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醫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床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碳纖維復合材料產品,更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放射設備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床面板產品。
背景技術:
目前銷售的醫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床面板,多數為金屬邊框,雖然各項性能明顯高于聚碳酸酯、酚醛樹脂等傳統床面板,但凸顯缺點是不能全方位多角度透波。新近上市的一種全碳纖維復合材料床面板,盡管替換了金屬邊框,解決了不能全方位多角度透波問題,但由于沒有力結構支撐點,因此床面板堅固性、穩定性有待解決。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醫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床面板不足,提供一種能夠更好滿足當前射線診斷和治療設備對床面板設計和使用要求,提高設備整體性能起到積極作用的新型技術醫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床面板。本實用新型醫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床面板,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本實用新型包括上面板、下底板、填充層、邊框、邊框L角五部分。所述的邊框和邊框L角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口”型長管結構,由于邊框、邊框L角和上面板、下底板材質相同,因此,具有很好的親和性,不僅有效地保證了全方位多角度放射透波問題,而且很好地解決了床面板的堅固性和穩定性問題。同時降低射線機功率,減輕射線對醫生和患者的危害。本實用新型醫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床面板的優點:1、適宜所有X射線、CT、核磁共振設備;2、解決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放射透波問題;3、成像清晰度明顯高于其他材料的床面板;4、強度和剛性也明顯高于其他材料的床面板;5、對提高設備整體性能起到重要作用;6、把射線對患者和壓護人員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7、有效解決床面板堅固性和穩定性的問題。
圖1床面板縱截面示意圖圖2床面板橫截面示意圖圖3 “ 口”型長管縱截面示意圖圖4 “ 口”型長管外觀示意圖圖5邊框與邊框L角施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在附圖1中,醫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床面板縱截面為,下底板2為碳纖維復合材料,中間填充層3為聚氨酯泡沫,新型技術的邊框4和邊框L角均采用“ 口 ”型長管,亦為碳纖維復合材料,上面板I為碳纖維復合材料,尺度以全覆蓋上面板和邊框與下底板有機結合為標準。在附圖2中,醫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床面板橫截面為,床面板外層為上面板I或下底板2外延部分,床面板中層為邊框4,床面板直角銜接處采用45°切割“八”型對接,邊框4對床面板起到支撐和固定作用,中間填充層3尺寸為邊框所設定范圍的內徑長寬高,確保整體床面板平整規范。在附圖3中,醫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床面板邊框縱截面為,“口”字型。邊框4縱截面“口”型有一定厚度,主要是為了增加邊框的支撐力和控制力,同時可以降低產品成本,減輕床面板自重。在附圖4中,醫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床面板邊框外觀為,四棱立柱型。邊框4“ 口”型長管外觀設定是為滿足替代金屬邊框的各項要素所設計。在附圖5中,醫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床面板邊框與邊框L角為,相互輔佐關系。邊框4切割為45°內置邊框L角5增加堅固性和穩定性。
權利要求1.一種醫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床面板,包括上面板(I),下底板(2),填充層(3),邊框(4)和邊框L角(5),其特征是,所述的上面板(I)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下底板(2)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填充層(3)采用聚氨酯泡沫,邊框(4)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口”型長管結構,邊框L角(5)也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口”型長管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床面板,其特征是,所述的邊框(4)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 口 ”型長管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床面板,其特征是,所述的邊框L角(5)是邊框(4)使用過程中,邊框(4)在床面板直角銜接處采用45°切割,通過內置邊框L角(5)實現“八”型對接,邊框L角(5)管型外直徑小于邊框(4)管型內直徑,符合內置銜接要求。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醫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床面板,旨在提供一種高強度、低密度,具有極低射線吸收率和極強射線透波率特點的新型醫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床面板。主要包括上面板、下底板、填充層、邊框、邊框L角。所述邊框及邊框L角為碳纖維復合材料“口”型長管結構,替代市場常用的金屬支架邊框。特點適宜X放射、CT、核磁共振等任何放射設備,具有全方位多角度不受限放射優勢,降低射線機功率,減輕射線對醫生和患者的危害。
文檔編號A61B5/055GK203000965SQ20122066824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6日
發明者徐立新 申請人:徐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