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助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能夠操作的不構成人體一部分的裝置,具體說涉及一種老弱病者能夠自己操作的多功能助行車。
背景技術:
我國老齡人口近2億,市場供老年人使用的多功能助行車及購物車方便了老人出行,但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下述情況,如:老年人生病住院,需要家人陪護和陪床,通常醫院不提供陪護人員臥具;老人身體康復時,需要有一個幫助行走的助行車;老人平時出門走路、散步或長時間排隊,希望有一個坐臥的地方歇一歇;老人遇到突發情況時,有一個躺臥的擔架可及時送往醫院,由于擔架不是日常生活用品,一般家中很少存放,平時又不能隨身攜帶,市場現有的助行車和助力車功能單一,因此,不能滿足躺臥和用作擔架的使用功倉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功能助行車,其在具有助行功能、可當做座椅的同時還具有置物功能,并且還可變形為臥具或擔架或背簍。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一種多功能助行車,包括支架和座椅,座椅包括座椅框架和坐墊,所述支架包括前、后框架,前、后框架相互交叉形成銳角,后框架的頂部和前框架之間設有可拆的連接裝置,前框架包括相互對稱的左、右前腿及連接所述兩條前腿的前上、前下連接桿,后 框架包括相互對稱的左、右后腿及連接所述兩條后腿的后上、后下連接桿,兩條前腿的下端部外側分別固定有一九十度彎管,兩九十度彎管上分別設有一前腳輪,兩條后腿的下端部外側分別固定有一直管,兩直管上分別設有一后萬向輪,座椅框架的中部鉸接于前框架上,后框架的左、右后腿上設有用于限制座椅框架向上轉動的彎鉤,前、后框架底部之間設有置物架,置物架上表面設有與置物架所在平面平行的擋板,置物架可相對前框架的前下連接桿及后框架的后下連接桿轉動,置物架的左桿上分別通過左一、左二雙環形套管連接左一、左二帽型插管,左一、左二帽型插管的里側一端均為限位端,限位端端部的直徑分別大于左一、左二雙環形套管的直徑,左一、左二帽型插管的外側一端均為固定端,兩固定端均設有定位釘,左前腿、左后腿的下端部分別設有L形定位槽,當置物架和后框架平行時,左一帽型插管上的定位釘卡入左后腿上的L形定位槽內,當置物架和前框架平行時,左二帽型插管上的定位釘卡入左前腿上的L形定位槽內,置物架的右桿上設有右一、右二帽型插管,右一、右二帽型插管的結構與左一、左二帽型插管的結構相同,右前腿、右后腿的下端部同樣設有L形定位槽。本發明多功能助行車,其中,所述前框架頂部設有扶手框架,扶手框架包括扶手橫桿及兩端的兩豎桿,兩豎桿末端分別通過三通管接頭套接在前上連接桿上,后框架的后上連接桿上連接有腳支架,腳支架包括與后上連接桿相平行的橫桿及立桿,立桿一端通過三通管接頭連接橫桿、另一端通過三通管接頭套在后上連接桿上,后上連接桿上靠近三通管接頭的位置設有定位釘,與后上連接桿相連接的三通管接頭上與所述定位釘相對應的一端部設有卡槽,所述定位釘可卡入卡槽內,立桿的高度與兩豎桿的高度相同。本發明多功能助行車,其中,所述前上連接桿和后上連接桿之間設有兩條緊固帶,兩條緊固帶分別設置于扶手框架、腳支架兩側。本發明多功能助行車,其中,所述前上連接桿兩端與左、右前腿之間分別通過九十度彎形套筒相連接,前下連接桿兩端和左、右前腿之間分別通過三通管接頭相連接,并且左、右前腿下端部伸出三通管接頭外,后上連接桿兩端分別通過九十度彎形套管與左、右后腿相連接,后下連接桿兩端分別通過三通管接頭與左、右后腿相連接,左、右后腿下端部伸出三通管接頭外,座椅框架由四根鋼管通過四個九十度彎形套管連接而成,置物架由四根鋼管通過四個九十度彎形套管連接而成。本發明多功能助行車,其中,所述兩條前腿上分別設有左、右背帶。本發明多功能助行車,其中,所述前、后框架上均設有安全帶。本發明多功能助行車,其中,所述置物架的前、后桿分別通過一對雙環形套管與前下連接桿及后下連接桿相互連接。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明多功能助行車由于支架包括前、后框架,后框架的頂部和前框架之間通過緊固裝置相互緊固,座椅框架和后框架之間通過緊固裝置相互緊固,置物架可相對前后框架轉動,緊固裝置可打開,因此本發明的多功能助行車不僅可助行、用作座椅,還可變形為臥具或擔架,全方位滿足老弱病者的使用要求。
