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它主要是由人參、黃芪、白術、當歸、茯苓、白芍、柴胡、香附等藥物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備而成,本發明藥物具有補血和血,滋陰降火,固脫生津的功效,用于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見效快,療效好,治愈后不復發。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慢性疲勞綜合癥又稱雅痞癥、慢性伯基特淋巴瘤病毒癥、慢性類單核白血球增多癥等等,其癥狀包括發燒、喉嚨痛、淋巴結腫大、極度疲勞、失去食欲、復發性上呼吸道感染、小腸不適、黃疽、焦慮、憂郁、煩躁及情緒不穩、睡眠中斷、對光及熱敏感、暫時失去記憶力、無法集中注意力、頭痛、痙攣、肌肉與關節痛。目前,由于西藥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效果不佳,且長期服用西藥有較多副作用,因此,人們對有效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的中藥存在極大的需求。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人依據中醫理論的研究及臨床反復的試驗和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效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的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0004]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能夠有效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的組合藥物。
[0005]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了該組合藥物的制備方法。
[0006]本發明藥物是選擇人參、黃芪、白術、當歸、茯苓、白芍、柴胡、香附、郁金、甘草、黃精、遠志、水菖蒲、酸棗仁、合歡皮、熟地黃、葛根、雞血藤、花斑葉、龍膽草、黃芩、桅子、牡丹皮、大黃、生地黃、知母、黃柏、桃仁、紅花、丹參藥物進行組合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的復發。其中選用人參是因為其性味甘微甘,溫,入脾、肺經,有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的功能,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萎,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復,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癥。選用黃芪是因為其性味甘,微溫,入肺、脾經,生用有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的功能,治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斂;炙用有補中益的功能,治內傷勞倦,脾虛泄瀉,脫肛,氣虛血脫,崩帶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癥。選用白術是因為其性味苦甘,溫,入脾、胃經,有補脾,益胃,燥濕,和中的功能,治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泄瀉,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小便不利,頭暈,自汗,胎氣不安。選用當歸是因為其性味甘辛,溫,入心、肝、脾經,有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的功能,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癥瘕結聚,崩漏,血虛頭痛,眩暈,痿痹,腸燥難便,赤痢后重,癰疽瘡瘍,金瘡,跌撲損傷。茯苓:選用茯苓是因為其性味甘淡,平,入心、脾、肺經,有滲濕利水,益脾和 胃,寧心安神的功能,治小便不利水腫脹痛,痰飲咳逆,嘔噦,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選用白芍是因為其性味苦酸,涼,入肝、脾經,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的功能,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選用柴胡是因為其性味苦,涼,入肝、膽經,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的功能,治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利脫肛,月經不調,子宮下垂。選用香附是因為其性味辛微苦干,平,入肝、三焦經,有理氣解郁,止痛調經的功能,治肝胃不和,氣郁不舒,胸腹脅肋脹痛,痰飲痞滿,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選用郁金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涼,入心、肺、肝經,有行氣解隨,涼血破瘀的功能,治胸腹脅肋諸痛,失心癲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倒經,黃疸。選用甘草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脾、胃、肺經,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的功能,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癰,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選用黃精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脾、肺、腎經,有補中益氣,潤心肺,強筋骨的功能,治虛損寒熱,肺癆咳血,病后體虛食少,筋骨軟弱,風濕疼痛,風癩癬疾。