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頭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治療頭裝置,包括:導光模塊、第一聚光模塊、第二聚光模塊、手柄機構、框體機構及第一連接件;導光模塊置于手柄機構內部,并與手柄機構可拆卸式固定連接;第一聚光模塊置于框體機構內且靠近其一端端部部位處,并與框體機構可拆卸式固定連接,第二聚光模塊置于框體機構內且靠近其另一端端部部位處,并與框體機構活動連接;手柄機構的一端與框體機構的一端可拆卸式固定連接,第一連接件安裝在手柄機構與框體機構的連接部位處;導光模塊的一端與第一連接件可拆卸式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外界激光輸出設備連接;本實用新型實現了治療過程中激光束光斑直徑可調的技術目的,達到了安全治療的效果,且還具有結構簡單、易操作的特點。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頭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治療【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頭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激光技術已被醫學界廣泛應用,目前激光治療可以用于手術開刀,用以減輕痛苦,減少感染。然而,當前用于激光理療以及術后恢復的半導體激光治療儀上的治療頭很多都是固定治療,不能調節光斑的大小,且一般結構為直線型,導致其在作業空間 較小的情況下不便操作,最終使得治療過程產生諸多不便,治療效果不甚理
本巨
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激光治療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光斑直徑可調的治療頭裝置。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治療頭裝置,包括:用于光束傳輸的導光模塊、用于調節光斑直徑的第一聚光模塊、用于調節光斑直徑的第二聚光模塊、用于緊固所述導光模塊的手柄機構、用于緊固所述第一聚光模塊和所述第二聚光模塊的框體機構及用于所述導光模塊與所述第一聚光模塊光路銜接的第一連接件;所述導光模塊置于所述手柄機構內部,并與所述手柄機構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聚光模塊置于所述框體機構內且靠近其一端端部部位處,并與所述框體機構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聚光模塊置于所述框體機構內且靠近其另一端端部部位處,并與所述框體機構活動連接;所述第二聚光模塊通過與所述框體機構相對滑動能夠實現調控所述第一聚光模塊與所述第二聚光模塊之間相對距離;所述手柄機構的一端與所述框體機構的一端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安裝在所述手柄機構與所述框體機構的連接部位處;所述導光模塊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連接件可拆卸式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外界激光輸出設備連接。
[0005]進一步地,所述手柄機構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及第三套筒;所述導光模塊依次穿過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及所述第三套筒與所述第一連接件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套筒與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三套筒的一端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套筒的另一端與所述框體機構的一端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部件安裝在所述第三套筒與所述框體機構的連接部位處。
[0006]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模塊包括:光纖、用于控制光束傳輸通斷的光控部件及牙圈;所述光控部件通過所述牙圈緊固于所述第二套筒內部;所述光纖依次穿過所述第一套筒、所述光控部件及所述第三套筒與所述第一連接件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光纖內設兩芯電纜,且所述兩芯電纜一端與所述光控部件連接,另一端與外界激光輸出設備連接,進而通過所述光控部件控制光束的傳輸通斷。
