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白血球去除過濾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278154閱讀:253來源:國知局
白血球去除過濾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白血球去除過濾器。其包括:片狀的過濾件,其用于去除血液中的白血球;以及入口側容器和出口側容器,該入口側容器和出口側容器隔著上述過濾件相對配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過濾件由第1過濾層和第2過濾層層疊而形成,該第1過濾層由一層或多層無紡布構成,該第2過濾層由一層或多層無紡布構成,上述第1過濾層位于上述入口側容器的入口和上述出口側容器的出口之間的、比上述第2過濾層靠上述入口側的位置,形成上述第2過濾層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小于形成上述第1過濾層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形成上述第1過濾層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為3μm~60μm,形成上述第2過濾層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小于3μm。
【專利說明】白血球去除過濾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從輸血用的血液制劑中去除白血球的白血球去除過濾器。詳細而言,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從以血小板制劑、血漿制劑為代表的細胞懸浮液中高效地去除白血球的白血球去除用過濾器。
【背景技術】
[0002]在輸血領域中,通常,自供血者采取到的全血被分離成紅血球制劑、血小板制劑、血漿制劑等并被儲藏,之后用于輸血。此外,上述血液制劑所含有的微小凝聚物、白血球是引起各種輸血副作用的原因,因此在輸血之前,將上述不良成分去除,之后再進行輸血的情況正在增多。近年來,特別是去除白血球的必要性得到廣泛認識,將對所有的輸血用血液制劑實施白血球去除處理之后再用于輸血的情況法制化的國家正在增多。作為用于自血液制劑中去除白血球的方法,最常見的是利用白血球去除用的過濾器來過濾血液制劑。作為白血球去除用的過濾器,經常使用將由無紡布、多孔質體構成的過濾件收納在容器中的類型的過濾器。
實用新型內容
[0003]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
[0004]然而,在使用上述那樣的白血球去除用過濾器來進行血液的過濾的情況下,有時會產生血液的凝聚物(聚集體)。該凝聚物也會被白血球去除用過濾器捕捉并去除,但當凝聚物堆積于過濾件時,存在產生網眼堵塞從而使過濾速度易于降低的問題。
[0005]此外,在利用過濾器過濾血小板制劑時,也存在因血小板、白血球吸附于過濾件而產生網眼堵塞從而使過濾速度易于降低的問題。并且,在以往的白血球去除過濾器中,由于收納在容器中的無紡布與容器緊密接觸,因此也存在使過濾速度易于降低的問題。
[0006]因此,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維持白血球去除性能的同時,血液的過濾速度難以降低的、用于去除血液中的白血球的過濾器。
_7]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0008]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白血球去除過濾器,其包括:片狀的過濾件,其用于去除血液中的白血球;以及入口側容器和出口側容器,該入口側容器和出口側容器隔著過濾件相對配置,其特征在于,過濾件由第I過濾層和第2過濾層層疊而形成,該第I過濾層由一層或多層無紡布構成,該第2過濾層由一層或多層無紡布構成,第I過濾層位于入口側容器的入口和出口側容器的出口之間的、比第2過濾層靠入口側的位置,用于形成第2過濾層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小于用于形成第I過濾層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用于形成第I過濾層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為3 μ m?60 μ m,用于形成第2過濾層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小于3 μ m。
[0009]在該白血球去除過濾器中,過濾件的第I過濾層配置在比第2過濾層靠上游側(入口側)的位置,用于形成第2過濾層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小于用于形成第I過濾層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由此,即使在血液中產生凝聚物時,也能夠利用網眼較大的上游側的第I過濾層的無紡布捕捉凝聚物,使到達網眼較小的下游側的第2過濾層的無紡布的凝聚物減少。因而,能夠抑制過濾件的因凝聚物引起的網眼堵塞。特別是,由于用于形成第I過濾層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為3 μ m?60 μ m,因此對抑制過濾件的網眼堵塞有效,此外,由于第2過濾層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小于3 μ m,因此能夠防止白血球去除性能降低。