選用遠志是因為其性味苦辛,溫,入心、腎經,有安神益智,祛痰,解郁的功能,治驚悸,健忘,夢遺,失眠,咳嗽多痰,癰疽瘡腫。選用水菖蒲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微溫,入心、肺、胃經,有開竅化痰,辟穢殺蟲的功能,治痰涎壅閉,神志不清,慢性氣管炎,腹脹腹痛,食欲不振,腸炎,痢疾,風濕痹痛,外傷疥瘡。選用酸棗仁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心、脾、肝、膽經,有養肝,寧心,安神,斂汗的功能,治虛煩不眠,驚悸怔忡,煩渴,虛汗。選用合歡皮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心、肝經,有解郁,和血,寧心,消癰腫的功能,治心神不安,憂郁失目民,肺癰,癰腫,瘰疬,筋骨折傷。選用熟地黃是因為其性味甘,微溫,入肝、腎經,有滋陰,補血的功能,治陰虛血少,腰膝痿弱,勞嗽骨蒸,遺精,崩漏,月經不調,消渴,溲數,耳聾,目昏。選用葛根是因為其性味甘辛,平,入脾、胃經,有升陽解肌,透疹止瀉,除煩止渴的功能,治傷寒,溫熱,頭痛,項強,煩熱消喝,泄瀉,痢疾,癍診不透,高血壓,心絞痛,耳聾。選用雞血藤是因為其性味苦甘,溫,入心、脾二經,有活血、舒筋的功能,治腰膝酸痛,麻木癱瘓,月經不調。選用花斑葉是因為其有疏風散毒,消腫散瘀的功能,治濕疹,皮炎,風濕麻木。選用龍膽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肝、膽經,有瀉肝實火,除下焦濕熱的功能,治肝經熱盛,驚癎狂躁,乙型腦炎,頭痛,目赤,咽痛,黃疸,熱痢,癰腫瘡瘍,陰囊腫痛,陰部濕癢。選用黃芩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心肺、膽、大腸經,有瀉實火,除濕熱,止血安胎的功能,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選用桅子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心、肝、肺、胃經,有清熱,瀉火,涼血的功能,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選用牡丹皮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涼,入心、肝、腎經,有清熱,涼血,和血,消瘀的功能,治熱入血分,發斑,驚癎,吐、衄、便血,骨蒸勞熱,經閉,癥瘕,癰瘍,撲損。選用大黃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胃、大腸、肝徑,有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的功能,治實熱便秘,譫語發狂,食積痞滿,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經閉,癥瘕積聚,時行熱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陽黃,水腫,淋濁,溲赤,癰瘍腫毒,疔瘡,湯火傷。選用生地黃是因為其性味甘,寒,歸心、肝、腎經,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能,治熱病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選用石菖蒲因為其性味辛,微溫。選用知母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肺、胃、腎經,有滋陰降火,潤燥滑腸的功能,治煩熱消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選用黃柏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肺、胃、腎經,有滋陰降火,潤燥滑腸的功能,治煩熱消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桃仁是因為其性味苦甘,平,入心、肝、大腸經,有破血行瘀,潤燥滑經的功能,治經閉,癥瘕,熱病蓄血,血痹,瘧疾,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血燥便秘。選用紅花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心、肝經,有活血通經,去瘀止痛的功能,治經閉,癥瘕,難產,死胎,產后惡露不行,瘀血作痛,癰腫,跌撲損傷。選用丹參是因為其性味苦,微溫,入心、肝經,有活血祛痰,安神寧心,排膿,止痛的功能,治心絞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血崩帶下,癥瘕,積聚,瘀血腹痛, 骨節疼痛,驚悸不眠,惡瘡腫毒?!揪唧w實施方式】
[0007]本發明組分的藥物用量也是發明人經過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圍內都具有較好療效
人參 10-20克黃芪10-20克白術10-20克
當歸 10-20克茯苓10-20克白芍10-20克
柴胡 5-15克香附15-25克郁金5-15克
甘草 5-15克黃精15-25克遠志5-15克
水菖蒲 5-15克酸棗仁15-25克合歡皮5-15克
熟地黃 5-15克葛根15-25克雞血藤5-15克
花斑葉 10-20克龍膽草10-20克黃芩10-20克
桅子 10-20克牡丹皮10-20克大黃10-20克
生地黃 5-15克知母15-25克黃柏5-15克
桃仁 10-20克紅花10-20克丹參10-20克
優選用量為
人參 15克黃芪15克白術15克
當歸 15克茯苓15克白芍15克
柴胡 10克香附20克郁金10克
甘草 10克黃精20克遠志10克
水菖蒲 10克酸棗仁20克合歡皮10克
熟地黃 10克葛根20克雞血藤10克
花斑葉 15克龍膽草15克黃芩15克
桅子 15克牡丹皮15克大黃15克
生地黃 10克知母20克黃柏10克
桃仁 15克紅花15克丹參15克
