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的后縱韌帶剪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新型的后縱韌帶剪刀[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的后縱韌帶剪刀。[背景技術][0002]目前,后路減壓、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手術是治療椎管狹窄理想的治療方法,在進行后路椎間植骨手術前,需要將該區域的后縱韌帶切除干凈,但由于硬膜囊覆蓋于后縱韌帶的后方,并與后縱韌帶緊密相連, 且由于硬膜囊內脊髓的脆弱性,在操作時不允許手術操作者牽拉硬膜囊而于直視下切除后縱韌帶, 從而傳統的做法都是只能憑手術操作者的經驗盲切。因此,在進行該類手術時,時有將硬膜囊切開,導致脊髓損傷、腦脊液漏或顱內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最終造成嚴重的后果,給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帶來了潛在的生命隱患。因此,如果能夠提供一款在手術操作過程中能將硬膜囊與后縱韌帶隔開,以便安全有效地將后縱韌帶完全切除,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新型的后縱韌帶剪刀,能夠在手術操作過程中將硬膜囊與后縱韌帶隔開,從而安全有效地將后縱韌帶完全切除,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設計一種新型的后縱韌帶剪刀,包括由銷軸I連接在一起上、下刀體,所述刀體包括刀頭2、刀柄3和手把4,所述刀頭2設置在刀體的端部,所述手把4設置在刀柄3的底部,所述銷軸I位于刀頭2與刀柄3之間,所述上、下刀體的刀頭2向同側彎曲,所述上、下刀體的刀頭2與刀柄3呈鈍角連接,所述上刀體的刀頭2背側設有一保護板5,所述保護板5固定連接在上刀體的刀頭2背側處。[0005]所述保護板5為圓鈍型保護板,所述圓鈍型保護板的端部為圓滑曲面。[0006]所述上、下刀體的刀頭2與刀柄3之間的角度為120° 150°。[0007]所述上刀體刀頭2的刀刃為齒形刀刃6。[0008]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結構新穎、簡單,由于在上刀體的刀頭背側處設有一圓鈍型保護板,通過該圓鈍型保護板將硬膜囊與后縱韌帶隔開,從而實現了安全有效地將后縱韌帶完全切除,簡化了手術步驟,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避免了誤將硬膜囊切開導致脊髓損傷、腦脊液漏或顱內感染等并發癥發生,而保護板的端部為圓滑曲面,則保證了操作時不會出現損傷硬膜囊的意外事故,進一步保障了患者的人身安全;另外,由于刀頭與刀柄呈鈍角連接,使用時,可將刀頭水平貼合于皮膚上,就能夠將其端部順利插入到后縱韌帶處; 此外,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后縱韌帶剪刀,不僅操作簡單、方便,實用性強,而且手術時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好,大大提高了手術成功率,值得推廣應用。[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一;[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二 ;[0011]圖3是圖2的左視圖;[0012]圖中1、銷軸2、刀頭3、刀柄4、手把5、保護板6、齒形刀刃。[具體實施方式
][0013]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以下進一步說明[0014]如附圖1至附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由銷軸I連接在一起上、下刀體,刀體包括刀頭2、刀柄3和手把4,刀頭2設置在刀體的端部,手把4設置在刀柄3的底部,銷軸 I位于刀頭2與刀柄3之間,上、下刀體的刀頭2向同側彎曲,上、下刀體的刀頭2與刀柄3 呈鈍角連接,以上、下刀體的刀頭2與刀柄3之間的角度為120° 150°為優選,上刀體刀頭2的刀刃為齒形刀刃6,上刀體的刀頭2背側設有一保護板5,該保護板5固定連接在上刀體的刀頭2背側處,通過該保護板將硬膜囊與后縱韌帶隔開,從而實現了安全有效地將后縱韌帶完全切除,簡化了手術步驟,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避免了誤將硬膜囊切開導致脊髓損傷、腦脊液漏或顱內感染等并發癥發生。[0015]本實用新型中,保護板5為圓鈍型保護板,該圓鈍型保護板的端部為圓滑曲面,從而保證了操作時不會出現損傷硬膜囊的意外事故,進一步保障了患者的人身安全;另外,刀柄端部設有方便手指握持的手把,則使得醫務人員在操作時更舒適,操作更靈活,快捷,縮短了手術時間。[0016]本實用新型并不受上述實施方式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 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的后縱韌帶剪刀,包括由銷軸(I)連接在一起的上、下刀體,所述刀體包括刀頭(2 )、刀柄(3 )和手把(4),所述刀頭(2 )設置在刀體的端部,所述手把(4)設置在刀柄 (3)的底部,所述銷軸(I)位于刀頭(2)與刀柄(3)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刀體的刀頭 (2 )向同側彎曲,所述上、下刀體的刀頭(2 )與刀柄(3 )呈鈍角連接,所述上刀體的刀頭(2 ) 背側設有一保護板(5),所述保護板(5)固定連接在上刀體的刀頭(2)背側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后縱韌帶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板(5)為圓鈍型保護板,所述圓鈍型保護板的端部為圓滑曲面。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的后縱韌帶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刀體的刀頭(2)與刀柄(3)之間的角度為120° 150°。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后縱韌帶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刀體刀頭(2)的刀刃為齒形刀刃(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的后縱韌帶剪刀,包括由銷軸(1)連接在一起上、下刀體,所述刀體包括刀頭(2)、刀柄(3)和手把(4),所述刀頭(2)設置在刀體的端部,所述手把(4)設置在刀柄(3)的底部,所述銷軸(1)位于刀頭(2)與刀柄(3)之間,所述上、下刀體的刀頭(2)向同側彎曲,所述上、下刀體的刀頭(2)與刀柄(3)呈鈍角連接,所述上刀體的刀頭(2)背側設有一保護板(5),所述保護板(5)固定連接在上刀體的刀頭(2)背側處;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結構新穎、簡單,實現了安全有效地將后縱韌帶完全切除,簡化了手術步驟,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避免了將硬膜囊切開導致脊髓損傷、腦脊液漏或顱內感染等并發癥。
文檔編號A61B17/3201GK202875441SQ201220565698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1日
發明者周許輝, 楊超群, 張成林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