[0010]并且,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的是,當將用于形成第I過濾層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設為4 μ m?40 μ m時,能夠更可靠地實現抑制過濾件的網眼堵塞。此外,優選的是,當用于形成第2過濾層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為0.3 μ m以上時,能夠防止白血球等引起的網眼堵塞,特別是,從白血球去除性能等方面來看,進一步優選的是平均纖維直徑為0.5 μ m ?2.5 μ m0
[0011]此外,作為用于更可靠地實現抑制過濾件的網眼堵塞的具體結構,用于形成第
I過濾層的無紡布的體積密度為0.05g/cm3?0.50g/cm3,更優選為0.1Og/cm3?0.40g/cm3。此外,用于形成第2過濾層的無紡布的體積密度為0.1Og/cm3?0.50g/cm3,更優選為0.10g/cm3?0.30g/cm3,進一步優選為0.15g/cm3?0.30g/cm3。這是因為:若第I過濾層的無紡布的體積密度超過0.50g/cm3,則會因凝聚物、白血球的捕捉而產生無紡布的網眼堵塞,過濾速度有可能降低,若第I過濾層的無紡布的體積密度低于0.05g/cm3,則凝聚物的捕捉能力降低,會產生第2過濾層的無紡布的網眼堵塞,過濾速度有可能降低。
[0012]此外,在本實用新型中,用于形成第I過濾層的無紡布的纖維和用于形成第2過濾層的無紡布的纖維也可以含有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乙烯以及聚丙烯等。這樣,通過將合成纖維用作過濾件,能夠防止血液的變性。更優選的是,采用含有聚酯的纖維,能夠獲得具有穩定的纖維直徑的用于第I過濾層和第2過濾層的各無紡布。
[0013]此外,在本實用新型中,第I過濾層和第2過濾層中的至少一個過濾層的周圍表面部分是由聚合物A構成,該聚合物A含有非離子性親水基和堿性含氮官能團,該周圍表面部分中的喊性氮原子的含量為0.2重量%?4.0重量%,更優選為0.3重量%?1.5重量%。通過如此限定堿性氮原子的含量,能夠例如在使血液制劑中的血小板通過的同時高效地去除白血球。
[0014]此外,在本實用新型中,第I過濾層和第2過濾層中的至少一個過濾層的臨界潤濕表面張力,即CWST可以為70dyn/cm以上,更優選為85dyn/cm以上,進一步優選為95dyn/cm以上。在這樣的臨界潤濕表面張力的無紡布中,通過確保對于血液而言的穩定的潤濕性,能夠在使血液制劑中的血小板通過的同時高效地去除白血球。
[0015]另外,CWST是根據以下的方法求出的值。即,以使表面張力以每2dyn/cm?4dyn/cm變化的方式調制氫氧化鈉、氯化鈣、硝酸鈉、醋酸以及乙醇的濃度不同的水溶液。對于得到的各水溶液的表面張力(dyn/cm),在氫氧化鈉水溶液中為94?115,在氯化鈣水溶液中為90?94,在硝酸鈉水溶液中為75?87,在純水中為72.4,在醋酸水溶液中為38?69,在乙醇水溶液中為22?35(“化學便覽基礎編II”修訂2版、日本化學會編、丸善、1975年、第164頁)。將如此獲得的表面張力為每2dyn/cm?4dyn/cm不同的水溶液從表面張力較低的水溶液起依次滴在多孔質元件上10滴并放置10分鐘。在放置10分鐘后,將10滴中的9滴以上被多孔質元件吸收的情況定義為濕潤狀態,將吸收小于10滴中的9滴的情況定義為非濕潤狀態。這樣,當自表面張力較小的液體起依次在多孔質元件上進行測定時,會出現濕潤狀態和非濕潤狀態。此時,將觀察到的濕潤狀態的液體的表面張力的值和觀察到的非濕潤狀態的液體的表面張力的值之間的平均值定義為該多孔質元件的CWST值。例如,在利用表面張力為64dyn/cm的液體達到濕潤狀態,且利用表面張力為66dyn/cm的液體達到非濕潤狀態的情況下,該多孔質元件的CWST值為65dyn/cm。
[0016]此外,在本實用新型中,該白血球去除過濾器還可以包括:入口側肋,其自入口側容器的內平面突出,并在入口側容器的內平面與過濾件之間形成供血液流動的間隙;以及出口側肋,其自出口側容器的內平面突出,并在出口側容器的內平面與過濾件之間形成供血液流動的間隙。根據該結構,能夠防止過濾件的無紡布與入口側容器的內平面或出口側容器的內平面相接觸,能夠提高過濾速度。
[0017]此外,在本實用新型中,包含設于入口側容器的入口端口的管嘴和設于出口側容器的出口端口的管嘴,且在按照入口側容器、過濾件、出口側容器的順序將剖切過濾器的假想的截面即假想截面進行了規定的情況下,也可以設為入口側肋與假想截面平行地配置。根據該結構,即使在含有聚集體(凝聚物)的血液進入到入口側時,通過使血液沿著入口側肋均勻地在整個過濾件上擴展,能夠充分地利用過濾面積,也能夠抑制網眼堵塞的產生。
[0018]此外,在本實用新型中,包含設于入口側容器的入口端口的管嘴和設于出口側容器的出口端口的管嘴,且在按照入口側容器、過濾件、出口側容器的順序將剖切過濾器的假想的截面即假想截面進行了規定的情況下,也可以設為出口側肋被配置成相對假想截面以10度?80度的角度朝向出口端口的方向射入。根據該結構,過濾后的血液通過假想截面上的流路而被順暢地回收,從而能夠提高過濾速度。另外,在出口側容器內表面上,除了出口側肋之外,還可以具有與上述假想截面平行的線狀突起。
[0019]此外,在本實用新型中,在將相當于從入口側肋的中心線到相鄰的入口側肋的中心線之間的間隔的入口側肋間距設為Pa、將相當于從出口側肋的中心線到相鄰的入口側肋的中心線之間的間隔的出口側肋間距設為Pb的情況下,優選的是,Pa為4.5mm?5.5mm,Pb為2.5mm?3.5mm0根據該結構,能夠更有效地防止過濾件的無紡布與入口側內平面或出口側內平面相接觸,從而能夠提高過濾速度。
[0020]此外,在本實用新型中,在將入口側肋的高度設為Ha、將出口側肋的高度設為Hb的情況下,優選的是,Ha大于或等于Hb。優選的是,Ha為0.4mm?1.6mm, Hb為0.4mm?