[0007]進一步地,所述框體結構包括:鏡筒、變焦手輪、第一蓋體、第二蓋體及第一定位部件;所述第一蓋體與所述鏡筒的一端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蓋體與所述鏡筒的另一端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鏡筒的外徑與所述變焦手輪的內徑相適配,且所述變焦手輪的內壁開設有螺旋槽,所述鏡筒的外壁開設有第一滑槽;所述變焦手輪套設在所述鏡筒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聚光模塊置于所述第一蓋體與所述鏡筒連接部位處;所述第二聚光模塊置于所述鏡筒內部,且所述第一定位部件的一端穿過所述第一滑槽與所述第二聚光模塊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定位部件的另一端與所述螺旋槽相卡接。
[0008]進一步地,所述框體結構還包括:第二定位部件及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側壁與所述變焦手輪靠近所述第一聚光模塊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鏡筒靠近所述第一聚光模塊的一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二定位部件端部相適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寬度與所述第二滑槽的寬度相適配;所述第二定位部件穿過所述第二滑槽與所述限位槽相接觸;所述第二定位部件與所述第二滑槽活動連接且能夠實現所述第二定位部件沿所述第二滑槽側壁上下滑動。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聚光模塊包括:全反射鏡、第一透鏡及牙圈;所述全反射鏡的鏡面與從所述導光模塊發出的光束呈45°夾角安裝在所述第一蓋體內部;所述第一透鏡通過所述牙圈固定于所述第一蓋體與所述鏡筒連接部位處。
[0010]進一步地,所述第二聚光模塊包括:第二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外形相適配的鏡框及牙圈;所述第二透鏡通過所述牙圈固定于所述鏡框內;所述鏡框置于所述鏡筒內;所述第一定位部件一端穿過所述第一滑槽與所述鏡框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定位部件的另一端與所述螺旋槽相卡接。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蓋體呈U型框體結構,且通過其側壁開設通孔與所述第三套筒的另一端可拆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蓋體的U型開口結構與所述鏡筒的一端端部結構相適配;所述第二蓋體包括:鏡片、牙圈及O型圈;所述鏡片通過所述牙圈固定于所述鏡筒的另一端端部部位處,且所述鏡片與所述牙圈之間設置有所述O型圈。
[0012]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包括:螺釘或螺栓;所述第二定位部件包括:定位柱及限位彈簧;所述定位柱端部開設有與所述限位槽相適配的錐體結構;所述第二滑槽上部開設有用于緊壓所述限位彈簧的擋槽;所述定位柱與所述第二滑槽側壁活動連接能夠實現沿所述第二滑槽側壁上下滑動;所述限位彈簧置于所述定位柱與所述擋槽之間;所述第一連接件是SM905接頭。
[0013]進一步地,所述光控部件包括:開關按鍵、與所述開關按鍵相適配的開光固定件及與所述開關按鍵相適配的按鍵帽;所述開關固定件通過所述牙圈安裝在所述第二套筒內部,且所述開光固定件一端與所述第一套筒可拆卸式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三套筒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套筒通過開設通孔結構安裝所述開光按鍵,且所述按鍵帽安裝在所述開關按鍵上;所述光纖依次穿過所述第一套筒、所述開關固定件及所述第三套筒與所述第一連接件可拆卸式固定連接;且所述兩芯電纜一端與所述開關按鍵連接,另一端與外界激光輸出設備連接,進而通過所述開關按鍵控制光束的傳輸通斷。
[001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治療頭裝置,通過將導光模塊置于手柄機構內部,并與手柄機構可拆卸式固定連接;第一聚光模塊置于框體機構內且靠近其一端端部部位處,并與框體機構可拆卸式固定連接,第二聚光模塊置于框體機構內且靠近其另一端端部部位處,并與框體機構活動連接;手柄機構的一端與框體機構的一端可拆卸式固定連接,第一連接件安裝在手柄機構與框體機構的連接部位處;導光模塊的一端與第一連接件可拆卸式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外界激光輸出設備連接;實現了在實際作業過程中,外界激光輸出設備發出的激光束依次通過導光模塊、第一連接件垂直入射至第一聚光模塊,并通過框體機構與第二聚光模塊的相對滑動調節第一聚光模塊與第二聚光模塊之間的相對距離,進而對激光束的光斑直徑進行調控,達到了安全治療的效果,且還具有結構簡單、易操作的特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治療頭裝置中,框體機構、第一聚光模塊及第二聚光模塊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治療頭裝置中,手柄機構與導光模塊的連接關系不意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治療頭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9]其中,101-第一套筒,102-第二套筒,103-第三套筒,104-第四套筒,201-第一透鏡,202-第二透鏡,1-第一連接件,2-光纖,3-牙圈,4-鏡筒,5-變焦手輪,6-第一蓋體,
