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杜仲優質嫁接苗繁育方法。
背景技術:
杜仲是杜仲皮是我國特產的名貴中藥材和重要的出口創匯物資,其藥理具有清除體內垃圾,加強人體細胞物質代謝,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體血壓,分解體內膽固醇,降低體內脂肪,恢復血管彈性,利尿清熱,廣譜抗菌,興奮中樞神經,提高白血球藥理作用。杜仲分布范圍廣,經濟價值高,發展和開發利用杜仲資源,對推動我國杜仲良種化和產業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由于杜仲具有上述較多的優勢,并在中醫學領域占據重要的位置,因此其需求量較大,而且如何能夠滿足在不影響原有杜仲質量、性能的前提下快速培育杜仲,提高杜仲的產量,以適應市場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杜仲優質嫁接苗繁育方法,該嫁接苗的繁育方法簡單、有序,并且采用優良品種杜仲嫁接,有利于保持母本優良特性,提前開花結實,增強苗木抗逆性和適應性,解決了實際生產中杜仲良種苗木短缺的技術瓶頸,為杜仲良種苗木推廣和產業化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杜仲優質嫁接苗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圃地選擇:選擇微酸性至微堿性的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做圃地;
2)整地作床:包括翻耕、耙地、平整、鎮壓,并結合整地每畝撒施有機肥3000kg~4000kg和氮磷鉀復合肥150 kg;作床是床寬1.0m~1.2m,床高20cm~30cm;
3)砧木培育
a、采種:選擇優良品種母樹,在種子充分成熟時采集,采集后陰干;
b、種子分級:選擇一、二級種子備用,種子含水量≤10%;
c、種子處理:選擇的優良種子依次包括清水浸泡處理、濕沙貯藏催芽處理、溫水浸種處理以及赤霉素催芽處理;
d、播種:播種量每公頃150 kg~225 kg,開溝后先順溝澆部分底水,再播種;
e、播后管理:播種后蓋膜增溫保濕,苗木整齊出土后即可揭膜,在苗木長到2片~4片真葉時,進行間苗,保持株間距5cm~10cm;待6月上旬至8月上旬,每15d~20d追肥1次,每畝每次施尿素10kg,過磷酸鈣10kg,氯化鉀或硫酸鉀5kg;
4)嫁接苗培育
a、接穗選擇;
b、接穗采集和貯藏:春季使用的接穗,于早春芽片萌動前15d~20d采下,用塑料薄膜密封好,置于2℃~5℃冷庫或放入貯藏坑;夏秋季嫁接所用接穗,隨采隨接,采穗后立即剪掉葉片,留3mm左右的短柄,并注意保濕;
c、嫁接:分為春季嫁接和夏季嫁接;
d、嫁接后管理:包括除草和水肥管理;
5)苗木出圃:包括起苗、苗木分級、假植、包裝和運輸。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3)“種子分級”中一級種子凈度要求≥98%,發芽率≥75% ;二級種子凈度要求≥98%,發芽率≥65% 。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3)“種子處理”中的清水浸泡處理的浸泡過程在不銹鋼浸泡槽內進行浸泡,該浸泡槽內設置液面攔網和揉搓機構,揉搓機構包括至少兩個氣缸,每個氣缸通過折彎背板垂直固定在不銹鋼浸泡槽內,每個氣缸傳動端連接揉搓桿,揉搓桿上安裝若干個揉搓頭,揉搓桿的端部安裝攪動齒,每個所述揉搓頭上加工有揉搓齒。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3)“種子處理”中的濕沙貯藏催芽處理,是在播種前30d~50d,將種子與干凈的濕河沙按1:3的比例混合后沙藏,河沙在沙藏前經高溫消毒,溫度為120℃~125℃,沙子濕度保持在55%~60%。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3)“種子處理”中的溫水浸種催芽是用40℃~45℃溫水浸種24 h。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3)“種子處理”中的赤霉素催芽是將種子用30℃的溫水浸種15min~20min,然后放入20 mg / L的GA 3 溶液中浸泡24 h。