0.6mm。根據該結構,血液在入口側流動的間隙大于血液在出口側流動的間隙,即使在含有凝聚物(聚集體)的血液進入到入口側時,也能夠抑制網眼堵塞的產生而防止過濾速度降低。
[0021]實用新型的效果
[0022]根據本實用新型,能夠提供一種在維持白血球去除性能的同時,血液的過濾速度難以降低的、用于去除血液中的白血球的過濾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白血球去除過濾器的一實施方式,其是對白血球去除過濾器進行局部剖切后的主視圖。
[0024]圖2是圖1的II — II剖視圖。[0025]圖3是圖1的II1-1II剖視圖。
[0026]圖4是表示使用了本實施方式的白血球去除過濾器的血液袋系統的一個例子的主視圖。
[0027]圖5表示本實施方式的白血球去除過濾器的背面,其是表示對白血球去除過濾器進行局部剖切后的狀態的圖。
[0028]附圖標記說明
[0029]I白血球去除過濾器;2過濾件;3入口側容器;3a入口端口(入口);3d入口側內平面;3e入口側肋;3f入口側的間隙;4出口側容器;4a出口端口(出口);4d出口側內平面;4e出口側肋;4f出口側的間隙;5容器;8第I過濾層;8a第I無紡布;9第2過濾層;9a第2無紡布;10假想截面;Ha入口側肋的高度;Hb出口側肋的高度;Pa入口側肋間距;Pb出口側肋間距。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以下,參照附圖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白血球去除過濾器和使用了該過濾器的血液袋系統。
[0031]如圖1?圖3所示,白血球去除過濾器(以下,稱作“過濾器”)1包括:過濾件2,其用于去除血液中的白血球;入口側容器3和出口側容器4,該入口側容器3和出口側容器4隔著過濾件2相對配置;血液的入口端口(入口)3a,其設于入口側容器3 ;以及血液的出口端口(出口)4a,其設于出口側容器4。利用入口側容器3和出口側容器4來形成容器5,容器5例如由聚碳酸酯(PC)構成。
[0032]過濾件2由被裁切成角形的無紡布構成,其由矩形的入口側容器3和出口側容器4夾持。過濾件2以劃分出入口端口 3a側的空間和出口端口 4a側的空間的方式配置,該過濾件2用于將從入口端口 3a流入的血液中的聚集體(凝聚物)、白血球去除并將血液從出口端口 4a排出。
[0033]入口端口 3a的管嘴3b比由入口側容器3的外緣和出口側容器4的外緣彼此熔接而成的熔接部5a向外側突出。此外,出口端口 4a的管嘴4b比由入口側容器3的外緣和出口側容器4的外緣彼此熔接而成的熔接部5a向外側突出。其結果,易于使供血液通過的導管與入口端口 3a的管嘴3b和出口端口 4a的管嘴4b連接,易于進行血液回路的連接。另夕卜,在本實施方式中,入口端口 3a的管嘴3b和出口端口 4a的管嘴4b均比熔接部5a向外側突出,但也可以僅其中的任一管嘴比熔接部5a向外側突出。
[0034]此外,過濾器I包括:入口側突出部分3c,其沿著入口側容器3的周緣設置,并且向入口側容器3的內側突出,并與過濾件2接觸;以及出口側突出部分4c,其與入口側突出部分3c相對而向出口側容器4的內側突出,并且通過與入口側突出部分3c的配合壓縮過濾件2,防止血液的漏出。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入口側容器3和出口側容器4為角形,因此入口側突出部分3c和出口側突出部分4c也為角形,在入口側容器3和出口側容器4為圓形等其他的形狀的情況下,入口側突出部分3c和出口側突出部分4c為與入口側容器3和出口側容器4的形狀相對應的圓形等其他的形狀。
[0035]在入口側容器3的內表面、即與過濾件2相面對的一側的表面上形成有:入口側內平面3d,其被入口側突出部分3c包圍;以及入口側肋3e,其自入口側內平面3d突出并且與過濾件2相抵接而在入口側內平面3d與過濾件2之間形成供血液流動的間隙3f。如圖1和圖2所示,包含入口側的管嘴3b和出口側的管嘴4b,且在將對稱地剖切過濾器I的假想的截面(假想截面)10進行了規定的情況下,入口側肋3e與假想截面10平行地配置,且被設為隔著假想截面10呈對稱。
[0036]在出口側容器4的內表面、即與過濾件2相面對的一側的表面上形成有:出口側內平面4d,其被出口側突出部分4c包圍;以及出口側肋4e,其自出口側內平面4d突出并且與過濾件2相抵接而在出口側內平面4d與過濾件2之間形成供血液流動的間隙4f。如圖5所示,包含入口側的管嘴3b和出口側的管嘴4b,且在將對稱地剖切過濾器I的假想截面10進行了規定的情況下,出口側肋4e被配置成相對假想截面10以45度的角度向出口端口 4a方向射入,且被設為隔著假想截面10呈對稱。出口側肋4e與假想截面10所成的角度并不限定于45度,只要為10度?80度的范圍內的角度即可。此外,在出口側容器4的內表面還相應地設有自出口側內平面4d突出且與假想截面10平行的線狀突起4g。具體而言,在假想截面10上設有線狀突起4g。另外,在圖5中,為了明確出口側肋4e和線狀突起4g,用截面示意性表示出口側容器4的內部空間并省略對過濾件2的圖示。
[0037]此外,在將入口側肋3e的高度設為Ha、將出口側肋4e的高度設為Hb的情況下,Ha為0.4mm?1.6mm, Hb為0.4mm?0.6mm。此外,在將相當于從入口側肋3e的中心線到相鄰的入口側肋的中心線之間的間隔的入口側肋間距設為Pa、將相當于從出口側肋4e的中心線到相鄰的入口側肋的中心線之間的間隔的出口側肋間距設為Pb的情況下,Pa為
4.5mm?5.5mm, Pb為2.5mm?3.5mm。根據該結構,能夠有效地防止過濾件2與入口側內平面3d或出口側內平面4d相接觸,通過充分地確保間隙3f、4f的空間,能夠防止過濾速度的降低。
[0038]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Pa大于Pb。根據該結構,由于入口側肋間距Pa較大,因此能夠充分的利用過濾面積,即使在含有聚集體(凝聚物)的血液進入到入口側時,也能夠抑制網眼堵塞的產生。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Ha高于Hb。根據該結構,由入口側肋3e形成的間隙3f大于由出口側肋4e形成的間隙4f,即使在含有聚集體(凝聚物)的血液進入到入口側時,也能夠抑制網眼堵塞的產生。
[0039]過濾件2由依次層疊兩個過濾層8、9而形成,過濾件2以第I過濾層8位于入口端口 3a側且第2過濾層9位于出口端口 4a側的朝向被收納在容器5內。
[0040]接著,詳細說明過濾件2。如上所述,呈片狀的過濾件2包括第I過濾層8和第2過濾層9。第I過濾層8是網眼比第2過濾層9大的過濾層,主要用于捕捉血液所含有的凝聚物(聚集體)等凝固物。相反地,第2過濾層9是網眼比第I過濾層8小的過濾層,主要用于捕捉血液中的白血球。
