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灸療藥包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33910閱讀:31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灸療藥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醫(yī)療保健的現(xiàn)代電子灸療器具領域,尤其是涉及ー種與現(xiàn)代電子灸療器具配套使用的灸療藥包。
背景技術
艾灸是中醫(yī)主要外治法之一,因其療效確切,副作用小,故被現(xiàn)代醫(yī)學譽為純物理療法,得到廣泛認可。但傳統(tǒng)艾灸因為存許多缺陷,比如燃燒艾葉產(chǎn)生煙霧,污染環(huán)境;溫
度不易控制,易燙傷皮膚;純手工操作,費時費力等,因而阻礙了艾灸的普及和發(fā)展。現(xiàn)代電子艾灸儀及電子灸療器具的出現(xiàn)解決了傳統(tǒng)艾灸的缺陷,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I、電子艾灸儀離不開艾以及相應的藥物,而艾也是藥物,藥物必須有藥品注冊證才能銷售,而對ー個生產(chǎn)醫(yī)療器械的企業(yè)來說,去申請ー個藥品注冊證費時費力,資金投入大,周期長。2、目前通用的做法是將艾絨用粘合劑固定在紙片上,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能循環(huán)利用,浪費資源并增加成本。最關鍵的問題是艾絨是藥物,只能隨機器配送,不能賣給客戶,賣就違反《藥品監(jiān)瞀管理辦法》3、中醫(yī)治病的最大特點就是辨證論治,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分別使用不同的艾灸藥物,目前通用的做法就不能根據(jù)臨床需要使用不同的艾灸藥物,也不能更換藥物或者調整配方,使得所述藥包的功能単一,大大降低艾灸儀的療效、縮小艾灸儀適應范圍,不能滿足用戶的多種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夠自由更換藥物且可多次循環(huán)利用的灸療藥包。ー種灸療藥包,包括第一貼片、第二貼片及活動粘貼結構,所述第一貼片與第二貼片相對間隔設置,所述活動粘貼結構夾設在所述第一貼片及第二貼片之間,所述活動粘貼結構活動粘合所述第一貼片及第ニ貼片于一體,所述活動粘貼結構配合所述第一貼片及第ニ貼片圍成收容空間以收容灸藥。作為上述灸療藥包的進ー步改進,所述活動粘貼結構包括第一粘貼部件,所述第一粘貼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貼片表面,所述第一粘貼部件活動粘接所述第一貼片于所述第ニ貼片。作為上述灸療藥包的進ー步改進,所述活動粘貼結構包括第一粘貼部件及第ニ粘貼部件,所述第一粘貼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貼片表面,所述第二粘貼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二貼片表面,所述第一粘貼部件與所述第二粘貼部件活動粘接所述第一貼片及第ニ貼片。作為上述灸療藥包的進ー步改進,所述活動粘貼結構是魔術貼。作為上述灸療藥包的進ー步改進,所述魔術貼包括相互粘合設置的勾基體和毛基體,所述勾基體與毛基體的活動粘接所述第一貼片與第二貼片,并圍成封閉收容空間。作為上述灸療藥包的進ー步改進,所述勾基體與毛基體部分固接,同時部分活動粘接設置。[0011]作為上述灸療藥包的進ー步改進,所述勾基體與所述第一貼片一體成型設置。作為上述灸療藥包的進ー步改進,所述勾基體包括相對設置的基體平面及勾面,所述毛基體包括相對設置的另一基體平面及毛面,所述ニ基體平面分別與所述第一貼片及第二貼片相互粘接設置,所述勾面和所述毛面對應相互活動粘貼。作為上述灸療藥包的進ー步改進,所述魔術貼包括中空區(qū)域,所述第一貼片配合所述勾基體圍成一具開ロ收容空間,所述第二貼片配合所述毛基體圍成另一具開ロ收容空間,所述勾面和所述毛面能夠相互快速粘合和快速分離。作為上述灸療藥包的進ー步改進,所述第一貼片及所述第二貼片是具透氣功能的導熱薄片。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灸療藥包采用既可自由粘貼固定在一起,同時又可自由分離功能的活動粘貼結構取代膠體的一次性固定形式,形成ー種自由靈活的包裝模式,不再僅僅局限于單ー的灸藥或者固定的灸藥用量方式制作灸療藥包,其對應帶來如下好處本實用新型的可自由粘合分離功能的活動粘貼結構有效利用原材料,減少浪費,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可自由粘合分離功能的活動粘貼結構方便用戶隨時調整配方或者更換藥物種類,切實達到較佳的臨床效果和保健功能。

