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靜脈留置針保護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靜脈留置針保護套。
背景技術:
醫療護理中靜脈留置針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病人,如重危病人、手術病人及需要長時間輸液的病人,應用靜脈留置針避免了反復靜脈穿刺為患者帶來的痛苦,同時也大大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但是,臨床上穿刺以后的固定大多采用無菌透明敷貼固定穿刺部位,由于患者在不注意保護時,容易導致針頭脫出,嚴重者可造成過多失血,增加了患者痛苦和其經濟負擔,還增加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現有技術中具有固定功能的靜脈留置針保護套,它們是直接覆蓋在穿刺部位的上面,對于穿刺部位不便于進行實時觀察,比如針頭滑出時不便于發現。另外,由于現有技術中的靜脈留置針保護套的結構都是套體的,在使用時,需要將保護套套在患者的穿刺部周圍,而保護套的松緊度是不能調節的,使其在實際使用中產生對患者不利的影響,比如對于過瘦患者,保護套太松,不能起到保護作用;對于過胖患者,又太緊,長時間的使用會造成血液流通不暢;或者對于患者身體的不同部位如胳膊、腿部等胖瘦不同的部位,均使其在實際使用中受到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方便實時觀察患者穿刺部位的靜脈留置針保護套。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靜脈留置針保護套,包括包裹體,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包裹體為帶狀,包裹體的兩端分別設有連接扣,包裹體上設置有觀察孔。包裹體兩端部的連接扣用于將包裹體連接成套筒狀,觀察孔可以實時觀察穿刺部位,避免穿刺部位出現異常情況,保證輸液順利完成,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醫療事故的發生。對于幼兒來說,其本身沒有自制能力或自制能力較差,容易造成其手腕或腳踝關節處的留置針移位。為此,在包裹體上可設設置夾層,該夾層內設置有固定板,當包裹體扣上連接扣形成套筒狀時,固定板處于與觀察孔相對的位置。固定板起到限制幼兒手腕或腳踝關節活動的作用,保證輸液順利完成。上述包裹體夾層的上端可以是開口的或封閉的。由于夾層內有一定的活動區域,可以根據觀察孔的位置來調整固定板的位置,但為了防止在輸液過程中固定板的滑出,因而將夾層設置成全封閉的較佳。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包裹體的調整范圍更大,還可以有如下技術方案上述包裹體的一端或兩端設有延伸帶,所述連接扣設置在延伸帶上;連接扣可以是子母扣、粘合扣、帶扣或搭扣。[0012]優選的方案是包裹體的第一端設有延伸帶,延伸帶上設有連接扣,所述的連接扣是粘合扣或子母扣,包裹體的第二端設有扣環,包裹體第一端的延伸帶可穿過包裹體第二端的扣環,然后第一端的延伸帶反折后利用其上的粘合扣或子母扣實現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I、由于設置有觀察孔,易于觀察針眼局部情況,能進一步減少患者因重復穿刺造成肉體上的痛苦,并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2、由于設置有固定板,進一步防止保護套的隨意移動,操作方便,構造簡單,靜脈留置針固定可靠,墊在穿刺肢體的下面起到限制活動的作用,降低了醫療事故的發生;3、本實用新型用彈力繃帶制成,且設置有連接扣,可以根據不同部位的肢體或患者胖瘦的不同,調節松緊度,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影響血液的流通,因而不會給患者造成不適的感覺,也不會給下一次輸液帶來不利影響;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夾層的局部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扣環的使用狀態圖。圖中編號1_包裹體;2_觀察孔;3_固定板;4-夾層;11_夾層帶;51_粘合扣、52-粘合扣、61-延伸帶;61a-子母扣之一、61b-子母扣之二 ;62_扣環。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圖3、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靜脈留置針保護套包括包裹體1,包裹體I是具有彈性的帶狀包裹體,包裹體I上設置有觀察孔2,包裹體I相對的兩端部分別設置有連接扣。包裹體I可以是雙層彈力繃帶包裹體,觀察孔2可以是正方形、矩形、圓形或橢圓形的,固定板3通常是矩形的。本實用新型特別適用于孩童,對于2歲以下的幼兒,還應考慮其行為不能自控的因素,為此可在包裹體I上增設一個固定板3,使用時該固定板3大體位于與觀察孔2相對的位置,避免由于手或腳的關節部位活動而引起的意外情況。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加以詳細說明。圖I給出了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包裹體I上還設置有夾層4,夾層4內設置有固定板3 ;夾層4是全封閉的,也可以設置有開口的,優選全封閉的。