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胸治療儀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氣胸治療儀器。
背景技術:
張力性氣胸是指肺部受到損傷后,吸氣時空氣從裂口進入胸膜腔內,而呼氣時活瓣關閉,不能讓腔內空氣從氣道排出。由此,胸膜腔內空氣不斷增多,壓力不斷升高,壓迫患側肺組織,使之逐漸萎陷,并將縱隔推向健側,擠壓健側肺,產生呼吸和循環功能的嚴重障礙。有時胸膜腔內的高壓空氣被擠入縱隔,擴散至皮下組織,導致頸部、面部、胸部等處皮下氣腫。在臨床上,通常采用胸部穿刺抽氣法治療張力性氣胸。治療過程是用針頭插入胸 膜腔,然后使用注射器反復抽取腔內氣體和積液,整個過程操作繁瑣,需要頻繁拆裝注射器,而且外部氣體容易進入胸膜腔,給患者帶來痛苦。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氣胸治療儀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氣胸治療儀器,它包括穿刺針頭、引流管、注射器和排放支管,引流管的一端與注射器連接,引流管的另一端與穿刺針頭連接,引流管上設置有單向閥A,單向閥A的導通方向指向注射器,在引流管上位于注射器和單向閥A之間的位置連接有排放支管,排放支管與外部空間連通。它還包括單向閥B,單向閥B設置在排放支管上,單向閥B的導通方向指向外部空間。引流管的一端設置有連接頭,連接頭與注射器通過螺紋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I.設置有排放支管,抽出的液體和氣體通過排放支管排出,無需拆卸注射器,使用方便;2.設置有單向閥,在使用過程中,外部氣體不能進入胸膜腔內,安全可靠;3.引流管和注射器通過螺紋連接,安裝方便。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穿刺針頭,2-引流管,3-注射器,4-排放支管,5-單向閥A,6-單向閥B,7_連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15]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以下所述。如圖I所示,氣胸治療儀器,它包括穿刺針頭I、引流管2、注射器3和排放支管4,引流管2的一端與注射器3連接,引流管2的另一端與穿刺針頭I連接,引流管2上設置有單向閥A5,單向閥A5的導通方向指向注射器3,在引流管2上位于注射器3和單向閥A5之間的位置連接有排放支管4,排放支管4與外部空間連通。它還包括單向閥B6,單向閥B6設置在排放支管4上,單向閥B6的導通方向指向外部空間。引流管2的一端設置有連接頭7,連接頭7與注射器3通過螺紋連接。在使用注射器3抽取時,氣體和積液進入注射器3中,在單向閥B6的作用下外部氣體不能進入注射器3,在排出時,注射器3中的氣體和積液通過排放支管4排出,由于單向 閥A5的作用,氣體和積液無法返回胸膜腔。
權利要求1.氣胸治療儀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穿刺針頭(I)、引流管(2)、注射器(3)和排放支管(4),引流管(2)的一端與注射器(3)連接,引流管(2)的另一端與穿刺針頭(I)連接,弓丨流管(2)上設置有單向閥A (5),單向閥A (5)的導通方向指向注射器(3),在引流管(2)上位于注射器(3)和單向閥A (5)之間的位置連接有排放支管(4),排放支管(4)與外部空間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氣胸治療儀器,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單向閥B(6),單向閥B (6)設置在排放支管(4)上,單向閥B (6)的導通方向指向外部空間。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氣胸治療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2)的一端設置有連接頭(7 ),連接頭(7 )與注射器(3 )通過螺紋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氣胸治療儀器,它包括穿刺針頭(1)、引流管(2)、注射器(3)和排放支管(4),引流管(2)的一端與注射器(3)連接,引流管(2)的另一端與穿刺針頭(1)連接,引流管(2)上設置有單向閥A(5),單向閥A(5)的導通方向指向注射器(3),在引流管(2)上位于注射器(3)和單向閥A(5)之間的位置連接有排放支管(4),排放支管(4)與外部空間連通。它還包括單向閥B(6),單向閥B(6)設置在排放支管(4)上,單向閥B(6)的導通方向指向外部空間。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文檔編號A61M1/04GK202554576SQ20122024332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8日
發明者朱德其, 姚玲, 李雪梅 申請人:成都恒瑞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