圖I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所掲示灸療藥包立體組裝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所示灸療藥包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3是沿圖I所示灸療藥包III-III線的側面剖視圖。圖4是圖3所示IV區(qū)域局部放大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方式所掲示灸療藥包立體組裝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所示灸療藥包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7是沿圖5所示VII-VII線的側面剖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方式所掲示的灸療藥包立體組裝示意圖。圖9是圖8所示灸療藥包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10是沿圖8所示VIII-VIII線的側面剖視圖。圖11、12是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方式所掲示活動粘貼結構的平面示意圖。圖13、圖14、圖15及圖16是本實用新型所示灸療藥包外形輪廓平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請參閱圖1,是本實用新型灸療藥包第一實施方式立體組裝結構示意圖。所述灸療藥包I包括第一貼片U、第二貼片13、一魔術貼15及若干灸藥17。所述第一貼片11與所述第二貼片13相對間隔設置,并配合所述魔術貼15圍成封閉收容空間以收容若干所述灸藥17于其內。再請參閱圖2,是圖I所示灸療藥包I的立體分解示意圖。所述第一貼片11是ー具有透氣功能的導熱薄片,整體呈類矩形設置。所述第一貼片11是熱的良導體,其有效傳導熱量至所述灸療藥包I內部,或者把灸療藥包I內部的熱量傳導到體膚。在所述第一貼片11表面中心區(qū)域設置有多個通氣孔,以保證氣體可有效穿透。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ー貼片11可以是無紡布、紗布、紙質薄片等。所述第二貼片13同樣是一具透氣功能的導熱薄片,同樣整體呈類矩形設置,其表面中心區(qū)域設置有多個通氣孔,以保證氣體可有效穿透。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貼片13可以是無紡布、紗布、紙質薄片等導熱薄片。所述魔術貼15是具有既可自由粘貼固定在一起,同時又可自由分離功能的活動粘貼結構。所述魔術貼15整體外輪廓呈類矩形設置,且其外輪廓邊緣與所述第一貼片11及第ニ貼片13的外輪廓相一致。在所述魔術貼15的中心區(qū)域,設置有一圓柱形通孔,形成具兩端開ロ的收容空間(未標示)。所述魔術貼15包括一第一粘貼部件151及一第二粘貼部件153。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粘貼部件151是勾基體,所述第二粘貼部件153是毛
基體153。所述勾基體151包括相對設置的基體平面1511及勾面1513,所述勾面1513是由多個勾狀結構不規(guī)則矩陣排布于所述基體平面1511表面的面狀結構。所述勾基體151的基體平面1511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貼片11的其中ー側表面,其中心的開ロ區(qū)域對應于所述第一貼片11的中心區(qū)域,且二者對稱中心相互重疊。所述勾基體151的基體平面1511與所述第一貼片11可以通過膠體粘接固定,還可以是縫制固定在一起。當所述第一貼片11與所述勾基體151固定在一起時,所述勾基體151的邊緣與所述第一貼片11的外輪廓對應平齊,所述第一貼片11對應覆蓋所述勾基體151的通孔ー側,由此,所述第一貼片11配合所述勾基體151圍成一端開ロ的收容空間。所述第一貼片11配合所述勾基體151所圍成的收容空間開ロ可以是圓形、長方形、三角形中的任意ー種。所述毛基體153包括相對設置的基體平面1531及毛面1533,所述毛面1533是由厚度均勻的海綿形成的面狀結構。所述毛基體153的基體平面1531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片13的其中ー側表面,其中心的開ロ區(qū)域對應于所述第二貼片13的中心區(qū)域,且二者對稱中心相互重疊。所述毛面1533對應與所述勾面1513相互壓制粘接在一起。當所述第二貼片13與所述毛基體153固定在一起時,所述毛基體153的邊緣與所述第二貼片13的外輪廓對應平齊,所述第二貼片13對應覆蓋所述毛基體153的通孔ー側,由此,所述第二貼片13配合所述毛基體153圍成一端開ロ的另ー收容空間。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所述勾面1513與所述毛面1533能夠自由粘接或者相互分離,具體而言,當施加外力壓制所述勾面1513于所述毛面1533時,所述勾面1513的勾狀結構與毛面1533的海綿體相互交叉在一起,形成一體結構。當施加外力拖拉所述勾面1513自所述毛面1533分離時,所述勾面1513的勾狀結構與毛面1533的海綿體相互分離形成各自獨立単體,由此,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勾基體151與所述毛基體153之間呈現(xiàn)相互粘合在一起狀態(tài)或者相互分離狀態(tài)。同吋,由于所述第一貼片11與所述勾基體151相互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貼片13與所述毛基體153相互固定在一起,所以當所述勾基體151與所述毛基體153之間呈現(xiàn)相互粘接在一起狀態(tài)或者相互分離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貼片11與所述第二貼片