使用時將包裹體I繞過肢體,將觀察孔2調整到穿刺部位,并根據患者肢體的不同部位或患者胖瘦調節松緊度,同時調整固定板3與觀察孔2的位置相對,再通過包裹體本體兩端的連接扣扣起來。由于穿刺部位胖瘦的不同,需要調整固定板3的位置以保持和觀察孔2基本相對。 圖2給出了第一實施例夾層的局部示意圖,固定板3位于包裹體I本體和夾層帶11之間,因此有一定的活動區域,可以在該活動區域內調整固定板3的位置。圖3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結構示意圖,當包裹體相對的兩端部之一、或兩端部設置有延伸帶時,粘合扣51或/和粘合扣52設置在延伸帶上,使用方法和第一實施例相同,由于設置了延伸帶,所以調整范圍更大。當2歲以下的幼兒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因為幼兒的皮膚比較嬌嫩,需防止對幼兒皮膚的不當摩擦,為此,可采用第三實施例的結構。圖4給出了第三實施例的結構,包裹體I的一端設有延伸帶61,另一端設有環扣62,延伸帶61的正反面分別上設有子母扣之一 61a和子母扣之二 61b。使用時,將包裹體I繞過幼兒患者的手腕或腳踝部位,使觀察孔2對準針眼穿刺部位,再移動夾層4內的固定板3,使其位于與觀察孔2大體相對的位置,最后通過延伸帶子母扣將套筒狀的包裹體固定。延伸帶子母扣的連接狀態如圖5所示,包裹體I 一端的延伸帶61穿過包裹體另一端的扣環62,然后將延伸帶61反折,將延伸帶61的子母扣之一 61a與子母扣之二 61b扣合 在一起;當延伸帶61的連接扣是粘合扣時,可以很方便地通過延伸帶61自粘合的位置來調節包裹體I的松緊度;當延伸帶61的連接扣是子母扣時,需要設置多個子母扣,以便調節包裹體I的松緊度。采用反折延伸帶的扣合方式可以避免連接扣觸及幼兒皮膚。通過實驗證明,對于2歲以下的幼兒,本實例的最佳參數是包裹體I是雙層彈力繃帶包裹體,觀察孔2為邊長I. 5cm的正方形,固定板4是長為8cm、寬為4cm的矩形。當2歲以上的幼兒使用本時,觀察孔2的邊長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改變,原則上以方便觀察和防止被感染為準。上述實施方式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做出的等效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靜脈留置針保護套,包括彈性包裹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體為帶狀,包裹體的兩端分別設有連接扣,包裹體上設置有觀察孔。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靜脈留置針保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體上設置夾層,該夾層內設置有固定板,當包裹體扣上連接扣形成套筒狀時,固定板處于與觀察孔相對的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靜脈留置針保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層的上端是開口的或封閉的。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靜脈留置針保護套,其特征在于包裹體的一端或兩端設有延伸帶,所述連接扣設置在延伸帶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靜脈留置針保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體的第一端設有延伸帶,延伸帶上設有連接扣,所述的連接扣是粘合扣或子母扣,包裹體的第二端設有扣 環,包裹體第一端的延伸帶可穿過包裹體第二端的扣環。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靜脈留置針保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扣是子母扣、粘合扣、帶扣或搭扣。
7.根據權利要求I或4所述的靜脈留置針保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體是雙層彈力繃帶包裹體,所述觀察孔是正方形、矩形、圓形或橢圓形,所述固定板是矩形。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靜脈留置針保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體是雙層彈力繃帶包裹體,所述觀察孔是邊長為I. 5cm的正方形,所述固定板是長為8cm、寬為4cm的矩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靜脈留置針保護套,包括包裹體,該包裹體為帶狀,包裹體的兩端分別設有連接扣,包裹體上設置有觀察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對患者的穿刺部位方便實時觀察,使用效果好、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及成本低的靜脈留置針保護套。
文檔編號A61M5/158GK202478303SQ20122010107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6日
發明者孫新, 成勝權, 楊欣偉, 梁娟, 汪萍, 陳彩平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