[0041]本實施方式的第I過濾層8由層疊相同種類的多層片狀的無紡布8a而形成。為了方便說明,將用于形成第I過濾層8的無紡布8a稱為第I無紡布8a。此外,本實施方式的第2過濾層9由層疊相同種類的多層片狀的無紡布而形成。為了方便說明,將用于形成第2過濾層9的無紡布9a稱為第2無紡布9a。另外,對于用于形成第I過濾層8的無紡布8a的層數或用于形成第2過濾層9的無紡布9a的層數,能夠考慮對過濾件2要求的白血球去除性能和過濾流速的平衡等而適當地選擇,例如,無紡布8a和無紡布9a也可以為各一層。[0042]用于形成第I過濾層8的第I無紡布8a的平均纖維直徑為3μηι?60μηι,用于形成第2過濾層9的第2無紡布9a的平均纖維直徑小于3 μ m。S卩,以使平均纖維直徑自入口端口 3a側(上游側)起朝向出口端口 4a側(下游側)依次變小的方式配置第I過濾層8和第2過濾層9。利用該結構,在即使在血液中產生了凝聚物(聚集體)等的情況下,也能夠利用網眼較大的上游側的第I無紡布8a捕捉凝聚物,使到達網眼較小的下游側的第2無紡布9a的凝聚物減少。
[0043]并且,當將第I無紡布8a的平均纖維直徑設為4μπι?40μπι時,能夠更可靠地實現抑制過濾件2的網眼堵塞,因此是優選的。此外,當第2過濾層9的第2無紡布9a的平均纖維直徑小于0.3 μ m時,過濾件2易于因白血球等而產生網眼堵塞,因此平均纖維直徑更優選的是0.3 μ m以上且小于3 μ m。并且,從白血球去除性能等方面來看,平均纖維直徑進一步優選的是0.5 μ m?2.5 μ m。
[0044]此外,作為更可靠地實現抑制過濾件2的網眼堵塞用的具體結構,第I無紡布8a的體積密度為0.05g/cm3?0.50g/cm3,更優選為0.10g/cm3?0.40g/cm3。此外,第2無紡布9a的體積密度為0.1Og/cm3?0.50g/cm3,更優選為0.1Og/cm3?0.30g/cm3,進一步優選為0.15g/cm3?0.30g/cm3。這是因為:若第I過濾層8的第I無紡布8a的體積密度超過
0.50g/cm3,則因凝聚物、白血球的捕捉而會產生無紡布的網眼堵塞,過濾速度有可能降低。此外,若第I無紡布8a的體積密度低于0.05g/cm3,則凝聚物的捕捉能力降低,會產生第2過濾層9的第2無紡布9a的網眼堵塞,過濾速度有可能降低。
[0045]此外,第I無紡布8a和第2無紡布9a的纖維也可以含有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以及聚丙烯等。這樣,通過將合成纖維用作過濾件,能夠防止血液的變性。更優選的是,通過采用含有聚酯的纖維,能夠獲得具有穩定的纖維直徑的各無紡布 8a、9a。
[0046]此外,第I過濾層8和第2過濾層9中的至少一個過濾層的周圍表面部分是由聚合物A構成,該聚合物A含有非離子性親水基和堿性含氮的官能團,該周圍表面部分中的堿性氮原子的含量為0.2重量%?4.0重量%,更優選的是0.3重量%?1.5重量%。通過如此限定堿性氮原子的含量,能夠例如在使血液制劑中的血小板通過的同時高效地去除白血球。
[0047]此外,第I過濾層8和第2過濾層9中的至少一個過濾層的臨界潤濕表面張力,即CffST為70dyn/cm以上,更優選為85dyn/cm以上,進一步優選為95dyn/cm以上。在這樣的臨界潤濕表面張力的無紡布中,通過確保對于血液而言的穩定的潤濕性,能夠在使血液制劑中的血小板通過的同時高效地去除白血球。
[0048]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層疊相同種類的多層無紡布8a而形成第I過濾層8和層疊相同種類的多層無紡布9a而形成第2過濾層9的情況進行了說明。然而,也可以層疊不同種類的多層無紡布而形成第I過濾層8,在為該技術方案的情況下,用于形成第I過濾層8的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為3 μ m?60 μ m,更優選為4 μ m?40 μ m。并且,優選的是,以使層疊后的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從入口端口 3a側(上游側)起朝向出口端口 4a側(下游側)依次變小的方式配置各無紡布。
[0049]此外,也可以是層疊不同種類的多層無紡布而形成第2過濾層9,在為該技術方案的情況下,用于形成第2過濾層9的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小于3 μ m且為0.3 μ m以上,更優選為0.5 μ m?2.5 μ m。并且,優選的是,以使層疊后的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從入口端口 3a側(上游側)起朝向出口端口 4a側(下游側)依次變小的方式配置各無紡布。
[0050]并且,也可以是利用I層無紡布形成第I過濾層8,層疊多層相同種類或不同種類的無紡布而形成第2過濾層9。此外,也可以是層疊多層相同種類或不同種類的無紡布而形成第I過濾層8,利用I層無紡布形成第2過濾層9。此外,也可以在第I過濾層8的上游側設置通過層疊平均纖維直徑比第I過濾層8的無紡布大的一層或多層無紡布而形成的其他過濾層,此外,也可以在第2過濾層9的下游側設置通過層疊平均纖維直徑比第2過濾層9的無紡布小的一層或多層無紡布而形成的其他過濾層。
[0051]血液袋系統
[0052]接下來,參照圖4說明應用了上述過濾器I的血液袋系統。
[0053]血液袋系統11用于如下情況:例如,在血液中心等專門設施中,從由自供血者采到的血液進行離心分離而獲得的血小板成分等血液成分中去除白血球并進行回收。此外,血液袋系統11的特征在于,改良為能夠在密閉系統內進行自上述血液成分中去除白血球的處理。
[0054]血液袋系統11具有供血液通過的導管15、18a、18b、18c、22、24。導管15、18a、18b、18c、22、24由具有撓性的血液軟管等構成。
[0055]血液袋系統11包括:血液流路27a,其由導管15、18a、18b、22形成;通氣過濾器(air vent filter) 16,其配置在血液流路27a的一側的端部;血液回收袋23,其配置在血液流路27a的另一側的端部;過濾器1,其配置在血液流路27a的通氣過濾器16與血液回收袋23之間,用于自在血液流路27a中流動的血液中去除白血球;以及夾具20b,其配置在血液流路27a的通氣過濾器16與血液回收袋23之間,對血液流路27a進行開閉。
