小時,然后加入步驟(2)的中藥藥汁,繼續(xù)攪拌下熬制分鐘1-2小時,放涼,得成藥。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豆腐腦狀物的放置時間為I小時。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向成藥中加入占成藥重量1-5%的冰片。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外用毒瘡膏,該外用毒瘡膏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皂莢葉3-6份,蒲公英2.5-5份,黃豆20-60份,食用熟石膏0.6-2份。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外用毒瘡膏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提供的外用毒瘡膏具有活血通絡、排毒消炎、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去腐生肌、斂瘡且治愈后不留疤痕等功效,該外用毒瘡膏呈膏狀、略稀、酸性、微香。該外用毒瘡膏最突出的優(yōu)點是見效快,療程短,療效顯著,且使用方便,無毒副作用;其中的原料無貴重之物,來源充足,配伍性好;另外制備工藝易于掌握,易于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A61K9/06GK102872187SQ201210372148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劉靜, 唐齊勛, 唐治玉 申請人: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