7-第二滑槽,8-全反射鏡,9-鏡框,10-鏡片,11-0型圈,12-定位柱,13-限位彈簧,14-擋槽,15-開關按鍵,16-開關固定件,17-按鍵帽,18-螺柱。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1]參見圖1-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治療頭裝置,包括:用于光束傳輸的導光模塊、用于調節光斑直徑的第一聚光模塊、用于調節光斑直徑的第二聚光模塊、用于緊固導光模塊的手柄機構、用于緊固第一聚光模塊和第二聚光模塊的框體機構及用于導光模塊與第一聚光模塊光路銜接的第一連接件I。其中,導光模塊置于手柄機構內部,并與手柄機構可拆卸式固定連接;第一聚光模塊置于框體機構內且靠近其一端(左端)的端部部位處,并與框體機構可拆卸式固定連接,第二聚光模塊置于框體機構內且靠近其另一端(右端)的端部部位處,并與框體機構活動連接。同時,手柄機構的一端與框體機構的一端(左端)可拆卸式固定連接,第一連接件I安裝在手柄機構與框體機構的連接部位處;導光模塊的一端與第一連接件I可拆卸式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外界激光輸出設備連接。實際作業過程中,夕卜界激光輸出設備發出的激光光束依次通過導光模塊、第一連接件1、第一聚光模塊及第二聚光模塊,第二聚光模塊通過與框體機構相對滑動調控第一聚光模塊與其之間相對距離,進而實現調控激光光束的光斑直徑大小。
[0022]本實施例中,手柄機構包括:第一套筒101、第二套筒102及第三套筒103。其中,導光模塊依次穿過第一套筒101、第二套筒102及第三套筒103與第一連接件I可拆卸式固定連接;第一套筒101與第二套筒102的一端可拆卸式固定連接,第二套筒102的另一端與第三套筒103的一端可拆卸式固定連接,第三套筒103的另一端與框體機構的一端可拆卸式固定連接;第一連接部件I安裝在第三套筒103與框體機構的連接部位處。實際作業過程中,為便于作業人員手握套筒進行作業,本實施例在第一套筒101與第二套筒102之間還可增設第四套筒104以增大作業人員手握套筒時二者的接觸面積,且第四套筒104的一端與第一套筒101可拆卸式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二套筒102可拆卸式固定連接。優選的,套筒101-104呈中通結構。
[0023]本實施例中,導光模塊包括:光纖2、用于控制光束傳輸通斷的光控部件及牙圈3。其中,光控部件通過牙圈3緊固于第二套筒102內部;光纖2依次穿過第一套筒101、光控部件及第三套筒103與第一連接件I可拆卸式固定連接。同時,光纖2通過內設兩芯電纜,且兩芯電纜一端與光控部件電連接,另一端與外界激光輸出設備連接,進而通過光控部件控制光纖2內激光光束的傳輸通斷。優選的,光控部件包括:開關按鍵15、與開關按鍵15相適配的開光固定件16及與開關按鍵15相適配的按鍵帽17。其中,開關固定件16通過牙圈3安裝在第二套筒102內部,且開光固定件16 —端與第一套筒101或第四套筒104可拆卸式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三套筒103可拆卸式固定連接;第二套筒102通過開設通孔結構安裝開光按鍵15,且按鍵帽17安裝在開關按鍵15上。光纖2依次穿過第一套筒101、開關固定件16及第三套筒103與第一連接件I可拆卸式固定連接;且兩芯電纜一端與開關按鍵15電連接,另一端與外界激光輸出設備連接,進而通過開關按鍵15控制光束的傳輸通斷。
[0024]本實施例中,框體結構包括:鏡筒4、變焦手輪5、第一蓋體6、第二蓋體及第一定位部件。其中,第一蓋體6與鏡筒4的一端可拆卸式固定連接;第二蓋體與鏡筒4的另一端可拆卸式固定連接;且鏡筒4的外徑與變焦手輪5的內徑相適配,且變焦手輪5的內壁開設有螺旋槽,鏡筒4的外壁開設有第一滑槽。同時,變焦手輪5套設在鏡筒4的外壁上;且第一聚光模塊置于第一蓋體6與鏡筒4連接部位處;第二聚光模塊置于鏡筒4內部,且第一定位部件的一端穿過第一滑槽與第二聚光模塊可拆卸式固定連接,第一定位部件的另一端與變焦手輪5的內壁開設的螺旋槽相卡接。實際作業過程中,作業人員對變焦手輪5進行旋轉操作,作用于變焦手輪5的旋轉作用力通過其螺旋槽推動第一定位部件沿著變焦手輪5的軸向方向水平運動,最終通過第一定位部件帶動第二聚光模塊沿著變焦手輪5的軸向方向水平運動,從而實現第一聚光模塊、第二聚光模塊相對距離的改變。優選的,第一定位部件是螺釘、螺絲或螺栓。
[0025]本實施例中,為便于對第一聚光模塊、第二聚光模塊之間的位移進行準確調控,框體結構還可包括:第二定位部件及第二滑槽7。其中,第二滑槽7的側壁與變焦手輪5靠近第一聚光模塊的一端固定連接;鏡筒4靠近第一聚光模塊的一端設置有若干個與第二定位部件端部相適配的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寬度與第二滑槽7的寬度相適配;第二定位部件穿過第二滑槽7與限位槽相接觸;同時,變焦手輪5的端部與鏡筒4設置有限位槽的部位可通過設置對應的標注刻度線準確記錄變焦手輪5的調節精度,以便于對第一聚光模塊與第二聚光模塊之間的距離進行準確調控(此處與千分尺等測量工具調控原理類似,即變焦手輪5旋轉一圈,對應第二透鏡202移動距離L,此時移動距離L對應光斑直徑的改變數值標注在鏡筒4端部部位處,以此準確記錄變焦手輪5的調節精度,在此不再贅述)。優選的,第二定位部件包括:定位柱12及限位彈簧13。其中,定位柱12端部開設有與限位槽相適配的錐體結構;第二滑槽7上部開設有用于緊壓限位彈簧13的擋槽14 ;定位柱12與第二滑槽7側壁活動連接能夠實現定位柱12沿第二滑槽7側壁上下滑動;限位彈簧置于定位柱12與擋槽14之間用于緊壓定位柱12與限位槽相接觸。
