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不含表面活性劑的水包油乳液及其用途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不含表面活性劑的水包油乳液,所述乳液包括可代謝的油相、水相以及分散在水相中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油水兩親性的固體顆粒,其中,所述油相包括角鯊烯或/和母育酚,所述水相為純化水、注射用水、甘油水溶液、緩沖鹽水溶液或臨床上可用輸液中的任意一種或者至少兩種的組合,所述固體顆粒的平均粒徑在納米到微米級別。本發明提供的乳液可作為疫苗佐劑、藥物遞送或緩控釋載體應用,乳液性質可控調控,所得乳液穩定,避免了表面活性劑的使用,能夠降低對人體的毒害和環境污染。
【專利說明】一種不含表面活性劑的水包油乳液及其用途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物制品,特別是涉及一種可以用于人或其他動物體內的水包油乳液,特別重要的是本發明所述水包油乳液不含表面活性劑,采用固體顆粒作為乳液穩定劑,可作為疫苗佐劑或藥物遞送或緩控釋載體,屬于生物醫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社會對于減毒疫苗所導致的不良反應的日益重視,裂解疫苗、重組亞單位疫苗、抗獨特型抗體疫苗、核酸疫苗及合成肽疫苗等得到開發。這些疫苗抗原純度高,相對分子量小,疫苗的不良反應低,然而這些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護性普遍較弱,為了提高抗原的有效性,必須在抗原中添加佐劑以增強它們誘導免疫反應的能力。
[0003]佐劑與抗原的同時應用或協同應用(在較短的間隔時間內(通常為I小時或更短時間)先后接種到同一或鄰近部位),能增強機體針對抗原的免疫應答能力,或改變免疫反應類型。其功能主要包括:在使用部位募集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增強免疫應答;增強疫苗抗原傳遞;增進免疫接觸;增強弱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免疫記憶,如高度純化的抗原或重組抗原;減少抗原接種劑量和接種次數;促進疫苗在免疫應答能力弱的群體中的免疫效果;加快免疫應答的速度和延長持續時間;改變抗原的構型;增加抗體類型的多樣性,實現對易變異病原體的交叉防護(如流感病毒);改變體液抗體的種類、IgG亞類和抗體的親和性,以及激發細胞免疫和黏膜免疫效應等。
[0004]鋁佐劑是目前普遍被批準用于人類疫苗的主要佐劑,自1926年Glenny首先應用鋁鹽吸附白喉類毒素開始,至今己有磷酸鋁和氫氧化鋁兩種鋁鹽佐劑廣泛應用于多種疫苗。但是鋁佐劑以體液免疫應答為主,不能誘導細胞免疫和黏膜免疫應答效應,特別是近幾年發現多次接種含鋁佐劑的疫苗可能出現免疫抑制和累積中毒而使其使用,并且鋁佐劑對一些疫苗抗原的免疫增強效果不佳,注射部位偶有嚴重的局部反應,包括出現紅斑、皮下結節、接觸性過敏和肉芽腫性炎癥,因此尋找新的疫苗佐劑成為疫苗學的重大現實問題。
[0005]近年來油乳佐劑備受關注,多家企業或科研機構開展了油乳佐劑方面的研究,其中部分上市及臨床的油乳佐劑如表1所示。
[0006]表1部分上市及臨床的油乳佐劑
[0007]
【權利要求】
1.一種不含表面活性劑的水包油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乳液包括可代謝的油相、水相以及分散在水相中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油水兩親性的固體顆粒,其中,所述油相包括角鯊烯或/和母育酚,所述水相為純化水、注射用水、甘油水溶液、緩沖鹽水溶液或臨床上可用輸液中的任意一種或者至少兩種的組合,所述固體顆粒的平均粒徑在納米到微米級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包油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育酚是α-生育酚或其衍生物; 優選地,所述油相還包括任何對受體無毒并可通過代謝作用轉化的植物油、魚油、動物油或合成油,優選自大豆油、米格列醇、中鏈油、魚油、維生素Ε、維生素E琥珀酸酯、維生素E醋酸酯、紅花油、玉米油、沙棘油、亞麻子油、花生油、茶油、葵花籽油、杏仁油、薏仁油、月見草油、芝麻油、棉籽油、蓖麻油、低芥酸菜子油、油酸乙酯、油酸、亞油酸乙酯、月桂酸異丙酯、內豆蘧酸異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酯、辛酸甘油三酯或癸酸甘油三酯中的任意一種或者至少兩種的組合。