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感冒咳嗽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感冒咳嗽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它主要是由荊芥、防風、柴胡、前胡、羌活、桔梗、枳實、半夏、川芎、麻黃、桑白皮、杏仁等藥物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備而成,本發明藥物具有清熱祛風,潤肺化痰的功能,用于治療感冒咳嗽見效快,療效好,治愈后不復發。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感冒咳嗽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感冒咳嗽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領域。
技術背景 [0002]感冒咳嗽是由感冒引起的咳嗽癥狀,咳嗽的原因較為復雜,包括急性和慢性支氣管炎,肺炎、呼吸道病毒或細菌感染、咳嗽變異性哮喘、上呼吸道咳嗽綜合癥等。尤其是寒冬季節,很多老人、孩子和患者連門也不敢出,大大影響了生活質量。由于目前西藥無法有效治療感冒咳嗽,因此人們對快速有效治療感冒咳嗽的中藥藥物存在極大的需求,至今為止,還沒有發現關于本發明的有關報道。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人依據中醫理論的研究和臨床試驗的反復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效治療感冒咳嗽的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0004]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更有效的治療感冒咳嗽的中藥組合藥物。
[0005]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了該中藥組合藥物的制備方法。
[0006]本發明藥物是選擇荊芥、防風、柴胡、前胡、羌活、桔梗、枳實、半夏、川芎、麻黃、桑白皮、杏仁、紫斃、川貝母、款冬花、黃精、五味子、山楂、肉桂、佛手柑、紫蘇子、黃苗、甘草、艾葉、魚腥草、蛤蚧藥物進行組合制備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感冒咳嗽。其中選用荊芥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肺、肝經,有發表,祛風,理血的功能,炒炭止血,治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后血暈,癰腫,瘡疥,瘰疬。選用防風是因為其性味辛甘,溫,入膀胱、肺、脾經,有發表,祛風,勝濕,止痛的功能,治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風寒濕痹,骨節酸痛,四肢攣急,破傷風。選用柴胡是因為其性味苦,涼,入肝、膽經,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的功能,治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利脫肛,月經不調,子宮下垂。選用前胡是因為其性味辛、苦,微寒,歸肺經,有散風清熱,降氣化痰的功能,治風熱咳嗽,痰多,痰熱喘滿,咯痰黃稠。選用羌活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溫,入膀胱、腎經,有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的功能,治感冒風寒,頭痛無汗,風寒濕痹,項強筋急,骨節酸疼,風水浮腫,癰疽瘡毒。選用桔梗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平,入肺、胃經,有開宣肺氣,祛痰排膿的功能,治外感咳嗽,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胸滿脅痛,痢疾腹痛。選用枳實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脾、胃經,有破氣,散痞,瀉痰,消積的功能,治胸腹脹痛,胸痹,痞痛,痰癖,水腫,食積,便秘,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選用半夏是因為其性味辛,溫,有毒,入脾、胃經,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能,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外消癰腫。選用川芎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肝、膽經,有行氣開郁,祛風燥濕,活血止痛的功能,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后瘀阻塊痛,癰疽瘡瘍。