[0026]本實施例中,第一聚光模塊包括:全反射鏡8、第一透鏡201及牙圈3。其中,全反射鏡8的鏡面與從導光模塊發出的光束呈45°夾角安裝在第一蓋體6內部;第一透鏡201通過牙圈3固定于第一蓋體6與鏡筒4的連接部位處。第二聚光模塊包括:第二透鏡202、與第二透鏡202外形相適配的鏡框9及牙圈3。其中,第二透鏡202通過牙圈3固定于鏡框9內;鏡框9置于鏡筒4內;第一定位部件一端穿過第一滑槽與鏡框9可拆卸式固定連接,第一定位部件的另一端與螺旋槽相卡接。
[0027]本實施例中,優選的,第一透鏡201為凹透鏡,第二透鏡202為凸透鏡;優選的,第一蓋體6呈U型框體結構,且通過其側壁開設通孔與第三套筒103的另一端可拆式固定連接;第一蓋體6的U型開口結構與鏡筒4的一端端部結構相適配;第二蓋體包括:鏡片10、牙圈3及O型圈11 ;鏡片10通過牙圈固定于鏡筒4的另一端的端部部位處,且鏡片10與牙圈3之間設置有O型圈用于防止牙圈3將鏡片10表面劃傷;或者,第二蓋體包括:鏡片
10、牙圈3、O型圈11及擋蓋,鏡片10通過牙圈固定于擋蓋內,擋蓋通過其外壁與鏡筒4的另一端固定連接,且鏡片10與牙圈3之間設置有O型圈用于防止牙圈3將鏡片10表面劃傷。優選的,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是螺釘連接、螺紋連接或螺栓連接。優選的,第一連接件是SM905接頭,且為便于第三套筒3與第一連接件I 二者緊固關系,本實施例于第一連接件I上還設置有女螺柱18,并通過螺柱18的外螺紋結構與第三套筒3的內螺紋結構螺紋連接。
[002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治療頭裝置,在實際作業過程中,外界激光輸出設備發出的激光束依次通過光纖2、SM905接頭垂直入射至第一蓋體6內,并通過第一蓋體6內部設置的45°全反射鏡片對激光光束進行全反射,進而使得激光光束垂直入射至第一透鏡201,經過第一透鏡201、第二透鏡202的調焦處理后最終由鏡片10射出,達到治療目的;本實用新型實現了治療過程中激光束光斑直徑可調的技術目的,達到了安全治療的效果,且通過第一蓋體6內部設置45°全反射鏡片對光路進行90°改變,解決了傳統技術中直線型治療頭結構所帶來的作業空間局限性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簡單、易操作的特點。
[0029]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實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頭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光束傳輸的導光模塊、用于調節光斑直徑的第一聚光模塊、用于調節光斑直徑的第二聚光模塊、用于緊固所述導光模塊的手柄機構、用于緊固所述第一聚光模塊和所述第二聚光模塊的框體機構及用于所述導光模塊與所述第一聚光模塊光路銜接的第一連接件; 所述導光模塊置于所述手柄機構內部,并與所述手柄機構可拆卸式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聚光模塊置于所述框體機構內且靠近其一端端部部位處,并與所述框體機構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聚光模塊置于所述框體機構內且靠近其另一端端部部位處,并與所述框體機構活動連接;所述第二聚光模塊通過與所述框體機構相對滑動能夠實現調控所述第一聚光模塊與所述第二聚光模塊之間相對距離; 所述手柄機構的一端與所述框體機構的一端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安裝在所述手柄機構與所述框體機構的連接部位處; 所述導光模塊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連接件可拆卸式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外界激光輸出設備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機構包括: 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及第三套筒; 所述導光模塊依次穿過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及所述第三套筒與所述第一連接件可拆卸式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套筒與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三套筒的一端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套筒的另一端與所述框體機構的一端可拆卸式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連接部件安裝在所述第三套筒與所述框體機構的連接部位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模塊包括: 光纖、用于控制光束傳輸通斷的光控部件及牙圈; 所述光控部件通過所述牙圈緊固于所述第二套筒內部; 所述光纖依次穿過所述第一套筒、所述光控部件及所述第三套筒與所述第一連接件可拆卸式固定連接; 所述光纖內設兩芯電纜,且所述兩芯電纜一端與所述光控部件連接,另一端與外界激光輸出設備連接,進而通過所述光控部件控制光束的傳輸通斷。