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負壓式硬腦膜懸吊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療器材,尤其是一種負壓式硬腦膜懸吊器。
背景技術:
目前,神經外科開顱手術過程中通常需要用絲線將硬腦膜懸吊在骨窗上,使硬腦膜與顱骨內板緊貼達到壓迫止血的目的。通常的做法是,用小圓針細絲線穿過硬腦膜內外半層之間的間隙,拉起硬腦膜,然后將絲線縫扎在骨窗邊緣的骨膜上。操作非常繁瑣,并且對手術醫(yī)師有很高的要求,穿針太淺,容易割裂硬腦膜,造成脫線,而使懸吊失敗。穿針太深則會穿透硬腦膜而誤傷腦組織和硬膜下的血管,手術當中類似這種不必要的損傷屢見不鮮。在急診手術中,懸吊硬腦膜的工作更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也浪費了寶貴的搶救時間。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利用負壓作用使硬腦膜與顱骨緊貼而達到壓迫止血的目的,取代硬腦膜懸吊的傳統方法,極大的減少醫(yī)師的工作量,也避免了懸吊過程中對腦組織和血管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傷。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這種負壓式硬腦膜懸吊器,包括抽氣裝置、通氣管,抽氣裝置包括圓筒氣缸,圓筒氣缸的前端設有用于連接通氣管的氣孔,圓筒氣缸內部設有活塞,活塞通過連桿連接圓筒氣缸后端的把手上,活塞與把手之間還設有復位彈簧。將帶氣孔的通氣管放置在顱骨與硬腦膜之間,把手控制活塞在圓筒氣缸內滑動,通過活塞與把手之間的復位彈簧實現自動抽氣,通過抽氣裝置抽氣使顱骨與硬腦膜之間負壓粘合在一起,達到壓迫止血作用,該結構設計非常合理。進一步,其中通氣管密封連接有儲液罐,儲液罐的頂部密封連接有進氣管,其中進氣管的內端伸入儲液罐的底部,進氣管上設有氣閥,進氣管的外端連接有分流氣管,而通氣管的位置在儲液罐的頂部,通氣管密封連接至抽氣裝置。進氣管在抽氣的過程中會附帶液體,將液體儲存在儲液罐內,防止液體進入抽氣裝置中;進氣管上的氣閥起到控制氣管通斷。圓筒氣缸的前端和通氣管上均設有單向閥。兩個單向閥的結構可實現抽氣裝置對儲氣罐內進行反復抽氣,因此可采用較小的抽氣裝置即可完成手術中的整個抽氣過程。把手包括一對支桿,兩支桿的一端相互軸接,該把手的結構簡單。圓筒氣缸前端的氣孔上設有漏斗狀結構的連接件,漏斗狀結構的連接件使抽氣效果更好。其中進氣管、分流氣管為軟質細管。軟質細管可減小對硬腦膜的傷害。本實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新穎獨特,完全不同于傳統的硬腦膜懸吊方式,無需縫針與絲線,將帶氣孔的細管放置在顱骨與硬腦膜之間,利用氣缸抽氣形成負壓使硬腦膜與顱骨內板緊貼,從而達到與懸吊硬腦膜相似的止血作用,使用方法非常簡便,并且安全有效。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抽氣裝置1,通氣管2,圓筒氣缸3,氣孔3-1,活塞4,復位彈簧5,把手6,支桿6-1,連桿7,單向閥8,連接件9,儲液罐10,進氣管11,氣閥12,分流氣管13。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參照附圖這種負壓式硬腦膜懸吊器,包括抽氣裝置I、通氣管2,其中抽氣裝置I包括圓筒氣缸3,圓筒氣缸3的前端設有用于連接通氣管2的氣孔3-1,氣孔3-1上設有漏斗狀結構的連接件9,通氣管2連接在該連接件9上。圓筒氣缸3內部設有活塞4,活塞4通過連桿7連接圓筒氣缸3后端的把手6上,活塞4與把手6之間設有彈簧5。其中把手6 包括一對支桿6-1,兩支桿6-1的一端相互軸接。其中通氣管2密封連接有儲液罐10,儲液罐10上密封連接有進氣管11,進氣管11上連接有分流氣管13,分流氣管13的側壁上設有小孔,進氣管11、分流氣管13為軟質細管。其中進氣管11上設有氣閥12。圓筒氣缸3的前端和氣管2上均設有單向閥8。