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神經內科下肢康復訓練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神經內科下肢康復訓練器。
背景技術:
目前,在臨床上,神經內科有些中風或偏癱病人落下的后遺癥是下肢癱瘓,而偏癱病人的下肢在康復以前是無法被大腦支配的,不能正常使用。病人的腳如果長時間處于一個下垂的狀態,很容易變畸形,恢復更加困難。為了使病人盡快康復下肢的行動能力,需要醫護人員經常給病人按摩,活動四肢,但病人休息時,其腳踝部位為自然伸直的下垂狀態,時間長了容易使腳踝彎曲變形,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醫護人員需要給病人腳掌后頂上一硬物,使腳掌與下肢盡量垂直,以防止變形難以康復。康復按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很難持之以恒長期堅持下去,這樣增加了醫護人員的負擔。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病人可自行操作,訓練效果好,能提高治療效果,能減輕醫護人員工作負擔的神經內科下肢康復訓練器。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神經內科下肢康復訓練器,包括與床體連接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設有轉軸,所述轉軸上轉動設有腳踏板,所述腳踏板上設有兩個與腳部相適應的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囊體,所述囊體表面設有按摩凸起,所述囊體的上通過氣管連接有氣囊。本實用新型還通過如下措施實施:所述凹槽兩側設有用于固定腳部的系帶。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病人可自行操作,訓練效果好,能提高治療效果,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底座;2、轉軸;3、腳踏板;4、凹槽;5、囊體;6、按摩凸起;7、氣管;8、氣囊;
9、系帶。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神經內科下肢康復訓練器,包括與床體連接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上設有轉軸2,所述轉軸2上轉動設有腳踏板3,所述腳踏板3上設有兩個與腳部相適應的凹槽4,所述凹槽4內設有囊體5,所述囊體5表面設有按摩凸起6,所述囊體5的上通過氣管7連接有氣囊8。所述凹槽4兩側設有用于固定腳部的系帶9。這樣防止在按摩過程中腳部脫落,使用方便。使用時,將患者的腳掌放置在凹槽4內,并通過系帶9將其固定,這樣可使患者的腳掌與下肢盡量垂直,通過轉軸2可以使腳踏板3適當的轉動,從而促進患者腳踝部位的血液循環,提高康復速率;通過氣囊8可向囊體5內充氣,從而通過按摩凸起6對患者的足底進行按摩,這樣能對足底的多個穴位進行刺激,從而使患者快速康復,同時患者可自行操作,減輕了醫護人員的負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病人可自行操作,訓練效果好,能提高治療效果,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
權利要求1.神經內科下肢康復訓練器,包括與床體連接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上設有轉軸(2 ),所述轉軸(2 )上轉動設有腳踏板(3 ),所述腳踏板(3 )上設有兩個與腳部相適應的凹槽(4),所述凹槽(4)內設有囊體(5),所述囊體(5)表面設有按摩凸起(6),所述囊體(5)的上通過氣管(7)連接有氣囊(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神經內科下肢康復訓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兩側設有用于固定腳部的系帶(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神經內科下肢康復訓練器,包括與床體連接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設有轉軸,所述轉軸上轉動設有腳踏板,所述腳踏板上設有兩個與腳部相適應的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囊體,所述囊體表面設有按摩凸起,所述囊體的上通過氣管連接有氣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病人可自行操作,訓練效果好,能提高治療效果,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
文檔編號A61H39/04GK203060233SQ201320101148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6日
發明者陳建強, 亓晨旭 申請人:陳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