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陽離子創面修復貼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用敷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陽離子創面修復貼。
背景技術:
前述的陽離子創面修復貼屬于醫用敷料中的創可貼范疇,由于其利用了對創面即對創口具有良好的修復功能的陽離子材料,因而本申請人稱其為陽離子創面修復貼。在醫療領域,隨著人們對治療過程和治療結果的不斷講究,從而促進了醫用敷料從單一功能向著多功能方向發展的進程。典型的如創面敷貼(醫療上稱為創可貼),患者不再僅僅注重于其保護創口的功能,而是要求其還具有諸如貼得舒適、透氣性好、能消炎并緩解疼痛,甚至要求減小或消除創口愈合后的疤痕之類的功能,從而使生物敷料方興未艾。前述的生物敷料主要但并不僅僅限于以下幾種:一是羧甲基殼聚糖(陽離子)創可貼,其是將甲殼素纖維進行脫乙酰后,通過羧甲基處理而將吸液效果差、只溶于酸不溶于水的甲殼素變成吸液量大并且吸液后還能溶脹的凝膠,對傷口血液產生凝血效果,并且可溶于生理鹽水的羧甲基殼聚糖。其本質為改性的甲殼素,仍然具備甲殼素的消炎、止血、抗菌的作用,并且又具有甲殼素所不具備的高吸水和水溶性特點。如中國發明專利公布號CN101927027A和授權公告號CN20248908U,等等;二是海藻酸鈣(陽離子)創可貼,海藻酸鈣為深海褐藻提取物,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通過其含有的鈣離子與人體鈉離子進行交換,因此能在傷口形成凝膠狀薄膜,為傷口愈合提供了很好的愈合環境。另外海藻酸鈣的吸濕性比改性甲殼素更好,由于是植物源材料,所以比甲殼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如中國專利公布號CN102579194A和CN101721734A,等等;三是銀離子Ag+ (陽離子)創可貼,銀離子的抗菌殺菌效果是業內所共知的,目前在醫療上應用最廣的是在燒傷燙傷領域,因為燒傷燙傷患者最怕的就是傷口感染,所以通過Ag+強效的抗菌殺菌特性,能有效阻止傷口發炎。如發明專利申請公布號CN102373618A和CN102505461A,等等。
就制備創可貼的纖維而言,主要有SAP高吸水纖維和ES拒水纖維,前者吸液量可達到纖維自身重量的二十倍以上,應用于創口上時,能快速吸收滲透液并且鎖住滲液不外流,后者制成敷貼即創可貼用的無紡布后,既具有理想的防滲漏效果,又具有顯著優于PU(聚氨酯)膜的透氣效果。但是,上述五種材料(三種陽離子材料和兩種纖維)所具有的優勢是各自孤立的,并不能在同一創可貼上全面地體現或稱全面涵蓋吸液速度快、吸液量大、止血性能優異、防滲漏及透氣性好、抑菌抗菌能力強、有助于緩解傷口疼痛以及減少疤痕產生的綜合效果。鑒于上述已有技術,本申請人作了長期而有益的嘗試,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體現良好的吸液量而藉以避免滲漏、有利于增進止血速度而藉以體現理想的促愈效果、有益于保障良好的抗菌效果并且顯著緩解疼痛而藉以減輕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痛苦和有便于減少疤痕而藉以獲得滿意的治療結果的陽離子創面修復貼。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陽離子創面修復貼,包括在使用狀態下用于與患者的皮膚粘固的粘貼層、敷芯和離型層,敷芯結合在粘貼層朝向離型層的一側,而離型層與粘貼層相結合并且將所述敷芯覆蓋,特征在于:所述的敷芯由防粘連層、功能棉芯層、吸液鎖水層和防滲漏層構成,防滲漏層與所述粘貼層朝向所述離型層的一側相結合,吸液鎖水層結合在防滲漏層上,功能棉芯層結合在吸液鎖水層上,防粘連層結合在功能棉芯層上,所述的離型層將所述防粘連層覆蓋,所述的防粘連層為載銀防粘連網孔狀薄膜,所述的功能棉芯為生物纖維無紡布,所述的吸液鎖水層為吸水無紡布,所述的防滲漏層為ES拒水纖維無紡布。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粘貼層為朝向所述敷芯的一側表面具有厚度為0.1-0.5 mm的載膠層的波紋型無紡織透氣醫用膠布。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離型層為克重為60-100g/ m2的
格拉辛。在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載銀防粘連網孔狀薄膜的克重為15-20g/ m2,所述載銀的載銀量為防粘連層重量的100-500ppm ;所述生物纖維無紡布的克重為50-80g/ m2 ;所述的吸水無紡布的克重為200-300g/ m2 ;所述的拒水纖維無紡布的克重為 50-80g/ m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相對于已有技術能夠全面地體現高吸液量、防滲漏、促進創口愈合、抗菌、緩解疼痛和減少疤痕的積極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陽離子創面修復貼的實施例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請參見圖1,給出了一粘貼層1,在該粘貼層I的一側表面結合有厚度為0.5 mm的載膠層11,整個粘貼層I為波紋型無紡織透氣醫用膠布,在使用狀態下通過載膠層11與患者皮膚粘固。