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體式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分體式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包括安裝在殼體上超聲換能器,殼體包括外套、內套以及連接在內套上的把手,外套為一端封閉的管狀體,管狀體的側面開設有結扎窗口,管狀體的未封閉端為手術操作口,在手術操作口邊緣設有呈對稱分布的結扎定位卡槽和縫扎定位卡槽,結扎定位卡槽與結扎窗口處于管狀體的同一側;內套為兩端貫通管體,內套長度小于外套的長度,內套管體的一端安裝有超聲換能器,另一端設有安裝把手的接口,把手接口與超聲換能器設置在內套管體的同一側,在安裝超聲換能器相對一側的內套管體上設有縫扎窗口。本發明探頭采用分體式結構,不僅保留了原有多普勒探頭的的結扎功能,通過創造性的設計將探頭設計成分體式結構,可以形成兩個操作工位,從而實現對痔體進行結扎和懸吊縫扎可以在同樣的探頭下能夠進行操作。
【專利說明】分體式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超聲多普勒探頭,具體來講是一種分體式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的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在治療痔瘡時,起到探查痔動脈血管位置,然后對痔動脈血管進行結扎,起到治療痔瘡的作用。
[0003]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對手術要求的提高,在最新的痔瘡治療技術中,不但要查痔動脈血管、進行查痔動脈血管結扎,還要對痔體進行縫合懸吊。因此,原來探頭的功能就表現出了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窗口過小無法對痔體實施縫合懸吊操作,存在功能單一的問題,不能滿足現代治療技術的要求。
【發明內容】
[0004]針對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提出一種分體式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通過對探頭進行分體式結構設計,不僅可以滿足現有手術的需要,同時還具有縫合術后對痔體進行懸吊操作的窗口。
[0005]本發明解決以上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分體式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包括殼體和安裝在殼體上的超聲換能器,所述殼體包括外套、內套以及連接在所述內套上的把手,所述外套為一端封閉的管狀體,所述管狀體的側面開設有結扎窗口,所述管狀體的未封閉端為手術操作口,在所述手術操作口邊緣設有呈對稱分布的結扎定位卡槽和縫扎定位卡槽,結扎定位卡槽與所述結扎窗口處于所述管狀體的同一側;所述內套為兩端貫通管體,所述內套長度小于外套的長度,所述內套管體的一端安裝有所述超聲換能器,另一端設有安裝把手的接口,所述把手接口與所述超聲換能器設置在所述內套管體的同一側,在安裝所述超聲換能器相對一側的內套管體上設有縫扎窗口 ;所述內套插接在所述外套內,所述內套的把手接口卡接在所述結扎定位卡槽上,所述內套上的超聲換能器通過外套上的結扎窗口進行探測,所述內套頂端與外套結扎窗口之間的空隙形成結扎工位;所述內套的把手接口旋轉180°卡接在外套縫扎定位卡槽上,所述內套的縫扎窗口與所述外套的結扎窗口完全重合形成縫扎工位。
[0006]本發明進一步限定技術方案,前述的分體式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所述結扎窗口的長度為所述外套長度的1/2~3/4,所述結扎窗口的寬度為所述外套寬度的1/3~1/2,,保證有足夠的 操作空間和視野實施結扎操作。
[0007]前述的分體式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所述縫扎窗口的長度為所述內套長度的1/3~3/4,所述縫扎窗口的寬度為所述內套寬度的1/3~1/2,保證有足夠的操作空間和視野實施縫扎操作。
[0008]前述的分體式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所述內套與外套之間采用間隙配合,減少空間浪費,增加手術操作空間,同時不影響內套與外套之間不同工位的轉換,也有利于操作者使用把手,通過內套對外套的定位。
[0009]前述的分體式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所述把手內裝有超聲換能器連接器插座,可以直接與外設儀器連接,取代現有設備中的連接座,連接簡單,視野清晰,有利于操作者在實際手術中方便操作。
[0010]前述的分體式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所述外套封閉端呈半球面結構,便于探頭的插入,減少病人在手術中的痛苦。
[0011]進一步的,前述的分體式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所述結扎定位卡和縫扎定位卡旁均設有退套銷,以方便探頭在不同工位下的轉換。