13同樣亦對應相互粘合在一起狀態(tài)或者相互分離。所述第一貼片11配合所述勾基體151圍成的收容空間與所述第二貼片13配合所述毛基體153圍成的另ー收容空間配合形成所述封閉收容空間。所述灸藥17可根據(jù)臨床需要,可以是艾、生姜、大蒜、鹽、多種中藥材的復方制劑以及西藥等。所述灸藥17填充在所述第一貼片11、第二貼片13配合所述勾基體151、所述毛基體153圍成的封閉收容空間內。所述灸藥17的用量以充滿收容空間為準,具體使用過程中可以根據(jù)臨床需要,自由調整用量,可以自由選擇不同種類的灸藥。再請結合參閱圖3及圖4,其中圖3是圖I所述灸療藥包I組裝后的側面剖視圖,圖4是圖3所示IV區(qū)域局部放大示意圖。當組裝所述灸療藥包I時,其步驟如下首先,提供第一貼片11及第ニ貼片13。所述第一貼片11及所述第二貼片13有效傳導 熱量,所述第一貼片11及所述第二貼片13是導熱薄片,并在中心區(qū)域設置有通氣孔,有效保證氣體貫穿及熱量傳導。接著,提供魔術貼15,所述魔術貼15包括可相互自由分離或者粘接的勾基體151及毛基體153。所述勾基體151 —側表面固定于所述第一貼片11表面,所述毛基體153 —側表面固定于所述第二貼片13表面,并分別形成半封閉的收容空間。其中,所述勾基體151、毛基體153的外側輪廓分別與所述第一貼片11、第二貼片13相一致,并在中心區(qū)域形成圓柱形半封閉收容空間。再者,提供灸藥17若干,并填充至所述魔術貼15與所述第一貼片11或者第二貼片13相互圍成的收容空間內。所述灸藥17可以是中藥材或者西藥。最后,提供外力作用于所述魔術貼15的勾基體151、所述毛基體153,使得二者相互粘接在一起,帶動所述第一貼片11及第ニ貼片13相互相對間隔固設,并使得所述灸藥17包覆在所述封閉收容空間內,由此,形成所述灸療藥包I。同理,當需要更換灸藥或者改變灸藥用量時,施加外力分離所述魔術貼15的勾基體151、所述毛基體153,帶動所述第一貼片11及第ニ貼片13相互分離,輕松取出或者更換灸藥17。當使用所述灸療藥包I吋,首先將所述灸療藥包I安裝在電子灸療儀的熱輸出端部,同時貼覆在需要施灸的部位。啟動所述電子灸療儀,對所述灸療藥包I進行加熱,溫度自所述第一貼片11傳導至所述灸藥17。所述灸藥17在加熱作用下形成氣體貫穿所述第二貼片13的通氣孔,進而透入施灸部位的皮膚中,達到治療和保健的作用。當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所述灸療藥包I還可以換面使用,即首先將所述灸療藥包I安裝在電子灸療儀的端部,同時貼覆在需要施灸的部位。啟動所述電子灸療儀,對所述灸療藥包I進行加熱,溫度自所述第二貼片13傳導至所述灸藥17。所述灸藥17在加熱作用下形成氣體貫穿所述第一貼片11的通氣孔,進而透入施灸部位的皮膚中,達到治療和保健的作用。在本實施方式中,采用具有既可自由粘貼固定在一起,同時又可自由分離功能的活動粘貼結構來實現(xiàn)所述第一貼片11與所述第二貼片13的相互粘接和分離,不僅僅局限于所述魔術貼15本身,本實用新型g在提供一種能夠自由粘合或者分離的粘貼模式,凡是能夠實現(xiàn)粘合或者分離兩種狀態(tài)的活動粘接結構,達到和所述魔術貼15同樣效果以解決同等技術問題的方式,皆屬于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宗旨。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在本實施方式的灸療藥包I中,采用魔術貼15、25、35的勾基體151、251、351及毛基體153、253、353作為第一粘貼部件及第ニ粘貼部件,既可自由粘貼固定在一起,同時又可自由分離功能的活動粘貼結構的魔術貼15取代膠體固定,形成ー種自由靈活的包裝模式,不再僅僅局限于單ー的灸藥或者固定的灸藥用量方式制作灸療藥包,其對應帶來如下好處首先,膠體是一次性固定,當灸藥17藥效失效或者降低吋,導致灸療藥包I整體失效,増加成本且浪費原材料,而本實用新型的可自由粘合分離功能的活動粘貼結構有效利用原材料,減少浪費,降低成本。其次、可自由粘合分離功能的活動粘貼結構方便用戶隨時調整藥量或者更換藥物種類,切實達到較佳的臨床效果和保健功能。請同時參閱圖5及圖6,其中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掲示灸療藥包第二實施方式的立體組裝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所示灸療藥包的立體分解示意圖。所述灸療藥包2包括一貼片23、一魔術貼25及若干灸藥27。所述灸藥27收容于所述貼片23與所述魔術貼圍成的封閉收容空間內。