在粘貼層I朝向載膠層11的一側結合有敷芯2,該敷芯2由防粘連層21、功能棉芯層22、吸液鎖水層23和防滲漏層24構成,防滲漏層24為克重80g/ m2的拒水無紡布,這種拒水無紡布的材料為ES拒水纖維,防滲漏層24結合于載膠層11上。在防滲漏層24的上方為吸液鎖水層23,該吸液鎖水層23為吸水無紡布,克重為300g/ m%并且由高吸水樹脂SAP纖維與粘膠纖維相混合的混合纖維經非織造工藝制成。在吸液鎖水層23的上方為功能棉芯層22,該功能棉芯層22為生物纖維無紡布,克重為65g/ m2,并且由羧甲基殼聚糖纖維與海藻酸鈣纖維相混合的混合纖維經非織造工藝制成。在功能棉芯層22的上方為克重15g/ m2的防粘連層21,該防粘連層21為載銀防粘連網孔狀薄膜,其中:載銀量為載銀防粘連網孔狀薄膜重量的500ppm,即為防粘連層21重量的500ppm。在粘貼層I上結合克重為IOOg/ Hf的離型層3,由該離型層3對整個敷芯2覆蓋,離型層3為格拉辛。制作時,先由針刺機制取功能棉芯層22,即制取生物纖維無紡布,再制取吸液鎖水層23即吸水無紡布,而后將功能棉芯層22與吸液鎖水層23由針刺機刺合在一起形成雙層布。接著制取防滲漏層24即制取拒水無紡布,再接著將拒水無紡布與前述的雙層布由針刺機刺合在一起,形成三層布。然后將防粘連層21復合到功能棉芯層22的表面,并且在離型層3的復合下對敷芯2覆蓋。實施例2:僅將載膠層11的厚度改為0.1 mm,將防粘連層21、功能棉芯層22、吸液鎖水層23和防滲漏層24的克重分別改為20g/ m\80g/ m\200g/ m2和50g/ m2,將離型層3的克重改為60克/ m2,其余均同對實施例1的描述。實施例3:僅將載膠層11的厚度改為0.3 mm,將防粘連層21、功能棉芯層22、吸液鎖水層23和防滲漏層24的克重分別改為18g/ m\50g/ m\250g/ m2和65g/ m2,將離型層3的克重改為80克/ m2 ,其余均同對實施例1的描述。
權利要求1.一種陽離子創面修復貼,包括在使用狀態下用于與患者的皮膚粘固的粘貼層(I)、敷芯⑵和離型層(3),敷芯⑵結合在粘貼層⑴朝向離型層(3)的一側,而離型層(3)與粘貼層(I)相結合并且將所述敷芯(2)覆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敷芯(2)由防粘連層(21)、功能棉芯層(22)、吸液鎖水層(23)和防滲漏層(24)構成,防滲漏層(24)與所述粘貼層(I)朝向所述離型層(3)的一側相結合,吸液鎖水層(23)結合在防滲漏層(24)上,功能棉芯層(22)結合在吸液鎖水層(23)上,防粘連層(21)結合在功能棉芯層(22)上,所述的離型層(3)將所述防粘連層(21)覆蓋,所述的防粘連層(21)為載銀防粘連網孔狀薄膜,所述的功能棉芯層(22)為生物纖維無紡布,所述的吸液鎖水層(23)為吸水無紡布,所述的防滲漏層(24)為ES拒水纖維無紡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陽離子創面修復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貼層(I)為朝向所述敷芯(2)的一側表面具有厚度為0.1-0.5 mm的載膠層(11)的波紋型無紡織透氣醫用膠布。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陽離子創面修復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離型層(3)為克重為60-100g/m2的格拉辛。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陽離子創面修復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載銀防粘連網孔狀薄膜的克重為15_20g/ m2,所述載銀的載銀量為防粘連層(21)重量的100-500ppm ;所述生物纖維無紡布的克重為50-80g/ m2 ;所述的吸水無紡布的克重為200-300g/ m2 ;所述的拒水纖維無紡布的克重 為50-80g/ m2。
專利摘要一種陽離子創面修復貼,屬于醫用敷料技術領域。包括粘貼層、敷芯和離型層,敷芯結合在粘貼層朝向離型層的一側,而離型層與粘貼層相結合并且將所述敷芯覆蓋,特點所述的敷芯由防粘連層、功能棉芯層、吸液鎖水層和防滲漏層構成,防滲漏層與所述粘貼層朝向所述離型層的一側相結合,吸液鎖水層結合在防滲漏層上,功能棉芯層結合在吸液鎖水層上,防粘連層結合在功能棉芯層上,離型層將所述防粘連層覆蓋,防粘連層為載銀防粘連網孔狀薄膜,功能棉芯為生物纖維無紡布,吸液鎖水層為吸水無紡布,防滲漏層為ES拒水纖維無紡布。能夠全面地體現高吸液量、防滲漏、促進創口愈合、抗菌、緩解疼痛和減少疤痕的積極效果。
文檔編號A61F13/15GK203154084SQ20132010626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8日
發明者周立新 申請人:蘇州艾美醫療用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