選用麻黃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溫,入肺、膀胱經,有發汗,平喘,利水的功能,治傷寒表實,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骨節疼痛,咳嗽氣喘,風水浮腫,小便不利,風邪頑痹,皮膚不仁,風疹瘙癢。選用桑白皮是因為其性味甘,寒,入肺、脾經,有瀉肺平喘,行水消腫的功能,治肺熱喘咳,吐血,水腫,腳氣,小便不利。選用杏仁是因為其性味苦,溫,有毒,入肺、大腸經,有祛痰止咳,平喘,潤腸的功能,治外感咳嗽,喘滿,喉痹,腸燥便秘。選用紫菀是因為其性味苦,溫,入肺經,有溫肺,下氣,消痰,止嗽的功能,治風寒咳嗽氣喘,虛勞咳吐膿血,喉痹,小便不利。選用川貝母是因為其性味苦甘,涼,入肺經,有潤肺散結,止嗽化痰的功能,治虛勞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結,肺痿,肺癰,癭瘤,瘰疬,喉痹,乳癰。選用款冬花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肺經,有潤肺下氣,化痰止嗽的功能,治咳逆喘息,喉痹。選用黃精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脾、肺、腎經,有補中益氣,潤心肺,強筋骨的功能,治虛損寒熱,肺癆咳血,病后體虛食少,筋骨軟弱,風濕疼痛,風癩癬疾。選用五味子是因為其性味酸,溫,入肺、腎經,有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的功能,治肺虛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盜汗,勞傷羸瘦,夢遺滑精,久瀉久痢。選用山楂是因為其性味酸甘,微溫,入脾、胃、肝經,有消食積,散瘀血,驅絳蟲的功能,治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瀉痢,腸風,腰痛,疝氣,產后兒枕痛,惡露不盡,小兒乳食停滯。選用肉桂是因為其性味辛甘,熱,入腎、脾、膀胱經,有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的功能,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泄瀉,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經閉癥瘕,陰疽,流注,及虛陽浮越,上熱下寒。選用佛手柑,異名佛手、佛手香櫞,是因為其性味辛苦酸,溫,入肝、胃經,有理氣,化痰的功能,治胃痛,脅脹,嘔吐,噎膈,痰飲咳喘,并能解酒。選用紫蘇子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肺、大腸經,有下氣,消痰,潤肺,寬腸的功能,治咳逆,痰喘,氣滯,便秘。選用黃芪是因為其性味甘,微溫,入肺、脾經,生用有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的功能,治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斂;炙用有補中益的功能,治內傷勞倦,脾虛泄瀉,脫肛,氣虛血脫,崩帶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癥。選用甘草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脾、胃、肺經,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的功能,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t季,驚癰,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選用艾葉是因為其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經。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瀉轉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經不調,崩漏, 帶下,胎動不安,癰瘍,疥癬。選用魚腥草是因為其性味辛,寒,入手太陰經,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能,治肺炎,肺膿瘍,熱痢,瘧疾,水腫,淋病,白帶,癰腫,痔瘡,脫肛,濕疹,禿瘡,疥癬。選用蛤蚧是因為其性味咸,平,入肺、腎經,有補肺益腎,定喘止嗽的功能,治虛勞,肺痿,喘嗽,咯血,消渴,陽痿。
[0007]【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組分的藥物用量也是發明人經過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圍內都具有較好的療效
荊芥 8-16克防風 5-15克柴胡 10-20克
前胡 8-15克羌活 6-15克桔梗 10-20克
枳實 8-18克半夏 8-20克川芎 6-16克
麻黃 5-12克桑白皮 12-20克杏仁 10-20克 紫菀 10-20克川貝母 8-16克款冬花 10-20克
