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淋證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治療淋證的中藥組合物。眾所周知,淋證指小便頻急,淋浙不盡,尿道澀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為諸淋的征候特征。部分病人因肝郁氣滯惱怒傷肝,氣滯不宣,氣郁化火,或氣火郁于下焦,影響膀胱的氣化,則少腹作脹,小便艱澀而痛,余浙不盡,而發為氣淋。實證者則苔薄白,脈多沉弦。目前常用氟哌酸片或重者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點滴,其效果不理想。中醫治療本病,以瀉火、利氣、祛濕、通淋為治則,臨床上常根據不同癥型辨證施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技術上的不足,提供一種療效好、療程短,緩解率高,成本低,無毒副作用的ー種治療淋證的中藥組合物。為了上述目的,ー種治療淋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黃柏8 10g、梔子6 9g、沉香I 3g、牡丹皮4 6g、生地6 9g、木通6 8g、甘草梢6 8g、白茍6 9g、當歸4 6g、金錢草6 8g、石,4 6g、川牛膝6 8g、淡竹葉6 9g、燈心草6 8g。本發明中的黃柏性味苦寒,歸腎、膀胱、大腸經。功能主治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之功效。現代研究,具有抗菌、增強免疫等作用。梔子味苦、性寒、無毒。功效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湯液本草》:或用梔子利小便,實非利小便,清肺也,肺氣清而化,膀胱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氣化而出也。沉香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腎、肺經。功能主治《本草再新》:“治肝郁,降肝氣,和脾胃,消濕氣,利水開竅。”牡丹皮味苦、涼、微寒。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本草綱目》:“滋陰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滯。現代研究,具有抗炎、抑菌、增強免疫的作用。《本草綱目》:和血,生血,涼血。治血中伏火,除煩熱。鮮生地味甘苦,性寒。清熱、生津、涼血。《藥性論》:解諸熱,破血,利水道。木通味苦、性寒。
主治功效清熱利尿、活血通脈。主小便赤、淋濁、水腫;胸中煩熱、口舌生瘡.......《本草
拾遺》利大小便,令人心寬下氣。甘草梢《醫學入門》"性寒。"歸心、肝、脾經。功用主治清火,解毒。治陰莖中疼痛及淋濁。《本草備要》"淋濁證用之。"白芍味苦酸,性涼。入肝、脾經。功能主治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別錄》"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消癰腫。現代研究,增強免疫系統、抗炎作用。金錢草味甘、微苦,性涼。歸肝、膽、腎、膀胱經。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主治肝膽及泌尿系結石、熱淋、腎炎水腫、濕熱黃疸、瘡毒癰腫。石韋甘、苦,微寒。歸肺、膀胱經。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肺泄熱。治淋痛,尿血,尿路結石,腎炎。《別錄》"止煩下氣,通膀胱滿,補五勞,安五藏,去惡風,益精氣。"葶藶子味辛;苦;寒。功能瀉肺降氣、利水消腫、泄逐邪。《本經》主癥瘕積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川牛膝味甘、微苦,平。歸肝、腎經。功能主治祛風、利濕、通經,活血。具有宣散降泄的功效。燈心草微寒、甘、淡,歸心、肺、小腸、膀胱經。功效主治利水通淋、清心降火。主治淋病、水腫、小便不利,尿少澀痛、濕熱黃疸、心煩不寐。淡竹葉味甘淡,性寒,無毒。入心經、腎經。功能主治甘淡滲利,性寒清降,善導心與小腸之火下行而利尿通淋。《綱目》:去煩熱,利小便,除煩止渴。以上藥物配伍、相得益彰。本發明遵循中醫的處方原則,水煎服用,經多年臨床應用驗證,有效率95 %以上,治愈率95%以上,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ー步描述實施例1 :ー種治療淋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合而成黃柏8 10g、梔子6 9g、沉香I 3g、牡丹皮4 6g、生地6 9g、木通6 8g、甘草梢6 8g、白茍6 9g、當歸4 6g、金錢草6 8g、石,4 6g、川牛膝6 8g、淡竹葉6 9g、燈心草6 8g。實施例2 :—種治療淋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合而成黃柏10g、梔子9g、沉香2g、牡丹皮6g、生地9g、木通8g、甘草梢8g、白茍9g、當歸4g、金錢草Sg、石韋4g、川牛膝6g、淡竹葉9g、燈心草Sg。臨床療效總結一、一般資料本方多年來在臨床應用廣泛,治療上百例患者,療效頻佳。ニ、診斷標準
1.小便頻急,淋浙澀痛 ,小腹拘急,腰部酸痛為各種淋證的主癥,是診斷淋證的主要依據。根據各種淋證的不同臨床特征,確定不同的淋證。
2.病久或反復發作后,常伴有低熱、腰痛、小腹墜脹、疲勞等癥
3.多見于已婚女性,每因疲勞、情志變化、感受外邪而誘發。
4.結合有關檢查,如尿常規、尿細菌培養、X線腹部攝片、腎盂造影、B超、膀胱鏡等,可明確診斷三、服藥方法成人每日I劑、每劑煎200ml,早、晚分服。四、療效判斷標準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好轉臨床癥狀減輕。未愈臨床癥狀無減輕或加重。五、治療效果本發明多年來在臨床應用,有效率在100%,治愈率在95%以上。六、典型病例1、叢XX,男,31歲,2009年9月就診。主訴小便頻繁、尿道灼熱疼痛,排便不利,小腹痛I個月,加重3天,在當地衛生院經用PPA片口服I周效果不佳。實驗室檢查紅細胞(+++)、尿蛋白(++)。患者要求服本發明中藥10劑,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半年后隨訪未再復發。2、姜XX,男,36歲,2009年9月就診。主訴尿繁、尿痛,伴腰酸軟3個月,加重5天,曾在我院門診給予氟派酸片口服10天仍反復發作。實驗室檢查紅細胞(++)、尿蛋白(+)。患者要求服本發明中藥10劑,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半年后隨訪未再復發。3、王X,女,27歲,2011年4月就診。2009年9月就診。主訴產后4個月后老出現尿道灼熱疼痛,排便不利加重3天,在當地衛生院經用PPA片口服I周效果不佳。實驗室檢查紅細胞(+++)、尿蛋白(++)。患者要求服本發明中藥10劑,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半年后隨訪未再復發。 ·
權利要求
1.ー種治療淋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制成黃柏8 10g、梔子6 9g、沉香I 3g、牡丹皮4 6g、生地6 9g、木通6 8g、甘草梢6 8g、白巧6 9g、當歸4 6g、金錢草6 8g、石串4 6g、川牛膝6 8g、淡竹葉6 9g、燈心草6 8g。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淋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合而成黃柏8~10g、梔子6~9g、沉香1~3g、牡丹皮4~6g、生地6~9g、木通6~8g、甘草梢6~8g、白芍6~9g、當歸4~6g、金錢草6~8g、石韋4~6g、川牛膝6~8g、淡竹葉6~9g、燈心草6~8g。中醫治療本病,以瀉火、利氣、祛濕、通淋為治則。該藥效果好、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少。
文檔編號A61K36/899GK103055175SQ201210589628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3日
發明者張俊生, 于淑花 申請人:張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