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該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的藥材制成:黨參12~17份,苦菜27~32份,南五味子12~17份,山雞椒8~12份,烏藥17~22份,羊蹄甲8~12份,雞眼草10~15份,廣藿香10~15份,紫蘇葉10~15份,大棗10~15份,佩蘭8~12份,甘草27~32份,車前8~12份,白芷10~15份。本發明主治胃腸炎,多年臨床應用發現,對胃腸炎引起的嘔吐、腹瀉、腹部痛性痙攣、絞痛、發燒及出汗等總有效率達97%。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胃腸炎是胃黏膜和腸黏膜發炎,由食物中毒引起。癥狀包括:嚴重嘔吐和腹瀉,常連帶有腹部痛性痙攣及絞痛、發燒、出汗。胃腸炎又分為急性腸胃炎和慢性腸胃炎兩大類。引起胃腸炎的病因有很多種,主要有細菌、病毒、農藥、食物本身的毒素、食物和食物起的化學作用、或其他無機性物質污染等。不及時治療會引起食管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嚴重者甚至會引起胃癌等疾病。
[0003]目前,胃腸炎的治療主要是通過口服抗生素或者是服用胃黏膜保護劑。然而,抗生素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對肝臟和腎臟等器官造成傷害,胃黏膜保護劑多為鋁制劑,不宜長期服用。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了一種療效確切、顯著的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
[0005]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藥材制成:
黨參12~17份,苦菜27~32份,南五味子12~17份,山雞椒8~12份,烏藥17~22份,羊蹄甲8~12份,雞眼草10~15份,廣藿香10~15份,紫蘇葉10~15份,大棗10~15份,佩蘭8~12份,甘草27~32份,車前8~12份,白芷10~15份。
[0006]本發明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優選方案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藥材制成:
黨參15份,苦菜30份,南五味子15份,山雞椒10份,烏藥20份,羊蹄甲10份,雞眼草
12份,廣藿香12份,紫蘇葉12份,大棗12份,佩蘭10份,甘草30份,車前10份,白芷12份。
[0007]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I劑,分2次服用,10天為一療程。
[0008]下面為本發明中各藥材的功能及作用:
黨參:味甘;性平;歸肺、脾經。中醫認為黨參具有補中,益氣,生津的功能。主治: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
[0009]苦菜:味苦;性寒;歸心、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破瘀活血,排膿的作用。主治:闌尾炎,腹腔膿腫,腸炎,痢疾,急、慢性盆腔炎,肺熱咳嗽,肺結核,吐血,衄血;外用治跌打損傷,瘡癤腫痛,黃水瘡,陰囊濕疹。
[0010]南五味子:別名紫荊皮。味苦;性平;歸肝、脾經。能夠活血通經,消腫止痛,解毒。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腹痛,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咽喉腫痛;外用治痔瘡腫痛,蟲蛇咬傷。
[0011]山雞椒:味辛;性溫;歸肺、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平喘的作用。主治:腺腹冷痛,胸滿痞悶,哮喘。
[0012]烏藥:味辛;性溫;歸肺、脾、腎、膀胱經。具有順氣止痛,溫腎散寒的功能。主治:胸腹脹痛,氣逆喘急,膀胱虛冷,遺尿尿頻,疝氣,痛經。
[0013]羊蹄甲:有名老白花。味淡;性涼;歸肝、肺經。能夠消炎解毒,止咳。主治:肺炎,氣管炎,肺結核咯血,肝炎。
[0014]雞眼草:味甘、辛;性溫;歸肺、肝、脾經。能夠解表,散寒,消結。用于外感風寒,風濕麻木,頸淋巴結結核。
[0015]廣藿香:味辛;性微溫;歸脾、胃、肺經。能夠芳香化濕,和胃止嘔,祛暑解表。主治:濕阻中焦之脘腹痞悶,食欲不振,嘔吐,泄瀉,外感暑濕之寒熱頭痛,濕溫初起的發熱身困,胸悶惡心,鼻淵,手足癖。
[0016]紫蘇葉:味辛;性溫;歸肺、脾經。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咳嗽嘔惡,妊娠嘔吐,魚蟹中毒。