在手術當中的具體使用方法是開顱做好骨窗后,將帶有小孔部分的分流氣管13放置在顱骨下的硬膜外間隙(同時可以附加明膠海綿等止血材料),并用濕潤的棉片封堵在骨窗邊緣,形成通氣管2周圍的局部密閉環(huán)境。預先通過抽氣裝置的作用造成儲液罐10內部較強的負壓,連接通氣管2與儲液罐10,并開啟進氣管11上的氣閥12使得硬膜外間隙的密閉環(huán)境內氣壓急劇下降,通過這種負壓作用使硬膜與顱骨內壁緊密貼合,達到止血作用。同時由于圓筒氣缸3內復位彈簧5的彈性作用,使圓筒氣缸3持續(xù)維持儲液罐10內的負壓環(huán)境,避免因漏氣而降低硬膜與顱骨貼合的程度。持續(xù)的負壓作用一段時間以后,硬膜外出血停止,血凝塊形成,止血材料發(fā)揮凝固作用,便可退出通氣管,完成止血操作。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新穎獨特,完全不同于傳統的硬腦膜懸吊方式,無需縫針與絲線,將帶氣孔的細管放置在顱骨與硬腦膜之間,骨窗與硬腦膜之間的縫隙用棉片濕敷,局部形成封閉的環(huán)境,利用氣缸抽氣形成負壓使硬腦膜與顱骨內板緊貼,從而達到與懸吊硬腦膜相似的止血作用。在手術操作過程中,可將明膠海綿等止血材料連同細管一起放入硬膜外腔隙,持續(xù)負壓作用一段時間后,止血材料凝固使硬腦膜與顱骨緊密粘連,即可撤除負壓裝置,不會再次出血。使用方法非常簡便,并且安全有效。雖然本實用新型已通過參考優(yōu)選的實施例進行了圖示和描述,但是,本專業(yè)普通技術人員應當了解,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可作形式和細節(jié)上的各種各樣變化。
權利要求1.一種負壓式硬腦膜懸吊器,包括抽氣裝置(I)、通氣管(2),其特征是所述抽氣裝置(I)包括圓筒氣缸(3),圓筒氣缸(3)的前端設有用于連接通氣管(2)的氣孔(3-1),圓筒氣缸(3 )內部設有活塞(4 ),活塞(4 )通過連桿(7 )連接圓筒氣缸(3 )后端的把手(6 )上,活塞(4)與把手(6)之間設有復位彈簧(5)。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負壓式硬腦膜懸吊器,其特征是所述通氣管(2)密封連接有儲液罐(10),儲液罐(10)上密封連接有進氣管(11 ),進氣管(11)的內端伸入到儲液罐(10)的底部,進氣管(11)上設有氣閥(12),所述進氣管(11)的外端連接有分流氣管(13)。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負壓式硬腦膜懸吊器,其特征是所述圓筒氣缸(3)的前端和氣管(2)上均設有單向閥(8)。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負壓式硬腦膜懸吊器,其特征是所述把手(6)包括一對支桿(6-1),兩支桿(6-1)的一端相互軸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負壓式硬腦膜懸吊器,其特征是所述圓筒氣缸(3)前端的氣孔(3-1)上設有漏斗狀結構的連接件(9)。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負壓式硬腦膜懸吊器,其特征是所述進氣管(11)、分流氣管(13)為軟質細管。
專利摘要一種負壓式硬腦膜懸吊器,包括抽氣裝置、通氣管,抽氣裝置包括圓筒氣缸,圓筒氣缸的前端設有用于連接通氣管的氣孔,圓筒氣缸內部設有活塞,活塞通過連桿連接圓筒氣缸后端的把手上,活塞與把手之間還設有復位彈簧。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新穎獨特,完全不同于傳統的硬腦膜懸吊方式,無需縫針與絲線,將帶氣孔的細管放置在顱骨與硬腦膜之間,利用氣缸抽氣形成負壓使硬腦膜與顱骨內板緊貼,從而達到與懸吊硬腦膜相似的止血作用,使用方法非常簡便,并且安全有效。
文檔編號A61B17/12GK202604937SQ201220261010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5日
發(fā)明者羅鳴 申請人:羅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