黃精 12-20克五味子 10-20克山楂 12-22克 肉桂 4-12克佛手柑 10-20克紫蘇子 8-18克 黃芪 15-25克甘草 8-18克艾葉 10-20克
魚腥草 10-20克蛤蚧 8-15克優選為
荊芥 10克防風 10克柴胡 12克
前胡 10克羌活 10克桔梗 12克
枳實 10克半夏 10克川芎 10克
麻黃 8克桑白皮 1 5克杏仁 15克
紫菀 15克川貝母 10克款冬花 15克
黃精 15克五味子 15克山楂 15克
肉桂 6克佛手柑 15克紫蘇子 12克
黃芪 20克甘草 10克艾葉 12克
魚腥草 15克蛤蚧 12克 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一、備料
1、荊芥:揀凈雜質,用水略泡,撈出切段,曬干;
2、防風: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3、柴胡:揀去雜質,除去殘莖,洗凈泥沙,撈出,潤透后及時切片,曬干;
4、前胡: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或低溫干燥,篩去碎屑;
5、羌活:揀去雜質,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6、桔梗:揀凈雜質,除去蘆頭,洗凈撈出,潤透后切片,曬干;
7、枳實:揀凈雜質,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潤至內無硬心,切片,晾干;
8、半夏:揀去雜質,篩去灰屑;
9、川芎:揀去雜質,分開大、小個,用水浸泡,曬晾,悶潤后切片,干燥;
10、麻黃:揀去雜質,去盡木質莖及殘根,用水洗凈,微潤后切段,干燥即得;
11、桑白皮:刷去灰屑,洗凈,潤透后切絲,曬干;
12、杏仁:揀凈雜質,置沸水中略煮,待外皮微皺時撈出,浸涼水中,脫去種皮,曬干,簸
凈;
13、紫菀:揀去雜質,除去殘莖,洗凈,稍悶潤,切成小段,曬干;
14、川貝母: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撈出,悶潤,剝去心,曬干;
15、款冬花:取揀凈的款冬花同煉蜜加適量開水,拌勻,稍悶,放鍋內用文火炒至深黃色,不粘手為止,取出放涼,每款冬花100斤,用煉蜜25斤;
16、黃精:洗凈泥土,略潤,切片,曬干;
17、五味子:篩去灰屑,除去雜質,置蒸籠內蒸透,取出曬干;
18、山楂:揀凈雜質,篩去核;
19、肉桂:揀凈雜質,刮去粗皮,用時打碎,或刮去粗皮,用溫開水浸潤片亥Ij,切片,晾
干;
20、佛手柑:揀去雜質,用水噴潤后,切碎,曬干;
21、紫蘇子:簸去灰屑,洗凈,曬干;
22、黃芪:揀凈雜質,除去殘留的根頭和空心較大的根,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及時切片,曬干;
23、甘草:揀去雜質,洗凈,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時,撈出,潤透切片,曬干;24、艾葉:揀去雜質,去梗,篩去灰屑;
25、魚腥草:去凈雜質,除去殘根,洗凈切段,曬干;
26、給階:除去竹片,截去頭足及鱗,切成小方塊。
[0008]二、制備
1、將所述重量的荊芥、防風、柴胡、前胡、羌活、桔梗、枳實、半夏、川芎、麻黃、桑白皮、杏仁、紫斃、川貝母、款冬花、黃精、五味子、山楂、肉桂、佛手柑、紫蘇子、黃I甘草、艾葉、魚腥草、蛤蚧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6倍量,武火煎煮沸騰10分鐘,再用文火煎煮25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
[0009]2、將第一次過濾后的藥渣加水4倍量,武火煎煮沸騰,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
得第二次煎煮液。
[0010]3、合并兩次煎煮液,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分鐘,分為4劑服用。
[0011]本發明藥物具有祛風清熱,潤肺化痰的功能,用于治療感冒咳嗽見效快、療效好。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藥物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包括本發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和臨床療效觀察試驗。
[0012][試驗例I]本發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
取西德兔30只,雌雄兼用,體重2.0-2.5kg,分兩組,每組15只,其中一組為超劑量試驗組,另一組為正常量試驗組。超劑量試驗組為25ml/kg,正常量為10ml/kg,給藥方式為灌胃法給藥,每天二次,連服7天,每天觀察給藥反應,結果表明二組家兔活動、飲食正常,藥物無不良毒副作用。
[試驗例2]本發明藥物的臨床療效觀察
1、一般資料
收治門診患者共100例。
[0013]2、診斷標準
感冒咳嗽皆因外感風寒,侵襲于肺引發的咳嗽,表現為有時頻繁的咳嗽,或劇烈的咳嗽。
[0014]3、治療方法
選用上述藥劑,給患者服用,每日2次,每次I劑,早晚各一次,連服4天。
[0015]4、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感冒咳嗽癥狀痊愈,恢復正常。