[0056]血液流路27a的設有通氣過濾器16的一側的端部側是用于接收血液的上游側,血液流路27a的設有血液回收袋23的另一側的端部側是用于將去除了白血球的血液回收的下游側。此外,血液袋系統11包括上游側的分路連接器部17和下游側的分路連接器部21,上游側的分路連接器部17設于通氣過濾器16與過濾器I之間,下游側的分路連接器部21設于過濾器I與血液回收袋23之間。
[0057]通氣過濾器16與導管15相連接。導管15具有充分的長度,以便使用無菌接合裝置(Sterile Connection Device)等與血液袋12等進行無菌連接。通常,若所連接的導管的長度為15cm以上,則足以進行無菌接合。
[0058]此外,導管15經由上游側的分路連接器部17與導管18a相連接,導管18a與白血球去除用的過濾器I的入口端口 3a相連接。利用導管15、18a形成上游側流路27b。
[0059]過濾器I的出口端口 4a與導管18b相連接,導管18b與下游側的分路連接器部21相連接。此外,在導管18b上設有對流路進行開閉的夾具20b。夾具20b是如下所述的構件:其安裝在導管18b的外部,通過夾緊導管18b而壓扁導管18b,從而關閉流路,反之,通過將對導管18b的夾緊釋放而打開流路。分路連接器部21與導管22相連接,導管22與血液回收袋23相連接。作為血液回收袋23,安裝有空袋。利用導管18b、22形成下游側流路27c,利用下游側流路27c和上游側流路27b形成血液流路27a。
[0060]此外,血液袋系統11包括導管24,該導管24的上游側的端部(一側的端部)與血液回收袋23相連接。此外,在導管24上設有對流路進行開閉的夾具25。夾具25是如下所述的構件:其安裝在導管24的外部,通過夾緊導管24而壓扁導管24,關閉流路,反之,通過將對導管24的夾緊釋放而打開流路。在導管24的下游側的端部(另一側的端部)設有子袋26。
[0061]此外,血液袋系統11具有分路流路27d,該分路流路27d繞過過濾器I而與血液流路27a連接。分路流路27d的上游側的端部(一側的端部)連接在通氣過濾器16與過濾器I之間,下游側的端部(另一側的端部)連接在過濾器I與血液回收袋23之間。
[0062]具體而言,在上游側的分路連接器部17和下游側的分路連接器部21上以繞過過濾器I的方式連接有分路用導管18c,利用分路用導管18c形成分路流路27d。上游側的分路連接器部17是分路流路27d的上游側的端部,下游側的分路連接器部21是分路流路27d的下游側的端部。
[0063]分路用導管18c是血液軟管等具有撓性的導管。在分路用導管18c上設有用于對流路進行開閉的分路流路用夾具20a和止回閥19。止回閥19是具有防止血液從上游側向下游側漏出的功能的構件。分路流路用夾具20a是如下所述的構件:其安裝在分路用導管18c的外部,通過夾緊分路用導管18c而壓扁分路用導管18c,從而關閉流路,反之,通過將對分路用導管18c的夾緊釋放而打開流路。
[0064]接下來,對本實施方式的血液袋系統11的使用狀態(使血液流動的狀態)進行說明。
[0065]由自供血者采到的血液進行離心分離而獲得的血小板成分等血液成分被暫時儲存在血液袋12中。在血液袋12上連接有導管13,導管13包括長度充分長的連接部分14b,以便使用無菌接合裝置(Sterile Connection Device)等與血液袋系統11進行無菌連接。
[0066]在此,血液袋系統11中的所有的夾具20a、20b、25均閉合,因而血液流路27a、分路流路27d以及導管24處于被關閉的狀態。接下來,在將通氣過濾器16的前端部分與血液袋12和導管13間的連接部對接之后,利用無菌接合裝置(Sterile Connection Device)等將導管13的連接部分14b和血液袋系統11的連接部分14a無菌接合。
[0067]接下來,將血液袋12懸吊于過濾臺,開放無菌連接后的連接部分14a,之后打開夾具20b,此時血液流路27a被開放。在該狀態下,血液袋12內的血液在通過導管13后,經由連接部分14a流通到血液流路27a內,并被血液回收袋23回收。在血液流路27a中流動的血液被白血球去除用的過濾器I過濾,從而去除凝聚物和白血球。
[0068]然后,當血液袋12變空時,關閉夾具20b。接下來,打開分路流路用夾具20a,壓縮血液回收袋23,從而使混入到血液回收袋23中的空氣經由分路流路27d返回到血液袋12。之后,關閉分路流路用夾具20a,再次打開夾具20b,從而使血液流路27a再次開放。其結果,能夠利用血液回收袋23有效地回收殘留在血液流路27a和過濾器I中的血液。
[0069]接著,關閉夾具20b而封閉血液流路27a。在此,在分路連接器部21的下游側的密封預定部分28處進行導管22的熱封,完全斷開比導管22靠上游的血液流路。根據需要,利用汽提(stripping)將殘存在導管22中的血液回收到血液回收袋23中,在密封預定部分29處進行導管22的熱封,斷開比密封預定部分29靠上游側的導管22。
[0070]之后,為了進行檢查用血液的取樣、血液制劑的分離,血液的一部分能夠被提取至子袋26。打開夾具25、開放導管24的流路,并壓縮血液回收袋23,從而使血液移動到子袋26。關閉夾具25而阻斷導管24的流路。在導管24的密封預定部分30、31處進行熱封,將血液回收袋23和子袋26斷開。
[0071]如上所述,根據血液袋系統11,能夠將自血液袋12起至血液回收袋23和子袋26為止設為細菌不會自外部混入進來的密閉系統。其結果,能夠在密閉系統內進行用于自采取到的血液中去除白血球的調制。
[0072]以上,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其也可以在不改變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主旨的范圍內進行變形。
[0073]實施例
[0074]利用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詳細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并不僅限于這些實施例。
[0075]實施例1
[0076]利用通常的溶液自由基聚合來合成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以下,簡稱作HEMA)和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以下,簡稱作DEAMA)的共聚物。作為聚合條件,在單位濃度為I摩爾/L的乙醇中以1/200摩爾/L的濃度添加作為引發劑的偶氮二異丁腈(AIBN),在60°C下進行8小時的聚合反應。
[0077]接下來,作為第I過濾層,層疊兩層平均纖維直徑為4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30g/m2、體積密度為0.09g/cm3的無紡布,并且,作為第2過濾層,層疊14層平均纖維直徑為