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一、備料
1、人參:除去蘆頭,切段或以濕布包裹,潤軟后切片,晾干;
2、黃芪:揀凈雜質,除去殘留的根頭和空心較大者,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及時切片,曬干;
3、白術:先將麩皮撒于熱鍋內,候煙冒出時,將白術片倒入微炒至淡黃色,取出,篩去麩皮后放涼,每白術片100斤,用麩皮10斤;
4、當歸:揀去雜質,洗凈,悶潤,稍晾,切片曬干;
5、茯苓:用水浸泡,洗凈撈出,悶透后,切片,曬干;
6、白芍:揀去雜質,分開大小個,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曬晾,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干燥;
7、柴胡:揀去雜質,去蘆,用水洗凈,稍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8、香附:揀去雜質,碾成碎粒,簸去細毛及細末;
9、郁金:用水浸泡,洗凈,撈出曬晾,潤透,切片,曬干;
10、甘草:揀去雜質,洗凈, 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時,撈出,潤透,切片,涼干;11、黃精:洗凈泥土,略潤,切片,曬干;
12、遠志:揀去雜質,切段,篩去灰屑;
13、水菖蒲:取原藥材,除去蘆衣、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低溫干燥;
14、酸棗仁:原藥放入竹蘿內,沉入清水缸中,使仁浮在水面,殼沉水底,將刺仁撈出,曬
干;
15、合歡皮:清水浸泡洗凈,撈出,悶潤后先劃成相等大的長條,再切塊或切絲,干燥;
16、熟地黃:取原藥材,蒸至表面烏黑色,取出,曬至八成干時,切片,干燥;
17、葛根:揀去雜質,洗凈,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及時切片,曬干;
18、雞血藤:用水潤透,切片,或蒸軟后乘熱切片,曬干; 19、花斑葉:揀去雜質,洗凈曬干;
20、龍膽:揀去雜質,除去殘莖,洗凈,潤透后切段,曬干;
21、黃芩:揀去雜質,除去殘莖,用涼水浸潤或置開水中稍浸撈出,切片,曬干;
22、桅子:篩去灰屑,揀去雜質,碾碎過篩或剪去兩端;
23、牡丹皮:揀去雜質,除去木心,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24、大黃:揀凈雜質,大小分檔,燜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或切成小塊、曬干;
25、生地黃: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稍潤,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
26、知母:揀凈雜質,用水撞洗,撈出,潤軟,切片曬干;
27、黃柏:揀去雜質,用水洗凈,撈出,潤透,切片或切絲,曬干;
28、桃仁:除去硬殼雜質,置沸水鍋中煮至外皮微皺,撈出,浸入涼水中,搓去種皮,曬干,簸凈;
29、紅花:揀凈雜質,除去莖葉、蒂頭,曬干;
30、丹參:揀凈雜質,除去根莖,洗凈,撈出,潤透后切片,晾干。
[0008]二、制備
1、將所述重量的人參、黃芪、白術、當歸、茯苓、白芍、柴胡、香附、郁金、甘草、黃精、遠志、水菖蒲、酸率仁、合歡皮、熟地黃、葛根、雞血藤、花斑葉、龍膽草、黃岑、桅子、牡丹皮、大黃、生地黃、知母、黃柏、桃仁、紅花、丹參藥物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6倍量,浸泡120分鐘后,武火煎煮沸騰10分鐘,再用文火煎煮25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
[0009]2、將過濾的藥渣加水4倍量,先用急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得第二次煎煮液。
[0010]3、將兩次煎煮液進行混合攪拌均勻,分成4劑服用。
[0011]本發明藥物具有補血和血,大補元氣,固脫生津的功效,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見效快、療程短,不復發。
[0012]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藥物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包括本發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和臨床觀察資料。
[0013][試驗例I]本發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
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體重2.0-2.4kg,分兩組,每組15只,其中一組為超劑量試驗組,另一組為正常量試驗組。超常量組為20ml/kg,正常量為10ml/kg,給藥方式為灌胃法給藥,每天2次,連服7天,每天觀察給藥反應,結果表明二組家兔活動、飲食正常,藥物無不良毒副作用。[0014][試驗例2]本發明藥物的臨床觀察資料
1、一般資料
收治門診患者169例。
[0015]2、診斷標準
臨床表現:慢性疲勞綜合癥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全國疾病控制中心于1987年正式命名的?,F在美國疾病控制中心采用的是1994年國際慢性疲勞綜合征小組的會議上對慢性疲勞綜合癥的解釋:
排除其它疾病的情況下疲勞持續6個月或者以上,并且至少具備以下癥狀中的四項:
(1)短期記憶力減退或者注意力不能集中;
(2)咽痛;
(3)淋巴結痛;
(4)肌肉酸痛;
(5)不伴有紅腫的關節疼痛;
(6)新發頭痛;
(7)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復;· (8)體力或腦力勞動后連續24小時身體不適。
[0016]臨床醫生常常將其誤診為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征、內分泌失調、神經官能癥等,延誤了治療。