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3)“播種”中是在土壤上凍前秋播,土壤解凍后春播;采用條播法,行距25cm~30cm,秋播深度5cm~7cm,春播深度3cm~5cm。根據土壤墑情,開溝后先順溝澆部分底水,再播種。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4)“嫁接”中的春季嫁接在芽開始萌動時嫁接;夏季嫁接是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當年生枝條達半木質化以上,砧木地上5cm處粗度達到0.6cm以上時進行嫁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繁育方法采用優良品種杜仲嫁接,有利于保持母本優良特性,提前開花結實,增強苗木抗逆性和適應性,解決了實際生產中杜仲良種苗木短缺的技術瓶頸,為杜仲良種苗木推廣和產業化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本發明方法通過不同方式種子催芽、春秋季播種、砧苗培育和優良杜仲品種穗條嫁接,不僅促進砧木苗快速生長,而且縮短了杜仲良種嫁接苗的繁育周期,加快了杜仲良種苗木繁殖速度,栽植后提前開花結實,增加了經濟效益,同時能夠大幅度提高我國杜仲良種化水平,促進杜仲良種快速推廣,推動杜仲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揉搓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折彎背板的示意圖。
其中:1-不銹鋼浸泡槽,2-氣缸,3-揉搓桿,4-揉搓頭,5-揉搓齒,6-攪動齒,7-折彎背板,8-液面攔網。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更好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一種杜仲優質嫁接苗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圃地選擇:選擇微酸性至微堿性的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做圃地,圃地年平均氣溫7.5℃~20℃,圃地選擇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的場所,要求地勢平坦、地下水位最高不超過1.5m 。土層厚度一般不少于50Cm,微酸性至微堿性的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做圃地;
2)整地作床:包括翻耕、耙地、平整、鎮壓,要求做到深耕細整,清除草根、石塊,地平土碎,并結合整地每畝撒施有機肥3000kg~4000kg和氮磷鉀復合肥150 kg;
秋 (冬) 翻耕深度25cm 以上,冬季無積雪的地區隨耕隨耙,圃地濕潤或上壤粘重和冬季有積雪的地區,耕后可不耙,翌年早春耙地;
春季翻耕深度20cm 以上,隨耕隨耙,及時平整、鎮壓;
年降水量在900mm以下宜做平床,反之宜做高床,作床是床寬1.0m~1.2m,床高20cm~30cm,苗床東西向,沙壤土低些,粘壤土高些,步道溝寬30cm~35cm;
3)砧木培育
a、采種:選擇生長快、抗性強、樹干通直,樹勢強健,無病蟲害、種子飽滿且無病蟲害的優良品種母樹,在種子充分成熟時采集,采集后放至陰涼干燥處晾干;
b、種子分級:選擇一、二級種子備用,一級種子凈度要求≥98%,發芽率≥75% ;二級種子凈度要求≥98%,發芽率≥65% ,種子含水量≤10%;
c、種子處理:選擇的優良種子依次包括清水浸泡處理、濕沙貯藏催芽處理、溫水浸種處理以及赤霉素催芽處理;
如圖1-2所示,浸泡過程中在不銹鋼浸泡槽1內進行浸泡,該浸泡槽內設置液面攔網和揉搓機構,揉搓機構包括至少兩個氣缸2,每個氣缸2通過折彎背板7垂直固定在不銹鋼浸泡槽1內,每個氣缸2傳動端連接揉搓桿3,揉搓桿3上安裝揉搓頭4,揉搓桿3的端部安裝攪動齒6,每個所述揉搓頭4上加工有揉搓齒5,每相鄰的兩個氣缸2在揉搓過程中運動方向相反,一上一下運動,使得每相鄰的兩個氣缸2帶動的揉搓頭4在上下運動的過程中互相基礎實現自動揉搓的目的,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一個揉搓桿3上設置多個揉搓頭4,揉搓頭4上的揉搓齒5為軟毛刷,這樣在揉搓過程中對種子表面的摩擦不僅具有擠壓效果,而且還能實現更好的揉搓效果,因本發明的每相鄰的兩個氣缸2是上下運動的,運動過程中具備攪拌的效果,節省攪拌機構的安裝,因為種子密度大,一般都會沉在水底,故本發明的揉搓桿3通過揉搓頭4實現相互揉搓的目的,同時通過攪動齒6實現底部種子循環上升并攪拌的目的,更徹底的完成浸泡處理;
