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醫療器械抓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抓取裝置。
背景技術:
在臨床手術的過程中,會用到各種各樣的醫療器械,主刀醫生的醫療器械都是助手通過手進行傳遞的。由于手上的細菌很難完全殺滅,醫療器械很可能被污染,最終導致患者傷口感染。而且在手術中,手上附著的體液或藥液等液體使手便得濕滑,醫療器械容易在傳遞過程中滑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醫療器械抓取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醫療器械抓取裝置,它包括空心圓筒、軸桿、夾鉗體A和夾鉗體B,夾鉗體A固定在空心圓筒的端部,夾鉗體A上開設有與空心圓筒同軸的孔,軸桿穿過空心圓筒與夾鉗體A上的孔并與夾鉗體B連接,夾鉗體B和夾鉗體A通過轉軸連接。夾鉗體A和夾鉗體B的內表面設置有防滑膠墊。空心圓筒的內表面設置有凸臺A,軸桿的外表面設置有凸臺B,凸臺A和凸臺B之間設置有彈簧。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通過本實用新型傳遞醫療器械,不會污染醫療器械,安全衛生;夾鉗體上設置有防滑膠墊,醫療器械不易滑落。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空心圓筒,2-軸桿,3-夾鉗體A,4-夾鉗體B,5-轉軸,6-防滑膠墊,7_凸臺A,8-凸臺B, 9-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以下所述。如圖I所示,醫療器械抓取裝置,它包括空心圓筒I、軸桿2、夾鉗體A3和夾鉗體B4,夾鉗體A3固定在空心圓筒I的端部,夾鉗體A3上開設有與空心圓筒I同軸的孔,軸桿2穿過空心圓筒I與夾鉗體A3上的孔并與夾鉗體B4連接,夾鉗體B4和夾鉗體A3通過轉軸5連接。夾鉗體A3和夾鉗體B4的內表面設置有防滑膠墊6。空心圓筒I的內表面設置有凸臺A7,軸桿2的外表面設置有凸臺B8,凸臺A7和凸臺B8之間設置有彈簧9。在使用過程中,通過壓軸桿2使夾鉗體A3和夾鉗體B4之間的間隙增大,松開軸桿2,在彈簧9的作用下,夾鉗體A3和夾鉗體B4夾住醫療器械,從而實現醫 療器械的抓取。
權利要求1.醫療器械抓取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空心圓筒(I)、軸桿(2)、夾鉗體A(3)和夾鉗體B (4),夾鉗體A (3)固定在空心圓筒(I)的端部,夾鉗體A (3)上開設有與空心圓筒(I)同軸的孔,軸桿(2)穿過空心圓 筒(I)與夾鉗體A (3)上的孔并與夾鉗體B (4)連接,夾鉗體B (4)和夾鉗體A (3)通過轉軸(5)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醫療器械抓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夾鉗體A(3)和夾鉗體B (4)的內表面設置有防滑膠墊(6)。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醫療器械抓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圓筒(I)的內表面設置有凸臺A (7),軸桿(2)的外表面設置有凸臺B (8),凸臺A (7)和凸臺B (8)之間設置有彈簧(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醫療器械抓取裝置,它包括空心圓筒(1)、軸桿(2)、夾鉗體A(3)和夾鉗體B(4),夾鉗體A(3)固定在空心圓筒(1)的端部,夾鉗體A(3)上開設有與空心圓筒(1)同軸的孔,軸桿(2)穿過空心圓筒(1)與夾鉗體A(3)上的孔并與夾鉗體B(4)連接,夾鉗體B(4)和夾鉗體A(3)通過轉軸(5)連接。夾鉗體A(3)和夾鉗體B(4)的內表面設置有防滑膠墊(6)。空心圓筒(1)的內表面設置有凸臺A(7),軸桿(2)的外表面設置有凸臺B(8),凸臺A(7)和凸臺B(8)之間設置有彈簧(9)。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A61B19/00GK202554125SQ20122024332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8日
發明者馬一明, 李進順, 王琴 申請人:成都恒瑞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