[0017]3、治療方法
選用上述藥劑,給患者服用,每次服用I劑,每天早、晚各服I次,7天為一個療程,連續服用5個療程。
[0018]4、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癥狀消失,體質恢復正常,觀察一年無復發者;
好轉:病情明顯好轉,癥狀逐漸消失;
無效:達不到好轉標準者。
[0019]5、治療結果(見下表)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癥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圍內的原料藥制成: 人參10-20克黃芪10-20克白術10-20克 當歸10-20克茯苓10-20克白芍10-20克 柴胡5-15克香附15-25克郁金5-15克 甘草5-15克黃精15-25克遠志5-15克 水菖蒲5-15克酸棗仁15-25克合歡皮5-15克 熟地黃5-15克葛根15-25克雞血藤5-15克 花斑葉10-20克龍膽草10-20克黃芩10-20克 桅子10-20克牡丹皮10-20克大黃10-20克 生地黃5-15克知母15-25克黃柏5-15克 桃仁10-20克紅花10-20克丹參10-20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中各原料藥的用量為: 人參15克黃芪15克白術15克 當歸15克茯苓15克 郁金10克 甘草10克黃精20克遠志10克 水菖蒲10克酸棗仁20克合歡皮10克 熟地黃10克葛根20克雞血藤10克 花斑葉15克龍膽草15克黃芩15克 桅子15克牡丹皮15克大黃15克 生地黃10克知母20克黃柏10克 桃仁15克紅花15克丹參15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驟: (一)備料 (10人參:除去蘆頭,切段或以濕布包裹,潤軟后切片,晾干; (2)黃芪:揀凈雜質,除去殘留的根頭和空心較大者,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及時切片,曬干; (3)白術:先將麩皮撒于熱鍋內,候煙冒出時,將白術片倒入微炒至淡黃色,取出,篩去麩皮后放涼,每白術片100斤,用麩皮10斤; (4)當歸:揀去雜質,洗凈,悶潤,稍晾,切片曬干; (5 )茯苓:用水浸泡,洗凈撈出,悶透后,切片,曬干; (6)白芍:揀去雜質,分開大小個,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曬晾,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干燥; (7)柴胡:揀去雜質,去蘆,用水洗凈,稍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8)香附:揀去雜質,碾成碎粒,簸去細毛及細末; (9)郁金:用水浸泡,洗凈,撈出曬晾,潤透,切片,曬干; (10)甘草:揀去雜質,洗凈,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時,撈出,潤透,切片,涼干; (11)黃精:洗凈泥土,略潤,切片,曬干;(12)遠志:揀去雜質,切段,篩去灰屑; (13)水菖蒲:取原藥材,除去蘆衣、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低溫干燥; (14)酸棗仁:原藥放入竹蘿內,沉入清水缸中,使仁浮在水面,殼沉水底,將刺仁撈出,曬干; (15)合歡皮:清水浸泡洗凈,撈出,悶潤后先劃成相等大的長條,再切塊或切絲,干燥; (16)熟地黃:取原藥材,蒸至表面烏黑色,取出,曬至八成干時,切片,干燥; (17)葛根:揀去雜質,洗凈,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及時切片,曬干; (18)雞血藤:用水潤透,切片,或蒸軟后乘熱切片,曬干; (19)花斑葉:揀去雜質,洗凈曬干; (20)龍膽:揀去雜質,除去殘莖,洗凈,潤透后切段,曬干; (21)黃芩:揀去雜質,除去殘莖,用涼水浸潤或置開水中稍浸撈出,切片,曬干; (22)桅子:篩去灰屑,揀去雜質,碾碎過篩或剪去兩端; (23)牡丹皮:揀去雜質,除去木心,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24)大黃:揀凈雜質,大小分檔,燜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或切成小塊、曬干; (25)生地黃: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稍潤,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 (26)知母:揀凈雜質,用水撞洗,撈出,潤軟,切片曬干;` (27)黃柏:揀去雜質,用水洗凈,撈出,潤透,切片或切絲,曬干; (28)桃仁:除去硬殼雜質,置沸水鍋中煮至外皮微皺,撈出,浸入涼水中,搓去種皮,曬干,簸凈; (29)紅花:揀凈雜質,除去莖葉、蒂頭,曬干; (30)丹參:揀凈雜質,除去根莖,洗凈,撈出,潤透后切片,晾干; (二)制備 (1)將所述重量的人參、黃芪、白術、當歸、茯苓、白芍、柴胡、香附、郁金、甘草、黃精、遠志、水菖蒲、酸率仁、合歡皮、熟地黃、葛根、雞血藤、花斑葉、龍膽草、黃岑、桅子、牡丹皮、大黃、生地黃、知母、黃柏、桃仁、紅花、丹參藥物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6倍量,浸泡120分鐘后,武火煎煮沸騰10分鐘,再用文火煎煮25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 (2)將過濾的藥渣加水4倍量,先用急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得第二次煎煮液; (3 )將兩次煎煮液進行混合攪拌均勻,分成4劑服用。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3736037SQ201410040774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8日
【發明者】張懷勝 申請人:張懷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