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內檢棒消毒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內檢棒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旋轉柱、上蓋、搖桿、橫齒輪、立齒輪、旋轉輪、皮帶,底座內部為機械結構體,機械結構體中間為橫齒輪,橫齒輪下端設有皮帶槽Ⅰ,橫齒輪右端連接立齒輪,搖桿穿過底座的側面與立齒輪相連接,機械結構體兩端分別連接旋轉輪,旋轉輪外側有皮帶槽Ⅱ,皮帶槽Ⅰ與兩個皮帶槽Ⅱ外側鑲嵌著皮帶,兩個旋轉輪上端分別連接旋轉柱,旋轉柱內部為藥液腔,旋轉柱外側包圍著消毒棉,旋轉柱上端連接上蓋,通過旋轉柱上的藥棉的旋轉對內檢棒進行擠壓、洗刷和消毒,能夠更好地達到消毒的作用,而且節約消毒的時間,本實用新型的產品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內檢棒消毒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內檢棒消毒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內檢棒是醫生給孕婦做內檢的一種常用工具,但是一些醫院所用的內檢棒都不是一次性的,這樣給內檢棒消毒就是醫生必須做好的工作之一,但是當患者較多時,醫生往往會因為工作忙而簡單的用酒精棉擦拭一下就完成了消毒,這樣消毒效果不明顯,這樣就急需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消毒工具,來完成消毒過程。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內檢棒消毒裝置,通過旋轉柱上的藥棉的旋轉對內檢棒進行擠壓、洗刷和消毒,能夠更好地達到消毒的作用,而且節約消毒的時間,給醫生帶來很大的便利。
[0004]本實用新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0005]一種新型內檢棒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旋轉柱2、上蓋3、搖桿4、橫齒輪5、立齒輪6、旋轉輪7、皮帶8,底座I內部為機械結構體,機械結構體中間為橫齒輪5,橫齒輪5下端設有皮帶槽I,橫齒輪5右端連接立齒輪6,搖桿4穿過底座I的側面與立齒輪6相連接,機械結構體兩端分別連接旋轉輪7,旋轉輪7外側有皮帶槽II,皮帶槽I與兩個皮帶槽II外側鑲嵌著皮帶8,兩個旋轉輪7上端分別連接旋轉柱2,旋轉柱2內部為藥液腔,藥液腔外壁均勻分布著若干個微小的細孔,旋轉柱2外側包圍著消毒棉,旋轉柱2上端連接上蓋3。
[0006]本實用新型能夠產生的有益效果: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旋轉柱上的藥棉的旋轉對內檢棒進行擠壓、洗刷和消毒,能夠更好地達到消毒的作用,而且節約消毒的時間,給醫生帶來很大的便利。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附圖1底座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08]結合圖1和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一種新型內檢棒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旋轉柱2、上蓋3、搖桿4、橫齒輪5、立齒輪6、旋轉輪7、皮帶8,底座I內部為機械結構體,機械結構體中間為橫齒輪5,橫齒輪5下端設有皮帶槽I,橫齒輪5右端連接立齒輪6,搖桿4穿過底座I的側面與立齒輪6相連接,機械結構體兩端分別連接旋轉輪7,旋轉輪7外側有皮帶槽II,皮帶槽I與兩個皮帶槽II外側鑲嵌著皮帶8,兩個旋轉輪7上端分別連接旋轉柱2,旋轉柱2內部為藥液腔,藥液腔外壁均勻分布著若干個微小的細孔,旋轉柱2外側包圍著消毒棉,旋轉柱2上端連接上蓋3。[0009]使用時,將內檢棒放在;兩個旋轉柱中間,旋轉柱中間的縫隙略小于內檢棒的直徑,然后搖動搖桿,立齒輪會帶動橫齒輪轉動,使皮帶發生轉動,從而使旋轉輪帶動旋轉柱轉動,藥液會通過離心力的作用從微小的細孔中噴出,通過擠壓、洗刷完成對內檢棒的消毒,非常方便快捷。
[0010]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內檢棒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I)、旋轉柱(2)、上蓋(3)、搖桿(4)、橫齒輪(5 )、立齒輪(6 )、旋轉輪(7 )、皮帶(8 ),底座(I)內部為機械結構體,機械結構體中間為橫齒輪(5),橫齒輪(5)下端設有皮帶槽I,橫齒輪(5)右端連接立齒輪(6),搖桿(4)穿過底座(I)的側面與立齒輪(6 )相連接,機械結構體兩端分別連接旋轉輪(7 ),旋轉輪(7 )外側有皮帶槽II,皮帶槽I與兩個皮帶槽II外側鑲嵌著皮帶(8),兩個旋轉輪(7)上端分別連接旋轉柱(2),旋轉柱(2)內部為藥液腔,藥液腔外壁均勻分布著若干個微小的細孔,旋轉柱(2)外側包圍著消毒棉,旋轉柱(2)上端連接上蓋(3)。
【文檔編號】A61L2/18GK203609679SQ201320653609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3日
【發明者】趙淑云 申請人:趙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