[001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探頭采用分體式結構,不僅保留了原有多普勒探頭的的結扎功能,通過創造性的設計將探頭設計成分體式結構,可以形成兩個操作工位,從而實現對痔體進行結扎和懸吊縫扎可以在同樣的探頭下能夠進行操作;原有手術的探頭需要安裝在專用的連接座上,通過連接座與外部設備連接,這樣每次手術前都需要對連接座進行滅菌消毒,再將探頭安裝在連接座上,工序繁瑣,本發明的把手與殼體采用整體式結構,只需對探頭產品進行先行滅菌,使用時取出待用探頭直接與外部設備相連,使用方便,安全高效;而且連接座重量大,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專門對其進行輔助定位,體力消耗大,本發明由于在內套上設置了把手,通過把手能夠直接與外部設備相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明外套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發明內套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本發明結扎工位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本發明縫扎工位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分體式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如圖1至圖4所示,包括安裝在殼體上的超聲換能器1,殼體包括外套2、內套3以及連接在內套上的把手4,把手4內裝有超聲換能器連接器插座,外套為一端封閉的管狀體,外套封閉端呈半球面結構,管狀體的側面開設有結扎窗口 5,結扎窗口 5的長度為外套長度的1/2,結扎窗口的寬度為外套寬度的1/3 ;管狀體的未封閉端為手術操作口,在手術操作口邊緣設有呈對稱分布的結扎定位卡槽6和縫扎定位卡槽7,結扎定位卡槽6與結扎窗口 5處于管狀體的同一側;內套3為兩端貫通管體,內套長度小于外套的長度,內套管體的一端安裝有超聲換能器1,另一端設有安裝把手的接口 8,把手接口 8與超聲換能器I設置在內套管體的同一側,在安裝超聲換能器相對一側的內套管體上設有縫扎窗口 9,縫扎窗口 9的長度為內套長度的1/3,縫扎窗口的寬度為內套寬度的1/3 ;內套插接在外套內,內套的把手接口卡接在結扎定位卡槽上,內套上的超聲換能器通過外套上的結扎窗口進行探測,內套頂端與外套結扎窗口之間的空隙形成結扎工位;內套的把手接口旋轉180°卡接在外套縫扎定位卡槽上,內套的縫扎窗口與外套的結扎窗口完全重合形成縫扎工位,在結扎定位卡和縫扎定位卡旁均設有退套銷。
[0018]本實施例在使用前,將裝有探頭的內套先裝入把手,再插入外殼體后并轉動外套體,將內套的分岔處插入外套的卡槽內起到相對固定作用。在進行治療時,首先將內套與外套設定為結扎工位,通過把手轉動外套,由內套上的探頭探查到痔動脈血管后,由內套和外套前端預留的窗口處進行結扎;然后退出內套,將內套旋轉180°把手分岔口卡接在縫扎定位卡上,設定為縫扎工位,利用內套預留的縫扎窗口與外套的結扎窗口重疊,實現對痔體進行縫合;縫好后,轉動外套和內套,退出縫合線,取出整個探頭后,收緊縫合線,懸吊痔體即可。
[0019]除上述實施例外,本發明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 發明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分體式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包括殼體和安裝在殼體上的超聲換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包括外套、內套以及連接在所述內套上的把手,所述外套為一端封閉的管狀體,所述管狀體的側面開設有結扎窗口,所述管狀體的未封閉端為手術操作口,在所述手術操作口邊緣設有呈對稱分布的結扎定位卡槽和縫扎定位卡槽,結扎定位卡槽與所述結扎窗口處于所述管狀體的同一側;所述內套為兩端貫通管體,所述內套長度小于外套的長度,所述內套管體的一端安裝有所述超聲換能器,另一端設有安裝把手的接口,所述把手接口與所述超聲換能器設置在所述內套管體的同一側,在安裝所述超聲換能器相對一側的內套管體上設有縫扎窗口;所述內套插接在所述外套內,所述內套的把手接口卡接在所述結扎定位卡槽上,所述內套上的超聲換能器通過外套上的結扎窗口進行探測,所述內套頂端與外套結扎窗口之間的空隙形成結扎工位;所述內套的把手接口旋轉180°卡接在外套縫扎定位卡槽上,所述內套的縫扎窗口與所述外套的結扎窗口完全重合形成縫扎工位。
2.制造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扎窗口的長度為所述外套長度的1/2~3/4,所述結扎窗口的寬度為所述外套寬度的1/3~1/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縫扎窗口的長度為所述內套長度的1/3~3/4,所述縫扎窗口的寬度為所述內套寬度的1/3~1/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套與外套之間采用間隙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內裝有超聲換能器連接器插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封閉端呈半球面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直腸鏡超聲多普勒探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扎定位卡和縫扎定位卡旁均設有退套銷。`
【文檔編號】A61B17/12GK103815941SQ201410073229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8日
【發明者】錢旭波 申請人:南京奧珂森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