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包油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為注射用水、磷酸鹽緩沖液、檸檬酸緩沖液或Tris緩沖液中的任意一種或者至少兩種的組合; 優選地,所述磷酸鹽緩沖液、檸檬酸緩沖液或Tris緩沖液的pH值獨立地為5.0~8.1,優選為6.0~8.0。
4.如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水包油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中含有單價或多價抗原,所述抗原選自人類抗原、非人類動物抗原、植物抗原、細菌抗原、真菌抗原、病毒抗原、寄生蟲抗原或腫 瘤抗原中的任意一種或者至少兩種的組合; 優選地,所述抗原來自雞胚培養、細胞培養、攜帶者體液、器官或組織中純化分離所得、重組基因表達或化學合成所得,優選所述抗原選自減毒疫苗、滅活疫苗、裂解疫苗、亞單位疫苗、多糖結合疫苗、重組疫苗或DNA疫苗等中的任意一種或者至少兩種的組合; 優選地,所述抗原為包含來自至少三種流感季節性株的病毒抗原或抗原性制劑,并且任選包含至少一種與大流行爆發相關或具有與大流行爆發相關的潛能的流感病毒株的病毒抗原或抗原性制劑,其中,與大流行爆發相關或具有與大流行爆發相關的潛能的流感病毒株選自: 人類流感病毒中 A、B、C 型,包含 HlNl,H2N2,H3N2,H5N1,H7N7,H1N2,H9N2,H7N3,H10N7 ; 豬型流感病毒 HlNl,H1N2, H3N1, H3N2 ; 狗或馬型流感病毒H7N7,H3N8 ;
或禽流感病毒 H5N1, H7N2, H1N7, H7N3, H13N6, H5N9, H11N6, H3N8, H9N2, H5N2, H4N8,H10N7, H2N2, H8N4, H14N5, H6N5和H12N5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流感病毒組合; 優選地,所述水相中還包括藥用輔助物質,優選PH調節劑或/和緩沖劑,進一步優選自乙酸鈉、乳酸鈉、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鈣、人血清清蛋白、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L-精氨酸鹽酸鹽、蔗糖、無水D-海藻糖、甘露醇、甘露糖、淀粉或明膠中的任意一種或者至少兩種的組合。
5.如權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水包油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固體顆粒選自鋁鹽、鈣鹽、多糖、多糖衍生物或高分子聚合物中的任意一種或者至少兩種的混合物; 優選地,所述鋁鹽為氫氧化鋁或/和磷酸鋁; 優選地,所述鈣鹽為磷酸鈣或/和碳酸鈣;優選地,所述多糖選自殼聚糖、海藻酸、明膠、淀粉、葡聚糖、魔芋葡甘聚糖、肝素、果膠類多糖、透明質酸、硫酸軟骨素、殼聚糖鹽、海藻酸鹽、明膠鹽、葡萄糖鹽、魔芋葡甘聚糖鹽、肝素鹽、果膠類多糖鹽、透明質酸鹽或硫酸軟骨素鹽中的任意一種或者至少兩種的組合,優選殼聚糖、海藻酸鹽、明膠、淀粉或葡聚糖中的任意一種或者至少兩種的組合; 優選地,所述多糖衍生物為對多糖進行季銨化、羧甲基化、羥基化、烷基化、酰基化、磺化、硝化或鹵化等衍生反應后所得的多糖衍生物,優選為對殼聚糖、海藻酸、明膠、淀粉或葡聚糖中的任意一種或者至少兩種的組合進行季銨化、羧甲基化、羥基化、烷基化、酰基化、磺化、硝化或鹵化等衍生反應后所得的多糖衍生物; 優選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包括聚(α-羥酸)、聚羥基丁酸、聚己酸內酯、聚原酸酯、聚酐或聚氰基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所述共聚物的共聚單體優選聚(α -羥酸)、聚羥基丁酸、聚己酸內酯、聚原酸酯、聚酐或聚氰基丙烯酸酯中的任意一種或者至少兩種的組合。 