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體結構包括: 鏡筒、變焦手輪、第一蓋體、第二蓋體及第一定位部件; 所述第一蓋體與所述鏡筒的一端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蓋體與所述鏡筒的另一端可拆卸式固定連接; 所述鏡筒的外徑與所述變焦手輪的內徑相適配,且所述變焦手輪的內壁開設有螺旋槽,所述鏡筒的外壁開設有第一滑槽; 所述變焦手輪套設在所述鏡筒的外壁上; 所述第一聚光模塊置于所述第一蓋體與所述鏡筒連接部位處;所述第二聚光模塊置于所述鏡筒內部,且所述第一定位部件的一端穿過所述第一滑槽與所述第二聚光模塊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定位部件的另一端與所述螺旋槽相卡接。
5.根據權利 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體結構還包括:第二定位部件及第二滑槽; 所述第二滑槽的側壁與所述變焦手輪靠近所述第一聚光模塊的一端固定連接; 所述鏡筒靠近所述第一聚光模塊的一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二定位部件端部相適配的限位槽; 所述限位槽的寬度與所述第二滑槽的寬度相適配; 所述第二定位部件穿過所述第二滑槽與所述限位槽相接觸; 所述第二定位部件與所述第二滑槽活動連接且能夠實現所述第二定位部件沿所述第二滑槽側壁上下滑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光模塊包括: 全反射鏡、第一透鏡及牙圈; 所述全反射鏡的鏡面與從所述導光模塊發出的光束呈45°夾角安裝在所述第一蓋體內部; 所述第一透鏡通過所述牙圈固定于所述第一蓋體與所述鏡筒連接部位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光模塊包括: 第二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外形相適配的鏡框及牙圈; 所述第二透鏡通過所述牙圈固定于所述鏡框內;所述鏡框置于所述鏡筒內; 所述第一定位部件一端穿過所述第一滑槽與所述鏡框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定位部件的另一端與所述螺旋槽相卡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蓋體呈U型框體結構,且通過其側壁開設通孔與所述第三套筒的另一端可拆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蓋體的U型開口結構與所述鏡筒的一端端部結構相適配; 所述第二蓋體包括:鏡片、牙圈及O型圈; 所述鏡片通過所述牙圈固定于所述鏡筒的另一端端部部位處,且所述鏡片與所述牙圈之間設置有所述O型圈。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包括:螺釘或螺栓; 所述第二定位部件包括:定位柱及限位彈簧;所述定位柱端部開設有與所述限位槽相適配的錐體結構;所述第二滑槽上部開設有用于緊壓所述限位彈簧的擋槽;所述定位柱與所述第二滑槽側壁活動連接能夠實現沿所述第二滑槽側壁上下滑動;所述限位彈簧置于所述定位柱與所述擋槽之間; 所述第一連接件是SM905接頭。
10.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控部件包括: 開關按鍵、與所述開關按鍵相適配的開光固定件及與所述開關按鍵相適配的按鍵帽;所述開關固定件通過所述牙圈安裝在所述第二套筒內部,且所述開光固定件一端與所述第一套筒可拆卸式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三套筒可拆卸式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套筒通過開設通孔結構安裝所述開光按鍵,且所述按鍵帽安裝在所述開關按鍵上; 所述光纖依次穿過所述第一套筒、所述開關固定件及所述第三套筒與所述第一連接件可拆卸式固定連接;且所述兩芯電纜一端與所述開關按鍵連接,另一端與外界激光輸出設備連接,進而通過所述開關按鍵控制光束的傳輸通斷。
【文檔編號】A61B18/20GK203468734SQ201320482224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6日
【發明者】黃緒華, 歐陽文, 張海濤 申請人:武漢博激世紀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