所述貼片23中心區(qū)域呈微凸設置,并具有透氣功能。所述魔術貼25包括相對粘貼設置的一勾基體251及一毛基體253。其中所述勾基體251配合所述毛基體253圍成一端具開ロ的半封閉收容空間,其中所述勾基體251的基體平面2511與所述勾面2513 —體成型,所述毛基體253的中心區(qū)域呈中空設置,并與所述勾基體251可相互自由粘合或者分離設置。再請同時參閱圖6及圖7,其中圖7是沿圖5所示VII-VII線的側面剖視圖。所述貼片23蓋覆于所述毛基體253的開ロ處,并圍成封閉收容空間以收容所述灸藥17。所述貼片23的中心區(qū)域對應,在使用過程中,將所述貼片23所在ー側表面貼設在施灸部位的皮膚上,灸療儀加熱所述魔術貼25遠離所述貼片21側表面,傳導熱量至所述灸藥27,灸藥27產(chǎn)生的氣體貫穿所述貼片21的中心區(qū)域至施灸部位的皮膚,達到治療和保健的作用。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其中ー貼片與所述魔術貼25整合在一起,減少組裝元件,進一步降低成本并簡化組裝。請同時參閱圖8、圖9及圖10,其中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方式所掲示的灸療藥包立體組裝示意圖,圖9是圖8所示灸療藥包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10是沿圖8所示VIII-VIII線的側面剖視圖。在本實施方式的灸療藥包3中,其與第一實施方式所掲示的灸療藥包I基本相同,唯區(qū)別在于所述魔術貼35的勾基體351及毛基體353部分柔性固接,也就是說,所述魔術貼35的勾基體351與所述毛基體353 —側邊緣部分固接在一起,而其他部分則通過勾面與毛面活動粘貼在一起。當在使用過程中,施加外力,部分分離所述勾基體351與所述毛基體353,同時所述勾基體351與所述毛基體353又部分相互固接,使得所述灸藥37裸露,方便用戶更換或者調整劑量。當灸藥37更換完畢或者調整劑量后,則進一歩施加壓力,使得所述勾基體351與所述毛基體353的勾面與毛面粘貼在一起,保證所述第一貼片31、第二貼片33、魔術貼35整體組合在一起,簡化操作,方便組裝,同時避免對位錯誤導致灸療藥包3的產(chǎn)品缺陷。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所述魔術貼15、25及35只是作為本實施方式的ー種較佳實施方式而揭露,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ー步改進,所述活動粘貼結構不僅僅局限于魔術貼15,其還可以是采用不干膠制得的具多次粘貼性能且耐溫性較佳的膠體,以取代魔術貼15。所述不干膠體具有較佳的耐溫性,通常情況下,在溫度升高至70度時,所述不干膠體的粘性保持較佳。另ー方面,所述不干膠體還可以多次重復利用后仍然具有較佳的粘接性。請參閱圖11及圖12,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所掲示活動粘貼結構的平面示意圖,其包括第一粘貼部件451及第ニ粘貼部件453,所述第一粘貼部件451是不干膠體,涂覆形成于所述第一貼片的其中ー側表面周邊,所述第二粘貼部件453是一具光滑表面的粘貼層,所述第一粘貼部件451與所述第二粘貼部件453相互粘合,同時也可以根據(jù)需要在外力作用下相互分離。相較于現(xiàn)有技木,采用膠體作為活動粘貼結構的第一粘貼部件、第二粘貼部件實現(xiàn)所述活動粘貼結構對所述第一貼片及第ニ貼片的活動粘接,簡化結構,提高產(chǎn)品利用率和使用壽命。當然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進ー步改良,所述活動粘結結構還可以是真空拉鏈、咬ロ式封ロ、卡扣式封ロ結構等重復鎖合方式,凡是實現(xiàn)多次重復粘合包裝的結構皆屬于本
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同時,在作為本實用新型灸療藥包的外形輪廓改進中,同樣不僅僅局限于矩形,其還可以是方形、圓形、三角形、多邊形或其他形狀,具體如圖13、圖14、圖15及圖16所示,其分別是所述灸療藥包的外形輪廓平面示意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制造者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患者施灸部位或者治療需要而自由設計。另ー方面,所述第一粘貼部件、第二粘貼部件的中心收容空間截面還可以是方形、圓形、三角形、多邊形或其他形狀,g在收容對應的藥物,所述灸療藥包的外形輪廓和所述中心位置的收容空間截面形狀可以自由組合搭配,如所述灸療藥包外形輪廓是圓形,則其中心區(qū)域對應呈三角形設置。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灸療藥包,包括第一貼片、第二貼片及活動粘貼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貼片與第二貼片相對間隔設置,所述活動粘貼結構夾設在所述第一貼片及第二貼片之間,所述活動粘貼結構活動粘合所述第一貼片及第二貼片于一體,所述活動粘貼結構配合所述第一貼片及第二貼片圍成收容空間以收容灸藥。