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治療皮膚病的藥物,特別涉及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痤瘡是美容皮膚科的最常見的病種之一,好發于面部、頸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 除兒童外,人群中約有809Γ90%的患本病或曾經患過本病。如不及時治療或防治不當,可遺留終生難愈的瘢痕,而影響容貌,令眾多患者十分苦惱,痤瘡發生原因較復雜,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飲食結構不合理,精神緊張,內臟功能紊亂,生活或工作環境不佳,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遺傳因素,大便秘結等。但主要誘因是雄性激素分泌增多和毛囊口內的痤瘡棒狀桿菌等微生物的作用是痤瘡發病的兩個主要因素。中醫認為,痤瘡是因為患者飲食不節,過食辛辣肥膩,導致胃與大腸熱盛,毒熱內積,上攻于肺,蒸于面,外感毒邪,最后導致血熱瘀滯,蘊結肌膚而成。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宣肺清熱、涼血的功效,能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組成桑白皮5 15份、桅子5 15份、黃連5 15份、生地 10^20份、生大黃5 15份、黃芩5 15份、生山楂15 45份、連翹10 20份、茵陳10 20份、牡丹皮5 15份、生薏苡仁15 45份、生甘草3、份。
優選的,各原料的重量份是桑白皮10份、桅子10份、黃連10份、生地15份、生大黃10份、黃芩10份、生山楂30份、連翹15份、茵陳15份、牡丹皮10份、生薏苡仁30份、生甘草6份。
桑白皮、黃芩清瀉肺熱,桅子、黃連、連翹清心熱,連翹還可散結,生地、丹皮活血、 涼血,生山楂、生薏苡仁、茵陳利濕除脂,生大黃即可活血,又可導邪熱從下而泄,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眾藥合用,共奏宣肺清熱,涼血解毒之功效。
本發明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制備方法將桑白皮、桅子、黃連、生地、生大黃、黃芩、生山楂、連翹、茵陳、牡丹皮、生薏苡仁、生甘草按配比量放入煎藥器具砂鍋、瓦罐或鋁鍋內,加入結凈水,水量以浸過藥面2-3cm為宜,煎藥前先浸泡半小時,使原料充分濕潤,以利藥汁充分煎出,然后,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熬,當煎熬20分鐘左右,即每劑煎成150-200毫升藥汁時停止,濾去藥渣,取藥汁即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I本實施例的治療產后發熱的中藥組合物,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原料所制成的藥劑,單位(g)桑白皮10、桅子10、黃連10、生地15、生大黃10、黃芩10、生山楂30、連翹15、茵陳15、 牡丹皮10、生薏苡仁30、生甘草6。
藥物配制方法為將上述中藥原料按配比量放入煎藥器具砂鍋、瓦罐或鋁鍋內,加入結凈水,水量以浸過藥面2-3cm為宜,煎藥前先浸泡半小時,使原料充分濕潤,以利藥汁充分煎出,然后,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熬,當煎熬20分鐘左右,即每劑煎成150-200毫升藥汁時停止,濾去藥渣,取藥汁即成。
實施例2本實施例的治療產后發熱的中藥組合物,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原料所制成的藥劑,單位(g)桑白皮8、桅子8、黃連8、生地12、生大黃10、黃芩10、生山楂30、連翹12、茵陳12、牡丹皮15、生薏苡仁30、生甘草4. 5。
藥物配制方法為將上述中藥原料按配比量放入煎藥器具砂鍋、瓦罐或鋁鍋內,加入結凈水,水量以浸過藥面2-3cm為宜,煎藥前先浸泡半小時,使原料充分濕潤,以利藥汁充分煎出,然后,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熬,當煎熬20分鐘左右,即每劑煎成150-200毫升藥汁時停止,濾去藥渣,取藥汁即成。
權利要求
1.ー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組成桑白皮5 15份、梔子5 15份、黃連5 15份、生地1(Γ20份、生大黃5 15份、黃芩5 15份、生山楂15 45份、連翹1(Γ20份、茵陳1(Γ20份、牡丹皮5 15份、生薏苡仁15 45份、生甘草3、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份是桑白皮10份、梔子10份、黃連10份、生地15份、生大黃10份、黃芩10份、生山楂30份、連翹15份、茵陳15份、牡丹皮10份、生薏苡仁30份、生甘草6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它是由以下重量份各原料制成桑白皮、梔子、黃連、生地、生大黃、黃芩、生山楂、連翹、茵陳、牡丹皮、生薏苡仁、生甘草。具有宣肺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對于痤瘡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文檔編號A61K36/8994GK102973840SQ20121047346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1日
發明者蘇建麗 申請人:青島文創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