[0017]大棗:味甘;性溫;歸胃、脾經。能夠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用于治療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夫人臟躁。
[0018]佩蘭:味辛;性平;歸脾、胃經。具有解暑化濕,醒脾和中的功效。主治:暑濕或濕溫初起,發熱頭重,胸悶腹脹,腕痞不饑,惡心嘔吐,口中甜膩,消渴。
[0019]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胃、心、肺經。能夠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生用主治:咽喉腫痛,癰瘡腫毒,小兒胎毒以及藥物、食物中毒。炙用主治:脾胃虛弱,倦態食少,腹痛便溏,四肢攣急疼痛,心悸,臟躁,肺痿咳嗽。
[0020]車前:味甘;性寒;歸肝、脾經。具有利水,清熱,明目,祛痰的作用。主治小便不通,淋池,帶下,尿血,黃疸,水腫,熱肉,泄灣,鼻紐,目赤腫痛,喉痹乳蛾,咳嗽,皮膚潰瘍。
[0021]白芷:味辛;性溫;歸胃、大腸、肺經。具有散風除濕,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的作用。主治:感冒頭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淵,牙痛,白帶,瘡瘍腫痛。
[002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主治胃腸炎,多年臨床應用發現,對胃腸炎引起的嘔吐、腹瀉、腹部痛性痙攣、絞痛、發燒及出汗等總有效率達97%。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實施例1:
處方:黨參12g,苦菜27g,南五味子12g,山雞椒8g,烏藥17g,羊蹄甲8g,雞眼草10g,廣藿香IOg,紫蘇葉10g,大率IOg,佩蘭8g,甘草27g,車前8g,白]E IOg0
[0024]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I劑,分2次服用,10天為一療程。
[0025]實施例2:
處方:黨參15g,苦菜30g,南五味子15g,山雞椒IOg,烏藥20g,羊蹄甲IOg,雞眼草12g,廣藿香12g,紫蘇葉12g,大棗12g,佩蘭IOg,甘草30g,車前IOg,白芷12g。
[0026]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I劑,分2次服用,10天為一療程。
[0027]實施例3:
處方:黨參17g,苦菜32g,南五味子17g,山雞椒12g,烏藥22g,羊蹄甲12g,雞眼草15g,廣藿香15g,紫蘇葉15g,大棗15g,佩蘭12g,甘草32g,車前12g,白芷15g。
[0028]服用方法: 水煎服,每日I劑,分2次服用,10天為一療程。[0029]實施例4:臨床觀察 一、臨床資料及服用方法
2010年I月至2012年5月,共隨機選取了胃腸炎患者280例。其中,男性患者140例,女性患者140例;20~30歲患者20例,30~40歲患者47例,40~50歲患者125例,50~70歲患者68例。將本發明中藥水煎服,每日I劑,分2次服用,10天為一療程。
[0030]二、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嘔吐、腹瀉、絞痛、發燒等癥狀消失,恢復正常生活。
[0031]顯效:嘔吐、腹瀉、絞痛、發燒等癥狀基本消失,基本恢復正常生活。
[0032]有效:嘔吐、腹瀉、絞痛、發燒等癥狀有所好轉,患者痛苦減輕。
[0033]無效:治療前后檢查對比,功能、癥狀、體征好轉不明顯。
[0034]三、治療結果
10天為一療程,服用3~4個療程見效,4飛個療程有明顯效果。280例患者治愈率為71%,顯效率為22%,有效率·為4%,總有效率達97%。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藥材制成: 黨參12~17份,苦菜27~32份,南五味子12~17份,山雞椒8~12份,烏藥17~22份,羊蹄甲8~12份,雞眼草10~15份,廣藿香10~15份,紫蘇葉10~15份,大棗10~15份,佩蘭8~12份,甘草27~32份,車前8~12份,白芷10~1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藥材制成: 黨參15份,苦菜30份,南五味子15份,山雞椒10份,烏藥20份,羊蹄甲10份,雞眼草12份,廣藿香12份,紫蘇葉12份,大棗12份,佩蘭10份,甘草30份,車前10份,白芷12份 。
【文檔編號】A61P1/04GK103536692SQ201310550320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8日
【發明者】劉艷菊 申請人:劉艷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