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灸療藥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粘貼結構包括第一粘貼部件,所述第一粘貼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貼片表面,所述第一粘貼部件活動粘接所述第一貼片于所述第二貼片。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灸療藥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粘貼結構包括第一粘貼部件及第二粘貼部件,所述第一粘貼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貼片表面,所述第二粘貼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二貼片表面,所述第一粘貼部件與所述第二粘貼部件活動粘接所述第一貼片及第二貼片。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灸療藥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粘貼結構是魔術貼。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灸療藥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魔術貼包括相互粘合設置的勾基體和毛基體,所述勾基體與毛基體的活動粘接所述第一貼片與第二貼片,并圍成封閉收容空間。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灸療藥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勾基體與毛基體部分固接,同時部分活動粘接設置。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灸療藥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勾基體與所述第一貼片一體成型設置。
8.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灸療藥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勾基體包括相對設置的基體平面及勾面,所述毛基體包括相對設置的另一基體平面及毛面,所述二基體平面分別與所述第一貼片及第二貼片相互粘接設置,所述勾面和所述毛面對應相互活動粘貼。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灸療藥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魔術貼包括中空區(qū)域,所述第一貼片配合所述勾基體圍成一具開口收容空間,所述第二貼片配合所述毛基體圍成另一具開口收容空間,所述勾面和所述毛面能夠相互快速粘合和快速分離。
10.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灸療藥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貼片及所述第二貼片是具透氣功能的導熱薄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與現(xiàn)代電子艾灸器具配套使用的灸療藥包。所述灸療藥包包括第一貼片、第二貼片及活動粘貼結構,所述第一貼片與第二貼片相對間隔設置,所述活動粘貼結構夾設在所述第一貼片及第二貼片之間,所述活動粘貼結構活動粘合所述第一貼片及第二貼片于一體,所述活動粘貼結構配合所述第一貼片及第二貼片圍成收容空間以收容灸藥。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有效利用原材料,減少浪費,降低成本,方便用戶根據(jù)臨床需要及時調整配方、更換藥物,切實達到較佳的臨床效果和保健功能。
文檔編號A61M37/00GK202568845SQ20122019372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2日
發(fā)明者彭省平, 黃河 申請人:彭省平, 黃河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朗县| 广元市| 乌兰察布市| 晋中市| 平果县| 鲁山县| 金门县| 衡水市| 色达县| 洛扎县| 金华市| 客服| 汕尾市| 浏阳市| 吕梁市| 东乡族自治县| 嘉峪关市| 九台市| 嘉善县| 荥经县| 海伦市| 嘉定区| 阿拉尔市| 分宜县| 铜梁县| 辛集市| 吉安市| 札达县| 尼玛县| 馆陶县| 丰镇市| 木里| 磐石市| 太谷县| 汪清县| 南阳市| 德昌县| 曲水县| 子长县| 湖北省|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