另外,由于前框架頂部設有扶手框架,扶手框架可相對前框架轉動,后框架頂部設有腳支架,腳支架可相對后框架轉動,因此用作臥具時使用更方便;兩條前腿上分別設有左、右背帶,使本發明多功能助行車可變形為背簍;前、后框架上均設有安全帶,前、后框架之間設有緊固帶,用作擔架時,使用更方便、安全;前、后框架,扶手框架及腳支架采用九十度彎形套管和三通管接頭連接而成,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圖1是本發明多功能助行車的結構圖;圖2是本發明多功能助行車用作擔架時的結構圖;圖3是本發明多功能助行車用作行李架時的結構圖;圖4是本發明多功能助行車用作行李車時的結構圖;圖5是本發明多功能助行車收折時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本發明多功能助行車包括支架I和座椅2,座椅2包括座椅框架21和坐墊,支架I包括前、后框架11、12,后框架12的頂部和前框架11之間通過插銷13相互固定,并且前、后框架相互交叉形成銳角,前框架11包括相互對稱的左、右前腿111、112及連接所述兩條前腿的前上連接桿、前下連接桿115、116,前上連接桿115兩端與左、右前腿111、112之間分別通過九十度彎形套筒相連接,前下連接桿116兩端和左、右前腿111、112之間分別通過三通管接頭相連接,并且左、右前腿111、112下端部伸出三通管接頭外,后框架12包括相互對稱的左、右后腿121、122及連接所述兩條后腿的后上連接桿、后下連接桿125、126,后上連接桿125兩端分別通過九十度彎形套管與左、右后腿121、122相連接,后下連接桿126兩端分別通過三通管接頭與左、右后腿121、122相連接,左、右后腿121、122下端部伸出三通管接頭外,兩條前腿的下端部外側分別焊接有一九十度彎管,前腳輪113、114分別設置于兩九十度彎管上,兩條后腿121、122的下端部外側分別焊接有一直管,后萬向輪123、124分別設置于兩直管上,座椅框架21由四根鋼管通過四個九十度彎形套管連接而成,座椅框架21的中部鉸接于前框架11上,后框架12的左、右后腿121、122上設有彎鉤120,彎鉤120的上端為弧形擋片1201,彎鉤120用于限制座椅框架21向上轉動,前、后框架11、12底部之間設有置物架3,置物架3上表面設有與置物架3所在平面相平行的擋板,置物架3由四根鋼管通過四個九十度彎形套管連接而成,置物架3的前、后桿31、32分別通過一對雙環形套管33與前下連接桿116及后下連接桿126相互連接,使置物架3可相對前下連接桿116及后下連接桿126轉動,置物架3的左桿34上分別通過左一雙環形套管、左二雙環形套管連接左一帽型插管341、左二帽型插管342,左一、左二帽型插管341、342的里側一端均為限位端,限位端端部的直徑分別大于左一、左二雙環形套管的直徑,左一、左二帽型插管341、342的外側一端均為固定端,兩固定端均設有定位釘343、344,左前腿111、左后腿121的下端部分別設有L形定位槽,如圖1所示的左后腿121上的L形定位槽1210,置物架3的右桿35上設有右一帽型插管351、右二帽型插管352,右一、右二帽型插管351、352的結構與左一、左二帽型插管341342的結構相同,右前腿112、右后腿122的下端部分別設有L形定位槽,當前、后框架11、12與置物架3位于同一平面內時,定位釘343卡在左后腿121上的L形定位槽內,定位釘344卡在左前腿111上的L形定位槽內。前框架11頂部設有扶手框架4,扶手框架4包括扶手橫桿41及兩端的兩豎桿42、43,兩豎桿42、43末端通過三通管接頭套在前上連接桿115上,扶手框架4可相對前框架11轉動,后框架12的后上連接桿125上連接有腳支架5,腳支架5包括與后上連接桿125相平行的橫桿51及立桿52,立桿52 —端通過三通管接頭連接橫桿51、另一端通過三通管接頭套在后上連接桿125上,并且腳支架5可相對于后上連接桿125轉動,后上連接桿125上靠近三通管接頭的位置設有定位釘,與后上連接桿125相連接的三通管接頭上與所述定位釘相對應的一端設有卡槽,定位釘可卡入卡槽內,立桿52的高度與兩豎桿42、43的高度相同。