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多功能醫用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功能醫用床。
背景技術:
醫用床為病人在住院期間使用的醫療設備,特別一些不方便移動的病人,一張舒適且使用便捷的病床,對他們的幫助會非常大。現有的醫用病床,實現了可以多角度翻轉及其他結構部位的改進,大大方便了醫護人員對病人的護理工作,但是對病人自身的主動移動過程,其幫助功能較為匱乏。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有效提高實用性和便捷性的多功能醫用床。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功能醫用床,包括支撐床身的支架,支架的底部設有滾輪,所述床身的上側設有可向上翻轉的前板和設于前板后方的后板,所述前板上兩側設有護欄I,所述護欄上設有把手孔。作為一種改進,所述護欄I對稱設有兩個,每個護欄I的把手孔設有前后兩個,所述護欄I前部的把手孔為平直的腰形孔,所述護欄I后部的把手孔為弧形的環孔。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后板的兩側對稱設有兩個護欄II,所述護欄II設有前后兩個把手孔,所述護欄II后部的把手孔為平直的腰形孔,所述護欄II前部的把手孔為弧形的環孔。作為一種改進,所述滾輪為萬向輪。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在床體的兩側部設置護欄,護欄上設置把手孔,便于病人起身、或前板翻起時病人抓扶施力;而把護欄I的后部和護欄II的前部的把手孔設置為弧形的環孔,更便于病人多個角度抓握護欄施力,實用且更便捷,設計更具有人性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一種多功能醫用床,包括支撐床身2的支架1,支架的底部設有滾輪3,所述床身的上側設有可向上翻轉的前板4和設于前板后方的后板5,所述前板上兩側設有護欄I 6,所述護欄上設有把手孔7。本實施例中 ,所述護欄I對稱設有兩個,每個護欄I的把手孔設有前后兩個,所述護欄I前部的把手孔為平直的腰形孔,所述護欄I后部的把手孔為弧形的環孔。[0014]所述后板的兩側對稱設有兩個護欄II 8,所述護欄II設有前后兩個把手孔,所述護欄II后部的把手孔為平直的腰形孔,所述護欄II前部的把手孔為弧形的環孔。更便于抓握。所述滾輪為萬向輪。更為便捷且靈活性好。除上述優選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有其他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改變和變形,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所定·義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醫用床,包括支撐床身(2)的支架(1),支架的底部設有滾輪(3),所述床身的上側設有可向上翻轉的前板(4)和設于前板后方的后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上兩側設有護欄I (6),所述護欄上設有把手孔(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醫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護欄I對稱設有兩個,每個護欄I的把手孔設有前后兩個,所述護欄I前部的把手孔為平直的腰形孔,所述護欄I后部的把手孔為弧形的環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醫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的兩側對稱設有兩個護欄II (8),所述護欄II設有前后兩個把手孔,所述護欄II后部的把手孔為平直的腰形孔,所述護欄II前部的把手孔為弧形的環孔。
4.根據權利 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醫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滾輪為萬向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醫用床,包括支撐床身的支架,支架的底部設有滾輪,所述床身的上側設有可向上翻轉的前板和設于前板后方的后板,所述前板上兩側設有護欄Ⅰ,所述護欄上設有把手孔。采用在床體的兩側部設置護欄,護欄上設置把手孔,便于病人起身、或前板翻起時病人抓扶施力;而把護欄Ⅰ的后部和護欄Ⅱ的前部的把手孔設置為弧形的環孔,更便于病人多個角度抓握護欄施力,實用且更便捷,設計更具有人性化。
文檔編號A61G7/05GK203138932SQ20132009278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8日
發明者沈建華 申請人:杭州振興醫療器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