2.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40g/m2、體積密度為0.12g/cm3的無紡布,接下來,將由第I過濾層和第2過濾層構成的無紡布層切割成47.5mm的方形而形成作為過濾件的無紡布層。在將該無紡布層浸在上述聚合物的乙醇溶液之后,將被無紡布吸收了的多余的聚合物溶液壓擠去除,輸送干燥空氣使其干燥。此時,聚合物涂布后的無紡布層的堿性氮原子的含量為0.32重量 %,CffST 值為 100dyn/cm。
[0078]將如此涂布后的無紡布層夾在入口側容器和出口側容器之間,進行壓接而制作過濾器。在此,使用以入口側容器的肋間距為5.0mm,肋高度為0.5mm (出口端口附近)?1.5(入口端口附近)mm,出口側容器的肋間距為3.0mm,肋高度為0.5mm的規格做成的過濾器。
[0079]將由添加了作為抗凝固劑的CPD后的人的新鮮血調制成的血小板濃縮液460mL,以IOOcm的高度差通向過濾器進行過濾。然后,采集過濾前后的血液并使用微血球計數器(micro cell counter)測定白血球濃度、血小板濃度,用以下的式子算出白血球去除率和血小板回收率。
[0080]白血球去除率(%)= (I 一過濾后白血球濃度X過濾后血液量/ (過濾前白血球濃度X過濾前血液量))XlOO
[0081]血小板回收率(%)=過濾后血小板濃度X過濾后血液量/ (過濾前血小板濃度X過濾前血液量)X 100
[0082]其結果,過濾時間為20分鐘,白血球去除率為95.3%,達成了較高的白血球去除率和良好的過濾時間。此外,示出了血小板回收率為95.1%這樣良好的回收率。
[0083]實施例2
[0084]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進行了過濾試驗。但是,作為第I過濾層,層疊兩層平均纖維直徑為3.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30g/m2、體積密度為0.47g/cm3的無紡布,并且,作為第2過濾層,層疊14層平均纖維直徑為0.7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40g/m2、體積密度為0.45g/cm3的無紡布,使用了由該第I過濾層和該第2過濾層構成的無紡布層。然后,進行聚合物涂布處理,CffST值為100dyn/cm。其結果,過濾時間為43分鐘,白血球去除率為98.8%,達成了較高的白血球去除率和良好的過濾時間。此外,示出了血小板回收率為85.1%這樣良好的回收率。
[0085]實施例3
[0086]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進行了過濾試驗。但是,作為第I過濾層,層疊兩層平均纖維直徑為4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30g/m2、體積密度為0.09g/cm3的無紡布,并且,作為第2過濾層,層疊14層平均纖維直徑為2.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40g/m2、體積密度為0.12g/cm3的無紡布,使用了由該第I過濾層和該第2過濾層構成的無紡布層。沒有進行無紡布的聚合物涂布處理,CWST值為72dyn/cm。其結果,過濾時間為15分鐘,白血球去除率為93.2%,達成了較高的白血球去除率和良好的過濾時間。此外,示出了血小板回收率為86.3%這樣良好的回收率。
[0087]實施例4
[0088]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進行了過濾試驗。但是,作為第I過濾層,層疊兩層平均纖維直徑為3.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30g/m2、體積密度為0.47g/cm3的無紡布,并且,作為第2過濾層,層疊14層平均纖維直徑為0.7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40g/m2、體積密度為0.45g/cm3的無紡布,使用了由該第I過濾層和該第2過濾層構成的無紡布層。沒有進行無紡布的聚合物涂布處理,CWST值為72dyn/cm。其結果,過濾時間為40分鐘,白血球去除率為94.1%,達成了較高的白血球去除率和良好的過濾時間。此外,示出了血小板回收率為80.2%這樣良好的回收率。
[0089]實施例5
[0090]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進行了過濾試驗。但是,作為第I過濾層,層疊兩層平均纖維直徑為4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30g/m2、體積密度為0.09g/cm3的無紡布,并且,作為第2過濾層,層疊14層平均纖維直徑為2.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40g/m2、體積密度為0.08g/cm3的無紡布,使用了由該第I過濾層和該第2過濾層構成的無紡布層。然后進行了聚合物涂布處理,CffST值為100dyn/cm。其結果,過濾時間為13分鐘,白血球去除率為89.9%,達成了較高的白血球去除率和良好的過濾時間。此外,示出了血小板回收率為96.1%這樣良好的回收率。
[0091]實施例6
[0092]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進行了過濾試驗。但是,作為第I過濾層,層疊兩層平均纖維直徑為3.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30g/m2、體積密度為0.47g/cm3的無紡布,并且,作為第2過濾層,層疊14層平均纖維直徑為0.7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40g/m2、體積密度為0.52g/cm3的無紡布,使用了由該第I過濾層和該第2過濾層構成的無紡布層。然后進行了聚合物涂布處理,CffST值為100dyn/cm。其結果,過濾時間為59分鐘,白血球去除率為88.2%,達成了較高的白血球去除率和良好的過濾時間。但是,對于血小板回收率為75.5%來說略低于目標(80%以上)。
[0093]實施例7