濕沙貯藏催芽:在播種前30d~50d,將種子與干凈的濕河沙按1:3的比例混合后沙藏,沙子濕度保持在55 %~60 %。待幼根開始露白時播種;
溫水浸種催芽:用40℃~45℃溫水浸種24 h,待種仁充分膨脹后播種;
赤霉素(GA 3 )催芽:將種子用30℃的溫水浸種15 min~20 min,然后放入20 mg / L的GA 3 溶液中浸泡24 h,撈出后即可播種;
本發明的清水浸泡處理、濕沙貯藏催芽處理、溫水浸種處理以及赤霉素催芽處理分前后依次進行,采摘的新鮮種子在播種前需要進行清水浸泡洗刷,通過具體的揉搓機構能夠使得種子在清水中徹底清洗干凈,洗凈種子表面殘留的雜質,沖洗掉部分細菌,接著新鮮的種子進行沙藏,沙藏能夠在種子播種前進行人工輔助催芽,這樣能夠提高種子發芽率和成活率,而且在沙藏催芽過程中可以及時將催芽不好的種子剔除掉,減少后續補苗的麻煩,減少工作量,經沙藏的種子進行初步催芽以及篩選后,在播種前再進行溫水催芽,溫水催芽可將將種子播種前出芽的程度提高到最大,以縮短種子在土壤中的出芽時間,節省整個培育的時間;最后經催芽的種子再浸沒有赤霉素的溶液中最終浸泡,使種子具備足夠的發芽用植物激素,提高種子播種后較高的成活率,上述幾個步驟結合在一起能夠實現種子較高的發芽率和成活率,從現有的75%的發芽率提高到90%以上;
d、播種:時間是土壤解凍后春播,采用條播法,行距25cm~30cm。播種量每公頃150 kg~225 kg,秋播深度5cm~7cm,春播深度3cm~5cm。根據土壤墑情,開溝后先順溝澆部分底水,再播種;
如果想采用秋播,則在土壤上凍前秋播;
e、播后管理:春季播種后蓋膜增溫保濕,苗木整齊出土后即可揭膜,在苗木長到2片~4片真葉時,進行間苗,保持株間距5cm~10cm;待6月上旬至8月上旬,每15d~20d追肥1次,每畝每次施尿素10kg,過磷酸鈣10kg,氯化鉀或硫酸鉀5kg,同時要進行水分管理,保持土壤墑情,注意抗旱防澇;
4)嫁接苗培育
a、接穗選擇:選擇良種母樹,在采穗圃中選擇生長發育良好且無病蟲害的穗條;
b、接穗采集和貯藏:春季使用的接穗,于早春芽片萌動前15d~20d采下,用塑料薄膜密封好,置于2℃~5℃冷庫或放入貯藏坑;
如果秋季嫁接所用接穗,隨采隨接,采穗后立即剪掉葉片,留3mm左右的短柄,并注意保濕;
c、嫁接:春季嫁接,在芽開始萌動時即可嫁接采用“帶木質嵌芽接”和“方塊芽接”,嫁接位置離地面10cm~15cm,春季嫁接,接芽裸露春季嫁接的,在嫁接當年應及時剪砧、除萌和解綁;
還可在夏季進行嫁接,根據砧木生長和穗條成熟情況。5月上旬至6月上旬當年生枝條達半木質化以上,砧木地上5cm處粗度達到0.6cm以上時進行嫁接;
d、嫁接后管理:包括除草和水肥管理;嫁接苗的水肥管理筒砧木育苗的水肥管理;待6月上旬至8月上旬,每15d~20d追肥1次,每畝每次施尿素10kg,過磷酸鈣10kg,氯化鉀或硫酸鉀5kg;
5)苗木出圃:包括起苗、苗木分級、假植、包裝和運輸;
苗木必須生長健壯,無病蟲檢疫對象,嫁接部位愈合良好,根系發達,側根完整;
起苗時間要與造林季節相配合。冬季土壤結凍地區,除雨季造林用苗,隨起隨栽外,在秋季苗木生長停止后和春季苗木萌動前起苗;
起苗要達到 一定深度,要求做到:少傷側根、須根,保持根系比較完整和不折斷苗;
苗木包裝和運輸:將修整好的苗木根部蘸漿,按每50株或100株打捆,逐捆加掛標簽,注明品種、數量和等級。運輸苗木根據苗木大小等級和運輸距離,采取相應的包裝方法,要求做到保持根部濕潤不失水,在包裝明顯處附以注明樹種、苗齡、等級、數量的標簽。苗木包裝后,要及時運輸,途中注意通風,不得風吹、日曬,防止苗木發熱和風干,必要時還要灑水;
假植:不能及時移植或包裝運往造林地的苗木,要立即臨時假植。秋季起出供翌春造林和移植的苗木,選地勢高,背風排水良好的地方越冬假植,越冬假植要掌握疏擺、深埋、培碎土、踏實不透風,假植后要經常檢查,防止苗木風干,霉爛和遭受鼠、兔危害。
本方法適用于杜仲良種(華仲1號~華仲12號、‘大果1號’杜仲、‘密葉’杜仲)苗木生產。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