優選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是聚(α-羥酸)及其共聚物,優選自聚(L-丙交酯)、聚(D, L-丙交酯)或聚(丙交酯-共-乙交酯),最優選聚(丙交酯-共-乙交酯); 優選地,在聚(丙交酯-共-乙交酯)中,丙交酯與乙交酯的鏈段摩爾比為10:90-90:10 ; 優選地,所述固體顆粒選自氫氧化鋁、磷酸鋁、磷酸鈣、碳酸鈣、殼聚糖、海藻酸鹽、聚乳酸、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或聚乙二醇-乳酸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種或者至少兩種的混合物,進一步優選自氫氧化鋁、磷酸鋁、磷酸鈣、聚乳酸、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或聚乙二醇-乳酸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種或者至少兩種的混合物,最優選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
6.如權利要求1-5之 一所述的水包油乳液,其特征在于,對固體顆粒的表面進行親水修飾、疏水修飾、覆層或接枝改性; 優選地,所述固體顆粒的表面或內部吸附、偶聯或包埋靶向物質、熒光標記物、同位素標記物、環境響應物質、細胞因子、抗體或免疫調節劑; 優選地,所述環境響應物質選自帶有pH敏感、熱敏感或生物活性物質敏感的基團; 優選地,所述固體顆粒的表面或內部吸附、偶聯或包埋抗原; 優選地,所述固體顆粒的平均粒徑在Inm~10 μ m之間,優選IOnm~5 μ m之間; 優選地,所述固體顆粒粒徑分布系數span值低于1.0 ; 優選地,固體顆粒在水相中的質量濃度在0.1~20wt%,優選為0.5~IOwt進一步優選為I~8wt%。
7.如權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水包油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乳液包括可代謝的油相、水相以及分散在水相中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油水兩親性的固體顆粒,其中,所述油相為角鯊烯,所述水相為純化水、注射用水、甘油水溶液、緩沖鹽水溶液或臨床上可用輸液中的任意一種或者至少兩種的組合,所述固體顆粒為PLGA,其平均粒徑在納米到微米級別; 優選地,所述水包油乳液的油水兩相體積比為1:100~9:1,優選為1:50~1:2 ; 優選地,所述水包油乳液中乳滴的平均粒徑在50nm~300 μ m之間,優選在IOOnm~100 μ m之間; 優選地,所述水包油乳液中還包含藥用添加劑,所述藥用添加劑包括稀釋劑、穩定劑或防腐劑中的任意一種或者至少兩種的組合。
8.一種不含表面活性劑的免疫原性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I)抗原或抗原組合物,和(2)佐劑組合物,所述佐劑組合物由如權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水包油乳液組成。
9.一種如權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水包油乳液作為疫苗佐劑、藥物遞送或緩控釋載體的用途。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免疫接種或給藥方式包括靜脈注射、脊椎腔注射、肌內注射、皮下注射、皮內注射、經呼吸道噴入或吸入、腹腔注射、經鼻給藥、經眼給藥、經口給藥、直腸給藥、陰道給藥、局部給藥或透皮給藥。
【文檔編號】A61K47/44GK104013955SQ201410272743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8日
【發明者】馬光輝, 吳頡, 楊柳青, 夏宇飛, 齊峰, 范清澤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