前上連接桿115和后上連接 桿125之間設有兩條緊固帶61、62,緊固帶61、62分別設置于扶手框架4、腳支架5的兩側,上述插銷13還可采用其他可拆的連接裝置代替。如圖1所示,使用時可手握扶手框架4推動多功能助行車,置物架3用于盛放行李,并且當使用者疲勞時,可坐在座椅2上休息,具有助行和座椅的功能;當有突發情況時,可將插銷13打開,旋轉前、后框架11、12,使前、后框架11、12,置物架3,座椅框架21均位于同一平面內,并旋轉扶手框架4、腳支架5,使扶手框架4、腳支架5垂直于上述平面,并推動腳支架5使后上連接桿125上的定位釘卡在腳支架5的卡槽內,置物架3的左桿34上的左一、左二帽型插管341、342的固定端分別插入左后腿121、左前腿111的末端部,轉動左一、左二帽型插管341、342,使左一、左二帽型插管341、342上的定位釘343、344卡入左后腿121、左前腿111的末端部的L形卡槽內,同樣,右桿35上的右一、右二帽型插管351、352的固定端分別插入右后腿122、右前腿112的末端,則多功能助行車變形為擔架或臨時臥具或休閑時的吊床,如圖2所示,并在前、后框架11、12上均設置安全帶、緊固帶,使用過程更安全;或如圖3所示,打開插銷13,使前、后框架11、12及座椅框架21相互平行,并且前、后框架11、12及座椅框架21均與置物架3相互垂直,則助行車變形為行李架;或如圖4所示,旋轉座椅框架21使座椅框架21和前框架11相互平行,則多功能助行車變形為行李車;變形為行李車時,在兩條前腿上分別設置左、右背帶,則多功能助行車變形為背簍,便于在登山或旅行時使用;當不使用時,可將多功能助行車收折,使前、后框架11、12對折,并使前、后框架11、12,座椅框架21及置物架3均相互平行并相互貼合,使其體積減小,如圖5所示,便于收納。以上所述實施例僅 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助行車,包括支架(I)和座椅(2),座椅(2)包括座椅框架(21)和坐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I)包括前、后框架(11、12),前、后框架相互交叉形成銳角,后框架(12)的頂部和前框架(11)之間設有可拆的連接裝置,前框架(11)包括相互對稱的左、右前腿(111、112)及連接所述兩條前腿的前上、前下連接桿(115、116),后框架(12)包括相互對稱的左、右后腿(121、122)及連接所述兩條后腿的后上、后下連接桿(125、126),兩條前腿的下端部外側分別固定有一九十度彎管,兩九十度彎管上分別設有一前腳輪(113、114),兩條后腿(121、122)的下端部外側分別固定有一直管,兩直管上分別設有一后萬向輪(123、124),座椅框架(21)的中部鉸接于前框架(11)上,后框架(12)的左、右后腿(121、122)上設有用于限制座椅框架(21)向上轉動的彎鉤(120),前、后框架(11、12)底部之間設有置物架(3),置物架(3)上表面設有與置物架(3)所在平面平行的擋板,置物架(3)可相對前框架(II)的前下連接桿(116)及后框架(12)的后下連接桿(126)轉動,置物架(3)的左桿(34)上分別通過左一、左二雙環形套管(71、72)連接左一、左二帽型插管(341、342),左一、左二帽型插管(341、342)的里側一端均為限位端,限位端端部的直徑分別大于左一、左二雙環形套管(71、72)的直徑,左一、左二帽型插管(341、342)的外側一端均為固定端,兩固定端均設有定位釘(343、344),左前腿(111)、左后腿(121)的下端部分別設有L形定位槽,當置物架(3)和后框架(12)平行時,左一帽型插管(341)上的定位釘卡入左后腿(121)上的L形定位槽內,當置物架(3 )和前框架(11)平行時,左二帽型插管(342 )上的定位釘卡入左前腿(III)上的L形定位槽內,置物架(3)的右桿(35)上設有右一、右二帽型插管(351、352),右一、右二帽型插管(351、352)的結構與左一、左二帽型插管(341、342)的結構相同,右前腿(112)、右后腿(122)的下端部同樣設有L形定位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助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架(11)頂部設有扶手框架(4),扶手框架(4)包括扶手橫桿(41)及兩端的兩豎桿(42、43),兩豎桿(42、43)末端分別通過三通管接頭套接在前上 連接桿(115)上,后框架(12)的后上連接桿(125)上連接有腳支架(5),腳支架(5)包括與后上連接桿(125)相平行的橫桿(51)及立桿(52),立桿(52)一端通過三通管接頭連接橫桿(51 )、另一端通過三通管接頭套在后上連接桿(125)上,后上連接桿(125)上靠近三通管接頭的位置設有定位釘,與后上連接桿(125)相連接的三通管接頭上與所述定位釘相對應的一端部設有卡槽,所述定位釘可卡入卡槽內,立桿(52)的高度與兩豎桿(42、43)的高度相同。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助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連接桿(I15)和后上連接桿(125)之間設有兩條緊固帶(61、62),兩條緊固帶(61、62)分別設置于扶手框架(4)、腳支架(5)兩側。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助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連接桿(115)兩端與左、右前腿(111、112)之間分別通過九十度彎形套筒相連接,前下連接桿(116)兩端和左、右前腿(111、112)之間分別通過三通管接頭相連接,并且左、右前腿(111、112)下端部伸出三通管接頭外,后上連接桿(125)兩端分別通過九十度彎形套管與左、右后腿(121、122)相連接,后下連接桿(126)兩端分別通過三通管接頭與左、右后腿(121、122)相連接,左、右后腿(121、122)下端部伸出三通管接頭外,座椅框架(21)由四根鋼管通過四個九十度彎形套管連接而成,置物架(3)由四根鋼管通過四個九十度彎形套管連接而成。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助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條前腿(111、112)上分別設有左、右背帶。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助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框架(11、12)上均設有安全帶。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助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3)的前、后桿(31、32)分別通過一對雙環形套管(33)與前`下連接桿(116)及后下連接桿(126)相互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一種多功能助行車,包括支架和座椅,座椅包括座椅框架和坐墊,所述支架包括前、后框架,后框架的頂部和前框架之間通過緊固裝置相互緊固,前框架包括兩條前腿及連接所述兩條前腿的前上連接桿、前下連接桿,后框架包括兩條后腿及連接所述兩條后腿的后上連接桿、后下連接桿,兩條前腿的底部設有前腳輪,兩條后腿的底部設有后萬向輪,座椅框架中部鉸接于前框架上,并且座椅框架和后框架之間通過緊固裝置相互緊固,所述前、后框架底部之間設有置物架,置物架的前、后桿分別通過一對雙環形套管與前下連接桿及后下連接桿相互連接。本發明不但具有助行功能、可當做座椅,還可用作臥具或擔架。
文檔編號A61G1/02GK103169595SQ20131004990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7日
發明者金政策 申請人:清遠金政策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