[0016]好轉:感冒咳嗽癥狀減輕,逐步好轉。
[0017]無效:達不到好轉標準者。
[0018]5、治療結果(見下表):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感冒咳嗽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圍內的原料藥制成: 荊芥8-16克防風5-15克柴胡10-20克 前胡8-15克羌活6-15克桔梗10-20克 枳實8-18克半夏8-20克川芎6-16克 麻黃5-12克桑白皮12-20克杏仁10-20克 紫菀10-20克川貝母8-16克款冬花10-20克 黃精12-20克五味子10-20克山楂12-22克 肉桂4-12克佛手柑10-20克紫蘇子8-18克 黃芪15-25克甘草8-18克艾葉10-20克 魚腥草10-20克蛤蚧8-15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中各原料藥的用量為: 荊芥10克防風10克柴胡12克 前胡10克羌活10克桔梗12克 枳實10克半夏10克川芎10克 麻黃8克桑白皮15克杏仁15克 紫菀15克川貝母10克款冬花15克 黃精15克五味子15克山楂15克 肉桂6克佛手柑15克紫蘇子12克 黃芪20克甘草10克艾葉12克 魚腥草15克蛤蚧12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驟: (一)備料 (1)荊芥:揀凈雜質,用水略泡`,撈出切段,曬干; (2)防風: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3)柴胡:揀去雜質,除去殘莖,洗凈泥沙,撈出,潤透后及時切片,曬干; (4)前胡: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或低溫干燥,篩去碎屑; (5)羌活:揀去雜質,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6)桔梗:揀凈雜質,除去蘆頭,洗凈撈出,潤透后切片,曬干; (7)枳實:揀凈雜質,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潤至內無硬心,切片,晾干; (8)半夏:揀去雜質,篩去灰屑; (9)川芎:揀去雜質,分開大、小個,用水浸泡,曬晾,悶潤后切片,干燥; (10)麻黃:揀去雜質,去盡木質莖及殘根,用水洗凈,微潤后切段,干燥即得; (11)桑白皮:刷去灰屑,洗凈,潤透后切絲,曬干; (12)杏仁:揀凈雜質,置沸水中略煮,待外皮微皺時撈出,浸涼水中,脫去種皮,曬干,簸凈; (13)紫菀:揀去雜質,除去殘莖,洗凈,稍悶潤,切成小段,曬干; (14)川貝母: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撈出,悶潤,剝去心,曬干; (15)款冬花:取揀凈的款冬花同煉蜜加適量開水,拌勻,稍悶,放鍋內用文火炒至深黃色,不粘手為止,取出放涼,每款冬花100斤,用煉蜜25斤;(16)黃精:洗凈泥土,略潤,切片,曬干; (17)五味子:篩去灰屑,除去雜質,置蒸籠內蒸透,取出曬干; (18)山楂:揀凈雜質,篩去核; (19)肉桂:揀凈雜質,刮去粗皮,用時打碎,或刮去粗皮,用溫開水浸潤片刻,切片,晾干; (20)佛手柑:揀去雜質,用水噴潤后,切碎,曬干; (21)紫蘇子:簸去灰屑,洗凈,曬干; (22)黃芪:揀凈雜質,除去殘留的根頭和空心較大的根,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及時切片,曬干; (23)甘草:揀去雜質,洗凈,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時,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24)艾葉:揀去雜質,去梗,篩去灰屑; (25)魚腥草:去凈雜質,除去殘根,洗凈切段,曬干; (26)給階:除去竹片,截去頭足及鱗,切成小方塊; (二)制備 (1)將所述重量的荊芥、防風、柴胡、前胡、羌活、桔梗、積實、半夏、川;、麻黃、桑白皮、杏仁、紫_、川貝母、款冬花、黃精、五味子、山楂、肉桂、佛手柑、紫蘇子、黃苗、甘草、艾葉、魚腥草、蛤蚧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6倍量,武火煎煮沸騰10分鐘,再用文火煎煮25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 (2)將第一次過濾后的藥渣加水4倍量,武火煎煮沸騰,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得第二次煎煮液; (3)合并兩次煎煮液,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分鐘,分為4劑服用。
【文檔編號】A61K36/8969GK103735841SQ201410040677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8日
【發明者】王心聚 申請人:王心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