[0094]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進行了過濾試驗。但是,作為第I過濾層,層疊兩層平均纖維直徑為4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30g/m2、體積密度為0.04g/cm3的無紡布。并且,作為第2過濾層,層疊14層平均纖維直徑為2.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40g/m2、體積密度為0.12g/cm3的無紡布,使用了由該第I過濾層和該第2過濾層構成的無紡布層。然后進行了聚合物涂布處理,CffST值為100dyn/cm。其結果,過濾時間為32分鐘,白血球去除率為85.3%,達成了較高的白血球去除率和良好的過濾時間。此外,示出了血小板回收率為82.1%這樣良好的回收率。
[0095]實施例8
[0096]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進行了過濾試驗。但是,作為第I過濾層,層疊兩層平均纖維直徑為3.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30g/m2、體積密度為0.55g/cm3的無紡布,并且,作為第
2過濾層,層疊14層平均纖維直徑為0.7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40g/m2、體積密度為0.45g/cm3的無紡布,使用了由該第I過濾層和該第2過濾層構成的無紡布層。然后進行了聚合物涂布處理,CffST值為100dyn/cm。其結果,過濾時間為52分鐘,白血球去除率為82.8%,達成了較高的白血球去除率和良好的過濾時間。但是,對于血小板回收率為78.3%來說略低于目標(80%以上)。
[0097]實施例9
[0098]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進行了過濾試驗。但是,作為第I過濾層,層疊兩層平均纖維直徑為4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30g/m2、體積密度為0.09g/cm3的無紡布,并且,作為第2過濾層,層疊14層平均纖維直徑為2.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40g/m2、體積密度為0.08g/cm3的無紡布,使用了由該第I過濾層和該第2過濾層構成的無紡布層。沒有進行無紡布的聚合物涂布處理,CWST值為72dyn/cm。其結果,過濾時間為10分鐘,白血球去除率為82.1%,達成了較高的白血球去除率和良好的過濾時間。此外,示出了血小板回收率為88.0%這樣良好的回收率。
[0099]實施例10
[0100]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進行了過濾試驗。但是,作為第I過濾層,層疊兩層平均纖維直徑為3.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30g/m2、體積密度為0.47g/cm3的無紡布,并且,作為第2過濾層,層疊14層平均纖維直徑為0.7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40g/m2、體積密度為0.52g/cm3的無紡布,使用了由該第I過濾層和該第2過濾層構成的無紡布層。沒有進行無紡布的聚合物涂布處理,CWST值為72dyn/cm。其結果,過濾時間為49分鐘,白血球去除率為81.8%,達成了較高的白血球去除率和良好的過濾時間。但是,對于血小板回收率為67.2%來說低于目標(80%以上)。
[0101]實施例U
[0102]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進行了過濾試驗。但是,作為第I過濾層,層疊兩層平均纖維直徑為4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30g/m2、體積密度為0.04g/cm3的無紡布,并且,作為第2過濾層,層疊14層平均纖維直徑為2.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40g/m2、體積密度為0.12g/cm3的無紡布,使用了由該第I過濾層和該第2過濾層構成的無紡布層。沒有進行無紡布的聚合物涂布處理,CWST值為72dyn/cm。其結果,過濾時間為25分鐘,白血球去除率為80.3%,達成了較高的白血球去除率和良好的過濾時間。此外,對于血小板回收率為70.1%來說略低于目標(80%以上)。
[0103]實施例12
[0104]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進行了過濾試驗。但是,作為第I過濾層,層疊兩層平均纖維直徑為3.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30g/m2、體積密度為0.55g/cm3的無紡布,并且,作為第2過濾層,層疊14層平均纖維直徑為0.7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40g/m2、體積密度為0.45g/cm3的無紡布,使用了由該第I過濾層和該第2過濾層構成的無紡布層。沒有進行無紡布的聚合物涂布處理,CWST值為72dyn/cm。其結果,過濾時間為48分鐘,白血球去除率為80.2%,達成了較高的白血球去除率和良好的過濾時間。此外,對于血小板回收率為66.3%來說低于目標(80%以上)。
[0105]比較例I
[0106]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進行了過濾試驗。但是,對于無紡布層來說,使用了由在入口側層疊兩層平均纖維直徑為4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30g/m2、體積密度為0.09g/cm3的無紡布以及在出口側層疊14層平均纖維直徑為3.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40g/m2、體積密度為0.12g/cm3的無紡布而構成的無紡布層。然后,進行了聚合物涂布處理,CWST值為100dyn/cm。其結果,過濾時間為8分鐘,白血球去除率為57.6%,過濾時間良好,但白血球去除率相對于目標(80%以上)較低。此外,示出了血小板回收率為97.3%這樣良好的回收率。
[0107]比較例2
