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風濕癥的膏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風濕癥的膏藥,包括膏體和全棉紗布,膏體涂附于全棉紗布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膏體的原藥組分及其重量份為:麻油45-50份;陶丹10-15份;制川烏3-5份;穿山龍2-4份;獨活3-4份;青風藤3-5份;懷地黃4-6份;黃岑3-4份;生薏苡仁3-5份;鹿茸2-3份。還公開了一種制備上述膏藥的方法。本發明是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原則,多年總結的配方,也是結合現代技術條件,嚴格按照制備方法要求制得的膏藥。專門用于治療風濕,有顯著效果。一貼膏藥,可多次使用,一般一星期換一貼,一個月為一個療程,三個療程后,患者基本痊愈,且不會復發。
【專利說明】—種治療風濕癥的膏藥
【技術領域】[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外用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風濕癥的膏藥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術】
[0002]風濕病是一組侵犯關節、骨骼、肌肉、血管及有關軟組織或結締組織為主的疾病,其中多數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多較隱蔽而緩慢,病程較長,且大多具有遺傳傾向。風濕病是西醫病名,此病多屬中醫痹證范疇,為臨床常見、多發的一種難治性疾病。而市場上膏藥療效有限,也難以根治風濕,解除患者的痛苦。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風濕癥的膏藥,包括膏體和全棉紗布,膏體涂附于全棉紗布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膏體的原藥組分及其重量份為:
麻油45-50份
陶丹10-15份
制川烏3-5份
穿山龍2-4份
獨活3-4份
青風藤3-5份
懷地黃4-6份
黃岑3-4份
生薏該仁 3-5份 鹿茸2-3份。
[0004]還公開了一種制備所述膏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將制川烏用文火煎2小時。
[0005]b.熬枯去渣:取麻油置鍋中,微熱后再依次序加入(a)步驟后的制川烏,穿山龍,獨活,青風藤,懷地黃,黃岑,加熱并不斷攪拌,直至藥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內部焦黃為度。此時溫度可達240度,炸好后可用鐵絲篩撈去藥渣,去渣后的油為藥油。
[0006]c.煉油:取上述藥油繼續熬煉,待油溫度上升到350度,油煙為白色時改用中火。 d.制膏:藥油煉成后,熄火后立即加入陶丹,邊加邊攪動,一定要向同方向攪拌。攪成
粘稠的膏體,直至膏藥不粘手,拉絲不斷。
[0007]e.去火毒:膏藥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換一次水,十日后膏成。
f.取膏藥團置于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將生薏苡仁、鹿茸兌入,攪勻,用竹簽取一定量的膏藥在全棉紗布上。
[0008]優選的,Ca)文火煎時,控制溫度在60_70°C。
[0009]優選的,(b)中所述鍋為銅鍋。[0010]優選的,監控溫度使用高溫溫度計。
[001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是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原則,多年總結的配方,也是結合現代技術條件,嚴格按照制備方法要求制得的膏藥。專門用于治療風濕,有顯著效果。一貼膏藥,可多次使用,一般一星期換一貼,一個月為一個療程,三個療程后,患者基本痊愈,且不會復發。
【具體實施方式】
[0012]準備原藥:
麻油50份
陶丹15份
制川烏5份
穿山龍4份
獨活4份
青風藤5份
懷地黃6份
黃岑4份
生薏苡仁 4份 鹿茸3份。
[0013]制備方法:
a.將制川烏用文火控制溫度在60-70°C煎2小時。用高溫溫度計監控。
[0014]b.熬枯去渣:取麻油置銅鍋中,微熱后再依次序加入(a)步驟后的制川烏,穿山龍,獨活,青風藤,懷地黃,黃岑,加熱并不斷攪拌,直至藥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內部焦黃為度。此時溫度可達240度(用高溫溫度計測量),炸好后可用鐵絲篩撈去藥渣,去渣后的油為藥油。
[0015]c.煉油:取上述藥油繼續熬煉,待油溫度上升到350度,油煙為白色時改用中火。
d.制膏:藥油煉成后,熄火后立即加入陶丹,邊加邊攪動,一定要向同方向攪拌。攪成
粘稠的膏體,直至膏藥不粘手,拉絲不斷。
[0016]e.去火毒:膏藥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換一次水,十日后膏成。
f.取膏藥團置于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將生薏苡仁、鹿茸兌入,攪勻,用竹簽取一定量的膏藥在全棉紗布上。
[0017]使用方法:將膏藥微熱后外敷于風濕部位,敷2-4小時后可取下,每天至少敷用一次,七天后,換另一貼膏藥,如此循環。一月為一個療程。一般三個療程可以痊愈,嚴重者六個療程可痊愈。
[0018]治愈患者:
例I,陳某,女,43歲,曾經經常下地趟水,小腿風濕嚴重,陰雨天無法正常行走。效果:三個月酸疼感明顯減輕。半年后,完全恢復健康。
[0019]例2,周某,女,14歲,腰部長期受涼,睡覺無法平躺。效果:一個半月癥狀減輕,平躺無礙,兩個半月后,腰部無不適感。
[0020]例3,周某,女,36歲,小臂風濕嚴重,陰雨天胳膊無法抬起。效果:兩個月,小臂不適感明顯減緩。四個月后,抬舉重物無不適感。
[0021]例4,周某,男, 腿部風濕嚴重。效果:三個月痛感明顯減輕。半年后,腿部有力,無不適感。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風濕癥的膏藥,包括膏體和全棉紗布,膏體涂附于全棉紗布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膏體的原藥組分及其重量份為: 麻油45-50份 陶丹10-15份 制川烏3-5份 穿山龍2-4份 獨活3-4份 青風藤3-5份 懷地黃4-6份 黃岑3-4份 生薏該仁 3-5份 鹿茸2-3份。
2.一種制備權利要求1所述膏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將制川烏用文火煎2小時。 b.熬枯去渣:取麻油置鍋中,微熱后再依次序加入(a)步驟后的制川烏,穿山龍,獨活,青風藤,懷地黃,黃岑,加熱并不斷攪拌,直至藥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內部焦黃為度。此時溫度可達240度,炸好后可用鐵絲篩撈去藥渣,去渣后的油為藥油。 c.煉油:取上述藥油繼續熬煉,待油溫度上升到350度,油煙為白色時改用中火。 d.制膏:藥油煉成后,熄火后立即加入陶丹,邊加邊攪動,一定要向同方向攪拌。攪成粘稠的膏體,直至膏藥不粘手,拉絲不斷。 e.去火毒:膏藥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換一次水,十日后膏成。 f.取膏藥團置于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將生薏苡仁、鹿茸兌入,攪勻,用竹簽取一定量的膏藥在全棉紗布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Ca)文火煎時,控制溫度在60-70°C。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b)中所述鍋為銅鍋。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監控溫度使用高溫溫度計。
【文檔編號】A61P29/00GK103638379SQ201310588225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1日
【發明者】張明 申請人:青島佰眾化工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