[0108]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進行了過濾試驗。但是,對于無紡布層來說,使用了由在入口側層疊兩層平均纖維直徑為2.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30g/m2、體積密度為0.47g/cm3的無紡布以及在出口側層疊14層平均纖維直徑為0.7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40g/m2、體積密度為0.45g/cm3的無紡布而構成的無紡布層。然后,進行了聚合物涂布處理,CWST值為lOOdyn/cm。其結果,過濾時間為78分鐘,白血球去除率為45.8%,過濾時間長于目標(60分鐘以下),白血球去除率相對于目標(80%以上)較低。此外,對于血小板回收率為50.3%來說低于目標(80%以上)。
[0109]比較例3
[0110]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進行了過濾試驗。但是,對于無紡布層,使用了由在入口側層疊兩層平均纖維直徑為6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30g/m2、體積密度為0.09g/cm3的無紡布以及在出口側層疊14層平均纖維直徑為2.5 μ m、單位面積重量為40g/m2、體積密度為
0.12g/cm3的無紡布而構成的無紡布層。然后進行了聚合物涂布處理,CWST值為lOOdyn/cm。其結果,過濾時間為62分鐘,白血球去除率為62.6%,過濾時間長于目標(60分鐘以下),白血球去除率相對于目標(80%以上)較低。此外,對于血小板回收率為65.1%來說低于目標(80%以上)。
[0111]將以上結果匯總在下述表I中。通過調節第I無紡布層和第2無紡布層的纖維直徑,能夠達成較高的白血球去除率和良好的過濾時間。此外,確認了以下效果:通過調節體積密度,進一步提高白血球去除率。并且,確認了以下效果:通過聚合物涂布處理,進一步提高白血球去除率和血小板回收率。
[0112]表I
[0113]
【權利要求】
1.一種白血球去除過濾器,其包括:片狀的過濾件,其用于去除血液中的白血球;以及入口側容器和出口側容器,該入口側容器和出口側容器隔著上述過濾件相對配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過濾件由第I過濾層和第2過濾層層疊而形成,該第I過濾層由一層或多層無紡布構成,該第2過濾層由一層或多層無紡布構成, 上述第I過濾層位于上述入口側容器的入口和上述出口側容器的出口之間的、比上述第2過濾層靠上述入口側的位置, 用于形成上述第2過濾層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小于用于形成上述第I過濾層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 用于形成上述第I過濾層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為3 μ m?60 μ m, 用于形成上述第2過濾層的無紡布的平均纖維直徑小于3 μ 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血球去除過濾器,其特征在于, 用于形成上述第I過濾層的無紡布的體積密度為0.05g/cm3?0.50g/cm3,用于形成上述第2過濾層的無紡布的體積密度為0.1Og/cm3?0.50g/cm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血球去除過濾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過濾層和上述第2過濾層中的至少一個過濾層的周圍表面部分是由聚合物A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血球去除過濾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過濾層和上述第2過濾層中的至少一個過濾層的臨界潤濕表面張力,即CWST為70dyn/cm以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血球去除過濾器,其特征在于, 該白血球去除過濾器包括: 入口側肋,其自上述入口側容器的內平面突出,并在上述入口側容器的內平面與上述過濾件之間形成供血液流動的間隙;以及 出口側肋,其自上述出口側容器的內平面突出,并在上述出口側容器的內平面與上述過濾件之間形成供血液流動的間隙。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白血球去除過濾器,其特征在于, 包含設于上述入口側容器的入口端口的管嘴和設于上述出口側容器的出口端口的管嘴,且在按照上述入口側容器、上述過濾件、上述出口側容器的順序將剖切過濾器的假想的截面即假想截面進行了規定的情況下,上述入口側肋與上述假想截面平行地配置,而上述出口側肋被配置成相對上述假想截面以10度?80度的角度朝向出口端口的方向射入。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白血球去除過濾器,其特征在于, 在將相當于從上述入口側肋的中心線到相鄰的入口側肋的中心線之間的間隔的入口側肋間距設為Pa、將相當于從上述出口側肋的中心線到相鄰的入口側肋的中心線的間隔的出口側肋間距設為Pb的情況下,上述Pa為4.5mm?5.5mm,上述Pb為2.5mm?3.5_。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白血球去除過濾器,其特征在于, 在將上述入口側肋的高度設為Ha、將上述出口側肋的高度設為Hb的情況下,Ha大于或等于Hb。
【文檔編號】A61M5/165GK203469136SQ201320403874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8日
【發明者】島田信量 申請人:旭化成醫療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家渠市| 丰原市| 安平县| 昌乐县| 正定县| 加查县| 枣阳市| 西和县| 内黄县| 兰溪市| 柳江县| 宁夏| 渭南市| 蒙城县| 桃园县| 宜昌市| 渭南市| 云梦县| 旌德县| 信宜市| 阳城县| 黎川县| 江达县| 五莲县| 德兴市| 永登县| 灵宝市| 双牌县| 花莲县| 徐州市| 醴陵市| 岫岩| 华坪县| 屏山县| 阳朔县| 马尔康县| 吴桥县| 罗源县| 钟祥市| 崇阳县| 洪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